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学佛心得同喜班(学佛心得示范文)

学佛百科2023-04-0281

2021-04-10 分享

十八字方针中“真诚、认真、老实”,对落实撒你就休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这个七点是不是太低了?

态度模式决定了信的程度,或者是说信的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修学态度。像我面临目前我爸爸的生死问题,如果我不真诚,我听不进去刘明师兄的话,我也不能接纳,如果我不认真,我就不会去寻找安宁关怀的帮助,我的爸爸和家人也很难获得众位师兄的开示和关怀,也无法超脱,我们的家庭的氛围肯定每时每刻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果不老实,按照师兄给我的指导,给爸爸听佛号,讲佛理,按照善滢师兄、果瑱师兄的指导,遵循安宁关怀手册将可能涉及的医院,以及身后事都安排好,我估计要给爸爸一个圆满顺遂的结局就会是一句空话。

整个过程就是:信 解 行 证的过程

对我自己的修学来说:

三级修学的三个阶段目标:

同喜班: 以人生佛教为基础,以信仰建设为核心。通过学习人生佛教丛书,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以正确观念看待人生和世界。学习佛弟子的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举止行仪,造就健康人格。

同修班: 以修学菩提心为核心。通过学习快速掌握菩提道的修学要领,进而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同德班 :以正见为基础,以止观禅修为核心。通过闻思经教树立正见,依正见修习止观,解除二执二障,引发空性智慧,成就胜义菩提心,圆成无上菩提果。

对于自身的修行,可能比我面对爸爸的情况还要困难,因为自身的问题很难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一条真诚:以佛法为镜,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唯有看清这些问题,才能本着治病的心态修学。否则,学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我们不仅要真诚面对自己,还要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就像急切期盼康复的患者那样,把法当作疗病的良药,把法师当作救命的良医。

第二条 认真:用心投入修学,严格要求自己,按照《道次第》听闻轨则的要求,扎实、深入地学好每次课程的内容,反复闻思,认真理解法义,让佛法进入心相续中,完成生命的自我改造。

第三条 老实:认同三级修学模式后,要老老实实按照模式一门深入,不要被混乱的凡夫心左右,到处攀缘。如果不能珍惜法缘,安心学习,是难有受用的。

众位师兄都有提过修学如登山,我换一个说法,修学如建登天塔,态度模式就决定了我们将各种正知正见结合现实人生过程中,整个建造过程的质量,我们是把登天塔将成了金刚石般坚固,无论风吹雨打都很难撼动,还是如沙砾般松散,风一吹,就洋洋洒洒,不知飘向何处,跟不用说登天了。

但是态度模式也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开始用的话是新手,慢慢就会变成熟练工,希望逐渐变成专业的工程师。这个技能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与其他无异,需要不停的用,多用,多思,才能更能够应用自如,进入定的状态。

百法第一课

百法是初学者学习唯识特别重要的一本著作,与《唯识三十论》的作者一样都是世亲菩萨。这本著作讲了三个主要的内容:一是讲无我,二是唯识,三是对于心理的分析,对心和识的分析。

学习佛法就是要舍弃凡夫心,成就佛陀的品质,但在实践中凡夫心以无明和我执为基础,错将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我,看到的都只是来来去去的念头,没有见过云彩背后的那个虚空,将无根的念头当做我的时候就会被其所裹挟,是生命失去自主,让心不得自在。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出离这些念头出离烦恼无明与我执。如何对治我执,就是用缘起性空无我的正见去做观察修,调整心态,获得生命品质的提升。唯识与其他佛学体系的不共之处就是唯识中道见的思想,因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包括我自己也是会有不安次第学习左右攀缘导致学习那么长时间还是不得要领,也就是法不入心。因为方法很多嘛,内容也很多,所以就会不知道哪部是真的适合我的。也许我在读小学,拿了一本研究生的论点法义再看,吸收不了嘛。还有一种是遍及所执,只注重见的部分,没有止观实修,或者就像我以前一样,天天坐那打坐,但没有正见的引导,还是不知道如何用心、调整心。我就曾经在缅甸雅凯禅林禅修打坐观安般南,观的上火整个鼻子周围都起痘痘。那个时候就是没有正见做指导,尊者会说要观照观它自然流进流出,但是我不懂就会死死的盯住呼吸生怕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又散了,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贪心起的时候,有时候自己散乱了再回来的时候还很懊恼自己又跟着念头跑了一点定力都没有,因为我没有正见啊,我不知道他来的时候如何接住并且允许它的存在,黏着的心一会跑这一会跑那,回过神来自己还气自己。所以说,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正见上,不会用心的去努力,太累了也没有法喜,单凭信仰。而在三级修学中,有完整的两套系统让我不偏废其一,既有从浅入深每天的法义学习,定课,让我的心安定,且有义工行让我训练稳定心行。我觉得遇到三级修学何其有幸。有很多其他宗派的跟我说多好多好,但是我这点做得很好,就是特别的安住,一点不去想攀援,因为我知道我在打基础阶段。

