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要贪求功德的简单介绍

我学佛遭受了太多不理解、不支持,这到底是为什么?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楼主发心学佛之心!
正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而如今我们得了人身,闻了佛法,生在中国,缘分真的是千百万劫难遭遇啊,所以更应该“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千万要明白,学佛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往生极乐世界!
-----------------------------------------------------------------
我们学佛,首先就要明白学佛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学习回归人的本性,即佛性,而佛性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那个根,是什么?
就是“孝道和师道”,再浓缩一点,就是“孝”这一个字。
我们看《观无量寿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成佛正因,因为他是根本中的根本,我们说入了佛门,受了戒,开始修行,从哪来开始?从“净业三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无论你学什么,都要从这里开始,好比盖楼房打地基,不管你要盖多少层的大楼,这个地基一定是要搭建的。
那么我们读经便会知道,“净业三福”: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其中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试问,我们有没有做到?有没有?一定没有!
学佛的根基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核心是第一福,而第一福的核心就是什么?
是【孝养父母】!
所以说孝是佛门的核心。我们天天去读经,去拜佛,我们称呼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承认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自认为是佛弟子,我们和佛之间就是师徒的关系,师徒关系和父子关系几乎可以等同,父母养我们的肉身,佛菩萨养我们的法身慧命,道理是相同的,所以佛门的核心就是“孝道”,佛是在教育我们,我们连人都做不好,如何能成佛?而做人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孝顺父母。
我们和家长也好,和亲属朋友也好,讲我们开始学佛,实在讲,楼主是太过仓促了。
净空老法师教导我们学佛要做到“四摄、六度”,“随缘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问一问自己,有没有真正的去落实这些?
既然学佛,那么就一定是相信因果的,现在学佛路上出现阻碍,这是果报。有果必然有因,那么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要仔细思量!不可以放过!否则,因为我们学佛的原因,导致亲戚朋友大量的诽谤佛法,批评佛法,再加上我们自己没有能够好好的修持,导致自己处处生烦恼,处处生错误,给众生造成很不好的学佛印象。
那么,在他们眼中,一定会错误理解成:
【学佛的人都不正常,偏执,大家千万不要学佛,不然就都变成疯子了。】
楼主您看,这就坏了,我们表面是在学佛,实际上是在做什么?在毁坏佛祖的名誉!在毁掉佛门的清净!所以说,我们学佛一点功德都没有,我们自己没有改过,没有做到大根大本的“孝”,所以别人看不到我们的改变。我们总以为自己修行有点小功德,实际上不下地狱就不错了,因为我们天天在坏佛祖的声誉!!!哪有什么功德可言?!
-----------------------------------------------------------------
【“四摄、六度”,“随缘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是在家学佛之核心精神
【四摄、六度】 :
◆四摄法,是菩萨在众生中进行工作的方法。摄的意义就是大众团结的条件。
第一是布施,就是多多的礼尚往来,加深交往,多多为人着想,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尾,时间一长,别人自然认为,和我们交朋友是很幸运的事情;
第二是爱语,理智慈爱的言语和态度;
第三是利行,为大众利益服务;
第四是同事,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与大众和睦相处,随顺大众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结善缘。
◆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这个“布施”和上面四摄法的布施不是一个境界,我们不能混淆。这里的布施,主要的目的不是广结善缘,而是放下我执,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嗔痴慢。是这个意思,是让我们把烦恼、虚妄的执着都统统放下,获得一身自在。
持戒:主要就是指五戒。
五戒第一条,不杀生。
不杀生不仅仅保罗不吃肉,不杀动物,还包括什么?凡是引起大众烦恼、造成对方身心受害的事情,都是杀生的范畴。
因此我们知道:
1、 惹父母、同学生气,是杀生
2、 我们破坏生活坏境健康,如吸烟,喝酒等,造成不良影响,这是杀生
3、 我们看到别人吃肉,我们就看不惯,和人狡辩,惹得别人吃饭都不得清闲,这也是杀生,那么我们说吃肉本来就不应该啊,为什么说我错了呢?因为没有遵守“随缘”的告诫。我们自己吃素,吃得很好很健康,别人看到我们,就明白,吃素确确实实是没有问题的,别人也发心开始吃素,这就对了,教育是什么?我们看古书,明白“教”字,上所行,下所效也。就是说我们要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别人渐渐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就是教育,自己都没有做好,吃了素,觉得自己了不起,看别人吃肉就不顺眼,实在讲,我们都是在违背佛菩萨的教诲,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佛啊,我们对别人瞧不起,那就是瞧不起佛菩萨啊。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否则学佛就学错了方向。
【随缘不攀缘】 :
我们学佛之人,最基本的修行就是要放下贪嗔痴念,但是不能说不贪邪法了,开始贪求善法,这也是错误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学佛了,觉得学佛和好,希望介绍给别人,结果别人一听我是学佛的,马上就说“那是封建迷信!我不学,你最好也别学!”
