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讲释加国灭亡(佛经讲释加国灭亡是哪一卷)

佛说,佛教在印度是怎么灭绝的
佛说,佛教在印度是怎么灭绝的?及其对当代佛教的启示
《摩诃摩耶经》(箫齐沙门释昙景译)说,佛灭后“千五百岁,俱睒弥国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徒众五百;又一罗汉比丘善持戒行,徒众五百。于十五日布萨之时,罗汉比丘升于高座说清净法,云此所应作、此不应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罗汉言:『汝今身、口自不清净,云何而反说是粗言?』罗汉答言:『我久清净身、口、意业,无诸过恶。』三藏弟子闻此语已倍更恚忿,即于座上杀彼罗汉。时罗汉弟子而作是言:『我师所说合于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上?』即以利刀杀彼三藏。天龙八部莫不忧恼,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鸠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于是佛法而灭尽也。”
有人会问,不是说好正法500年,像法500年,末法1万年吗?怎么又说佛法1500年就灭了,不是自相矛盾吗?不!“佛陀逝世后一千六百余年中,印度佛教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经过分化、发展和衰坏的过程,最后灭亡于公元十二世纪时代。”(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印度佛教灭于佛灭后1600年,所以,这里说的应该是印度佛教的灭亡,不是佛教在整个人间消失。
有人又会问,就算说的是印度佛教灭亡吧,可历史上并没记载这样一个事件呀?而且佛法在印度灭绝是一个历史过程,怎么能用一个件事来解释呢?换几年前我也会这样怀疑。后来接触出家师父多了,遇到过能多多少少看到前世的师父,听过他们讲述。再后来阅藏,发现佛经有一个特点,就是画面感强。于是慢慢理解是怎么回事了。
比如在电脑上看电影,把光标移到进度条后面位置,就会出现一个小窗口显示那个时点的画面。宿命通所见景象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永远是一些具体画面。如果是看过电影的人写简介,他会概括叙述剧情,历史书相当于这种写法。但跳着看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看到的是一段段具体情节,写出来当然也是具体情节,和通常简介不一样。这段佛经的说法就像一下跳到电影的关键情节,说这段情节决定了最后结局。虽然这是影响全局的关键情节,但看起来也只是一段情节,要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出它在剧情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另外,电影是单线索,历史是无数事件同时展开,佛要从众多场面中挑一个关键的或有代表性的讲,就会是这个样子。
那为什么不概括讲呢?有概括讲的情况啊,“千一百岁已,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于大众中毁谤毘尼。千二百岁已,是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为比丘、女为比丘尼。千三百岁已,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千四百岁已,时诸四众犹如猎师,好乐杀生、卖三宝物。”这就是在概括讲。不过仍然比较具象,就像把很多画面归纳起来一样。
理解了佛经这种叙述方式就知道该怎么和史书对比了。比如,史书没有记载这次事件,怎么解释?没什么问题呀。历史书未必记得全,漏记重大事件的情况很多。而且,在那么广阔的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事件都不可能决定整个历史走向,佛讲的应该是一个对历史走向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的、且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写历史的人未必知道这件事,或未必认识到其重要性。这种情况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去年在衡水天宁寺举行阅藏大法会,从法界的观点看,这是六百年来第一次把整部经藏诵读一遍的法会,且有上千人参与,绝对是法界大事。法会进行中感得甘露临庭,龙天作证“这是法界大事”。但评选2017年佛教10件大事肯定不会选它,因为有那么多会议呢。从法界看,阅藏法会大事,甚至可能是这一年或前后几年最大的事,但在人间来看,只不过在一个四线五线城市开了一个规模不算太大的法会而已,排不上的。很容易理解。又好比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她的工作值一个诺贝尔奖,但中科院学部委员会认为她不够院士资格。不同角度不同评价,很正常。同理,佛讲了一件事而史书没记,很正常。
今天历史书讲,佛教在印度灭绝,主要原因是伊斯兰教的入侵。但佛经没有把这个作为主因,而是说佛教内部矛盾爆发,造成教团四分五裂,外道乘虚而入,佛教灭绝。内部矛盾是什么呢?故事里是罗汉比丘和三藏比丘的矛盾。这个描述很有意思,既含有重实修和重教理的矛盾(三藏比丘当然重教理,罗汉比丘肯定修证好),又有小乘和大乘之争的意思(三藏比丘这名字很像大乘,罗汉比丘显然是小乘),而矛盾的爆发点是因为对戒律的不同理解(罗汉比丘说“此应作,此不应作”,而三藏比丘弟子并不认可罗汉比丘持戒清净),一个事件把几方面的矛盾都展现出来了,是不是信息量很大?要找这么一件事还真不容易呢!
