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从没得到过何谈放下对吗(佛说从未拥有何来失去)

“不入红尘焉能看破红尘,不曾拿起谈何放下!”这句话的意思
不到这红尘世俗之中,不经历过真切的痛,是不能体会其中滋味的……红尘中走了一遍,伤害过后(还是重伤!)便看破红尘,认为世间情,也不过如此,所谓看破,根本不曾真切的拥有,根本没有得到的情,伤过之后,也没有所谓的失去,“拿的起,放的下”是对于曾拿起的人……不曾有过,何来放?(依我看来,你是不是和他吵架了?八卦一下哈~~~这句话有点严重哦~~~反正不是好意思……我的小见解,说错了莫骂哈~~~)
请问佛 对于自己的过错 怎么解脱 放下便是自在 我咋放不下呢
我不是佛,但是我还是想回答你这个问题。佛说,凡事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生生不息。你即以犯了错,何谈解脱,必然是要承受犯错导致的结果的,所以也就无所谓放下,因为放与不放,不在于你,而是这件事的发展,如果说犯了错只要放下就能解脱,就能得自在,那又有什么因果之说呢?只有因,没有果,这是不现实的。你现在放不下,不正是应了这个因果的道理么?因为你知道自己犯错在前,所以也必将要承受某种后果,你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又害怕去承担,所以希望能放下,能得到所谓解脱,你内心其实相当矛盾。朋友,其实没什么好害怕的,现实生活总是会有各种变数,这些变数就是因果循环导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也许事情没我们想的那么坏,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还会面对很多事不是么。
佛说放下,究竟是指放下什么
佛说: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有许多人不能认识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认为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巨大风险,也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仔细想想,这真是的值得的吗?因此,当你感觉自己急切投入到争论对错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对自己真的是有利的吗?我们的自我真的就那样大吗?
(2)放下你的控制欲:要愿意放弃你对身边人、环境和事物的控制欲。无论他们是你爱的人,还是你的工作伙伴,或仅是街上一个陌生人,请允许他们遵循自己的状态,这样你就能感受到更好。
(3)放下责备:不要去责备别人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也不要凭着你的感受去责怪别人。
(4)放下你的自怨自艾心态:许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消极的,不洁净的和反复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不要相信任何消极的自怨自艾的想法。这样你会更好。
(5)放下对自己有限的认识: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现在,放下你对自己问题的思考,对自己有限的认识,不应该圈禁自己,应张开翅膀,尽情飞翔!
(6)放下抱怨的心态:停止你一贯对(人、环境、事物)的抱怨!除非你愿意,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没有环境能让你沮丧可怜。不是环境引发了你的这些感受,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积极想法的能量不可低估。
(7)放下批评:不要去轻易批评与你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又都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快乐,希望被人爱和理解。
(8)放下虚荣心:停止去迎合和取悦别人,因为这是做不到的,只有当你放下伪装,摘下自己的面具时,你才能接受和拥抱真实,这时别人也才能被你吸引。
(9)放下惰性:改变是好的,改变可以帮助你从A到B,改变可以改进你和你周边人的生活,跟随你的运气,拥抱改变,不要去抗拒它。
(10)放下随意判断的心:不要给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和事轻易下定义,贴标签,尽管有时它们看起来很怪异不同,尝试一点点打开你的心灵,记住,头脑在打开的时候才会工作,高级的愚痴就是轻易拒绝那些你一点也不了解的事。
(11)放下恐惧:恐惧只是一个幻觉,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你创造了它,它只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只有一样东西令我们恐惧,那就是恐惧本身,修改你的内在,外在的自然就变好。
(12)放下借口:大多数时候,限制自己的,是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此中借口不能改进我们的生活和努力成长,而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好多事被它们障碍、欺骗了,要知道99%的借口都是虚假的。
(13)放下过去:我知道这是很难的,尤其,是过去十分美好,而未来令人恐惧的时候,但是你不得不认真考虑现实,因为现实才是你拥有的。
过去虽然是你渴望的,但那只是你的一个妄想,你必须回到现实认清这一点,不要令自己迷惑,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毕竟人生是旅程,而不是终点。为自己做好准备,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仅仅活在当下。
(14)放下执着: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很难领悟,但这依然不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过花时间不断地锻炼一点点做到。
放下执着就是超然物外,放下一切,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放弃爱,因为爱与执着是两回事,执着更多的来源于对失去的恐惧。
而爱是纯净的,宽容的,不自私的。当你爱的时候,你不会恐惧失去。因此爱与执着不能共存。放下执着,你将变得十分平和,宽容和安详,这时,你能够理解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你并未体验过的事。这种状态超越语言。
(15)放下别人的看法: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他们总是根据别人的观点去生活,包括别人认为好的。他们忽视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呼唤。他们总是忙着取悦别人,为别人的期望生活,而忘记控制自己的生活,忘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最终,他们忘记了自己。请记住,你拥有自己的人生,这是一项权利,它是属于你的,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而活。尤其注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你的道路。
有的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管不顾,或者就是随随便便。其实不然,不管不顾是放弃;随随便便是马虎客。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
做事包括工作、生活、学习、修行等等。在做事情过程中不做与事情本身无关的事情,比如边做事边胡思乱想,边做事边觅心觅性,边做事边计较,边做事边情绪化,一边做事边妄想我在做事,等等,这些统统要放下。
那么做完事呢?你尽心尽责做完事了,剩下的只能是结果,不管是好是坏,已经告一阶段了。你对好的总结经验,对坏的吸收教训,然后全部从心上放下,好的不留恋再三,坏的不难过忧愁,都不要去执着了,因为你已经努力过了。
你心目中的佛是什么样子的?