这是谁的错误?我们的错误!
正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但您也许会生疑问,因为我们也曾听到过另外一句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既然佛那么慈悲,为何还要“不度无缘之人”呢?
何为无缘?
无缘就是不相信,你和他讲佛法很好,他不但不相信,而且还骂佛,诽谤佛,试问我们是在做什么?在帮助他造恶业!我们不是在做好事,相反,我们做了做事!
所以佛菩萨绝对不“执着”,一定要某某某学佛,为什么?机缘不到,他就不会相信,他不信佛,我就是嘴巴说干他也不会学,那我就随缘,不去介绍佛法,我自己信,我自己学就好了,不用介绍给别人。
但如果某一天我们看到某人自己讲,“我觉得佛教很好,很想了解”,那么怎么办?我们要义务的为其介绍佛法,引导其学习佛法,为什么?因为机缘成熟了,别人主动找我的,说明他确实接受佛法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帮助他了。所以做好事也要看缘分,不能强求,不能说,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一定要捐多少多少钱,一定要每天做多少件善事,一定要度多少人,这个“一定”两个字,本身就是“执着”。佛菩萨告诉我们学佛要随缘不要攀缘,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们随缘即可。遇不到,我们便修身养性,遇到了,我们要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别人学佛,道理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
◆恒顺众生 :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应该随顺大众,和大众搞好关系。别人喜欢吃素,我们就鼓励他吃素,他不信佛也没有关系,慢慢来,能吃素就是好事情。
别人不吃素,如果我们做在一起吃饭,我们吃肉边菜就可以,我们欢欢喜喜的吃,不要瞧不起吃肉的朋友。
我们今天要求别人买件东西,本来要的是这个,结果买成那个,我们怎么办?照样欢喜接受,感激万分,绝对不能说,“你真笨,我要你做这么一点小事情,都做不好”,绝对不可以这样想。
对于生活,我们不要抱很多的期待,不要执著,别人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欢欢喜喜,和大家劫善缘,打造学佛人的好形象!
◆随喜功德 :
别人做什么事情,我么随顺着帮助他完成,比如有人要发心捐款,我们自己思量,这确实是好事情,可以别人的钱没有带够,我们作为佛弟子,要主动的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拿自己的钱先借给他用,帮助他做好事,帮助他修善。
----------------------------------------------------------------------------------------------
我们学佛之人,要先自己学好了,别人主动来问我的时候“喂,我看你待人接物非常的有礼貌,有规矩,你虽然吃素,但气色也很好,你怎么办到的?”
这时候我们告诉他:“哦,我学佛。”
蜻蜓点水,佛门弟子的好形象就都传播出去了,不用我们强求!一点都不用。
所以我们不要刚一学佛,就急着和所有人讲,我学佛了,学佛如何如何好,你们最好也要学。
千万不能这样,别人心想:“我凭什么听你的,我看你学佛后,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待人一点没有改变,相反,做人越来越偏执了,千万不能学佛,越学人就变的越怪”
我们想想,事实是不是这样?一定是。
所以我现在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实在讲,我不敢主动承认自己学佛,毕竟我不是什么高僧大德,自己身上必然会有很多的毛病习气还没有改掉,如果轻易说出口,“我是学佛的”,那就全遭了,把佛的名声都毁了。这就是什么?