矛盾是怎么积累和爆发的呢?经中也透露了。三藏比丘和罗汉比丘都有众多弟子,似乎是三藏比丘成名在前,罗汉比丘后起。可能主要是罗汉比丘批评三藏比丘,最后爆发也是因为罗汉比丘举戒律问题。三藏比丘精通三藏、善于说法,可能认为持戒不能死守戒条,要懂得开遮才算真正清净持戒,罗汉比丘认为应严格持守戒律。双方弟子都崇拜自己师父,不认可对方,互相敌视,非止一日。围绕两位比丘俨然形成了坚固的宗派或山头。最后在一次布萨时,罗汉比丘讲“此应作,此不应作”时可能点了三藏比丘僧团,还可能用词尖锐。三藏比丘弟子反唇相讥,说“你持戒并不清净,还口出粗言。”当罗汉比丘说“我久清净身、口、意业,无诸过恶”时,一个冲动的三藏比丘弟子上前杀死了罗汉比丘。后来,愤怒的罗汉比丘弟子又杀死了三藏比丘。
其实在爆发之前,败相已现。双方弟子只认自己师父,却不想想自己首先是佛弟子。两位师父也没有以大局为重引导弟子,罗汉比丘批评对方,三藏比丘弟子冲动杀人更说明三藏比丘平时教导有问题。只崇拜自己师父不尊重别的僧人,佛弟子退化为各自师父的弟子,佛教退化为宗派或山头的集合。宗派或山头互相诋毁,佛教整体则在互相诋毁中衰落。即使不爆发流血冲突,也会逐渐消亡。
那么伊斯兰教入侵在经里讲到没有呢?也讲到了。“天龙八部莫不忧恼,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今天看来觉得太简略了,但最主要的破塔寺、杀比丘已经讲了,且给定性了,是恶魔波旬及外道干的。恶魔二字也把当时的惨烈暗示出来了。
今天写印度佛教史,也应该重视佛讲的这个视角。更重要的是,这个视角对解释佛教衰落、指导佛教发展都有巨大现实意义。佛教要复兴必须先克服内部矛盾!如果佛弟子们继续深陷诤论,则佛教只能在外道的压力下衰落,何谈复兴?
我是佛教弟子,看到一篇反佛文章,看看大家如何驳倒他
1】“佛经”说,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风轮上的,风轮下面是空的,有时突然刮起大风,风轮就乱转,水就乱动荡,就引起地震。也就是说,整个“地球”结构大致是四个层次叠起的。(《长阿含经 》、《大般涅盘经》 、《般泥洹经》、《华严经》)
2】“佛经”说,身高2万8千里的阿修伦天王、用手指盖住太阳,“日王”吓得放不出光亮。这也就是所谓的日食发生的原因。(《正法念处经》、《百喻经》、《楼炭经》、《长阿含经》(《大正藏》第53册第238~239页)
3】佛经说:海鱼最大比太阳大10几倍,大鱼拉屎撒尿海中使海水咸。“佛经”原文:“海水何故咸……海中有大鱼。身长……三万二千里者。皆清净溺海中。故海水咸。二者……放大雨如车轴……其咸水悉流入大海故。……昔得仙道人能咒。咒海水咸一味。 故海水咸一味。 是为三事。”(见佛经《大楼炭经》卷6,《大正藏》)
4】“佛经”说:月球有方城郭,“月王”坐在方20里的七宝宫殿中,也有无数天神随从。月球的内外都很清彻,光亮照得远远的。月球有圆有缺,是被青色天所遮蔽的原因。“佛经”说:陨石,那是二龙相争,落下像石一样的东西。但不是石,因为呀,如果日月星辰是石,就不可能有光,日中也就不能有“乌”,月中也就不能有“兔”。《正法念处经》《百喻经》 《楼炭经》 《大般涅盘经》 《般泥洹经》
5】 佛经说我们居住的大地和太阳的距离仅数万由旬?注:由旬,长度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
还有说太阳月球是方的,里面有宫殿住人。如果这叫参透物理化学的知识,那真是呵呵呵呵
至于解决世俗烦恼,也不见得。人生在世,总要解决衣食住行,还有人际交往以及繁衍后代,自己自身精神需要的烦恼。佛教不事生产,无法解决世俗的问题。倒是逃避这方面不错,什么事都推给因果业力,跟鸵鸟埋在地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受持品第七》中释迦牟尼佛曰:“若未来世,国王受持三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三、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往护彼国;五、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往护彼国。五大士、五千大神王,于汝国中大作利益。
释迦摩尼自己的国家被灭亡,族人被屠杀的时候,经文中白纸黑字承诺的五位保安没有出现过。
释迦摩尼投靠的国家被灭的时候,这一承诺依旧没有兑现,五位保安队长还是没有现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信佛最虔诚的梁武帝被侯景围城,城内士兵和百姓挨饿的时候,这五位保安没出现,士兵和百姓被屠杀的时候,这五位还是见死不救,最后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了,经文中信誓旦旦的承诺的这五位保安依旧没有出面。
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宋兵大军压境,把提议抵抗的大臣下了监狱,跑到寺庙里与和尚庙钻研佛法,火烧眉毛了都想着探索佛理,不可谓不虔诚,可惜经文中承诺的保护并未兑现,李煜国破家亡,最后被牵机毒药毒死,死得惨不忍睹。
到底是五位保安不慈悲,还是玩忽职守,还是没能力,还是压根就不存在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真的,还是佛说的怪力乱神是真的?
