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魔性是什么意思(佛有魔性吗)

学佛百科2023-03-25187

佛性本具自有,那么魔性也本具自有吗?

一. 佛性的解释是:成佛的可能性。

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魔也有佛性,也能成佛。

二. 佛性是真如的显现,真如为体,佛性为用;二者非一非异,比如灯与光。而真如也叫真心、心、如来藏、涅盘、诸法实相、法身等多种名称,本来自在(非修而得),如如不动,不生不灭而能生万法。所以叫“一切唯心造”。一切众生因本具真心,故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魔也不例外。

三. 魔也叫“天魔”,是天界众生的一种,既是众生,则仍旧未能出离生死轮回。天魔常行毁坏佛法之事,这与佛在因地时的因缘有关。比如《大乘方广总持经》所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诽谤真善知识(未成佛前的阿弥陀佛),不仅坠入地狱70劫、畜生道60劫,而且于五浊恶世成佛,原文如下:

“我以此业因缘故。处五浊世成等正觉。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萨于诸法中作二说者。以是因缘后五浊世成于佛道。其佛国中有诸魔等。于说法时恒作障难。”

四. “魔性”无非是天魔往昔多生积累的习气,不是“本来自在”的。若有善缘闻佛修法,改变习气,魔性是可以修除的,因而不能与不生不灭、本来自在的“佛性”同日而语。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佛教的理论中, 慈悲心为本心, 那魔性又何尝不是呢

慈悲是佛祖释迦摩尼为了教化大众体现出的一种态度;释迦摩尼在悟道初始时也曾经对那些魔道做过研究,并亲身实践后,才知道那不是解脱苦难的办法,后来悟出了佛道。

所以说,魔性是心,慈悲也是心,修行就是渐渐修的魔性没有了,慈悲心出来了,再接着修,慈悲心也修没了,那个本心是清清静静的就出来啦,到底是什么样滴呢,我也不知道。

呵呵

佛性是有常,还是无常?那魔性呢????

不管是佛性还是魔性,若是指性,本无差别,魔性就是佛性嘛,但魔性是因无明而有,无明去掉魔不在了,但性在!

这里的佛性应该说成是“性”一个字比较确切,您的问题应该是“性是有常,还是无常?那魔性呢?”,之所以要说佛性,是相对于魔而说,魔性是被迷惑的佛性在起作用,所以与本性(佛性)相违,既是相对的,既然魔的表现与本性有区别,所以拿出来分开说。所以说魔就是佛性的迷失在起作用。

说了半天还是差了一点,再补充,性不会染污,举一例子,性是金子,你把金子做成大便或是做成项链,形像虽不同,但金子仍是金子,金子的本性不变,你把金子做成大便比喻是魔性的表现,虽是被做成了大便,但金子仍就是金子,根是金,这个不变。

个人认为,佛性和魔性里所说的“性”是一个,不是两个,若说是性,都是常,但魔因无明而有,因性而用,所以,去掉无明魔就不在了,性常在!

再个人理解一下,呵呵,佛性是本,也就是说佛性里有个魔性,魔性因佛性而显,举个例子,佛性就像一杯清水,佛性和魔性的混合就是一杯红色的水,红色比喻成魔,魔性因水而显,而水是佛性,魔性因佛性而显。

把我自己都说糊涂了,呵呵,还望各位指教!

(佛教)请问魔是什么回事?为什么也具有如此大的神通力量?

魔王可以理解为天界众生之一。 如同每个六道之中都有能辨认正法,修习正法之人,也有毁谤正法之人,破坏正法清净之人。

记得佛经中并没有提到波旬的出生。但从能力来看,他近乎帝释天,而且拥有天人的神通。 只能说‘魔’是一种在‘不善’方面的产物。

从禅修而言,魔可以理解为烦恼,遗憾,恐惧,贪,嗔,痴。这些有三毒所产生的不善心对禅修而言是障碍,对解脱也是障碍。因此被称为‘魔’。

佛经中并没有提到‘魔’超越了善恶,轮回。也没有提到‘魔’不需要轮回。所以可以认为‘魔’不是一个超越轮回的‘东西’,而是一个障碍他人超越轮回的‘东西’。

人的本来就具备善恶,这是二元论。如果把佛性来分析成二元论就会变成‘魔性’的存在。 但事实上,人在出生之后。不知道何谓‘善’‘不善’‘适当’‘不适当’。其实和‘魔’并没有两样。 只是‘魔’可以理解为不是‘人’的众生,拥有超越‘普通人’的能力。

文学角度而言,古印度喜欢用拟人化的手法去描述一些心理层面。如史诗中的‘摩诃那衍’‘摩诃婆罗那’里面的罗摩是毗湿奴身的化身。 他们不会去直接阐述‘神格’,而是利用‘拟人化’来描述‘神格’。 我们可以理解为佛陀也运用了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在的负面心理’。

在解脱方面,烦恼,死亡,五取蕴都是因为无明而产生的‘执着’。我们可以理解为‘魔’就是要表达这些对解脱有障碍的‘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要看您的角度建立在什么方面。是辨证?禅修? 文学?

佛教里内魔和天魔的本质是什么

魔字,广字头,林字中,鬼字底。

广林表示很多的意思,鬼在佛教的六道轮回中,贪多入饿鬼道,嗔多入地狱道,愚痴入旁生道,魔性即指贪性,不择手段的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与目标,但是,永远没法休止,没法完全满足,总在求取中无法脱离苦恼。第二点就是发展同类,妒忌心,鄙视心,使得它们总要拖人下水,脱其他人与他们一起,即使明知道自己这边没有前途,因为自私心态使然,不好的大家分担,好的自己独利。所以,魔性有发展同类,脱人入群的趋向。所以用“广林”来表法,说明魔的特性。

内魔,代表我们本来就有贪婪之心,有妒忌之心,有差别鄙视他人之心,这是众生从潜意识就上来的,即前世累积的习性习气,众生性;外魔,指身外的环境,比喻身边同类的群体,人们的观念品性,都是名利和自私,社会事情,新闻宣传,很多的宣传自私自利的电影节目,乃至某些工作的性质等等,外在的贪婪妒忌因缘条件,诱发内在的众生性启动,做成循环效应,不能出离六道。。。

所谓欲界天,就是还有贪嗔痴的地方,内魔是内在的众生性,外魔是外在的因缘条件,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内魔,在佛教的禅宗有这样的一句话:

眦舍浮佛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意思大概是,我们的身体只是真正自我的工具而已,里面的精气神,心神性 之灵于这具行尸走肉是既不一样,又结合互用。我们的意识思维差别心,即内因,是因为认识了世间为外因,才启发,诱发而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外在因素,,那么这个意识思维差别心也就没有,能够从这具肉身的非我而悟到世间万法的非实,从而息灭贪嗔痴种种妄想,恢复心神性的本自自在,那么世间的一切外相显示的罪福,都障碍不了大自在的心性本我。

也就是看破外因魔,灭了内因魔,即见外因魔,如如不动我。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4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