本来别人还是挺想学佛的,但是看到我们现在学佛的样子这样的怪,一点没有改变,别人就对学佛失去信心了。他本来要学佛的,但是现在因为我们又不想学了,这就是害了别人的法身慧命,耽误了别人学佛成佛的时机!我们都知道,佛法难闻,别人闻到一次佛法,很难的,结果好不容易生起的一点信心,被我们给破坏了,我们这个罪过大啊,太大太大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到,诽谤大乘者,果报在地狱!
我们身边朋友以前不知道我学佛,还好点,他没有罪过,现在我们自己没有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表现的很差劲,结果别人看到我们,心中就生气,别人就很容易诽谤佛法,咒骂佛法,我们这是在做什么?
我们是在把别人往【地狱】里面推啊~!!!!!!!!
学佛刚开始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去学就好,要是别人不喜欢我们整天拿着经书的样子,我们躲开他,自己到一处安静的地方,自己偷偷去学。这都是可以的,不要让众生产生烦恼。
等到我们确确实实,见人懂得有礼貌,见到别人有困难,懂得处处帮助别人,让别人生欢喜的时候,别人就自动会找我们,问我们,“你为什么变化这么多,你前两年不是这样的”,我们就告诉他“我现在在学习孝敬父母”。这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不能肯定对方是不是相信佛法,所以告诉他们说,“我在学习国学,在学习老祖宗的智慧,在学习孝敬的道理。”,别人对我们就自自然然生恭敬心了。
往后时机成熟,我们可以在聊天中表明,很多名人都是学佛的,其实佛法是国学中最好的智慧,别人一听,很好奇,于是我们趁机将佛法介绍出去,别人听了很欢喜,希望也学习一下佛法,您看,这不就成功了吗?
以上是后学一点小小的建议,不很成熟,大家学习交流为主,阿弥陀佛!
信佛,不求荣华富贵 ,求的信仰是行善积德,怎么做到最好?在人世间这辈子。佛的大智慧如何显现出来
但达到以上的境界就得好好实干实修了,从忏悔,修福做起,五戒十善做起,修习佛经佛法消业障,过程是苦而要坚持,众生的根机不一样,就象刚学走路的小孩,足月的少摔跟头,不足月的要跌打滚爬多吃苦,但只要吃苦坚持一样学会走路。学佛也是一样,无捷径可走,不要以为光念佛念经念咒就是学佛,而是在生活中修善修福修净行,否则福报未至攀缘心切。违缘业力障碍大,易丧失信心!所以学佛是一步一步深入,吃苦坚持。必定能达到真正抛弃一切为信仰而追求的境界!
请教大德,我会不会形神俱灭
兄台 身心清逸
首先,形神俱灭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证果的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永断生死流转的苦,而不再投胎受生於任何世界中,此为小乘解脱的目标。
而兄台觉得自身情绪难以控制而似乎形神俱灭的情况,那其实是因为深心中承受不了外界的打击,而让瞋、恨、怨、恼、害等粗重之恶心种子几乎都流住(或说爆发)出来。而当这些种子爆发出来时,我们意识的理智是几乎没有的,因为此时几乎都是基於瞋恨的习性而运作。
然而兄台有这样的反观觉察,其实也是过去宿世的善根,才能萌起欲探索佛法真相的善心欲,这是值得可贺的,然而养父如此恶行无非是过去世中所种下的恶缘,今日成熟感得如此极为不可爱的果报,末学也难免为兄台悲悯。因此首先针对这样的罪业就末学所知稍作说明:
罪业要所感招果报,必然跟其心性、所行之善恶行有所关联,如人瞋心特重、也非常悭贪一毛不拔,其习性与狗儿几乎无有差别,而且与常人该有之伦理道德已经不符合,这势必因为这样的习行,而投生到狗畜一类,如果等而下之,则饿鬼、地狱都有其分。
世间之所以有因果不空,是因为一切众生不论人间天道、乃至畜牲地狱,都有此本来清净圆满的妙明本心--如来藏,如来藏有一功能--能收藏万法,而且是无分别的收藏万法,因此不论造作善、恶、污染、清净的行为、心行,都会如实地被此如来藏心所收藏,而如来藏又有一体性--异熟性,所谓异时地而熟,只要条件(缘份)具足,就会让该或善或恶之种子如实报应成熟。如同念佛人欲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如来藏也会因此在极乐世界变现出庄严之莲花台,等此念佛人身体及意识灭后,如来藏又会出生此众生的中阴身--灵魂,而此中阴身见到阿弥陀佛接引并且乘此莲花台往生至极乐世界。