捐功德换取升官发财是真的,还是奋力进取,坚忍图成是真的?
捐香火钱保平安和买保险保平安,哪个更实际?
只要不傻,或者不缺心眼,肯定知道答案的
自古佛道,入家破家,入国破国,你怎么看
南北朝时期,道士批判佛教.有一部书叫做三破论.说佛教入家破家入国破国入身破身。一直被反佛教的人士反复引用.根据佛经的记载释迦创立佛教后,最先信封佛教的三个国家,一一灭亡。其中包括释迦族的自己的国家. 最初信佛教的两大国王,拘萨罗国摩羯陀国两位信佛国王均遭其子篡位弑杀。这就是破国。其中遭受家破人亡之灾最惨痛的还数是释迦摩尼自己故乡。迦毗罗卫。 迦毗罗卫疆域方圆三十里。城区不过长宽一公里左右。比北京一个标准的大学面积相差不多。一个铁人三项下来估计就能跑遍此国。后来佛教传到中国把释迦摩尼说成太子。要知道太子,一国皇位继承人,储君。非得一个大帝国不可。而释迦摩尼的父亲其实也就是一个城镇头领,首领都可能不是世袭.应该类似蒙古女真的部落大人。 参照中国历史,释迦族的地盘和努尔哈赤的宁古塔部落差不多大。论职位也就是个明朝下的指挥使。和刘邦当年的亭长职位差不了太多。迦毗罗卫确实只是中国一个卫所级别的行政单位。佛经有意夸大其辞,让中国人对释迦摩尼产生敬畏之心。
释迦摩尼,放弃了弱小的祖国。决定是很理性的。与其在一个朝不保夕的国家残喘。还不如寻找一个强大的霸主。释迦出家,并非放弃。而是一种发展壮大。走出了尼泊尔小山堡,顺大河而下,逐步走到印度中原地带的大国摩揭陀国。摩国,相当于当今的美帝。释迦摩尼的国家迦毗罗卫小得不能再小。以至于释迦摩尼传道时候通常说自己据萨罗国人。
管子就曾经劝齐王,不要重用抛弃卫国王位继承权的公子开方。觉得此人有野心。不爱自己的父母之邦和身份地位,屈身服侍他人,人情上说不过去。释迦摩尼也对自己的国族丝毫不关心。将同胞存亡视而不见。舍弃小邦,创立了大教。 当时印度的霸主国家摩国完全可以出兵拯救释迦摩尼的种族免于灭亡。但是信奉佛教的国王选择的是让释迦族被宗主国拘萨罗灭亡,然后兴兵讨伐释迦族宗主国,一石二鸟。而释迦摩尼自己作为教团领袖安居摩国无恙。对国家的灭亡无动于衷。倒是释迦的弟弟提婆亲自参与了摩国的弑君篡位政变。行为不亚于齐国的卫公子开方。 释迦摩尼刚悟道时,憍萨罗国太子只陀和富翁合伙捐了一座园林给释迦摩尼创立教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只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精舍。玄奘游印度时还见到此园遗址,说旁边的土堆埋过少女孙陀利,前面的大坑埋过战遮女。 如此虔诚的太子带动了父亲波斯匿王一起信佛。父子两人成为佛教的大护法。可惜的是佛教却护不了他们。 《法句譬喻经》卷一所述,太子之弟毗流离欲篡位自立,乃弑波斯匿王,并入东宫斫杀太子只陀。当时只陀了悟世间无常,因此心无恐惧,甘心受刀。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则谓,毗流离王灭迦毗罗城之后,凯旋回国时,只陀在深宫与宫女娱乐。由于弦歌声外扬,毗流离王闻之乃告大怒,并诘问太子∶‘何以不辅佐政事,反而耽溺于娱乐?’太子答云∶‘因为不忍杀戮人命。’毗流离王大怒,遂加以斫杀。 别说释迦摩尼的好友兼徒弟,就是佛的骨肉同族的迦毗罗也难免南京式大屠杀的惨祸。 迦毗罗本是憍萨罗国附庸。按照增一阿含经的说法,波斯匿王和释迦摩尼同岁。释迦成佛的时候,波斯匿王继承父位。随后向释迦族求婚,得一婢女摩利为夫人。然后生下琉璃太子。因为释迦族瞧不起婢女所生的琉璃太子,故此他即位后发兵灭了迦毗罗。 奇怪之处是,如果琉璃是太子,那么释迦摩尼刚刚建立佛教是捐精舍的那位只陀太子又是哪里来的?琉璃到底是正常即位还是篡位说法也不一定。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谓王随寿在世,命终之后,毗流勒为王。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谓王乃因太子毗流勒篡位,王于求援途中,难耐饥渴之苦,食萝菔及河水,旋猝病而亡。
