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法中的孤独是什么(佛说孤独经典语录)

学佛百科2023-04-0586

佛学怎样解释孤独症

佛教里边佛所说疾病,只承认伤风感冒是疾病,其他的都不是,都是在过去生中,或现在生中造作的恶业,所感得的果报。

先天性的孤独症,应该是过去生中杀业较重,一些冤亲债主跟在身边的磁场感应。

应该做些忏悔

什么是孤独?

孤独,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且不同阶段,对孤独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

十岁小孩有没有孤独?中年人有没有孤独?八十岁老人有没有孤独?都有孤独。年龄与人生阅历决定了每个人对孤独理解的不同。

有的人认为没人陪我喝酒就是孤独;别人对我的所作所为不理解、不支持就是孤独;没有异性欣赏就是孤独等等。

以上这些,只能说明这个人还没有成熟。

一个成熟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并以何种途径达成,同时,无需别人理解。

并且,一个成熟的人,你在他身上绝对看不到孤独,看到的只有刚毅、自信、坚定、果敢、锐利。

所谓孤独,是指精神层面,内心深处,而非不被人理解。

社会上有几个人能真的理解你?就算他今天理解了你,那明天、后天呢?他能理解你三十岁的所作所为,就代表能理解你四十岁的所作所为吗?要知道你本身也是随时在变化,随时在成长的。

尤其对于一个渴望进步的人,别人永远没法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根据需求在提升。

一个有目标的人,必是一个反复无常,随时随地调整自己,不拘一格改变自己,为了目标而活的人。

孤独是人成长阶段的一堂必修课,只有经历了它,人才会成熟、沉淀下来,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和社会。

没有经历过孤独,经过冷静的思考,就学不会换位思考 ,消除不了身上的戾气,调整自己以适应外界。

何为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人生最低谷时期,没资源、没人脉、没健康、没六亲眷属,没一切的一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时,你会想放弃,甚至想以死来换求解脱。若有幸遇贵人相助 ,点拨一二,则可柳暗花明、重见天日、重获新生。

因为一个濒临绝境的人,他的思想会进入到一个极端。

健康、成熟的人是辐射性看问题;不成熟的人则是单一式看问题。

考核一个人有没有成熟,就看他看事情、做事情的角度。

通常,缺乏智慧的人,多从自身出发,以“我”的角度看问题;一个人若能从三个角度(你我他)来思考,证明此人已经成熟;要能上升到多角度,则可勘重任。

而一个能从你、我、他、社会等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人,是绝不会没有出路的。

人之所以绝望,只因思想单一且狭隘,要知道人生怎会只有一个方向,一条出路呢?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绝”是因为你自己把路给堵死了,天不仅未绝你的路,反而铺了其他的路让你走。

像在东华禅寺,我是你们的天,我不可能给你们绝路,但某些时候,为了让你们成长,学会纵向思考、辐射性思维,我必须把路堵死。

只因我是你师父,我若顺着你,你哪里还会进步。

人生只有经历过孤独期的成长、沉淀、成熟,才有资格谈成功;也只有回到内心世界,才能激发出正能量。

当一个人由外向内看时,他将无比孤独,因为他要强行切断一切外缘。今天手机关了,明天耳朵关了,后天眼睛关了,到最后头脑也关了,这时,孤独感就像黑暗一样侵袭而来,将你逼回到内心世界。

而后,你的宇宙爆炸了,你脱胎换骨、柳暗花明、重见天日、重获新生。

心不死不可能回头,只有死了又活,才会发现自己本自具足,才会感到无比富有,无比喜悦,因为你已回到了源头,回到了整体之中。

这时候的你有爱心、有智慧、有包容。

万行大和尚简介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9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孤独念什么佛经

孤独可以念下面的佛经:

第一章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第二章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第三章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第四章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第六章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第七章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第八章

佛言: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说:每个人生在世上都是孤单的,孤单的来,孤单的去,如何解释?

讲的是你的真实灵性 ,投胎到这个世界 ,没带任何可以看见的东西 ,肉体是父母给的 ,成长是大自然生长的果实养育的 ,死后又把老去的肉体留在这个世界的土壤里 ,想想看带来了什么?有带走了什么? 孤单的来 ,孤单的去, 是真实的事实 ,没有讲错 。 阿弥陀佛!!!!!! 愿我的简单回答 能使你理解 、、、、、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20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