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经讲精神力(佛教 精神)

学佛百科2023-03-0952

读什么佛经可以使人达到清心凝神的目的

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精神恍惚,记忆力差在佛经上讲是什么果报

调整作息时间,规律作息,别昼夜颠倒,有病就去看医生,别什么事都想那么复杂。如果你要因果来说明,那么就是:你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导致身体机能变差,这个是因,果就是,因为你身体机能下降,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出现精神恍惚,记忆力变差。这样懂了吧?

佛经中的金刚经主要是什么意思,金刚经要弘扬的是什么精神

你给我的感觉是真正的在学习探讨真理,让人感动。

那么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供您参考。

金刚经是给一位已经发明了菩提心的修行人说的,因为他的心已经明了,明心见性了,所以说,他发菩提心了。这里的发菩提心和发心修行、发心向善是有所差别的。他已经得到那个教外别传的正法眼藏涅磐妙心了,他就问他的师父(释迦牟尼),大意是说,我在日常生活中,在思想意识上,在起心动念上应该注意什么?实际上就是降服心猿意马所需要的,也是训练正思维所需要的。于是他师父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了他建议。首先是如何生心,正面的说:就是无所住。意思是说,你平时不要把自己的心挂在任何地方,不要有挂碍,有挂碍就被障住了,修行就不能进步。从反面说:就是如何避免错误概念: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的意思您查一下佛学字典就好了)。不要认为自己是菩萨,不要认为自己是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佛,那个时候你就不是佛了,因为佛没有分别心,你认为自己是佛的时候,就产生了佛与众生的分别了。

大体上就是以上的那些意思。

我的说法可能与主流解释不同。我认为,在见性之前,你即使按照金刚经所说的去做,也无法获得金刚经所说的利益。为什么?我打个比方,在你的房子接通电厂电源之前,你无论怎么样修理你家里的线路,你的灯都不会发光,因为没有源头的电。也就是说,在你开启心地法眼之前,你无论怎么样辅导自己的思想意识,你也不会开悟。你最多可以做个有道德的好人,但是你无法直接开悟见佛。因此我说,在发明菩提心(开悟了)之前,你即使按照金刚经去做,也无法得到金刚经的利益。

仅供参考。

听佛经修行的时候总是无法一直集中精神

您学的不是正法。佛法不讲算命,而讲改变命运。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关键看自己的行为。 大正藏 第 02 册 No. 0099 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彼时。毗迦多鲁迦聚落有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却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有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占相吉凶。言有必有。言无必无。言成必成。言坏必坏。瞿昙。于意云何。 佛告婆罗门。且置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婆罗门。于意云何。色本无种耶。 答曰。如是。世尊。 受.想.行.识本无种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汝言我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作如是说。言有必有。言无必无。知见非不实耶。 婆罗门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颇有色常住百岁耶。为异生.异灭耶。受.想.行.识常住百岁耶。异生.异灭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大众说。成者不坏。知见非不异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此法彼法。此说彼说。何者为胜。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此如法说。如佛所说显现开发。譬如有人溺水。能救获彼。能救迷方示路。暗慧明灯。世尊今日善说胜法。亦复如是显现开发。 佛说此经已。毗迦多鲁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礼足而去。

有没有佛经典籍读后能让人精神舒缓宁静的?谢谢

大悲咒

一、咒文

南(na)无(mo).喝(he)啰(la)怛(da)那.哆(duo)啰(la)夜耶。南无.阿唎(li)耶。婆卢羯(jie)帝.烁钵(bo)啰(la)耶。菩提萨埵(duo)婆耶。摩诃(he)萨埵(duo)婆耶。摩诃迦(jia)卢尼迦耶。唵(an)。萨皤(bo)啰罚曳(ye)。数怛(da)那怛(da)写。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chi)。醯(xi)唎(li)摩诃皤(bo)哆(duo)沙咩(mie)。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duo).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da)侄(zhi)他。唵.阿婆卢醯(xi)。卢迦帝。迦罗帝。夷醯(xi)唎。摩诃菩提萨埵(duo)。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she)耶帝。摩诃罚阇(she)耶帝。陀啰(la)陀啰(la)。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么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嘇(sen).佛啰舍利。罚沙罚嘇。佛啰舍耶。呼卢呼卢摩啰。呼卢呼卢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夜。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qie)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二、名称