而我也很坚信在佛学的基础教育阶段三级修学可以给我最完整而有效的方式,这次导师又提到皈依,这应该是第五次提到了吧,第一次同喜班学皈依,第二次是同修班《学习道次第的意义》中提到的修学的五大要素,然后又在略示修法当中修习,第四次是三主要道颂的第一课中再提五大要素。皈依贯穿到修学的始终,也是学佛的起点。皈依是一种信赖,信能为入,信什么呢?相信佛陀和祖师大德的人格,教法,带我们摆脱烦恼轮回走向解脱的能力,当无条件的相信之后,我们内心就会有一种强大的愿力和依沽,心虽然也是缘起的,但是不再随风摇曳而是有了方向。

唯识也是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五大要素也是其核心,首先要从身语意三业来忆念佛陀功德,是无量的慈悲、智慧和圆满的人格。要对佛陀产生至诚皈依之心,其次是历代传承诸师们的传承,是法脉清净,教法殊胜的。历代大师们对唯识对佛法的贡献,以及其成就的种种功德,我们要有感恩之心和希求之心。带着这份清净的感恩心和希求之心来学习,生命的底色就会改变了。这是一部帮助我们成就佛陀一样悲智品质的方法,是解除凡夫心,成就菩萨道和解脱道的方法。我更要以认真真诚老实的态度来学习。

不断忆念佛陀、传承诸师的功德,唯识教法的殊胜,升起希求之心,面对21世纪这么多人有心理精神上的问题,一般心理学又无法从跟上解除其痛苦,所以佛法学习是很重要的,也是社会大众需要的,那我更要摆正态度、用好方法系统学习,先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心,一层层拨开,然后再看到底此时此刻我是那种心占了主导地位,将心调整到正向的方向上,去除错误方向的引力,然后在用正见不断冲刷净化自己的心。

期待百法可以带给自己更多的精彩。 

感恩同修的力量

文/扬蹄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晴

“学佛是我们自己的事,不是谁在约束你。”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何况是学佛这东西,都是一念迷、一念悟,其中的是是非非,自己了然于心却不可对外人道也。因为若真要说个所以然来,反而把自个给绕进去了,越说越糊涂。

还记得在同喜班,学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人生五大问题、佛教的世界观、财富观、环保观等内容的时候,我当时是特别欣喜的!觉得佛学当真是博大精深!很好玩!特别好玩!但一到了八步三禅的模式篇,就觉得这种模式是在洗脑哇!一板一眼的,一点学习的变通性都没有,枯燥乏味!浪费时间!现在才晓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正所谓“滴水穿石”,而我们大多数就落在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最终败给了无疾而终。忘却了修行、修心是毕生的事情。

班级为什么存在?一位书友是这么分享的, “当你精进的时候,班级需要你!需要你拉一把,给班级浇灌努力的营养液;当你懒散的时候,你需要班级!需要同修们拉你一把,以警醒反思自己的不足。” 何为同修?同修就是互相提携、互相促进,彼此督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学氛围。

说来也是惭愧!当认真修学时,我曾把大、小共修当做过演讲的舞台,侃侃而谈,只在乎自己说了什么、不在乎别人收获什么;当修学懈怠时,就把大、小共修当做定点打卡的自我安慰,书院网络摘抄下法义,再逐字念诵出来便完成任务。殊不知, 学习!学习!唯有投入时间地学,才能改变自己的长久以来的串习,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否则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一年,能改变什么?又能收获什么?

