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路(学佛之路的感悟)

明证法师的学佛之路
法师 注重实修实证,1995 年3 月曾在河北张家口涿鹿县黄洋山山洞里专修念佛法门约两年。1997 年4 月赴欧洲主持匈牙利布达佩斯虚云禅院院务,也曾应邀到法国、奥地利、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地弘法。2009 年开始回大陆弘法。
法师悲愿深切,于1995年入山于河北张家口地区,在山洞中专修念佛法门约两年。1997年遵师命下山仍任柏林禅寺监院,4月遵师命赴欧洲主持匈牙利布达佩斯虚云禅院院务,其间亦受聘在匈牙利“法门佛教学院”任教。于匈期间法师在自修和组织居士长年共修的同时,还应邀到法国、奥地利、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地弘法。2009年应大陆法师和信众力请,辞去匈牙利法门佛教学院教职,开始回大陆弘法。
法师的修行早期以助师建寺修福为主,中期以专精念佛修定为主,现在已参禅念佛,禅净双修,开发智慧为主。立志学习,修证,护持弘扬大乘了义正法。发愿生于极乐世界上品上生,以期速返娑婆,随缘消旧业,广度有缘,同登佛地。
金庸的学佛之路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宣扬佛教中的“大悲大悯”思想,这不仅增加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与哲学内涵,更是对于普罗大众的价值观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引导。
北大教授陈平原给予金庸的武侠世界以这样的评价:“倘若有人想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佛道,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
中国当代的武侠小说始于金庸,一个人,一支笔造就了浩瀚江湖,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奇迹。
金庸小说中蕴涵着儒、道、释、墨等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中尤以佛学为盛。
金庸与佛有缘,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为了能够直接读懂佛经,他还潜心学习全世界最复杂的文字梵文。
金庸说:“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的高僧教导,纯粹就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的和艰难的过程。”
1976年,金庸收到一个噩耗,19岁的长子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他打击非常大。
当时他觉得非常的愧疚没有和儿子探讨过生命的意义,他并不知道儿子为什么在美国要自杀,生命这么可贵,他怎么就轻易的放弃了生命?
他想和儿子能在心灵上有沟通,但却实现不了了。
之后一年,生死的终极问题他一直在思考。他看了很多的书,想探究生与死的奥秘,但很多书籍都不能回答他的这个终极问题。
最后,他觉得应该在宗教里找到答案。他曾经系统地阅读过《圣经》,很肯定圣经里并没有他要的答案。
有一天,他忽然领悟到了亡灵不灭应该去佛教中寻求答案。
中国佛经浩瀚如繁星,只读基本入门的书,他就觉得其中的迷信色彩太多,不符合他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但还是勉强读下去。
后来越读越深,读到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历经几个月的苦读,潜心研究琢磨,忽然就有了感悟,觉得自己找的真理就在佛经中。
只是,他觉得中文佛经太过深奥,有些古文翻译偶有一两个字有完全歧义的含义,实在无法了解。于是就在英国订购了全套的《原始佛经》的英文译本。
所谓的原始佛经,就是佛教研究者认为最早期,最接近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法记录。
英文佛经读起来就没有那么深奥,容易阅读,内容简明,平实,和真实的人生十分接近。
由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他有了信仰,开始相信佛陀释迦牟尼确实是悟到了人生的真实道理,然后将自己悟道的内容传给世人,这就是佛法。
最终佛法解决了金庸的问题,让他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这个过程大约是一年半时间,他开始全心全意的接受佛教。
后来他又读了大乘佛教中的《楞严经》、《般若经》。问题又来了,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内容,奇异和夸张的东西,让他不大相信,并觉得超出人的常理,不大让人信服。
直到有一天读了《妙法莲华经》,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有所悟。原来大乘经典主要都是“妙法”,用巧妙的方法来宣扬佛法,解释佛法,使得普罗大众都能听得懂,学得到。
佛陀用牛车、大雨等等和人们生活相关的内容做比喻宣讲佛法,为了让人通俗易懂,甚至佛陀假装中毒将死也无不可,目的就是让人懂得佛教的道理。
了解了妙法两字的意思,他对大乘佛教的那些怪异故事也就不大反感。
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他认为自己的心灵最和“般若宗”接近。
虽然从小就听祖母诵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但要到整整六十年之后,金庸才通过痛苦的探索和追寻,进入了佛法的境界。
金庸在和友人的一次论道中曾谈到:中国近代高僧太虚法师和印顺法师都提倡“人间佛教”,主张佛教要入世,要为社会、民众做贡献。即大乘佛教所提倡的“普度众生”,他认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
想学佛学,该怎么入门?
