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你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家(佛说你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家什么意思)

如果我想求我的家顺顺利利的要请什么佛?
福报不是求能得到的。如果需要,可以祈求观世音菩萨。你理解一下正信的佛教。
正信的佛教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能、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
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所专有,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佛教如何适应民间信仰的要求?
所谓民间信仰,是跟民俗相关的宗教行为,也是原始型态的宗教现象,自从人类文化开始以来,即已普遍地发生在各个民族之间。那是为了纾解心中的困扰、家庭和社会的纠纷、自然环境的折磨,在一时间无法以人的体能、智能所能解决的情况下,唯有诉求于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济、保佑,利用求签、问卜、降灵、牵亡、扶鸾、牲供、许愿等方法,以达到与鬼神沟通的目的。佛教不主张类似的行为。
民间信仰是诸神杂糅的,宋以后即有儒、释、道三教并收,神、仙、佛、菩萨不分之势。清末民初以来,更有增加耶、回二教所谓五教同源的民间宗教,通过灵媒、术士、鸾坛、乩童,以及灵签、筊杯等的人员和道具,请到自称为是某神、某仙、某圣、某贤、某菩萨、某古佛的无名鬼神,来为祈愿的民众决疑指点,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不同的,佛教是以理性疏导,修善积福、忏悔诵经,来达到祈求的目的。此在一神教的信仰者却是以唯一的神,作为祈求的对象。民间信仰也将各宗教的教主等,当作诸神崇拜。所不同的是各大宗教,均有其教主、教史、教理、教仪、教团的传承;民间信仰则是多神崇拜。所以,正统的佛教寺院不应设置签筒、鸾坛、筊杯,也不供奉各种地方色彩的诸神偶像,以免染上了民间信仰的色彩,而被误为多神的崇拜就是佛教,佛教就是民间信仰的流类。
佛教如何因应社会大众,对民间信仰需求的满足?此应着重对于信仰诸佛菩萨功能的提倡,或者对于某些常用经咒效验的阐扬,比如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灵验,是无微不至、无远弗届、无时不应的。观世音菩萨称为广大灵感、救苦救难、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称为无上医王,又名无量寿及无量光。这些佛菩萨,能够使人有求必应,求长寿得长寿,求智能得智能。释迦牟尼佛是卢舍那佛 的千百亿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导师、长夜的明灯、苦海的慈航;一切诸佛,均能于一切时一切处,接受到任一众生的呼救,具备救济众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诸大菩萨也都具足六种神通,随时、随处、随类摄化,普应一切众生的合理祈求。那么人人只要选定一佛,或一菩萨,或一特定的法门和经咒,就可轻而易举地达到民间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况尚能更进一步,由民间信仰的宗教层次,进入自利利他、解脱自在的境界。
佛教内的密教有种种不同目的及不同层次的修炼法,中国的天台宗乃至华严宗,也编有各种礼忏仪轨及修证仪轨,依之修持各经所宣示的法门,此已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多神崇拜;唯追溯佛法的源头,并无多样化的仪轨可求。佛说无量法门,而其任何一法,只要专心修持,就能成为一切法的总持,所以《楞严经》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任一法门就等于一切法门,具足一切法门的功用。《维摩经》更加开示出不二法门,否则,容易和民间信仰混淆,与多神信仰合流,而予人以神佛不分的印象。
再深一层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愿望,而经常变换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对象,便会失去中心的目标。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宝是为学佛、修法,是学佛的慈悲与智能,以佛法的正确指导,修行专一的法门,以达成持戒、修定、发慧等一贯的目标。只要不离三宝的原则,日复一日地,以看佛书、做佛事、持戒、布施、礼诵、忏悔等为日课,纵然不求现实利益,现实的利益也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圣严法师
佛说:人生八度,看看你有几度
说话要适度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盛大。
做事有气度
处事,一张一弛,轻重缓急分寸要拿捏的合适。太过用心,不仅自己劳心费力,别人也会怨声载道。
家庭有温度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冰冷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
交往有弧度
“不要过份介入朋友的私生活,远则疏淡,亲则不逊,把握好尺度,友谊方能地久天长。
胸怀要大度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凡事不必斤斤计较,往后一步,海阔天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大度的对待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吧。
视野有宽度
人生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要学会放宽视野,做智者、仁者。