(一)《大悲神咒》的种种不同名称。

《大悲神咒》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最核心最机要的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它有种种不同名称,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亦即说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内证功德之根本咒等。

正如佛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对阿难所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但一般说来,此咒的详细名称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二)释《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广大”、“圆满”、“无碍”,都是大悲心前面的修饰词,都是用来修饰“大悲心”的,而“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这九个字则又是用来修饰“陀罗尼”的。

广大,显大悲心的体,大悲心包含一切法界,所以说是广大,正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显的是法身德。

圆满,显大悲心的相,大悲心光遍照一切法界,无一遗漏,所以说是圆满, 显般若德。

无碍,显大悲心的妙用,大悲心缘一切法界起用时,无一法不晓了,无一法不通达,随缘度生,遍应诸境无一丝一毫的障碍,所以说是无碍,显般若德。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就具足了“广大”、“圆满”、“无碍”的特性。而此陀罗尼正是从此大悲心中流出,它总一切法,护一切众生。

三、缘起

《大悲神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据此经载:时,佛在观世音菩萨的补陀落迦山宝庄严道场,与诸三乘八部诸神俱。时观世音菩萨密放大光,照十方刹土皆作金色,合掌白佛: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为什么要说呢?“为诸众生得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得富饶故,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 他还对佛说: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可见观世音菩萨说此咒语,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世人!

此咒语,观世音菩萨是从何人处而得?换句话说,此《大悲神咒》是谁为观世音菩萨宣说的?菩萨说: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静住如来,为我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从此以后,我又在无量佛所,无量会中,数数听闻到此《大悲神咒》。

他自己冀这个《大悲神咒》又得到了怎样的功德利益呢?菩萨说:我初次在千光王静住如来所,听闻到这个《大悲神咒》的时候,还只是个初地菩萨,一听闻到此咒,顿时超证到第八地。

由此他心中欢喜,为了报佛的深恩,即发大誓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后,果皆具足。六种震动,诸佛放光来照触菩萨的身体,及无边界。观世音菩萨能够亲承受持这个陀罗尼,非常地欢喜踊跃,无以言表。从此以后,就时常诵持,未曾废忘。由于诵持《大悲神咒》的缘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华化生,不受胎藏之身……观世音菩萨籍此《大悲神咒》得到了无量无边的利益功德,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想告诉我们,希望我们跟他一样能够从此咒语中得大利益。

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

四、功德篇

1、诵此陀罗尼者,身是十二藏: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

2、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追ㄖ罟Φ拢?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3、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4、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5、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6、此外,若能诵此咒一百零八遍,则一切烦恼罪障,乃至五逆等重罪,悉皆消弭,而得身口意三业清净。我们知道,罪业悉从烦恼心起,三业清净,则恶业自然不生,而佛道自然圆成。

7、诵此《大悲神咒》,不但能利益我们自己,还能使他人得大利益。经中说:“若诸人天,诵持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着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华化生,不受胎身,湿、卵之身。”“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着身者,一切重障恶业,并皆消灭,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这些人都能从我们得此利益,何况是我们受持的人呢?福德果报,自是不可思议!

8、我们以清净心诵持《大悲神咒》,自是功用无极。即便是我们偶尔烦恼心起,口中说一些不如法的话,若善若恶,若好若坏,这在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听起来,也都是清净法音。“皆于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9、若能深信不疑,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例如: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援手;不堕三恶道;生诸佛国;得无量三昧辩才;现在生中,所愿皆遂;转女成男;消灭侵损常住的重罪。

总之,《大悲神咒》的威神功德是这样的不可思不可议,佛陀慨叹说:“此陀罗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叹莫能尽。”佛陀连着用了两个不可思议来形容此陀罗尼的威神难测,况我们愚智凡夫,更惶论测得半点了。不过只要我们具足虔敬心,至诚诵持,则一切罪业,自然消除,一切恶难,自然得脱,一切所求,莫不果遂。

五、诵持仪轨

1、大悲咒持诵须知

一凡持诵是咒者.不拘宰官士庶.男妇老幼道士僧尼.当守戒律.竭忠于君.孝养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妬.不嗔不恨.不骄不诈.不绮言妄语.不恶口毒舌.尊重是咒.敬而信之.如获至宝.自然所求如意.所愿遂心.功德不可思议.