我的回答是:改变的是心态,收获的是同修。

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却也如此反复、原地踏步。

如果没有修学,我对佛学的向往永远只是一个向往,心心念念想学佛却难付诸行动。如果没有修学,我还是那个在人群中脸红羞涩、不敢言语的一个女孩;如果没有修学,我大部分的自我反省都会陷入一个无解的困惑,问不着答案也不知该如何解决;如果没有修学,我不会结识这群同修们,在这个年华同时收获多种人生阅历;如果没有修学,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变化可以有这么大!而这庞大变化的着力点竟然都是一件件细微的小事……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偏偏,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自由的时代。正所谓“初心不变”,大多数人却总是“始终难守”。

突破其实很简单!就要以戒为师!因为所有的戒律和规定都是针对人性弱点而施设的,并不是每天都有学习的热情,但自从有了一群伙伴、有了一个氛围。在逆境中,有人提携、有人增上。当我们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习惯,那改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也正应了现下很流行的一句话“自律方得自由”。感恩所有的遇见。

破斥二种妄见

佛法修学的重点是止观,《道次第》中也指出观察修和安住修(既止观禅修)是修行的两个层面,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强调观察修的重要性。在修行实践中,不同的人确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头脑聪明,脑筋灵活的人修观就可以了不需要修止,那些不爱动脑筋、不爱思维教理,修苦行的人修止就可以不需要修观。另一种观点认为闻思阶段要思维,进入实修阶段就不应该分别了。宗大师驳斥了两种错误观点,持此类观点的人要么偏执一端落入玄谈,要么不明教理盲修瞎练。止和观的功用不同,两类人都应该修止观。如理作意的正向思维是必要的修行过程,要和非理作意的错误分别进行区分。

在佛法修学的路上,我也时而偏止,时而偏观。对于止观实践的运用很不到位,比如同喜班的课程我们学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积极还是消极,悲观还是乐观,随缘还是进取等。或许刚进入书院,对师父信愿具足,师父开示佛教徒既不悲观也不乐观,三宝弟子并不消极,出家乃大丈夫事,是最积极的行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等。我对此类观点用地藏经的话说就是闻即信受。心虽安住于此,但没做必要的观察修,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只是浅浅的信,是没有根基的。正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受影响。

修依止法,我也是观察修大于安住修,或者说安住修少之又少,更多时间用于观察了。宗大师在法义中说的很明白,比如依止的利益和不依止的过患。念恩生敬和净信为本,因为凡夫都有寻过之心,假如做不到视师如佛,就会寻上师或导师的过失。比如导师有时候会念错别字。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对导师就没有感觉了。对佛法也没有信心了。念恩生敬就是要不断净化我们的内心,长养我们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心强化我们的依止之心。明白了道理之后,把心安住在导师的功德上就好了,不断熟悉安住这是正确的安住修。因为没有机缘面见师父,所以很多时候心还是容易落在思维推理上。

学法义看视频或定课时,昏沉的时候少亢奋的时候多。本来脑筋不够灵活还容易胡思乱想,念头飞起时很难安住,我觉得我最大的弊端就是忆念他人对我的不公平。之前总是感觉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为什么付出很多却得不到想要的,为什么我这么善良的人命途多舛坎坷波折,为什么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却能左右逢源八面威风,想来想去就会恨,恨那些曾经欺负我伤害过我的人,学佛多年后才明白,这么做只能强化自己的嗔恨心,这种念头容易招感相应的对镜,这是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曼德拉当选总统后宴请曾经折磨他的狱卒并站起来举了三个躬,他的助理不解,曼德拉说,当我走出牢房迈向通往自由大门的时候,我就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够把过去的悲痛和怨恨的经历留在身后的话,那么虽然我人出去了,但是我的心仍然在监狱之中。所以该放下的还需要及时放下。

师父开示时时保持正念就是最好的修行,古大德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这就要在自己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乃至睡觉时保持良好的觉知,学会用智慧观照自己的念头。把心安住于正知正念。

