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的能超越生死吗(佛教到底可不可信)

成佛脱离六道轮回就可以超越生死,但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了,这是怎么回事?他成佛了怎么死了?
看来你是个外行。这个问题说来话就长了,简单说两句吧。佛的死不叫死,叫大涅槃,用现代话来说,意思是身心两方面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与解放。也就是佛境、大彻大悟、大觉大智。佛也并不是真的灭度了,而是换成不为人知的形式继续度化众生,倘若佛不“死”,众生便难以生渴仰之心,我们会想:反正佛就在这儿,什么时候想修了再修、明天吧、以后有的是时间,所以难免懈怠。于是佛便现“大涅槃”像来激励众生。如若不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心去修行。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不花钱得来的东西人们就越是不珍惜,无论得到的是什么,现在是末法时期,佛法不值钱了,所以修行的人也少,真正懂而又实修的人更少。
佛教是如何看破生死的
一、敢于直面死亡
其实有多少人,连怕死都不敢……
佛当年也是这样,看见恒河漂来的尸体,意识到人都要死,世间都无常,然后某一夜,抛弃妻子,去寻求解脱和智慧。
其实如果每个佛教徒都真实地惧怕死亡,那中国佛教当今的现状绝对不是这个鬼样子:
起码他们真的会听懂什么叫“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也不用再发愁为啥修行不精进,为啥修不起来,为啥会退转?
——根本原因:动力不足。
修道的动力如果不直接打击到灵魂最脆弱的地方,不真实地生起恐惧,那都是耍猴——有人的时候耍给人看,没人的时候耍给自己看。
二、真的悟入了轮回即涅槃,真的懂了轮回性即佛性,才能说,看破了生死。
三个命题:
我看这件衣服很漂亮;
我看这人不咋样;
我如何看破生死。
同样是一个“看”,但是原理核心、内涵外延,都不一样:
我看衣服漂亮,是用眼睛看。
我们眼珠子这个器官配合上眼珠子能看的功能。加上大脑这个器官和大脑可以思考思维的功能一起运转。这是最基本含义的“看”;
我看这人,不仅仅是用眼睛。还用耳朵。用鼻子。用嘴巴。用身体。
他长的好看不好看。他说话不中听,他不爱洗澡身上有味。他喜欢吃的东西好不好吃,他品味如何。他是否不会使用身体语言,甚至不懂的肢体礼仪。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来判定一个人或许男女神或许是男女渣的依据。
我们不单单局限于用眼睛去感受,而还有别的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器官六种功能联合运行。这是又一层次的“看”;
看破生死。为什么有个词儿叫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的意思不是说修了这个法,人就不“二”了。“不二”的含义是去掉了分别、妄想、执着。
我们说一个概念是黑,那么这个黑是依赖于“白”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白,自然就没有黑。我们说“男”一定是依赖于“女”所存在的。在建立一个概念的时候,必然有一揽子与之相反的概念。所以他才可以被建立起来。而佛法,就是要打破这种区分和主观判断。
因为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总善于把自己看到的当做真相。紫外线其实有颜色,只不过超过了人眼的可视范围。这一点上,苍蝇就比人要高级。那么苍蝇和人分别看到的世界,哪个是真实的,哪个又不是真实的呢?其实都真实,也都不真实。盲人摸象,都是根据自己摸到的这一部分来揣测到底大象什么样子。但是归根结底,都不是完整的大象。所以在苍蝇的世界里,有能吃和不能吃;在狗的世界里,加上了好玩和不好玩;在人的世界里,就更复杂,他爱不爱我?他有没有小三,他是不是屌丝,他是不是土豪……
只有真的放下了这些所有区分和判别,彻底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不是用我们的意识去区分,这才开始有了佛法的味道……
其实从道理上说,不到彻底的圆满了般若波罗蜜,也就是彻底实证了“不二的智慧”是解决不了生死问题的。或者起码说,从根儿上解决生死的问题。真的悟入了轮回即涅槃,真的懂了轮回性即佛性,才能说,看破了生死。
三、只有建立了不二的智慧,才能看破生死。
我们看一件衣服,看一个人。可以用眼耳鼻舌身意,用我们的六种器官的六种功能。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爹妈给的零件和本事。
但是般若的智慧,也就是不二的智慧。压根就不是用六根六识能触及的。就像我以前说,学佛想通过思考研究而看破生死,就像一个瞎子想看见紫外线。
在六识之外,有第七识末那识,还有一个名字,叫俱生我执。用比较粗浅的解释,就是前六识运转的规则。眼睛像摄像头,耳朵像麦克风,身体像键盘,鼻子像探测器,舌头像扫描仪,大脑像CPU。这些凑一起就是一台电脑么?显然不是。得有运算规则——驱动程序、程序语言、系统平台、应用程序。而决定这些器官如何发挥他的功能的全部源代码,就在第七识里。也就是六根六识的运算法则。菩萨和凡夫不一样。是因为第七识不一样。进而信息处理方法不一样,处理结果不一样,反馈程序不一样。所以一个叫觉。一个叫无明。