一凡持诵是咒者.先念经中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云云.再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十声.欲求某事.即观想图中某手眼宝相.至心持诵.虔诚拜祷.无不响应.

一凡持诵是经者.必须庵观寺院之内.广设坛场.作种种布施供养.洁净身心.焚修叩礼.乃为尽善.次则家庭静室.洒扫严洁.焚香供养.方可诵持.又或力不从心.即望空一香.按日持诵.但办诚心.自得孚感之应.甚至舟车鞍马.旅舍市尘.不及焚香.无由礼拜之处.只于每日清晨盥洗之后.至心望空虔诵五遍.勿令间断.大悲威神之力.亦无有不感应者.

一凡持诵是咒者.当悟经中所云.广宣流布.莫令断绝二句.或印施.或抄写.或口授.务令此咒普为流传.辗转济度.功德无量.

一持此神妙大陀罗尼之人.必由夙世已曾供养诸佛.广植善根.始能信心受持.是人幼德.已无量无边.获福亦不可思议.但始勤终怠.修行人所忌.怀不信心.罪业更深.经云.于咒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普愿同志善友.信心坚固.善果圆成.实厚望焉.

2、

“大悲心咒”,简称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根据此经的要求,诵持此咒者,也有规定:要发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不断。并且要求:住于净室,沐浴净衣、悬幡燃灯,香华及各味饮食,供养观世音菩萨,然后摄心静虑,不起杂念,如法诵持。这种规定,即是仪轨。若能如法如仪,当然最好,否则,至少也当以恭敬心及专注心来诵持此咒,若能恭敬专注,必能有愿皆成。

3、

此咒的相貌,即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着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

4、

《大悲神咒》威神之力,不可思议。然如果我们不能如法行持,不但不能得大利益,反而还会受到灾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时常有行人说,诸经中说这咒有如是如是广大功德利益,那咒有如是如是广大功德利益,为什么我诵了那么多遍,那么久,也不见一点效用呢?难道经中所言不实吗?诸佛妄语吗?非也!究其原因,有很多种,而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没有如法行持。《二课合解》中说:“道俗诵持,无功效者,自无至诚,谤言无征。或文字伪替,或音韵不典,或饮酒啖肉,或杂食荤腥,或触手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八种法戒,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由此可见如法行持的重要性,这一点不可不为行者慎!

那么诵持《大悲神咒》,需要怎样做,才算如法行持呢?经中说: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想要诵持《大悲神咒》的话,首要前提是:当于众生起慈悲心,先随观世音菩萨发如是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盘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发完愿后,接着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同时也应该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因为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师。然后就可以诵持此《大悲神咒》了。这里着重强调了发大愿心的重要性,此点在这部经中的另一处有着显著直白的说明:观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诵持《大悲神咒》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利,更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为众生故发菩提心,为众生故持此《大悲神咒》!我们行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在诵经持咒礼拜等做善事的同时,首先应该端正我们的心态,扪心自问:我以何心来行此善法?在这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世音菩萨明白地晓谕我们,若要诵持《大悲神咒》,应发大菩提心。

菩提心生起后,应“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悬幡燃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法诵持”。

如果这样如法做了,就会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与无量诸神俱,来为做证明,显《大悲神咒》的效应。而观世音菩萨也会用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从此以后,“所有世间经书,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术、吠陀典籍,亦能通达”,能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病,也能使令一切鬼神,降伏诸天魔,制诸外道。如果是在山野诵经、坐禅,有诸山精杂魅,魍魉鬼神,来恼乱我们,使我们心不安定的话,只要诵此咒一遍,“是诸鬼神,悉皆被缚”……观世音菩萨说:如果行者能够如法诵持,于诸众生起慈悲心的话,他会敕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己命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0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