大相无形,佛在心中。
我心中的佛,其实是人,觉悟的人。“佛”在印度就是“觉悟”的意思。
佛,看破了人间事故,看破了贫贱富贵,看破了生死轮回,因为觉悟了,所以改变了。
佛,就是一个“空”了的人,因为“空”所以能容纳万物,世事皆空,万法皆空,空就是没有,就是无欲,如若世人皆空人间便没有了欲望没有了善恶有没了疾苦,人间便成为了极乐世界。
佛是得“般若”的人,般若既智慧,佛自在随行,自由于世皆是因得了智慧。看破人生,参悟生死既是智慧。
江湖之远,世界之大,人如天边凡星无边亦无数,又有几人能参破这乱花渐欲的尘世?又有几人能得佛一般的智慧?佛说:七情六欲皆苦恼,生死到头转眼空。不如吃斋念佛去,清净自在随心生。
【佛...在我心中已经死了。】
我佛如来,古时尼泊尔净饭王之子,名曰:释迦摩尼。
释尊八十岁时于娑罗双树下入灭,脱离人间,佛已经死了,佛也会死,只因佛也是人。
【人们理解错了佛。】
佛,是一种信仰,信仰是贯彻一生的,是无坚不摧的,信仰无形,信仰是空,信仰不是迷信。信佛,请先懂佛再去信佛。
盲目信仰视为“痴”,“贪嗔痴恨恶欲妄”皆是七情六欲,入了六欲如何成佛?
那么何为懂佛?许多人信佛,居然不会背心经。信佛,居然不知道释迦摩尼是谁,这些人所谓的“信佛”不过是图私利,贪图佛的保佑,可佛真的会保佑他们吗?不会的,佛以死,他带给人间无穷的智慧,无尽的道理,佛希望人自己去参悟去感受,而不是让人跪在佛前磕长头烧高香的去祈祷。正是那些懒于思考贪图私利的人将佛文化推向迷信,致使“佛”成为了谋利的工具。
更可恨的那些盲目的信徒自以为看破人间抛弃家庭、抛弃事业、抛弃责任,进山修“佛”,我想说他们修的不是佛,他的修的是歪曲的思想,修的是离经叛道!
佛说:不曾拥有,何谈放下。信佛应当先尽人事后进佛事。
佛祖释迦摩尼出生便是王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他认为世人皆如他一般快乐,一日他见王宫外百姓贫苦不堪方知人间困苦,佛祖依然离国寻求脱离生死疾苦之道,发大愿拯救众生,佛祖于一棵菩提书下顿悟,脱离了六道之苦,消除了无尽烦恼,终得觉悟。
佛拥有一切,又放下一切。
佛拥有幸福,当他看破幸福,他选择了苦难,
佛拥有苦恼,当他看破苦恼,终修成大道。
你拥有过佛所拥有的幸福吗?你经历过佛所经历的苦恼吗?你看破佛所看破的道理了吗?
你什么都不曾拥有如何放下,你什么都不曾经历何谈看破。
盲目信佛的人,请尽了你身为一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再谈佛道吧。否则你永远无法了解“觉悟”的真谛。
【佛即是人】
人贵自救,佛能帮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请学佛,信自己,自己成了“佛”,自己去保佑自己。
佛也许在天上,但佛早已无欲无求,不干涉人间,就是最大的干涉。
《心经》讲无欲则刚。——善人是佛。
《地藏王菩萨经》讲孝道。——父母是佛。
《金刚经》讲佛理故事。——懂道理的人是佛。
经是要人去看,去参悟的,不是要人一遍一遍去诵读的,
虽然只看了一遍但理解了参透了顶过诵读一万遍而依旧不懂的人十倍。
佛等着人成佛,而不是等着你求他。
佛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在我中永存不灭。】
佛既是人,有人就有佛。
“愿我来世 ,得菩提时, 身如琉璃 ,内外明澈 ,净无瑕秽。”
佛在你心中,你就是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92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