可以肯定的是迦毗罗卫是琉璃王所灭。据增一阿含记载,迦毗罗卫有居民一亿。是的,一亿。大家没看错。是时,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跑了一万。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已经是大清朝乾隆年间了。就是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那时候也不过两千万人口。如果释迦族有这么多人,早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建立横卡欧亚非的大帝国了。这位琉璃王也真不容易。居然把这么人口众多地域狭窄的国家给灭了。而且一次战役屠杀了近亿人口。成吉思汗打了一辈子战也没能杀了这么多人。 阿含经的解释是,释迦族人口众多,武器先进,训练有素。就是不愿意杀生,故此束手待毙。人侵略者杀戮奸淫。 释种闻坏流离王众。是时,诸释即呼奢摩童子而告之曰:“汝年幼小,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乎?我等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然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世尊亦作是说:‘夫人杀人命,死入地狱;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汝速去,不复住此!” 是时,流离王复至门中,语彼人曰:“速开城门,不须稽留!”是时,诸释自相谓言:“可与开门,为不可乎?”尔时,弊魔波旬在释众中作一释形,告诸释言:“汝等速开城门,勿共受困于今日。”是时,诸释即与开城门。是时,流离王即告群臣曰:“今此释众人民极多,非刀剑所能害尽,尽取埋脚地中,然后使暴象蹈杀。”
尔时,群臣受王教敕,即以象蹈杀之。
时,流离王敕群臣曰:“汝等速选好面手释女五百人。”时,诸臣受王教令,即选五百端正女人,将诣王所。
五百女人皆骂王言:“谁持此身与婢生种共交通?”时,王瞋恚,尽取五百释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 阿含经说开门放敌军入城是魔王幻化释族人建议。谁知道放弃抵抗是不是魔王幻化呢。印度教说释迦摩尼是第九化身,专门说假话欺骗坏人让他们受报应,恐怕是因此有感而发。 当憍萨罗国大军的铁骑蹂躏释迦族小小地方时候,释迦摩尼很稀奇的得了头痛据说不能出门。神通也好,说法也好,都无法改变释迦族被灭的悲惨命运。大家一下对释迦摩尼就没了信心了。释迦摩尼只好又用因果来解释为什么自己的民族应该被奸杀掳掠。因为上辈子他们是打鱼的,吃鱼太多了。自己因为上辈子打了一条大鱼鱼头几下得了头痛云云。 释迦摩尼每次遇到难题都用因果来解释,也被总结为一条铁律。定业难转。也就是说释迦摩尼的方法能解决一些不定业。至于定业那是无法解决的。可是按照因果律,那件事不是前生注定的呢? 另外一位和佛关系亲密的国王,是摩羯陀国的频毗婆罗王是最早信仰佛教的君主。其结局确比其他人都惨。被儿子阿阇世太子关在牢中活活饿死。 迦毗罗卫,拘萨罗,摩羯陀三国的破国之灾,足以证明信佛教不可能有什么福气。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证明了定业难改。佛教逼得不得不重新捡起地狱天堂甚至建立净土来平衡信徒的心理。彻底走到释迦创教之初大力反对有神论的反面。
佛经中"释迦牟尼佛祖预言弥勒(大圣人),会降生在东方古国的鸡头城上,在人类将灭时出而救世"的具体章节?