同喜班定课

目录共处规则 1健康生活五大信念 4修学态度 6八步骤的修学方法: 6共处规则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社会,需要建立遵纪守法的团体,营造如法、清净、和谐的氛围。现依佛教六和精神,制订如下规则:第一条 戒和同修一、菩提书院是以法为中心的修学团体,建立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式,做到一切有法可依。这些制度既是修学准则,也是做事指南,学员应该努力遵守。二、依法不依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应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三、制度是我们走上菩提路的保障,加入三级修学,就意味着对相关制度的认同。所有学员应该真诚、认真、老实地学习并接受两套模式,这是成为合格学员的前提,也是共同修学的基础。第二条 见和同解一、三级修学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智慧,有效避免学佛过程中的偏差。服务大众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慈悲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社会,需要建立遵纪守法的团体,营造如法、清净、和谐的氛围。现依佛教六和精神,制订如下规则:第一条 戒和同修一、菩提书院是以法为中心的修学团体,建立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式,做到一切有法可依。这些制度既是修学准则,也是做事指南,学员应该努力遵守。二、依法不依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应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三、制度是我们走上菩提路的保障,加入三级修学,就意味着对相关制度的认同。所有学员应该真诚、认真、老实地学习并接受两套模式,这是成为合格学员的前提,也是共同修学的基础。第二条 见和同解一、三级修学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智慧,有效避免学佛过程中的偏差。服务大众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慈悲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社会,需要建立遵纪守法的团体,营造如法、清净、和谐的氛围。现依佛教六和精神,制订如下规则:第一条 戒和同修一、菩提书院是以法为中心的修学团体,建立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式,做到一切有法可依。这些制度既是修学准则,也是做事指南,学员应该努力遵守。二、依法不依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应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三、制度是我们走上菩提路的保障,加入三级修学,就意味着对相关制度的认同。所有学员应该真诚、认真、老实地学习并接受两套模式,这是成为合格学员的前提,也是共同修学的基础。第二条 见和同解一、三级修学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智慧,有效避免学佛过程中的偏差。服务大众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慈悲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社会,需要建立遵纪守法的团体,营造如法、清净、和谐的氛围。现依佛教六和精神,制订如下规则:第一条 戒和同修一、菩提书院是以法为中心的修学团体,建立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式,做到一切有法可依。这些制度既是修学准则,也是做事指南,学员应该努力遵守。二、依法不依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应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三、制度是我们走上菩提路的保障,加入三级修学,就意味着对相关制度的认同。所有学员应该真诚、认真、老实地学习并接受两套模式,这是成为合格学员的前提,也是共同修学的基础。第二条 见和同解一、三级修学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智慧,有效避免学佛过程中的偏差。服务大众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慈悲,从而舍凡夫心,发菩提心。二、作为三级修学学员,要认识到两套模式的价值,从它的指导思想到具体内容,都能理解、接受、运用,以此作为修学、做事及待人处世、辨别是非的标准。三、修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避免个人我执,还要避免团体我执,不得有团体或信仰的优越感,通过无我利他的实践,进一步自觉觉他。第三条 利和同均一、菩提书院是纯公益团体,不涉及任何世俗利益,而是以大众的利益为利益,以众生的利益为利益。二、书院为学员提供修学的善缘,从同喜、同修到同德,机会一律平等,不分职业地位,不论尊卑高下。三、书院为学员提供服务大众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发利他心,积极承担,集资培福,通过做事成就慈悲,避免陷入我执我见和自我优越感。四、培养乐于分享的意识,自己从佛法受益后,应该主动地与同修交流。因缘成熟时,可善巧地与人分享,使更多人于法受益。第四条 身和同住一、学员应当具备团体意识,安住于三级修学和服务模式,保持行动的协调性,不应我行我素。二、做事有大局观念,了解自己在三级修学中所承担的服务岗位,以及岗位的定位、职能、模式,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与同修或其他部门步调一致。三、摆脱身业的不良串习,培养如理如法的行为习惯,具足佛弟子应有的威仪。第五条 口和无诤一、支持书院的所有决议,有不同意见,应通过正常渠道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提出,不得私下拉帮结派,引发人我是非。二、不应非议其他道友的学修情况,或以任何理由诽谤、排挤、取笑他人。三、保持个人与个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良好沟通,明确彼此关系,在工作中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身口意三业统一到佛法和相关制度上。四、提倡文明用语,不得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注意心态和语言的调柔,学会以爱语、如实语随喜他人,利益自他。第六条 意和同悦一、在思想上,对导师、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模式有认同感和感恩心,以精进修学和如法言行维护书院荣誉。二、将辅导员、义工和同修视为菩提道上的伙伴,珍惜善缘,心怀感恩。三、认真投入修学,对传灯、慈善等义工行随喜赞叹,积极参与。六和精神是建立理想团体的大智慧,依此实践不仅可以建设清净和谐的团体,还能化解我执,增进个人修学。愿大家共同努力,严格遵守,为觉醒之路保驾护航。健康生活五大信念第一条  不杀生 认识到生命的毁灭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悲心,学习各种方法来保护人、动物、植物的生命。我决心不杀生,不教人杀,在思想上和生活中不宽恕自己的任何一种杀生行为,同时也不随喜任何人的杀生行为。 第二条 不偷盗  认识到由剥削、压迫、偷盗和社会的不公正等等现象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慈心,学习各种方法,为人、动物和植物的良好生存状态而努力工作。我发誓,通过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财富的方式,来修布施。