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的“心猿意马”怎么理解(心猿意马什么意思是什么)

心猿意马
偶然看到这个词突然有些陌生,依稀记得是用来形容心思不定,无法专心致志。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心思如猿猴不定,快马四处奔驰而难以控制。以猿之心,马之意来形容此种状态,多贬义。
去百度查了下出处:来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情同枯木除虚妄,此个名为真道场”。 又有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
虽不懂佛学但也知《维摩诘经》是一部经典之学。佛教以猿马性喜外驰来形容众生的心,不能安住,喜攀缘外境,而后用来形容心意不定,意志不坚定,不能自持。调伏心猿意马,秉持“一念不生”的无念之道,应是佛家修行的终极之道。
佛家比喻的道理明白,但心中总是为猿马有些不平。猿腾马驰是其自身本性,其心其意可见自由而无拘束, 令人羡慕。
人为万物之灵,多思善感,超然藐视其它物种,才能绵延发展至今。然亦受制于此,不得忘我洒脱之境。
心猿意马解释
心猿意马,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意思是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字词解释
心猿 :1.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里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西游记》里心猿指孙悟空。
意马 :比喻难以控制的心神。《西游记》里意马指白龙马。
【造句】:
1.你要是上课一直都这样心猿意马的,你将什么都学不到。
2.你在教室这样心猿意马,还不如回家好好睡一觉之后再来学校。
3.我们教室不需要那些每节课都心猿意马的人。
4.我觉得你这次输了比赛完全是因为你在比赛的时候心猿意马。
成语典故
1.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
2.《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3.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4.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5.另:《西游记》中孙悟空又名“心猿”,白龙马又称“意马”。
心猿意马的解释
心猿意马的解释
[restless and whimsical;be fanciful and fickle;in a capricious and jumpy wood]
原为佛教用语。以猿腾马奔 比喻 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后用以比喻心思不专,变化不定 卓定深沉莫测量, 心猿 意马罢颠狂。——《敦煌变文集· 维摩 诘经讲经文又双》 详细解释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 控制 。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卓定深沉莫测量, 心猿 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 上人 》 诗:“ 心猿 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那 婆娘 心猿 意马, 按捺不住 。” 陈 登科 《 赤龙 与丹凤》 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 心猿 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 参见 “ 心猿 ”。
词语分解
心猿的解释 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 不安 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 若干 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 问道 ,何处系心猿?”《 水浒传 》第一○ 意马的解释 比喻难以控制的心神。 唐 黄滔 《六丈金身碑》:“值斯佛之成,斯会之设,俱得放心猿於 菩提树 上,歇意马於 清凉 山 中。”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天平》:“定盘星莫要生偏向,拿定你意马,对定你心肠。”
“心猿意马”什么意思?
请列位先看有关于“心猿意马”一词的佛家解释(引自“中华佛教网”)
【心猿意马】 心神散乱,把握不定,俗谓之“心猿意马”。《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佛经上关于“心”和“意”的论述很多,简言之,“心 ”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在佛学上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最早把 “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李明权)
在《西游记》中,作者确是直接将孙悟空叫做“心猿”。
以下又是一段解释,引自“宁波英语网”
【心猿】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俦,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挂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 心猿意马 ”。
【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上人》诗:“心猿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心猿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参见“ 心猿 ”。
“心猿意马”是什么意思?
【心猿意马】 心神散乱,把握不定,俗谓之“心猿意马”。《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佛经上关于“心”和“意”的论述很多,简言之,“心 ”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在佛学上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最早把 “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94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