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寮是代表佛家(云水禅景区)

佛门中的侍者、维那、堂主分别指的是什么职位?
佛门中设有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即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管具体事务的小执事。
知客是佛寺客堂的主要负责人,职掌接待外来宾客的事务,他是寺院与外界联系的纽带,故古人喻之曰“丛林纲纽”。凡政府官员,主要施主及四方名僧大德至寺者,皆由知客或其手下执事陪同,并通知库司,设茶茗斋馔招待,酌情引见住持。
僧值主要职责是代方丈管理检查僧众威仪。僧值必须每天领僧众上殿课诵等,从早到晚须监督和检查僧众的纪律和行、立、坐、卧四种威仪,发现违犯者要进行批评和给予处罚。因此,僧值又叫纠察。
维那原为寺院三纲之一,宋元以后寺院所设维那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若遇法会由维那点到并维持秩序。两序出班上香时,维那要独趋炉前揖请住持上香。举行法会时,由维那唱称礼赞。典座是斋堂的负责人,负责安排僧众座位以及生活秩序。
寮元是禅宗丛林寺院中云水堂的负责人。云水堂又称众寮,是专门接待四方僧侣云游参学的机构,只有十方丛林才设云水堂。
衣钵为方丈室负责人,帮助住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敕修百丈清规》所言:“衣钵侍者,先辈多以丛林老成之士为之。盖能纳忠救过,罗致人才,内外庶事,通变圆融,庶几上下雍肃。”
扩展资料:
佛教寺院的管理,尤其是大丛林,都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制度,除清规戒律、宗教法务、佛教仪规外,寺院的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形式、人事制度,职责分工上大致也有一套严密的制度。
在古代,禅宗“丛林”就已经有一批“当官”的和尚,协助方丈履行管理寺院日常行政事务的职责,以便为僧俗众人提供更安稳、更清净的修行环境。
在寺院的规模逐渐扩大、寺院的管理逐渐制度化之后,以禅宗为代表的汉传佛教寺院,逐渐形成了管理的核心班子,即禅宗丛林的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这个核心班子,各司其职,为方丈分担了许多职责,也使寺院的管理更加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门
在佛教中执事与知事何区别
知事就是执事,叫法不一样,性质一模一样。
指负责处理禅刹内外僧事的六种僧职。即︰都寺、监寺、副寺、典座、维那、直岁等六知事。又称主事、执事、悦众。‘知事’一语,译自羯磨陀那(karmada^na)。《僧史略》卷中云(卍续150·302下)︰‘按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
一、八大执事,就是指五大堂口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包括: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各丛林根据自身的特点,所设的八大执事不尽相同。例如,当代有些丛林,接待云水僧人很少,云水寮形同虚设,工作多由客堂负责管理。但是,寺院经济发展,库房工作日显重要,因此,在八大执事中,取掉了寮元,增加了库头,仍是八位。
二、又有六知事之称:
(1)都寺︰掌管早晚的香火、施主的接待、钱谷的收支出纳等事。
(2)监寺(监院)︰职责和都寺相同。禅刹原仅设监寺,后因规模扩大、僧众增多,故增都寺总揽庶务。
(3)副寺︰负责辅佐都、监寺管理常住的金钱麦等之收支,相当于副监寺。
(4)典座︰掌管料理厨房的一切工作。
(5)维那︰掌管内外的僧事,如堂僧的挂搭、举唱回向、音声佛事的举行等事。
(6)直岁︰掌管殿堂、寮舍的修建等事。
寺庙里和尚们议事的机构叫什么?
这位朋友,你的问题有个小小误区,佛教的建筑 一般称做 ‘寺’‘院’。 而道教里的建筑 一般才称做‘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71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