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奋斗(佛教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

佛教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句子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地‘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如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浅问一句,佛教观点中,人奋斗的动力来自哪里,人生为何快乐呢?
你看的书不对.多看传记<大雄传><高僧传><玄藏><鉴真>你可能会明白.
很多都是王子,官二代,富二代.放弃现成的荣华富贵,去苦行,去冒险,
这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当然那样的人,也不再意世俗怎么看.
为真理吗?为大爱吗?为信念吗?....总知,不是因为自私.自私心理扭曲也有动力,但很有限.佛者.智慧觉醒者也.明白人也,自己明白也能让别人明白.圆满彻底的.
非佛者:愚痴迷狂者也.糊涂人混人也.自己糊涂也能让别人糊涂.非佛的生命是虚幻的.
佛的生命是在真实中的.人生的本质是:苦.为自己离苦而奋斗是明智.为所有生命了苦而奋斗是大明智.
佛教让人没有欲望那奋斗算不算欲望
佛教人士中有很多成功人士,古代有梁武帝,武则天,苏东坡,白居易,丰子恺……当今有李嘉诚,李连杰,刘德华,刘长乐,……他们都是佛教人士,他们的事业都非常成功。所以,佛教,照样可以奋斗,照样可以追求事业成功。
佛教,禁止违法的欲望,禁止违反戒律的欲望,但对于合法的事业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佛教从来没有禁止。
另外,佛菩萨每天都在救苦救难,帮助一切众生。佛教,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努力去做利益众生的事。利益众生,但心无执着,这才是佛教的境界。
佛法有关奋斗的教义?
佛法的目标,就是解脱、证悟,所以有奋斗,坚持也是针对修证本身而言。世俗中的目标梦想,不过虚妄,即使有了成就,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所以不作为奋斗拼搏的目标。
佛法基本教义中八正道之正勤(又叫正精进)。就是精进努力的意思,当然这是针对修禅定而言,弃恶扬善,共分四种,不赘述。
如果你想修佛法,那就去系统的了解一下。
如果你想借由佛法加强自控,增加动力,不如去看看心理学的书,比如《自控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22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