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已的话表达自他相换是什么心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

经常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是有抑郁症吗?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回答是否定的。经常自言自语,也不能说明一定是抑郁症。下面我们一起来分辨一下。
自言自语,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现象,每个人在紧张或者孤独是都会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自己唱歌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现在,并不能说得了什么病。
另一种,是能听到耳边或者脑袋里有人和自己说话,这种自言自语是本人在和声音说话,就像我们和亲戚、邻居聊天一样,这种自言自语,是患者认为的一种很正常的沟通方式,虽然看不见人只能听见声音,但患者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相反,这类人认为自己有一些独到的“特异功能”,是常人无法理解自己。这种情况就属于一种疾病了。
这种病理性的自言自语,我们称之为“幻听”,出现幻听的人,也不能确诊就得了抑郁症。因为幻听症状也会出现在几种不同的疾病中。
精神分裂症: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坚定、可以没有现实基础,可以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精神分裂症患者坚信这些幻听是真的,不管多少人反驳自己,他们仍然相信自己的想法。
抑郁症:重型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幻听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幻听继发于抑郁症状,他们常常听见有人贬低自己、说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经常活在这种声音中的人,没有自信,经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双相 情感 障碍患者:双相 情感 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与抑郁症患者恰恰相反,他们经常能听见耳边有吹捧自己的声音,所以患者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处处高人一头,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经常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这个……我觉得起码不是抑郁症吧。至于究竟是什么,咱们可以慢慢分析。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经常自言自语不一定是有病,也可能干脆就是一种个人相处的习惯。当然如果总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确实有一点怪怪的。
然后在来说一说精神科常见自言自语的疾病: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精神分裂症、分离转换性障碍等等疾病都可能出现自言自语,但一般抑郁症的患者很难出现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的表现。所以文章开头我会说起码不是抑郁症。
个人觉得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自言自语最多的患者是焦虑障碍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障碍患者的自言自语往往是一种自我排解精神压力的方式方法,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语常常与言语性幻听有关联。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存在幻听,或者在没有幻听的时候都会出现自言自语的表现,有些甚至只是简单的双唇耸动。
我们把抑郁症分为三大症状群: 情感 症状群、认知-行为症状群、自主神经症状群 。
情感 症状群:
认知-行为症状群: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群:
要分为几种情况看待:
一,正常现象:有些爱 探索 问题的人士,在独自对疑难点进行钻研时,会形成设问反射。也就是多年训练形成的潜意识里的一种习惯,而在钻研时潜意识的信息会被提出到意识,其与语言中枢是有连接性的,收到命令,因此通过前意识作用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其人为控制的,具有自知力,所以正常。
二:心理疾病:多数心理疾病都可能伴随自言自语。这其中只要能出现偶然性阶段性幻觉的心理疾病,都可能伴随自言自语。比如恐惧症患者有时处于恐惧内容中的语言交流态,这时虽然只有患者一个人但仍会出现虚空对话式交流或言语表达的恐惧。