学佛最先要建立起正信,也就是建立起正确的学佛观念。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观念才不会被其他外道思想阻碍你的学佛之路。
既然要建立正信,那么就要有具备正念正信的过来人给你引路。建议学佛前首先要看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这两本书非常客观的把佛教介绍给大家,而且去掉了民间认人为的加入佛教的神秘色彩,还佛教以本源可以说是去伪存真。由此建立的正信才会引导学人正确的学习佛法。
一诚法师的学佛之路
一诚法师生于望城县的一个农家。自幼家贫,不到十岁就随父亲学习石工与建筑技术。十五六岁时,常随同亲友去附近乌山寺上香拜佛。一天,在乌山寺大殿拜佛时,他看到殿内尊尊佛像庄严无比,像前的蜡烛的烛泪不断流下,立刻高兴起来,情不自禁地脱囗诵道:“今来无三字,皈依故佛前,……鸟山寺烟渺,灯光用大千。”在场的人听到之后很惊讶,认为他很具慧根。一九四九年他辞别双亲,到望城县黄金园乡洗心禅寺,剃度出家,法号一诚。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赶出寺门,改作农工。他先去深山破竹子,后来又改放牛,尽管如此,他仍不改初衷,暗中诵经。一九七八年底,他搭盖茅棚,恢复出家人生活,并且举行了佛事活动。不久,他被推举为真如禅寺寺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他主张先行修复舍利塔在主持寺事务中,他既尊重历代祖师遗训,又能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佛教工作。常去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寺庙讲课。自一九八五年起,一诚法师亲自设计与指挥施工完成了很多纪念堂和塔墓,数百尊佛像得以重塑。一九八九年秋,他应邀请抵美国万佛圣城参加传戒大典,担任尊证和尚。一九九二年,又亲自为青年僧人传法,使沩仰宗第十一代传人又添新容。 2002年9月,一诚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的会长。他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人士尊重。他受到佛文化节组委会邀请时说,“支持恢复佛教事业,是我们份内的事,义不容辞,政府这么重视,佛教界人士深表感谢。”
半世漂泊似浮萍,一念觉悟化莲花
千世前,莲花与浮萍本是菩提树叶,只是这棵树正好在佛主讲经之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们终于都悟出了些许道理,也便有了些灵性。
一日,他们问佛主,要怎样才可以大彻大悟,佛主对他们说,大彻在人间,大悟在人心。
于是他们都牢牢记住了,终于有那么一天,它们对佛主说想去人间,经历红尘寻求大彻大悟……一阵风吹过,它们随风飞扬,飞过高山,飘过荒漠,穿过城镇,浮过海洋,一晃数载,它们寻遍了人间的土地,看到了人间的繁荣,还有繁荣背后的荒凉,看到了人间的富饶,还有富饶背后的贫瘠,人间的笑脸,还有笑脸背后的虚伪。最后来到了一片湖泊,终于决定留在那里,其中一片树叶飘到了淤泥地,它笑了笑说,“无处可生根,何不此处生。”于是化为莲花,留身于此。另外一片树叶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息身之地,可以是一直也未曾寻到,终于它说到“漫山遍野踪迹不可寻,长江大河处处皆显身”接着化为了浮萍。
历经千年,莲花始终想把淤泥变为净土,让它不为人所唾,而浮萍却一直在寻找它的完美生根之处。
终于有一天,莲花明白了,淤泥始终是淤泥,它的存在是为了历练与它同在的一起,包括莲花自己。最后莲花成为了诸佛的宝座。而浮萍还在漂呀漂,漂呀漂……始终随波逐流,找不到最终的归宿。
