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中的叫怕症状(佛害怕什么)

为何我念佛的时候会有点害怕的感觉,望大师指迷经。
第一:年龄太小,应该身边没有什么人可以交流佛法吧,如果有正信的念佛同修,看到或听到一些正知正见的佛教信息,可以化解害怕的问题。
第二:念佛所涉及到问题超越了平日的教育和所知范围,神秘神奇都会带来害怕的感觉。
第三:建议从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开始,网上有视频和音频。菩萨名号有安心的作用,菩萨的清净心在你称念其名号的同时会护持你的心,安心后再念佛名号,这个问题应该能解决或好转。
可以每天全部称念菩萨名号,等什么时候不害怕再念佛。
也可以先念一会菩萨名号,再念佛。
具体自己掌握,佛法的修学活活泼泼,不拘泥于一点。
佛法是智慧之学,以智为用 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
请问如何用佛教知识治疗恐惧症
你是学佛的,也应该明白什么是宿命,什么是因果。木绎的转载适合你,慢慢看吧。
之所以有恐惧症,就是因为宿命的业障已现前,根治的办法就是消业。要更加的忍辱精进,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般若密,智慧有点难,做可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置于禅定,可以行走坐睡、时时刻刻都念佛菩萨圣号,那么就时时刻刻都禅定了,修六度法门消业非常快。
坚持放生,印经,吃素,会加快你的效果。我也有恐惧症,我用的办法就是忍辱精进,现在有点见效了,三四个月时间。我还不够精进,如果全力精进的话,一个月就有效果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什么事都要慢慢来,欲速则不达,你也急不来。
其它什么都不要念,一心念佛菩萨,永不间断,望你早日康复。
阿弥陀佛
本人看到佛会害怕,浑身哆嗦。但是看到地藏不害怕。不要告诉我那是因为我怕死。有相关经历的留Q
看这个你还会害怕吗?
1.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佛对恐惧是怎么解释的
佛法中理解:
恐惧的最深核心,是来源于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也就是一种紧缩感,其实——它是我执的动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故事说明:
多智钦在达拉冈波的时候,有一天当曲旺秋让他到天葬场修一晚上施身法并嘱咐道:“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离开。”
于是多智钦来到天葬场,前半夜修了一座施身法。中夜当他醒来时,他发现身后的岩石变成了巨大骇人的怪兽,披散着长发龇着獠牙。多智钦害怕起来,全身颤抖。他再也无法入睡,但记着上师的吩咐,再修了一座施身法之后,他继续背对着怪兽躺在那里。黎明前他修了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施身法。
不久天光亮了,发现身后只有岩石而已。他感到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被赋予了重生的机会。从天藏场他直接去了上师那里。
通过神通上师已经知道所发生的事,并正在那里等他。哈哈大笑着,上师问道:“你的善妙修行还在吗?”多智钦答道:“不在了,它已经消失了。”上师说:“你做得好。你过去曾执着于你所谓的善妙的禅定觉受,这会让你转生于六道轮回中的天道。我让你去天葬场就是为了摈弃这些执着。因此不要后悔你丧失了那些觉受。你半夜里没有离开天葬场,做得好。”
随后上师利用此事作为直指究竟自性的方便,问道:“那些恐惧有真实存在的实体吗?它们不是从自性生又消融于自性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81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