因此,末学以兄台之养父举例,这位先生恶言恶口不断,瞋心又极重,这样的心性如虎狼、蛇蝎一类,乃至等而下之饿鬼、地狱也由其分,而当这位先生造作这样的身口意行时,他的如来藏一样如如不动的清净体性,也如实地收藏他的一切行为,等到他此生死掉以后,他的如来藏一样如实地为他安排他下一世该有的出生环境与身体如畜牲、饿鬼、地狱的环境与其相对应的身体。而如来藏所决定的投胎环境与个人的状况如体质、聪慧、俊美高矮等,都是从此人往世所造作的善恶染净之行有关,如来藏本身不会去分别外在的好丑差别,但是果报重的会先成熟,因此善不会抵恶,恶也不会消善,只是看重的先报,如佛世有一修行者,修至非想非非想定,然而其生前曾以怨恨心咒骂畜牲,还发愿要杀光这些畜牲,但是他的禅定之善报力量较大,因此舍报后,往生无色界天,天福享尽,堕落於畜牲道,这就是如来藏的异熟性,异时而熟、异地而熟。端看我们所造作的善恶染净之业。
因此如来藏就是佛经所说的真正无分别心,此无分别心是大平等心、是大慈悲心。虽然兄台尚未开悟明心,亲证此圆觉妙明本心--如来藏,然而当兄台被诽谤污辱、瞋打辱骂的时候,你的意识心必然领受这些逆境苦受,然而你的如来藏却丝毫不领受这些六尘,因此说他不动如山;而此心却在此时依旧如实地收藏你造作的心行与行为,而也配合你而产生种种行为、想法,因此说他如如。如来藏就是具备这两种体性,所以称为真如、又云真心。
而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是因为没有亲证此心,才会产生种种颠倒妄想,而造作许多颠倒之因,受不可爱的果报。
兄台遭其苦果,看能不能藉由当地政府的力量,安排脱离家暴,也应平日念佛菩萨圣号,祈求佛菩萨慈悲加持,早日脱离此苦海,然而於受苦之时,也应当生忏悔心,相信这是过去所造恶业所感如是,这一生应当努力修行,渐渐改变不可爱的异熟果报。
而这於会不会当狗,这要看兄台会不会具有如狗瞋恚、悭贪之习性,然而兄台已经注意到自己有这样的情形,是好的开始,然而要改变不是那麼容易,除非兄台能在那个环境下,观察我、我所空,现观领受一切外境的意识觉知心无常虚妄,不是真实我,而断除我见,我见断已,苦受必然大幅减低。若退而求其次,应该尽可能地求佛菩萨加持,早日先脱离这个环境。
最后兄真的不用担心会形神俱灭,因为还没证得阿罗汉,因此纵然自杀,死后也会继续出生中阴身而继续投胎,然而自杀的果报通常也是不可爱的,也会带来来世的不可爱果报,而且来世也因此而未必当人。
与兄互相敬勉,以及一点支持与鼓励,这个恶缘是过去所造的恶种,今日报应成熟而痛苦领受,因为这样而选择自杀不去领受这些苦,未来世在出生时,也还是要承受自杀的苦果以及尚未偿还的恶报。
兄!此世十分关键,上升与下堕之分水岭,尽在兄之转念间,而兄也应当信受佛语,确信有如来藏常恒不坏,如实收藏众生一切所造作之种子,因此绝不能轻生,应常念佛忏悔,祈求佛菩萨让这个恶缘先暂缓,当以后未来证果,再来偿还,而不是以逃避的心态来念佛求保佑。
而有一点也该赞叹师兄,为什麼?因为这个机缘,得以让师兄与末学相遇,也因此有机缘听闻如来藏妙法,这并不是末学夸大,而是佛经如实记载:
阿含央掘魔罗经眷第四: 更有第一难事,谓於未來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說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來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諸同類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說如來常恒不变如來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兄台阿!你今日听闻到此如来藏之法,其实已经是甚难稀有之事,当今佛教界诽谤如来藏是方便说,诽谤如来藏不可得,诽谤如来藏不是真实体,不是贯穿因果之主体者,比比皆是,你若能深信不疑,即是世间稀有难得之事,多有学佛人,只信一切诸法无常,认为一切法空,乃至因果也空,这其实就是诽谤如来藏妙法之人,今日再举经文如下: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 若菩萨摩诃萨,於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說如來常恒不变如來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諸众生,是亦甚难。彼諸众生闻說如來常恒不变如來之藏,能起信樂是亦甚难。...一切众生有如來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如一切諸佛,悉皆不樂至此世界荷负三千大千世界无量众生,而我独能於此度脱。我菩萨摩诃萨正法欲灭余