吃喝勿过度
朋友们在一起喝酒,必是情深之交。都是在喝一种意境、一种情趣。喝得畅快微醉恰到好处,倘若喝得酩酊大醉,理智不清,思维混乱。更有甚者乱了体统,失去了朋友相聚的意义,即伤身又有失大雅。为了 健康 ,喝酒不要过度,保持不失态才是最佳高度。
享受有舍度
“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人生苦短,适情怡性,愉悦身心固然重要,但贪一时之欢,逞一时之快,奢华糜烂绝不可取
怎样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
首先,要“爱自己”。
想要爱家人、爱自己的家庭,就必须把自己放在首位,要先学会好好爱自己。学会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让自己变的积极向上。当然,如果你是女生,不要因为自己已成家而不顾及形象让自己变的邋遢。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女生在结婚后因为要照顾家人、照顾自己的家而没有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对自己的身材不加以管理。虽说这是为家庭牺牲,可是一个把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如何去“爱家人”呢?“与荣俱荣,与损俱损”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
其次,要“爱家人”
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精神支柱。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因为这样,就随意任性的朝着家人发脾气,因为我们知道,即使伤害了他们,他们也不会离开我们。家庭关系确实是人际关系中最稳固的一种,可是再亲密的人也无法忍受你随时随地的脾气。我们要明白,爱并非伤害,所以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我们的家人。那么如何爱我们的家人呢?可以先了解自己的家人,慢慢的理解他们,时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和家人多沟通,主动觉察每位家人的心身状态,积极探索家人的心理需求;最重要的是要对家人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耐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后,要“爱这个家”
爱家中的每个人并不等同于爱这个家。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部分之和并不等于整体。同样的,家也是一个集合的、整体的格式塔。“家”并不是那个房子,也并不是房子里的某样物品,“家”是由最基本的住所、家具陈设及家人而组成的。我们要时刻把“家”放在心上。我们要照顾好每位家庭成员,要学会理解彼此,不要指责对方,更不要相互埋怨、挑剔。适当时候可以多组织家庭成员外出旅游等,放松心情,增加彼此间的交流。
佛说忍辱我便忍
佛言五毒:贪、嗔、痴、慢、疑。要想除五毒就应:勤修戒定慧。其中有一条当修的便是“忍辱”。忍辱便是:不争辩,不解释,任人去说去闹,自己甘愿承受。人都是自认为高贵的,几乎无意低下高贵的头颅,所以“忍辱”二字便被人给误会了:忍受屈辱岂不傻子?就算是当事人迫于强势压力给忍下去了,事过之后还不是伺机报复!!
就算是能够忍受下那个屈辱,所换来的也不过是那个欺辱人的家伙更加的变本加厉(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教诲岂不让人不相信自己,从而成为其他人的取乐工具。于是有人便以此用作攻击佛法。
刚开始时我也跟那大部分人想的一样: 凭什么被人欺负,人家欺负你你就在那儿任人家欺负,不能反抗不能恨他!从而也觉得:既然这样,修习佛法岂不把人修成傻子?曾经的我也是太内向总被人欺负跟排挤,我觉得自己是个善良的人,也就是做到了佛所说的“忍辱”了,可是为何还是一样的不顺利!于是我的内心也便产生了怀疑:难道佛法是要我们成为奴隶吗?带着这个疑惑我便开始频繁的接触佛法;我跟其他人不同(应该是不在一个世界),只要有疑惑便要去寻找。于是我翻阅典籍,专听那高僧的讲座,听着听着还觉得很有道理(被洗脑了)!其实佛法真正的意思是让我们:勤修戒定慧,断除贪嗔痴。
通过看到一篇文章我才了解到:佛说的“忍辱”并非让你忍受屈辱,而是让你通过对生活的忍耐而得到顿悟。当你弱小的时候,这个世界总是那样的不大温和。这个时候你若不去忍耐,只能是害苦自己。举个实例:你没有人家强大呢?你依靠着人家呢?那个地方你孤身一人呢?再或者,你欠着人家的钱财呢?这种情况只能是脾气好一点了。
在那不太顺利的情况下,我们唯独能够做得便是提升自己,但这个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只有忍耐才能够成就。生活是个漫长且不断变动的过程,你我在成长之中也经历着那一系列的变化。唯独忍耐才能使自己变得坚韧,在我们享受快乐的时候,殊不知悲伤正悄悄地藏在背后。任何事情都有其成、住、坏、空。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唯独接受一切。
说到自己,也曾为那遭遇的不公愤愤不平过。但若仔细想想:自己不也是芸芸众生一份子,不也是有一些怨、恼、烦的习气的吗?我也是一样的希望被人认可,却一点儿都没有认可过自己。曾经的自己也是一样,把一片真诚到处散播,最后换来的却是他人的不予理解。疑惑之时专心内省;其实你我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不把自己当回事:说别人的话怎么说怎么都是错的,说自己的话,怎么说怎么都对!于是我决心把缄默重新拾起,发心做个聆听者。
我也承认自己不够强大,所以也便人微言轻。有段时间碰到过一位很厉害的姨,她是个很精致的人,长得有点儿像我打工时的一个车间主任。当然这位姨人家也是在厂子里面工作过的,并且很受人们的尊敬。我是个临时岗位,看着谁都是那样的高贵。我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但我的内心却是很乐意助人的,我虽在言语方面笨拙了些,但若有人需要帮助,我也是义不容辞的。