自闭症患者中语言障碍者只要是能够发出声音和有听力的,其声音信息渠道并没有完全丧失,往往由于外界信号被部份微弱接收,在前意识层被捕获,进入意识进行判断初选,再进入潜意识深加工,储存为经验或忘记。他们如果出现自言自语是因为意识层没有丧失,只是因为神经元受损使信息接收系统非常不完善而出现较大的认知偏差,久之患者会主动放弃这种被动接收方式而选择沉默或不理会。但患者的意识与语言中枢连接功能并没有完全断绝,依然有表达愿望和行为。神经递质能把信息传递到声带口腔,所以在潜意识和意识以及语言功能联合驱动下,患者会出现对某些急切想要表达的内容的重复性自言自语,尽管有时比较刻板,但那是自闭症患者在努力尝试形成统一表达的方式。如果仔细观察记录,会发现同一内容经过多次似乎相同的“编辑”后,能够出现细微的进步。这是孤独症和自闭症患者治疗训练中需要注意的一个点。
再就是完全丧失发声和听力的自闭症患者,他们能依靠其他感知器官进行相应信息的捕获,从其他的感知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比如对现实图像进行视觉捕获进前意识,加工出的信息也以图像态储存。这与拍视频储存类似,输入输出都是视觉态,但是是无声的。患者在其中习得性学习到人的嘴唇活动而进行模仿,因此会出现不自觉的嘴唇活动,类似自言自语。对这类患者唇语解读中能够获得治疗信息,聋哑人在进行哑语交流中有些的也能发出特定的信息,只不过一般人是不太注意他们的声音的,因为只看手语就能明白大致意思。脑部生物电实验可以探知到意识与语言中枢的反应关系,结合CT也可以观测到区域连接中的脑内某些变化。
抑郁症患者:由于抑郁症患者在病程某阶段是会出现幻觉的,而幻觉是有可能使患者感到迷惑茫然或担忧害怕的,其自言自语原理为幻觉内容本来就是神经系统的部份损毁,炎症阻碍,神经递质乱溢导致的紊乱。因此出现自言自语是肯定会有的。这与精神分裂症的完全性紊乱失控是有区别的。
关于幻觉我要提一下做梦,有些轻微神经系统炎症,紊乱的患者,由于梦境内容被发散到语言系统也会出现醒来后的自言自语,但这不属于心理或精神疾病。只有梦境内容完全进入患者的相关知觉反射和回路系统,就能出现现实幻梦状态。即使别人知道是幻觉,但不知道是幻梦。因此人们会感到其“疯狂”。研究中幻梦与幻觉是要区别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双重人格因素:很多心理和精神疾病是会伴随双重或多重人格的,这是一种隐蔽性较高的心理或精神疾病。区别方式是看其程度,如果能对自己双重人格有自知的患者为心理疾病。没有自知的为精神分裂症显示。一旦具有双重人格,在外人观察看来,其自言自语的现象就会很明显。简单说就是两个人在对话。分析其自言自语时的话语可以判断出是一个人在和另一个人对话。之所以我说隐蔽性较高是因为一般很多轻微双重人格的心理疾病者行踪比较隐蔽,或者 社会 角色毫不引人注意,甚至并不影响其 社会 化生活和工作。但这类群体确实存在,比如性心理障碍类朋友基本上都是。
后面还有焦虑症,强迫症,阿兹海默综合症,疑病症,创伤后症候群,甚至包括一些影响大脑的生理疾病等都可能出现自言自语。。。。太多了,我写不完,就此打住吧。
三,精神疾病导致的自言自语:与大脑神经系统重度紊乱完全相关,这个不用说了。
首先一点,自己跟自己说话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草率的把这种行为归类到抑郁症。而且这点恰恰排除了抑郁症的可能性,因为抑郁症的人表现为①情绪低落、悲观。②反应迟缓,言语减少、语速减慢,交流困难。③意志减退,也就是懒,不愿和外界接触交往。严细思极恐,严重的话会产生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其次,一般精神异常的人会出现自言自语,不过在生活中没有精神疾病的,也会出现自言自语。或者受到刺激情绪有大起大落的时候,会出现多梦或者是睡眠困难等现象。
如果在自言自语的时候,明确知道是在自言自语的,就不是精神病;但是如果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或觉得自己在和一个什么人在说话,则属于精神病表现。所以,频繁的出现自言自语,而且不能控制的,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当然,如果容易发怒,而且情绪暴躁或者是睡眠质量差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了,这时候可能有焦虑的现象,平时也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改善,多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情况。要多注意锻炼,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看正能量和有益的书籍,找些有助于平心静气的兴趣爱好,比如练书法、养花草,让心平静下来。
不知道忧郁症是什么情况,因为没有得过忧郁症,不好评价!
但是自说自话我就经常这样,在脑内进行对话练习,假想一个人,跟他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什么的。或者为了什么工作,需要自言自语,都很正常的。自言自语和忧郁症就像两条平行线,不相交的。仅仅是大脑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这种人思维也不错。
而你会有这种想法,肯定是遇见什么事了,把自己身边的事情好好解决就没问题了!