八十年,尔时不樂任持正法亦復如是;如汝等文殊师利,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当於尔时任荷正法,一切阎浮提及諸洲间不惜身命,演說如來常恒不变如來之藏。
兄台若是见闻到此经时,若能发起无上意乐,愿欲亲证此本来清净圆满之如来藏,愿欲降伏一切烦恼,愿欲摧毁一切众生烦恼,愿欲荷担此如来藏妙法,当知即是菩萨心,也必定种下此种子,未来必定有开悟明心之时,因为如来藏必定如实收藏此种子。
而也必定因为开悟明心实证此心,而乘此涅盘船渡过一切烦恼海。今再举经文,希望建立兄的信心:
入楞伽经卷二: 如來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
因此当我们身心为烦恼所缠时,无妨此如来藏依旧本性清净,常恒不断。唯有觅得此心,才能真正的心得安稳、寂静、清凉、真实。
什么是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
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
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
这是误解了功德之故。
功德不在白纸黑字的经文上,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
然后,我们就照著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才能从凡夫而跨入佛境。这才是大功德!
假如我们光是念、光是诵,而不知佛经的义理,不明白怎么修法,仍旧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从何而来呢?
还有的人虽然懂得了一些义理,却不肯去实行,不肯去修,只当学问来研究,也是毫无用处的。
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
可见行的重要。只钻研或唱念经文而不事修持,是毫无功德可言的。
其次,对于“功德”二字,须有正确的理解。所谓功者是事功,是一种力量,完成一种事业的力量。
我们中国人造字是很有讲究的。
功德的“功”,是工作的“工”加一个力量的“力”,就是我们行事的力量、完成事业的力量。
我们由凡夫圆成佛果,不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告成吗?不是一种丰硕事功的完备吗?
如果光是念念诵诵,几时能成佛呢?
功德的“德”,是德被大千。譬如,一句骂人话,说你这个人缺德,就是指你做了损人利己的坏事。
我们要度众生,有益于众生,为人类造福,这就是大德。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修成佛果,怎么去度众生呢?怎么能够利益众生呢?
譬如:一个人掉到江里快淹死了,而你又不会游泳,也不懂救生术,你怎么下去救他呢?
你不能救他,那么你的德又在什么地方呢?所以我们必须照佛经所说的义理去实行,勇猛精进,才能成就佛果,才能度众生。
先自救后救人,先自度后度他。只有自己得度、得救了,才能谈得上救他人、度他人。
前面我们已讲了,经文是治病的药,所以,千万不要执著在念诵经文的功德相上。
更不要把经念一遍,点个红点点,念满多少遍,点满多少红点,最后把纸烧了,记个什么功德。不要把念诵的经文作为存单寄库。
我们学佛是为了了生死,而不是谈什么功德的。一著功德相,即成窠臼,生死不能了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02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