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法中观想(佛教中的观想)

学佛百科2023-03-3191

佛教的观想是一种法术吗

不是。

观想,在佛教中是一种修行方法。比如,观想人体不净,是修不净观;观想阿弥陀佛像、观世音菩萨,是修净土法门…… 另外,佛教中修习禅定,也经常使用观想的方法。

佛教:求念佛时如何观想?

念“佛”的“念”字有两个基本的含义。

一是系念、忆念、想念。

二是念诵。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有关佛名号读音的音声。

从本质上讲,真正的念佛,应该是系念、忆念、想念,而口腔的发音器官的念诵,仅仅是一种唤起系念、忆念、想念的手段。有口无心的念诵,永远都不会与佛相应。唯有心(非肉团之心,非妄想之心),才是成佛的唯一真实。

念佛时,可观想,也可不观想。

你不必拘泥于某些人(哪怕他是名人)的观点,一切法,以相应为标准,自己感觉好,能达到一心不乱,就是最好的。

念佛时,只要把心念系在佛(阿弥陀佛)上就可以了。有时可能很清楚的感觉到佛在眼前,并能用心看到佛的形象,但不要执着(贪恋、高兴、喜悦等等)于此,继续保持一心不乱(心中不要起丝毫的想法)。

念佛时,总的要求是:都摄六根,一心不乱,净念相继。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边念佛,一边观想,就不是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念佛法,就是心中只有佛(连有佛的想法、感觉都不要有),而没有其他的想法与感觉。

我即是佛,佛即是我,佛我不二,无佛无我,唯一真实。

知否?执着于念佛,是一种障碍:执着于观想,也是一种障碍。

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观而无观,无观而观;想而无想,无想而想。

倘如此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成佛。

附:

三种念佛方法

(一)、观想念佛。依《观无量寿经》十六观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具观十六种观。

(二)、观像念佛。面对佛形象,想佛相好光明等。

(三)、持名念佛。谓一心称念“南无námó阿弥陀佛”圣号也。

此三种念佛,方法不同,但皆需具真信,切愿,方可于一生之中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佛教的观想方法有哪些?

阿弥陀佛!

此乃依《观无量寿经》之「观想念佛」的修持方法

共有十六观,其8、9观有观想「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第八像观:又名像想观,或佛菩萨像观。观真身之前,当先观像。即观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华上,观音、势至二菩萨像随侍左右,各放金光。

第九真身观:又名佛身观或佛观,观无量寿佛的真身。即观无量寿佛身呈阎浮檀金色,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诸毛孔所放光明,犹如须弥山,圆光中有众多化佛化菩萨,皆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光明,一一光明照十方,摄取念佛众生而不暂舍。

《观无量寿经》云:「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於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见。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受记。是为遍观一切色相。名第九观。】」

佛法中的观想与出现幻觉有什么区别

【网友提问】法师老是叫我们观想,我很奇怪,佛都已经死了,观想他有什么用?我很怕像其他人一样出现幻觉,变得神神叨叨的,所以很少观想。相比那些虚幻不实的幻想,我更推崇实实在在的遇见,实实在在的接触,一切都实实在在的。我想知道,佛法中的观想与出现幻觉有什么区别?

【学诚法师】观想是修心的一种方法,是能自主的,幻觉是不能自主的。初学者应多闻思,并在各种生活境界中去运用佛法,历事练心。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36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