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jie(佛教说结善缘)

佛教中说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段对人类来说极长或极短的时间,长可以长到无限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首次提到这个概念的是《摩诃婆罗多》。
劫数,又称劫波或劫簸(梵语:कल्प,kalpa),简称“劫”,是印度教及佛教宇宙观术语,原是古印度人用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
劫数的算法
佛教也有劫的概念,分为三等:小劫、中劫、大劫,且劫数自有其算法:《大智度论》1=自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百年减一至十岁为止。
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84000-10)x 100 x 2 = 1679万8000年),二十小劫为一中劫(1679万8000年 X 20 = 3亿3596万年),经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3亿3596万年 X 4 = 13亿4384万年。
扩展资料:
派生
“劫”的本意是一段极长的时间,一劫过后宇宙毁灭并重新开始。
现代汉语和日语均有很多词汇与“劫”有关。“劫”自取灾难的意思时有“劫难”、“劫火”等词;取极长乃至无限的时间的意义时则有“亿劫”、“永劫”等词,无灾难的意义。现代中文里一般借指天灾人祸,而日文更多的是保留了时间的概念。
围棋术语“劫”借自佛教的“劫”,指争夺某一从属未定的棋眼,因在填回前可无限次提对方的子而得名(故规定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得立即回提)。
佛教中说的“劫”是什么意思
劫:佛教名词。“劫波”(或“劫簸”)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
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后会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开始。这一生一灭被称为“一劫”。而在佛教教义中,劫数包括“成、住,坏,空”四劫,坏劫时会有水灾、风灾和火灾出现,甚至导致世界毁灭。
偈语怎么读?是ji还是jie,几声?
偈语读音是 jì yǔ。
1、偈(jié),汉字,偈的本义是“斗士”、“勇者”。偈陀,佛教术语,梵语(Gāthā)的音译,意译为颂,简作“偈”,读为jì。“颂”,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2、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
扩展资料:
1、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2、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3、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偈语 百度百科_偈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12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