这株“浮萍”,便是曾经的我——一个在尘世间已经四处游走、漂泊了40多年的无根的浮萍,不知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到哪里去,回顾自己在世间走过的浑浑噩噩的人生,太多的坎坷和挫折,40多年并不算短的岁月里,却经历了很多苦,19岁时母亲意外离世、27岁那年突遇车祸昏迷不醒、感情的起起伏伏、职场的纷繁复杂、远离故乡独自在京的漂泊奋斗等等,今天,细数自己经历的这些种种不顺利和不如意甚至痛苦、磨难,在以前我会抱怨世间的不公平,为何一个在别人眼里漂亮、聪慧、善良又善解人意的女子,却会遭受如此多的磨难,为什么很多长相平平、能力普通的人却都比我生活的幸福,甚至将来还要面临最可怕的死亡,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我始终迷惑不解。
也许自己还是有些许的善根和佛缘吧,不论是工作还是交友,周围总是能遇到一些信佛的朋友,向我述说信佛的种种好处,信佛可以治病,信佛可以保平安,信佛还能让人心想事成,总之,种种的好处和利益,隐隐约约意识到佛法的神圣,但佛法究竟是什么?却依然像一个在门外徘徊的游子,找不到正法所在。于是,开始了自己歪打误撞的学佛之路。今天买本《佛渡有缘人》、《金刚经说什么》之类的书看看、明天初一十五赶场上寺庙磕头烧香、后天清明海上放生、再后天去五台山朝山拜佛……看似热热闹闹、无比虔诚的学佛之路,却似一个盲人在茫茫迷雾中穿梭行走,跌跌撞撞却找不到出路与归途,也无从真正领会佛法之教义,更无从在佛法中得到启发和智慧。无从找到真正的依靠。结果是,不管我拜与不拜,烦恼还在那里,只增不减,无论我学与不学,疑惑依旧在那里,只多不少。
2015年6月6日为期9天的佛学班课程——这场生命的教育,为我上了人生最最重要的一课,在广化寺各位睿智的法师们慈悲教化和启迪下,从欢喜地基础入门,让我在系统了解佛法的同时,也终于明白了这世表面看似不公平的背后,始终暗暗遵循一套“因果真实不虚”的无比公平的真理,自己看似聪明,实际却糊涂的不能再糊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相貌、财富、健康、寿命的种种果别,一定是每个人之前种下不同的因所致。前世今生造了很多业,受业力的牵引才有了现在的果报。通过学习才真正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人生无常、心经为何是“心”经、十善业、六道轮回、苦集灭道四圣谛等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只不过五欲六尘把我们的智慧遮蔽住了,陷入深深执着中不能自拔。原来早在2600多年前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悟到世间宇宙的真相和人生的真理,并用佛法将其传承下来,以让和我一样愚痴的众生解脱人生烦恼,了脱生死的轮回流转,到达幸福的彼岸。
作为一名佛弟子,深感自己万分幸运,能够接触到无边的佛法智慧,让自己有一颗恭敬心,接受佛祖的教化,指引我的迷途,就像一株在生命的苦海中漂泊的浮萍,与百千万劫中遇到佛陀的指引,找到心灵的皈依处,得以生根,化为莲花,无上欢喜,无上感恩。
在广化寺皈依时,怡学大和尚为末学赐法号“广睿”,不知怎么,看到这名字的那一刻,内心就顿生欢喜,契入心意。睿,指通达透彻事物本质的理性智慧,能够看透事物内在的本质,而不为外表的无明所迷惑生烦恼,不被物质、贪婪所诱惑,也不被痴情所烦恼,放下自己,放下他人,直达智慧的彼岸,我将此作为今后学佛的目标,成为一名“广博睿智”的佛弟子,并发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广化寺北京佛教研究所的弘扬佛法和教育事业,用一颗佛弟子的微薄之力、拳拳之心,将如来的家业发扬光大,让佛法的智慧能渡更多无明众生达到究竟涅槃的彼岸。
广睿居士于 2015年6月14日星期日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59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