那么,只有建立了不二的智慧,才能看破生死。而不二的智慧,建立在第七识里。也就是说,通过第七识的俱生我执的改变,放下了与生俱来的执着,才具有不二的智慧,我们在处理各种信息的时候才带有不二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菩萨。就是心经里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然后无苦集灭道,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究竟涅槃。所以我们看心经总去关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忽略了全篇的核心——行深般若。我们总关注观自在菩萨运算出了啥结果,而从来不在乎人家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七识俱生我执,彻底放下执着之后,转为平等性智。电脑硬件没变,算法改变。就是那台机器,装Win7和装Win10。所看到的结果不一样。界面就是一张皮,真正的差距在内核、在算法。第七识带着贪嗔痴,只能运算出贪嗔痴的凡夫知见;放下贪嗔痴,就运算出菩萨一切平等的知见。所以菩萨怎么看怎么和一般人不大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四、智慧在哪儿?——智慧在禅定里。
第七识放下贪嗔痴转成平等性智,这就叫智慧成就。而智慧依赖于禅定而存在。换言之。第七识作为运算规则,我们要修改他。就要不断地慢慢地注入新的规则。所以有句话,七六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七识和第六意识的转变,导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的圆满。
这就少不得谈到一个词儿——熏习。这个词的出现频率特别高,但凡混过两年佛圈的二手佛油子,张嘴闭嘴都会说些个相续啊、流转啊、熏习啊这些个其实自己也不懂啥意思的话。
打个特简单的比方——茉莉花茶。为啥茶叶能泡出茉莉花味儿?因为一种用茉莉花在熏,让茉莉花的香气附着在茶叶上然后浸润到茶叶里面,再泡出来茶都带着花香。
其实对于修行原理也一样。要建立一条没有贪嗔痴的规则,就要开始不断用没有贪嗔痴的意识去熏染。当没有贪嗔痴的清净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地成了片,我们就具有不再贪嗔痴而起心动念的习惯。
我以前只吃米饭不吃面条,怎么改?一周吃一顿面条,然后一周吃一天,然后吃两天,就这么逐步替换,到最后一周只吃面条不吃米饭。这就是七六因中转。
我们用干净的、不带有贪嗔痴的净念就是第六意识去熏第七识,让运算规则开始习惯于不再贪嗔痴地起心动念。这就是成佛的过程。
那第六识的净念怎么来?念佛,参禅,打坐。无论做什么功夫,在功夫里,我们制心一处,全部的意识都拴在功夫上。就没有了贪嗔痴。就这么长此以往,一个一个净念连续下去。久而久之,我们就有了新的运算方式。也就是菩萨知见。就是觉。
综上,
生死怎么看破?——用智慧看破。
智慧在哪儿?——智慧在禅定里。
禅定是啥?
——第七识新的运算习惯的建立。
第七识怎么转?
——从第六识的熏习开始。
第六识怎么熏习?——从功夫开始。
念佛就是念佛,一念到佛,念头的念,不是嘴巴念。脑子里只有佛,就放下了其他的。而不是嘴里阿弥陀佛心里牛肉萝卜。那是没用的!功夫没做到根儿上,即使念了再多,也白搭,也没用,也是虚无。
简简单单的看破生死,别用意识去猜了。没用的。踏踏实实开始实修实证吧!
佛有没有究竟脱离生死
我的理解:佛是觉悟(认识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都是活在妄想执着中的。包括我们感觉的宇宙,时空,虚空,大地,还有身体……。
我们感觉一切是那样真实,可信。在这里面搞六道轮回。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迷在其中。佛陀看到了真相:我们的世间不过是众生的共业(共同都有的的妄想执着)创造的一个大梦而已(其实整个梦境都是自己,所以自私自利只会堕落的更深)。梦醒来的叫佛陀。没醒的都是活在梦中。梦境虽假,但如果总也不醒,你就会认为是无比的真实。
梦醒的佛陀了解了自性法尔如是,是“如所从来,亦无所去,”所以叫如来。这个如来无形无相(应该也是道家的道)。而且所有的如来平等无异(所有的众生本是的一体)。清净自在(烦恼都是妄想执着产生的)。如始如终(永远不会有一点点变化,所以根本就没有所谓生死解脱)。意思就如同我们每个人就是造物之主(是首先迷在其中),从无始劫以来造梦不断,等到认识了自性就等于把金矿提炼成了永不能恢复成矿石(因为已经排出了渣子)的黄金。所以佛叫金刚不坏之身。我的大致比喻你明白了吗。就是对觉悟的佛来说哪有生死,对我们来说就是哪有菩提(怎么可能解脱轮回呢)?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28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