那位姨个性比较的着急,只要发现你哪儿说的或者做得不太理想,她准会及时纠正。反正,也是性情中人吧。上学时的课本里面也讲,诤友就是把你的缺点指出来的朋友:若有人当面为你把意见提出来是出于善心,无论人家怎样去说,我都是欣然接受的。佛说:碰到不顺就当消业。
其实,我也是一个控制不住情绪的人,看什么也是这毛病那毛病的。能够出现面刺于你的人,可能也是业因所感,所以,无论碰到怎么样的人我都是心存感激的。曾经在上一个企业工作的时候,有人跟我开了句玩笑,说的什么:“你跟你公公嘴对嘴亲啊”,我只是笑笑并没有放于心上。其实,就算说那话的人我也给忘记了。实际上,就算是人家说啥也是不应该怪人家的;只怪自己看到别人家长里短的交流,忍不住也会说那么一些家里面的事情。
那个时候不知怎的,正好手机装在裤兜里面,一起身便摁了一下,那段玩笑的话居然就以视频的方式给录下来了。那段时间我也不碰手机,我自己连知都不知道。这还是我妹子拿上用了一下才看到的。我妹当时就说我要那手机有什么用!我说:“算了吧,笑话而已,大家笑笑开开心也就完了”。妹妹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她脾气火爆,曾把个高她一头的人打的满地求饶。听说我有个很坏的舍友时,人家还直接乘上大巴到人家老家专门去找人家算账呢。我费力阻拦,这才把气儿才消了。
后来,我那可爱的妹妹弄了一个备份,并联合上大姐一起去找了律师。律师不在,人家居然还打电话专门咨询了一下。并且还为我拟了份起诉书:把法律条文搬出来,说的那是有理有据。这把我可吓得不轻!我见事情闹大了,赶紧出来息事宁人;反道成为了我劝她们放下执着。我把那封诉状烧掉后,以至于很长段时间都不敢跟人家联系了。
由于我自始至终都奉行着 “不争辩,不解释,不铮颂” 的原则,慢慢儿的她们也便接受了我的“佛系”,不再要求我做个强悍的人了。我就是要把“忍”字进行到底:心容万物,忍世间不能之忍。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有那么一个实都例让人非常之感动: 有一个媳妇儿实在太贤惠了!在自己公公生病不能动弹的时候,居然还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面亲自照顾。况且公公还有其他子女给照顾着,但那位媳妇儿却非要坚持自己来管老人,她说她不放心别人照顾。
无论别人怎样去说,她始终坚持着数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老人。她把老人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点褥疮都没有。自己却十年以来每天合衣而睡。老人的一日三餐,儿媳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并且,她怕老人内心孤寂,便在炕头放一块儿胶皮垫子,自己则跪在上面,拿一根羽毛像逗小孩儿一样逗公公开心。由于日久天长的跪,那厚厚硬硬的胶皮垫子居然还给跪穿了!那尽孝的功夫可谓滴水穿石。
当老公公体体面面的走了之后,媳妇儿曾经因照顾公公而跪穿的那张胶皮垫子竟被一位大企业家出大价钱给买走了;大企业家说:“这是真正的尽孝!你看谁照顾老人,会数年如一日的那样子跪?” 与人家的尽孝相比,那些总是想着争夺财产却不愿为老人尽孝心的人他们难道不惭愧吗?简直就是天上与地下的写照。相信一个有德的人会把一家子的运气给带起来的。跟人家比起来,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语简直就跟鸿毛一样!我们无论是为父母尽孝,还是为自己干翻事业,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什么也干不了的。
我的公公也是一个退休老人,当然,人家的身体还算硬朗,可以自己劳动,自己走路。他曾是家里的顶梁柱,每月工资全部补贴家用,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可谓奔波劳碌。如今该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却让早年的辛劳落下了身体的疾病。他虽不苟言笑却是时时刻刻的心系家人,即使身患病痛也心心念念的想着家人跟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如何;为了这个家可谓殚精竭虑奉献一生。
公公是在去年5月去世的,那个时候他还能够自己活动,并不像个患病之人。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里,看起来身体并无大碍的公公突然间感到不适。老公还有婆婆赶忙送去就医,就在那就医的途中公公便溘然长逝了。这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我们全家人都愧疚不已,后悔当初没有在人家在世的时候把孝道尽好!哪怕陪老人逛逛街,跟老人话话家常,给老人买一些东西也是力所能及。我们都以为日子还长,殊不知这个无常的世界意外哪天便会降临!导致了多少儿女,想尽一份孝心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看到人家的事例,也不由得想:其实十年光景无非短短一瞬,用那短短一生做一件提升德行的事情也是相当之值得!尽孝,虽然也不必非得做得跟那位媳妇似的,但我们也应拿出人家的精神,趁父母还健在之时多陪一陪他们,为他们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放下那颗追逐外界名利之心,放下那个自以为是的心: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亲人照顾好。
“无所住,果自来”,只要我们能够将自身的美德做好,一切的一切都会跟着得到提升,人生就是个不间断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
佛说修行五百年才能成为一家人
佛经里可没有说过这些,不信你可以去看佛经,类似这样的谣言非常多,总是喜欢打着佛的旗号。反正这些东西都是现代人编出来的,你何必在乎原话,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1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