我决心不偷盗,不将任何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我将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我将阻止以人类的痛苦为代价或以地球上其它地区人民的痛苦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 不邪淫  认识到由不正当的性关糸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责任心,并学习维护个体、夫妻、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的方法。我决心不卷入没有爱和长期承诺的性关系中。为了维护我和他人的幸福,我决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承诺第一条  不杀生 认识到生命的毁灭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悲心,学习各种方法来保护人、动物、植物的生命。我决心不杀生,不教人杀,在思想上和生活中不宽恕自己的任何一种杀生行为,同时也不随喜任何人的杀生行为。 第二条 不偷盗  认识到由剥削、压迫、偷盗和社会的不公正等等现象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慈心,学习各种方法,为人、动物和植物的良好生存状态而努力工作。我发誓,通过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财富的方式,来修布施。我决心不偷盗,不将任何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我将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我将阻止以人类的痛苦为代价或以地球上其它地区人民的痛苦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 不邪淫  认识到由不正当的性关糸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责任心,并学习维护个体、夫妻、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的方法。我决心不卷入没有爱和长期承诺的性关系中。为了维护我和他人的幸福,我决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承诺。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将做一切事情来保护儿童不受性侵害,防止夫妻关系和各个家庭因不正当的性关系而破裂。第四条 不妄语  认识到由说话心不在焉和没有倾听能力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修习爱语和倾听,以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从而减轻他们的苦恼。明了语言可以创造幸福或制造痛苦,我发誓学习讲实语,讲能够激发人的自信、给人带来快乐和希望的话。我决心不传播不确定的消息、不批评或谴责我没有把握的事情,避免讲会导致分裂或不和的话,或会导致家庭、团体破裂的话。我将尽一切努力来调解和平息所有的矛盾,无论是多么微小的矛盾。第五条 不饮酒  认识到由不适当的消费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通过有觉照的饮食和消费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而保持良好的健康,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我发誓只吸收那些对维护我个人、我的家人和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与和谐有益的东西。我决心不饮酒,不吃有害的食品,不接触不健康的精神产品,比如某些特定的电视节目、杂志、书、电影及谈话等。我知道,用这些“毒品”来损害我的身心就是背叛了我的祖先、我的父母、我的社会和我的后代。 我将通过修习既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社会的这五戒,使自己心中和社会上的暴力、恐惧、愤怒及混乱状态得到改变。我明白,要改造自我,改造社会,一份合适的戒规是必不可少的。修学态度无论自修还是交流,都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到“真诚、认真、老实”。第一条 真诚:以佛法为镜,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唯有看清这些问题,才能本着治病的心态修学。否则,学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我们不仅要真诚面对自己,还要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就像急切期盼康复的患者那样,把法当作疗病的良药,把法师当作救命的良医。第二条 认真:用心投入修学,严格要求自己,按照《道次第》听闻轨则的要求,扎实、深入地学好每次课程的内容,反复闻思,认真理解法义,让佛法进入心相续中,完成生命的自我改造。第三条 老实:认同三级修学模式后,要老老实实按照模式,一门深入,不要被混乱的凡夫心左右,到处攀缘。如果不能珍惜法缘,安心学习,是难有受用的。无论自修还是交流,都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到“真诚、认真、老实”。第一条 真诚:以佛法为镜,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唯有看清这些问题,才能本着治病的心态修学。否则,学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我们不仅要真诚面对自己,还要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就像急切期盼康复的患者那样,把法当作疗病的良药,把法师当作救命的良医。第二条 认真:用心投入修学,严格要求自己,按照《道次第》听闻轨则的要求,扎实、深入地学好每次课程的内容,反复闻思,认真理解法义,让佛法进入心相续中,完成生命的自我改造。第三条 老实:认同三级修学模式后,要老老实实按照模式,一门深入,不要被混乱的凡夫心左右,到处攀缘。如果不能珍惜法缘,安心学习,是难有受用的。八步骤的修学方法:第一步: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第二步: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现实人生相联系,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并安住在这种认识和观念中。第五步:学会用佛法智慧(正见)重新审视人生,指导人生,解决现实问题。第六步:摆脱不良串习,建立正向心理。安住于正向心理,完成心态的改变。第七步:思维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观察思考,摆脱不良心态。第八步:思维正向心态的利益,依正见深入思考。不断熟悉和重复正向心态,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第一步: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第二步: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现实人生相联系,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并安住在这种认识和观念中。第五步:学会用佛法智慧(正见)重新审视人生,指导人生,解决现实问题。第六步:摆脱不良串习,建立正向心理。安住于正向心理,完成心态的改变。第七步:思维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观察思考,摆脱不良心态。第八步:思维正向心态的利益,依正见深入思考。不断熟悉和重复正向心态,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与大家分享下自己学佛心得

