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如何去除肉体上的痛苦(佛怎样摆脱痛苦)

佛教怎么看待哮喘
您好亲,真正的佛法看待风、喘、气、息,只是对现有生命来讲的。这几部分非常重要哦!这是关系我们生命的存在。如果气息不对了,就与衰老、病、死亡关联,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修行叫你们先注意这个。那么在佛学里头,这方面有个名称,叫做“长养气”,现有生命的气,是这个情况,这还不是生命本有的气。
人应该怎么想才能彻底摆脱对肉体和快感的强烈欲望和贪恋呢?这个问题,佛是如何开示人们的?
修炼吧,先从冥想开始,告诉你为什么从冥想开始,如果有兴趣就练吧,先练断念和无念,当你静坐的时候念头是止不住的往上涌的,你一开始需要寻找每一个念头的来源,然后关注自己的呼吸,在儒教里这叫坐忘,当你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你的精神会慢慢的内敛,最后你会感觉到自己身体形状的一个虚空幻境,在这个幻境里你会看到在你经脉运行的五颜六色的气,还会看到许多的亮点,亮点就是穴位,而最亮的两个穴位就是你头上的太阳穴,古代人知道最亮的就是太阳,所以就把这两个穴位起名叫太阳穴了。中医的经脉学说和穴道分布也是道士通过内视得来的,在佛教里就是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到所有相的非相。希望你能打开修炼之门。多看佛经,把它想的越玄幻就懂得越明白。
佛法能解脱肉体上的痛苦吗
肉体上的痛苦只是你的觉受的感应分别而已。
就好比有一个实例,一位小姑娘手臂截肢了,可是她还是感觉到她的那只已经没有了的手疼。可见这都是人的大脑的一种感觉。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六根对应六尘而由六识分别的作用。
既然是这样,佛法修行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纠正六识分别,相对的,肉体的痛苦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解决。
据说释迦牟尼佛身患关节炎,并且圆寂也跟关节炎有关。请问这种说法出自哪部佛经哪一品或者是另有出处?
最后教化
佛陀最后的一次行教化,是他八十岁时候的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记载着佛陀这一次化的情形:
尔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我今欲往波咤离邑。阿难陀言:如是,世尊,即与诸毖刍随从世尊,发摩揭陀国渐次行,行至波咤离邑住底制边。时彼邑人闻佛来至,悉皆聚会至底制边处………
波咤离,是河南岸的渡口,即是后来阿育王时代的华氏城。第二天,在渡口上挤满了为佛陀送行的人潮,摩揭陀国大臣禹舍也是送行者之一。他随在佛陀身后,依依不的说:「世尊呀!我想在今天世尊经过的地方造一座门楼,命名为瞿昙门,把今天世尊经过的渡船场,命名为瞿昙渡船场。]
禹舍面前所立的,是一个高龄八十的衰病老人,他身着坏色之衣,手持乞食之钵,他没有权势,没有财宝。然而,大臣禹舍和无数送行者,都以最诚挚的心情,最崇高的敬意,来为他送行惜别这就是世尊、这才是真正的世尊,为世人所尊崇的佛陀。
佛陀一行人渡过河,向北前进。他们行程极慢,日行十馀里,后来到达跋耆国的首毗舍离城。这时已到了雨季,气侯酷热潮湿,佛陀命随行比丘到各地度雨安居,他自己由阿难陪着住入了城外的大林精舍。但八十岁的佛陀,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受不了酷热和雨,竟自病倒了他风湿痛复发,胃肠也不适。佛陀以定力克服肉体的痛苦,挣扎了两叁个月,雨季结束,健康渐渐恢复。但是佛陀自己知道,入涅槃已为时不远了。
一天,佛陀在树荫下设座憩息,在旁随侍的阿难说:「世尊呀!庆世尊痊愈,在世尊病重那些日子,我有天地昏暗无光的彷徨感觉。但想到世尊对僧伽的事情,还没有遗训,一定不致于就此涅槃,我心中才感到安堵。]
佛陀回答他说:「阿难呀!你所期待的是错误的。僧伽还对我期待什么呢?我已从各种角度,把应说的全说了。在我的说教面,没有隐瞒弟子,没有俗说的「老师还保留一点儿」的秘密奥义。]佛陀继续说:「而且,阿难呀!我不以为我是僧伽的领导者,或是以为所有的比丘都依赖着我因此,在我死后,没有道理由我来指定僧伽的继承人。]
最后,佛陀强调的说:「阿难呀!你们应该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不要依靠他人以法为洲,依靠法,切勿依靠其它。阿难呀!现在或者当我去世后,能够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不依靠他人以法为洲,依靠法,不依靠其它的人,此人即是僧伽中的最高者。]
大般涅槃
佛陀病后,各地结夏的弟子也都回到大林精舍。佛陀带着一行人离开毗舍离,向拘萨罗国的舍卫城前进。途中经过班陀村、诃帝村、祥婆村等地,这一天,到了末罗国的波婆村。波婆村有一个锻冶工人纯陀,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他闻知佛陀经过该地,为了表示敬意,他备下了盛的午餐,请佛陀一行人光临。
据说纯陀供养的食物中,有一种菌类的蘑菇,汉译经典中叫做[旃檀耳]的,佛陀吃了这种东西,不久就腹痛如绞(据巴宙教授所译南传大般涅槃经所载:佛陀食前曾告 知纯陀,将旃檀耳尽奉给他一人吃,其它食物分给众比丘。且,他食剩馀的旃檀耳,命纯陀埋藏于地下,不令他人食)。佛陀摄心自持,语阿难曰:「我等去拘尸那罗吧!]
佛陀涅槃后,当时各地流传着一首偈子,是这样说的:
我听说是这样的:吃下了苦工纯陀的供应,世尊得了病是足以致死的重病。
吃下了供养的蘑菇,得了腹痛的病。
而泻肚的世尊说到:我们到拘尸那去吧。
这首实的偈子,是当时各地弟子,对佛陀由发病而涅槃传闻的定型。
佛陀一行人往拘尸那进行,到了中途,佛陀体力已尽,对阿难说:
[阿难呀!我已经疲倦了,到林下休息吧!]
阿难说:「遵命,世尊。]一行人进入一片树林,佛陀说:「阿难,我今背痛,汝将袈裟折为四重,我欲偃卧以自休息。]阿难在两株排的沙罗双树下,铺上一个简单的垫褥,佛陀右胁而卧,阿难以一件折为四重的袈裟垫在佛陀背下,以减轻其背痛。
阿舍经上说,这片树林名叫牛角沙罗林,在拘尸那城东数里之处。经典上所的[沙罗双树],事实上就是两株列的沙罗树。这两株树,因佛陀涅槃而名垂千古。
佛陀最后的一句话,是:「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说完这句遗言,佛陀进入涅槃。
长阿含经三曰:“尔时世尊于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阇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众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那寻设饮食供佛及僧,别煮旃檀树耳,世所珍奇,独奉世尊。佛告周那:勿以此耳与余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辄与。”玄义七曰:“八十二岁老比丘身,诣纯陀舍,持钵乞食,食旃檀耳羹,食讫说法,果报寿命中夜而尽。”
年纪大的高僧圆寂的时侯痛苦吗怎么才能做到?
他们是不会痛苦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圆寂。所以他们会提前准备好迎接这个时刻的到来。至于怎么样才能做到你每天把自己的想法停止下来。每时每刻都把你的思想拉到一个锚定点上面,长此以往你就能够做到了。一般高僧们都是念佛号,他们每天不停的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是有办法你就去做,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没有那个毅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38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