学佛如何解除痛苦获得快乐(佛法解脱痛苦)

刘素云老师:正确摆正干活与学佛的关系,不要学偏差了
首先,我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佛教并不是单单一门宗教 ,真正的佛教是积极的。
因为佛教的思想,是教人行善,积德,而且也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佛教不单单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与人友好相处,懂得待人接物,经济财富稳定,家庭、事业、工作等等更加美好,不仅对来世一定有帮助,今生也会令自己有一种快乐之感。即使你没有发财、事业上不成功,也不会像没学佛的人那样一蹶不振,而始终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认识到整个人生、世界,乃至是整个宇宙的真理、真相。
我们感受到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凡夫人,痛苦的来源一是对自己的执著,别人稍微有点看法、说法,自己就接受不了;还有一个,就是身体非常不坚实,以致常要感受各种痛苦。无垢光尊者说:“一切痛苦不乐根,此身极大烦恼源。”因此,一切痛苦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身体。
如何去除痛苦获得快乐:一部分是依靠学习,理解法义,然后解决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快乐;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对佛法甚深教义不断地串习、修炼,然后获得不同的验相、觉受和证悟。
学习佛法,最好是要有次第的闻思修行。首先,你要找到一个好老师,最好是公认的高僧大德,如汉地很多高僧大德,藏地很多高僧大德。然后先听闻经书内容,听师父们讲解,自己明白佛教的道理,然后思考,还要自己修行,如禅修。平时多一点上供下施,积资净障。
如果是初学者的话,建议你可以学习一下一些简单的经典、论典,如《大圆满前行》、《慧灯之光》、《百业经》、《入菩萨行论》、《苦才是人生》等,具体资料可以上“智悲佛网”和”慧灯之光"官网下载。祝你好运。
作为一名学佛人,心里不爽时,怎样的发泄才是如法、正当的?
学佛功夫尚浅,无法消化心中负面情绪,那也不宜勉强自己,找个伤害力最小的办法疏导开,发泄一下。不要留在心里,会给身心做病的。而对于功夫成熟的人,这一发泄,就会感到自己的不妥当,会惭愧,这一层就突破上去了。
过去上根人是修苦行成就。什么叫苦行?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很令人难以接受的事,练习着坦然接受它,人很快就会悟道。这是非常快速而扎实的修行方式。当然,看经闻法是基础,法理通了,事上才能够圆融。先有这个大的方向,一步一步来。
总之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自己在乎自己的遭遇,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既然如此,何必跟自己过不去。烦恼是自己要的,只要心里坚守快乐、和合,什么烦恼对境也不许影响到我,这样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做主。这就是开悟。
有事不要勉强跟对方沟通,要跟自己的心说、跟佛菩萨说。
真信因果的人不会很勉强地去与对方或别人沟通,而是用快乐的心面对。快乐能化解逆力,逆力一解便同体是福德。
祝您法喜充满!
解脱烦恼与痛苦,佛经是怎么说的
8条摆脱烦恼痛苦的灵言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
怎样学佛才能离苦得乐?