1.佛法主要是心法。主要是在心地上下功夫。现代科学,佛子可以去学习。但不要居高临下地用科学来审视佛法。因为科学本身并不究竟。

的确如此

2.当你不知道该依止哪种法时,那么就请依止戒律,依止清净心。

的确如此

3.佛子应当不断地去闻思佛法,但不要企图一下子明白所有的事情。因为那只有佛才能办到。

基本对吧,真正的意思是不要执著,“所有”是相对的概念,世间的道理无量无边,想明白“所有”是有难度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毕竟很多都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明了世间的本质,而且是真正的本质,这样我们才对自己和世间有更正确的认识。

4.不要脱离众生去修佛。

对的,要想发菩提心,直接看到世间甚至生活中苦难的众生是最好的方法,当然这是结合自身修行来的,自己修行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个清净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更容易领悟佛法中教导的道理。

5.对佛陀和对众生都要保持无上的恭敬心。

对的,佛不是说了吗,众生皆有佛性,那众生都是佛啊,只是被贪嗔痴盖住了潜能,所以烦恼不堪,如果他们都能彻底断掉贪嗔痴,那他们都能回归本来面目。

6.无贪,无嗔,无痴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于一切境界中,应当努力杜绝起贪念,嗔念,痴念。

对的,断掉贪嗔痴是为了断掉世间的烦恼,断掉世间的烦恼才能得到清净,有了清净才能轻松自在,才能更专一地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7.末法时期,当知修行甚难。唯谨小慎微。爱护三宝。

对的,严守戒律,恭敬三宝,一门深入,勇猛精进,持之以恒,很快就能开悟,将来就能脱离六道往生净土,到时候就有更大的法力来救度苦难的众生。

8.此世人身难得,修法当如救头燃。不要留至来生再修。

师兄看来修习佛法有一段时间了吧,对佛法的领悟还蛮深入的,确实如此,俗人罪业深重,一失人身则万劫不复,苦不堪言,珍惜现在,慈悲济世,努力脱离六道,才是人身真正的价值。

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75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