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关于佛弟子怎样做到心不死则道不生的信息

学佛百科2023-03-3077

心不死则道不生是什么意思?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所谓去人心的一种,一来是你心光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二来是你很强才不会怕危险,逢山能开山,遇坎可跨坎。三来,忙起来,专注起来,沉迷工作,没空瞎想。

专注才能变强,不管出啥事都能处理的自信就是这背后的支撑。所以说,强者虽然会选择,但不怕和任何人做朋友的强者和内心孤立者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放不开其实就是有些事还在担心而已。当然这不是说让大家见着谁都掏心窝子,知人是格物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不断的锻炼。

但终究要清楚,不能把自己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以各种扭曲的方式封闭在乌龟壳子里。这无论咋讲都是一种懦弱。而且一定要以修身为本。这种勇气其实就是修身中一部分,循序渐进,慢慢才会有改进的。

做为一个合格的佛弟子该怎么去做???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分享——心不死则道不生

当你的心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

又开始独来独往的时候,

眼神愈来愈坚定,

做事杀伐果断,

一心只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时候,

你就会知道,

那个身披金甲的你重生了!

身不苦则福禄不厚,

心不苦则智慧不开,

所有大彻大悟之人呐,

都有着无可救药的过去,

心不死则道不生!

倘若穷途末路,

那便势如破竹。

人都是 ,

痛则不通,

痛极生变,

才能绝地求生 ,

凤凰涅槃!

未来好长时间,

不必慌张,

努力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

先有量变才能引发质变。

这个过程,

如果总是沉不住气,

耐不住性子,

获得的就只是焦虑,

而非想要的成果。

人生说到底,

活的是—种心态。

未来还长,

不必慌张。

愿我们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

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在稳稳的努力中,

收获稳稳的幸福。

“心不死则道不生,倘若穷途末路,那便势如破竹”是什么意思?

释义: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拼音是:shì rú pò zhú

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宋·王懋《韩信之幸》:“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

明 施耐庵 《水浒传》第五十七回:指望到此势如劈竹,便拿了这伙草寇,怎知却又逢着这般对手!我直如此命薄!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独乐毅自引燕军,长驱深入,所过宣谕威德,齐城皆望风而溃,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 、摧枯拉朽

【反义词】 牢不可破、坚不可摧、节节败退

扩展资料:

势如破竹成语故事

在三国末期,司马炎在夺取魏国政权后,登基称帝,史称晋武帝,接着就率兵进攻蜀国,魏将钟会、邓艾率军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曹魏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准备退军。

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钟会与蜀军相持于剑阁的同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秘密南进,很快到达蜀国腹地江油(今四川江油北),从背后袭击蜀军,把姜维大军置于无用武之地。刘禅失去剑阁屏障,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回天乏力,只好投降魏军。蜀国灭亡。

在灭掉蜀国后,魏国兵力正盛。于是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晋武帝司马炎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

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心不死,则道不生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所谓去人心的一种, 一来是你心光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二来是你很强才不会怕危险,逢山能开山,遇坎可跨坎。三来,忙起来,专注起来,沉迷工作,没空瞎想。

置死地而后生,面对人生困难,只有放下,才能升化和超脱!

相信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候,会打开另外一道窗。

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18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