不能一概而论, 部分抑郁症患者会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还有部分精神有异常的人情绪异常时也会出现自言自语,但在平时生活中没有精神疾病的,也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如果是患有精神病多半会出现疑心比较重,或者是精神情绪等表现都异常,而且有时候会出现多梦或者是睡眠困难等现象。
我就是很喜欢自己跟自己说话,但是我现在没有忧郁症。
主要是身边没有聊得来的人
我有时候也会这样。自言自语跟自己说话。有时候有很多的,烦恼跟压力,别人都不懂。只有自己懂自己。也没有人可以倾诉。
擅长一路走走,自言自语神精病,唱,跳,抑郁症封闭几乎在家,大门不出,何来自言,自语,抑郁症动笔写遭遇之苦回忆,抒发感情,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这种人是什么心态、心理??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大概如你所说思路会不清晰、抓不住重点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少,再就是没有整理思路。他在说话前没有好好理清自己的思路,跟他自己的只是结构,知识的全面性有很大原因,对一件事没有所谓的重点,知道事情的原委却无法很好的概括和总结。提四条建议:
一是多读。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遇事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说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
62课心得 自他相换 换位思考
修学课62-63【自他相换】 心得分享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六十二课 自他相换修法(之一 、自他相换的意义;之二、自他相换的成立及原理) 感悟
本课的修学内容是自他相换的意义、成立及原理。自他相换的主要思想是把追求自己快乐的心理,转换到一切众生身上;把对众生漠视的心理,转换到自己身上,这听起来似乎很难,因为我们习惯于追求自己的快乐,而对众生漠视,但是本课告诉我们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想着为自己谋取利益,结果就是在不断制造痛苦和轮回。而如果我们能像佛陀一样能做到自他相换,无我利他,那么就会成就大解脱、大自在。仔细想想这确实很有道理。以前的我就是因为只考虑自己,不去考虑他人的利益,所以做事时得不到他人的协助和支持,因此很难获得成功。而我们济群导师就做到了自他相换,时刻想着无我利他地救度众生,所以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和追随,感得大解脱和大自在。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心,做事前不跟其他成员商量,不把别人的意见和利益当回事,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但凡只要做点事情就认为自己贡献很大,贬低、看不起其他成员;这样的人做事就不大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事情肯定就做不好,家庭也不可能经营好。而如果家庭人员之间彼此互相关心,经常为对方着想,心就会团结在一起,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困难就容易克服,家庭也能经营好。经营家庭是这样,经营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也都是这样,所以我相信落实好自他相换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信自他相换能感得殊胜利益之后,我们就要去落实,但是我们凡夫习惯性地认为我就是我,众生是众生,我们彼此独立、互不相干,所以习惯于只考虑自己,很少去考虑他人,所以真正落实自他相换也并不容易,但是本课告诉我们,自他相换从原理上讲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执以为是“我”的身体其实只是父母精血加上五谷才形成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我”,只是我们因为往昔坚固的串习把这个身体执以为我,产生我执,其实“我”只是我们在身体上所产生的一种错误设定,在缘起世界里,其实是没有我和我所,自他只是一种设定,不是固定不变的,把这个错误设定撤掉后,自他就能相换。
例如上周末我的朋友说好要来看望我,结果他有别的事情了,没有来,我那一整天都特别难过,我的嗔恨心升起了 一我觉得他怎么能做话不算话,二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但是学了本课内容我对照自己的心行,本期法义说的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因为别的事情绊住了,一定也是很无奈,自己没有说到做到也觉得不好意思。因此第二天早上我体谅了对方的难处,带着理解与接纳去关心他。那时候我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感同身受的连接感,一体感。
法义说:如果我们将自利的心换成利他,将爱著自己的心换成爱他,必然早已成就佛果。无论自身还是众生的利益,都能圆满成就。因为诸佛菩萨就是这么成就的,就是这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
此课我还学到了“如是数数思惟爱他之胜利,生起勇决."勇决,坚固的决定。我们还要不断思维爱他的功德利益,对此深信不疑并发愿成就。此处所说的爱他,不是爱某个人,也不是某一部分人,而是关爱一切众生。爱他的胜利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瓦解我执,二是成就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这正是菩萨道修行的两大内容,所以说,利他意义重大。
由此我感觉到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是修行。
感恩一切,合十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4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