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的忍辱,没有边界意识(佛说忍辱的功德)

学佛百科2023-03-3092

佛教中的忍辱,是不是就是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忍辱,是修行“如何克制自我认识、自我见解的执著”的一种方法,不是忍世间的事,而是忍“自我”对世间事物的局限看法认识。也就是说,忍是对自己的心,是忍自我意识的妄执,而对行为的判断和行动,还是需要有的。

第一,如果对方的行为仅仅是针对我自己,是对方的无明思维造就的无知举措,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睬,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忍让对方的愚痴。也就是你说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是如果对方的不理智行为是针对他人或有碍社会团结稳定,那么在佛法中还有“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的话,因此并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管,只为自己而活。

第二,学佛法的目的是实行,是贯彻,是以佛的智慧运用在生活工作中。面对对方的愚痴,不仅仅是简单的避让,还应该想到化解。我们不仅仅是需要理解对方,更需要帮助对方,但帮助则需要利用智慧来处理。有不同的能力就有不同解决办法,并不是让我们蛮干和硬顶。能解说的就尽量予以解说,有力量的就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不能圆融解脱的就寻找他人和政府帮助。也就是说,方法是伴随着智慧而生的,是不同实际情况的不同应变,但思维上则应该是贯彻着佛法正见的。

记住,忍辱\不是逃避,不是退缩,不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而是理解对方的错误之处不生愤怒和轻慢,而后以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帮助对方解除烦恼。

为什么佛教我们要忍辱呢?

忍辱可断除业障。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你对我好,那我也对你好,这样就良性循环。又例如,你对我差,那我自然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但是学佛之后就知道这种相互作用其实是虚妄不实的。无论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都不应该随便被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牵着鼻子走。

忍辱要做的,不是心里不痛快而行为忍住没有进一步行动,而是对所有的逆境都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并且感谢那些骂自己,打自己的人,正是他们才给予了我们忍辱的机会, 给了我们翻起业障种子,习气种子的机会。没有他们,我们永远无法发现自己内心的黑暗以及嗔念,他们制造的逆境刚好给予我们观照自身,反省自我缺点的机会。应该感谢他们。

这里有这么一个比喻,一包盐,洒入一杯水中,水马上就变得又苦又涩,但是一包盐洒入一个巨大的澄净的湖泊中,湖泊的水依然是甘甜的。

忍辱忍不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太狭小,如同一杯水,假设我们把心量放大为无量无边,自然可以包容万物,简直连忍这种难受的流程都不需要就把各种逆境放过去了。

末学觉得,当忍辱修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再沉重的逆境,我们的心也不会起一丝涟漪,这时也就没有什么忍辱不忍辱了。已经不需要忍了。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还需要多多观照自身,反省自身,不断净化往昔累积的无量业障与习尘。

我要表达的其实跟向日葵久久的差不多。忍辱并不是真的要忍,而是要扩大自己的慈悲心,扩大自己的心量。并在内心难受时,立即观照自身,用佛陀的教诲熄灭自身的负面情绪,负面心念,从而在语言和行为上也不会造业。常此以往,内心的业障习尘可以被洗涤得一尘不染,这个时候也就是我们自心自性彻底打开的时候了。

一起努力吧。多多感谢那些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多多感谢那些给我们制造逆境的人。他们正是我们修行的活菩萨啊。

如本法师:佛教世间的忍辱和出世间的忍辱,有何

佛教的忍辱,忍是不动心。一切侵辱诱惑,不能动其清净心。

世间的忍辱,就是干憋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20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