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空假中三观(空假中三观什么意思净界)

佛学(教)中空假中三观是什么意思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中论
追究本源,空假中说的是一个东西,都是佛性的方便之说,空是针对有而产生的方便说,假是针对实产生的方便说,而中是针对空与有,假与实的方便说。都是为了破除执念,方便理解而生。若是执着于空假中,亦是不对。
学佛的人,什么是空,如何体验空境?
如何获得空境的体验
首先,以《金刚经》中的三际托空(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去体验。空境在哪里找?在你的第一个念头与第二个念头的空档里找。读一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一个字句之间的“空档”就是空境——清清楚楚的空境。因为太短了(大脑神经系统完成一次同步震荡的时间是40毫秒(1/25秒),所以最短的空境不会短于40毫秒)。没有一定心力为基础,不会有所延长,就很难切实地感受到。
其次,以密宗大手印的最高秘诀去体验空境(即: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陡然斥心呼——呸,猛然续呼“呀码呵”,一切皆无“唯惊愕”。“愕然”洞达了无碍,明澈通达无言说。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人心第一要):人的意识平时是非常松散的,当你被别人一声恐喝而吓到时,你就会体验到很短的一小段“空境”——一小段的清清楚楚。而大手印的方法就是用“惊愕”来截断杂念妄想,来体验清清楚楚的“空境”。
万法归宗,最好用的就是佛祖所传的绝顶秘诀:“知幻即离”。没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最高密法!!!实际上,用知幻即离去体验空境需要有一个基础:就是拥有一定的心力——正信佛学通过包括“安般守意在内的诸方便法门”来获得一定的心力。
有谁是学佛的,给开示一下佛法啊?
开:开启之意,即破除众生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理。示:显示,惑障既除即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悟:证悟之意,障除体显后,即事(现象)、理(本体)融通而有证悟。入:证入之意,谓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法海!
依‘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间。
关于“开示悟入”之解释,‘法华文句’卷四上:以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种,阐释开示悟入之理,即:
1. 四位:四位系指菩萨修行过程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四阶段。① 以“开”配于十住位;此阶位之初,能破除无明,开显如来藏而见实相理。② “示”配于十行位,此阶位惑障既除,知见之体亦自彰显,而“体”圆备万德,故举凡法界之众德,无不显示分明。③ “悟”配于十回向位:此阶位既已除障显体,明了法界众德,则必事理融通。④ “入”配于十地位;此阶位事理既融,故自在无碍,任运自如得入萨婆若(一切智)智海。
2. 四智:① 以“开”配于道慧;谓“实性”中,得以开发佛智之见。② “示”配于道种慧;能了知十法界中,诸道种别,并了知解惑之相,皆为佛知见所显示!③ “悟”配于一切智;谓了知一切法“一相寂灭”即能了悟佛知见。④ “入”配于一切种智,了知一切法之“一相寂灭相”,而了知种种行类相貌,此即入佛知见。
3. 四门:四门系指圆教所立四法门。① 以“开”配于空门:谓于空门所诠“一空一切空”理中,得以开发佛知见。② “宗”配于有门:谓有门所诠“一有一切有”理,即显示佛知见。③ “悟”配于亦空亦有门:谓了达“一切亦空一切亦有”理,证体悟佛之知见。④ “入”配于非空非有门:谓证得“一切非空一切非有”理,证入佛知见为旨趣。
4. 观心:此由台宗所说“一心三观”中,直接阐释开示悟入之理。三观:指空、假、中三观。① 了观“心性三谛”理不可思议,且观明净无有疑滞,故名为“开”。② 观境不可思议,能于空、假、中一心中,宛然分别而不滥,故名为“示”。③ 空、假、中,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故名为“悟”。④ 空、假、中三观并非别存空、假、中,而是齐照空、假、中于一心中,故名为“入”。
[法华经论卷下,法华经义记卷三、法华经玄义卷五上、维摩经玄疏卷四、法华义疏卷三(吉藏)、法华经玄赞卷三末、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上、台宗二百题十五]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开示者:谓他展转所生疑惑,皆能除遣。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开示者:谓即显示此应遍知,此应永断等差别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31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