学佛是学着离苦得乐,必须真正的清楚苦在哪里?乐在哪里?如果你稀里糊涂那就不是学佛。我们的苦在哪里?由于我们的个人知见时时在起作用,也就是错误的想法经常的现前,遇到什么事不信因果就很苦,前生的因,今生的果报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看到果报不看因,在果报上研究来研究去,所以很苦。 由于我们著相,活的很累,由于我们分别活的很累,由于我们处处有求,求不得苦,世尊讲的人生八苦,是讲的总概要,实际人生处处皆是苦,因为人生很暂短,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到老年,老年就到晚年,如果不知道积健康的因,就会眼花、耳聋、腰疼、腿疼,业障现前的时候苦不堪言,苦就是由错误的思想生出了种种的苦,学佛以后明白了,从这些错误的思想当中解脱出来,回归到佛菩萨的教诲中,你就得到乐,处处攀缘的人很苦,命中没有偏偏想法设法不折手段去求,所以活的很苦。 由于过去生中伤害了很多的众生,形成了业力病,我们今生佛缘成熟,刚念佛就想马上好,不好就怀疑夹杂,说佛菩萨不慈悲,所以有求心非常苦。 主要根源来自于著相,从相上生出种种分别,从分别变成种种执著,执著变成顽固性的在思想中生出了一定模式概念,用这种错误的模式概念去看问题一切都错,知见错了,就生出了苦,没有把修行的根本落实在实处。 在哪里起修?不是在道场大家在一起大家共同念佛诵诵经,就是修行了。功夫都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骗你的、批评你的、谤你的人和事的时候,你能不能认账认命,生出感恩心,这叫真功夫,这叫修行。 修行就是到那些人我是非当中去修清净心,在那些逆境中去修定力,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处处攀缘苦,一转念随缘了,随缘自在。有很多普遍存在着心外求法,到外面去超拔,到外面去观观,让哪个法师加持加持,天天到佛像前去求佛菩萨加持,心外求法皆是行邪道。 真正的修行逆境顺境一样,人多人少一样,再精典点说干什么都用在刀刃上,学佛要抓住根本修,不管你做什么事都增长愿力,花钱也要花在刀刃上,花钱能让众生觉悟,这叫真正的大布施。 学佛绝不是凑热闹充样子,明理是真正的,现在学佛的居士们都普遍存在着不明理,缺少讲法的法师,急需要人们一看就懂的书籍,实际一句话就是不明白,明白了谁不想往好修,你看哪个居士心都非常的诚,哪个居士都很慈悲,就是用错地方了,动不动就想“我得静静的念几天佛去了,”那叫修行吗?平常一点功夫没有,大家凑在一起一念,那只是一点点清净而已。 我们平常与众生不搞对立,随缘不变,处处愿力相续,你就不用多少人凑在一起打佛七,你自己就已经打佛七了,你自己已经证得一心不乱了,自然而然就消灾免难了,自然而然就延长寿命了,家庭中处处攀缘,不信因果,管这个怨那个,你想想,你打那个佛七能起到什么作用? 每一天必须让道心增长,并不是我佛号也忘了,愿力也忘了,那叫什么学佛?你业障一现前,正好玩那,那不就完了吗,再说有什么好玩的?人生这么暂短,为众生愿力相续还来不及呢,总也不能因为一时的玩,丧失了以后永久的快乐,生生世世受苦,值得吗? 修行是看不见的,并不是你认为的那种精进,就是精进,那都是一种假象,关键是内在正确想法的相续,这才叫真修行。我们要保护好心灵道场这颗清净心,管人是地狱,看不惯就说,跟你成佛有关系吗?总看众生的过错,心里怎么能清净? 时间就是生命,平常如果愿力不够,不知道什么时间反业,到时候就退转,不是觉得现在念佛挺清净的,那只不过是一时的一种现象而已,基本功看看怎么样,一定要时刻保护好我们好不容易增长起来的愿力心,绝对不能退转,时时让我们的菩提心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开花。 如果这样修,每天都在增长你的德行,德行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就会好。凡是有德行的人,没有一个心情不好的,积累德行用不着非得去外面多做善事或是多放生,有的还借钱、偷老公的钱去放生,最后导致种种烦恼,无过就是功,处处生恭敬心,天天你的德行就增长,看一切众生都生感恩心,想法与纯善相应,德行日益增长,外面随缘而做,关键是内在的。 如果你认为放生就是学佛,就天天放生,你也成不了佛,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理解离相修善的真实义。真正让居士们明理,把他们的智慧生命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放生。如果哪个居士都真正露出智慧来,能度身边多少众生啊,一个居士就可以带一片。 谁家有困难,帮助他,是对的,但不是为主,因为啥?因为他也不明理,你给他八十万呢,他贪嗔痴照样继续造业,他从废墟里出来,不会想人生无常,好好修行佛法,他会一想,说不上啥时死,快多吃点喝点吧,更造业。 