我去上海平安镇成仙,平安镇的人用吸星大法吸我的头,我教平安镇的人吸功大法读心术,他们用吸功大法吸我,然后破我读心术,然后我心脏长出元婴被他们用灵魂气功吃了,我去找个房子住,平安镇的人把我的寿命偷了,用面包车开到最大码撞我,把我腿撞断了,面包车没有牌照,和交警说我骑小电瓶车撞面包车,然后救护车送我去平安镇第六医院,那个医院的人要杀我全家,把我全家切成一片一片的,明明三万元的手术做成几十万的手术,要不是巨神看我天赋好,练化两个宇宙的生灵救我,我直接就在手术室被切成一片一片的了,虽然巨神掌控者救了我,但是在手术室,我身上被打了十几万灵魂吸我精气,仙骨被切走了,头骨被切成了两半,脑子被切走了一半,骨髓被偷了,肾也被偷了一个,身上有几十个道士元神,等我死了之后出来,头上还有一个元神,后来巨神掌控者看我可怜,让我成圣,本来2020年核弹爆炸,我直接到2030年,如果我再成仙的话就是2064年,其实我全家已经死了一次,在上海第六医院的时候,平安镇的人一直用吸星大法吸我头,想让我投不了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贩卖国,中国军人的口号不是保家卫国,而是磨刀霍霍向猪羊,我成圣了,在医院,医院给我一张名片,说是医生名片,结果是律师名片,律师让我给他三万多,说能赔偿二十几万,给了钱说要打官司,再去上海一趟,,结果去了 上海平安镇的人找人在律师所杀我和我爸,马化腾看我可怜,想给我出车祸的钱,平安镇的人说上海的钱永远是上海的钱,马化腾的钱也是平安镇的钱,平安镇偷了我身体很多器官,拿了我十几万,让我欠了很多钱,还说马化腾给我的钱也是平安镇的钱,中国已经不适合老百姓生活,平安镇的人说外地人就是流浪狗,希望大家不要去上海了,上海是魔都,大家遇到平安镇的人,也不要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就是魔,妖有好坏之分,魔活着就是害人的,全真教教主就是平安镇人,全真教是国教,他们一直搞人体器官,真不知道全真教怎么成国教的,全真教教主教人练灵魂气功,中国大部分人脑子都有他的灵魂,希望大家不要一时冲动,到处乱跑,中国一年死一千多万人一年也失踪一千多万人,我就是网上一直说的救世大圣人,后明祥,希望大家记住我
关于佛教的问题,为什么佛教认为皇家是有福的?可是历朝历代,国家灭亡的时候皇室都是很惨的这不矛盾吗?
佛经没有说错呀!能做到皇帝当然很有福报呀!人中之龙。只不过福报再多,也有耗尽的时候,一旦堕落下来,同样过的很惨。
佛陀既然都深解“因果报应”的道理,那他为何还去阻止,而且是执着地阻止琉璃王覆灭迦毘罗卫国达3次之多?
根据经文记载,佛陀本是要去第4次的,但观察‘业’发现释迦族人之前在河中投毒的前业已经成熟,无力挽回因此没有去。 这篇经文在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12。如同增一阿含卷26. 这是公信力最高的经典,因此在下不认为这是篡改的内容。
在毗琉璃王生起嗔恨之时,佛陀去劝导他。但毕竟还始终还未真正的造下‘屠杀’。 但第4次,佛陀观察业之时,发现释迦族人过去在河中投毒伤害众生的不善业已经成熟,已经无力挽回。
第1,2,3次之时释迦族人的不善业还未成熟还可以救,但第4次时不善业已经成熟,已不可救。佛陀在此对比库说了一句话‘汝等比丘!如来为亲族尽力,非自今始,前生即有尽力之事’后来就述说因缘。
可以从几个角度理解。1. 在不善业还未成熟之时是可以救的,因此如来对亲族尽力。2.毗琉璃王的杀业还未造下,还有挽回余地。3.如来对其亲族在过去世有其因缘,应当尽力。从这几点来说,佛陀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不是爱国与否的无知论调。
不要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思维就说‘谤佛’,在这之前您应该做好调查才问问题。如您要经文来验证,私下和在下要吧。 对了,这篇经文由于再述说佛陀的前世因缘,因此篇排在本生谭中。巴利律藏之中有无此事,在下没有找到,所以无法确定。只有经文可以验证。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71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