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怎样理解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上医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3-3183

为什么说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和治未病是两个不同的中医含义,其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两个不同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医术高明的中医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真正能做到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是针对已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治未病意思是日常养生,不生病时如何让自己避免生病的提前预防,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未病先防。

上医治未病 ,下医治已病 。怎么理解

未病就是身体健康的人,不需要刻意去服药治疗,平时就是通过饮食的合理搭配,顺应四时变化做出响应的预防措施,说白了就是养生,当然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必然佐药(温良之药,比如黄芪、西洋参、当归或枸杞之类的);而已病很明显身体已经不适应任何环境,精神状态也不佳,这个时候作为患病者,你自己无法判断缘由,需要借助医生给你排忧解难,以各种药物配伍以达到除病。当然,正在医术高超卓越的医生,是在你还没有察觉自身病痛时,就开始劝诫你而达到身体健康,当然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因为没有感觉到,也就不懂得爱惜自己,爱惜生命;而一般的医生,只能在你生病时,才能通过表征判断病情,给你开药治病。所以,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初病,下医治已病(病危、死病)。庸医要人命,草医赚小利。

为什么说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你怎么看?

这是出自《黄帝内经》的一句话。《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它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扁鹊答魏文王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只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其实,这就是“上医治未病”。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说明古人早就对疾病“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内容。防患于未然就是第一级的预防;如果已经生病,就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勿使轻病变成重病,简单的小病变成复杂的大病,这就是第二级的预防;对于不能彻底治愈的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等),要尽量使其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保持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勿使发展到残疾和不可控制,这就是第三级的预防。

只要掌握了这三级预防,我们就能让自己的身体不生病。

养生小提示:

平时要预防疾病,我们就要从细微入手,保持机体在良性、平衡状态上运行。平时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力求保症自己的生活规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紧张;平时多进行散步、体操、登山、游泳等体育活动。

上工治未病的含义

问题一:中医倡导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是什么意思? 20分 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养生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问题二:请问,“上工治未病”是什么意思?源自哪里?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上工: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治疗还没有得的疾病.指预防为主.

问题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己病,下工治未病。谁能理解是什么?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大概的意思好的医生不治疗已经生的病要在生病前进行预防。预防疾病要注意生活有规律,顺应气候变化提前预防疾病发生,不吸烟喝酒,注意多参加体育运动。

问题四:治未病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它充分说明了医学的两个重要任务,即治病与防病,而且指出了后者更为重要 .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问题五:治未病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二、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问题六:黄帝内经中有句话叫上工治未病而不治己病 上工治未病而不治己病是指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发生发展前就有预见性的治疗它,而不是等待病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了再去治疗它,即是要注意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及时尽早治疗。

请问:上医治未病是啥意思?

上医治未病是中国历代医家对疾病预防治疗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思想。讲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核心思想是倡导顺应四时自然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劳作,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上医、中医、下医之别,上医能在疾病要发未发之前观察到,并通过调理使疾病萌芽前就被消除,谓之养生。中医次之,在疾病初起时采取简单治疗使痊愈,谓之保健。下医往往治疗的是重症急症,通过药物、下针放血治疗给人以神医之感谓之医疗。一个人如果能在医生干预之下,掌握了养生之道,永远不得大病,度百岁乃去岂不是幸哉。如果小病不医,自己又不注重养生保健,待到大病来临,为时已晚,往往人财两空,即便治愈身体已是极度虚弱,岂不悔之晚矣。

所以,当今倡导的是健康理念,而不是一味的医疗治病理念,平时懂养生保健方法,不得病少生病,生了病好得快,就是治未病的核心所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3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