世尊在《四十二章经》里说,布施一个三皈依的人,胜过布施一百个善人,咱们真正了解真实义了,你就知道该怎么修了,任何环境任何缘分绝不错过。为什么说事事是好事?啥事都在成就我们,把握好了都可以积德,都可以觉悟,你说哪个事不可以觉悟?哪件事不可以离相?哪件事不可以了业?哪个事不可以增长定力? 顺境我们定住了惜福,是定力;逆境消除了我们的业障,定在深信因果上,也定住了;有病定在愿力上,是好事,有病提醒我们臭皮囊无常,多么的苦,赶紧增长愿力,病是善知识,它帮助我们增长出离心。 哪一样都是好事,不会修的就麻烦了,没有逆境怎么消除你多生多劫的业障?印光大师为什么把死字挂在床头?就是今天晚上躺在床上,明天穿上穿不上鞋还不一定,赶紧勇猛精进,天天为一切的苦难众生念佛而精进,他老人家做出样子,表演给我们看,我们也应该向他老人家学习,也赶紧愿力相续,如果没有愿力,业障现前能战胜了吗?这就是老法师讲的老实真干。 离苦得乐的苦,世尊告诉我们有的苦看不出来,七情六欲苦吗?这情不苦啊,它是糖衣炮弹,当时尝着挺甜,一贪一执著,刀尖沾蜜,执著进去就苦了,分开就很苦很苦。 啥叫愿力相续,晚上躺在床上愿一切众生都躺在莲花上,皈依三宝,共同念佛,同生极乐,晚上带着愿力睡觉,早上一睁开眼睛,赶紧把晚上的愿力续上,这叫愿力相续,如果晚上睡觉有愿力,早上起来的时候穿衣服就没了愿力,这样的修行慢。吃饭的时候有愿力,去厕所的时候也有愿力,不能说吃的时候有愿力,排的时候就没有了愿力,那样不行。 相续就是表示连续不断,愿力相续要比你佛号的相续重要的多,愿力相续是佛心,以佛心念佛决定成功,你佛心转不了,佛号成片,那不一定成功,这就是抓住根本修。人们现在注重佛号,不注重佛心,所以修不成,所以战胜不了业力。 觉悟比佛号还要重要,学佛得学觉悟,深信因果要比你念佛重要,深信因果的力量合格了没有境界了,心就老实了,以老实心念佛,句句住真实慧了,所以人们不会修,就知道一句佛号念到底,剩下的都夹杂,大佛盲领着小佛盲,一个传一个,把净土法门传的简直太教条。 真正的净土法门是心净佛土净,一句佛号念到底,心净了吗?遇到一切境界都过关了吗?不过关,不净的时候怎么办?在佛像前拜佛你恭敬心起来了,没有佛像呢?恭敬心就没了吗?我们好好想一想就知道了,应该从哪里修。听法明理是必修课,好好看看世尊讲法四十九年,天天讲八小时,禅坐念佛,听课学习就是让我们去掉错误的想法,听明白了以后觉悟了,转成正确的想法。“活到老学到老。”你要是拿出这个精神来,肯定成功了。 我们一天不愿力相续就跟阿弥陀佛疏远了,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想往生极乐世界,你不天天跟阿弥陀佛亲近,那叫学佛吗?不是喊他的名号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你得以你的愿力心念这声佛号,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同,这才叫乘弥陀的大愿。只有慈眼视众生对一切众生生感恩心,才谈得上跟佛心同心,你只有将普贤行落实在生活中才谈得上同行,你再念佛,这才叫个个往生。 一定要把佛法和了脱生死放在第一位,真做到了,就不会为那些小事而计较了,就不会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去分别,就处处自在了,大自然的规律是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缘分也是一样不可能永远在一起,说不上啥时候业障现前就去世。没有来没有去,真正明白了,你的心就解脱了,一定要拿出持之以恒如如不动的心来,这样修才真正的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给自己修,不是修的不好对不起师父,那样就错了,是对不起宝贵的人身,对不起你自己,如果学一回佛连离苦得乐你都没得到,那就彻底的以失败而告终,为啥离不了苦得不到乐?还是迷惑颠倒的思想在起作用,就还在苦中。 我们念这声佛号是带着菩提心念的,有一定的摄受力,无形的都受益,不是听声音就受益,是一种带着声音载着你的愿力波,有一种强大的震撼力,你这种波只要带着菩提心,传的很远很远,穿透力非常的强,所以我们学来学去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功,一定要把这些懒惰稀里糊涂的思想改过来,学佛就怕糊涂,一糊涂一懒惰,你的菩提心就不起作用了,丧失了菩提心,你就不是佛弟子了。我们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做到虽然身在五欲六尘之中而不被染着,火宅之中化红莲。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39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