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患得患失(道德经患得患失)

坐在菩提树下 我观棋不语 前世 今世 来世 患得 患失 急求这句话的赏析
菩提树是佛教传说中的圣树,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在菩提树下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前面“我观棋不语”还有一点悟道的感觉,后面“患得患失”又变得立场不定了。所以就这句话来说,还没达到那种超然境界,还要继续苦修啊。
举棋不定,心猿意马。难舍难离怎放下?患得患失,心乱如麻。无欲则刚没有怕!这几句话的中心大意是什么意
1,“无欲则刚”和前面的几个词语是矛盾的。“患得患失”就会“心乱如麻”。做事“举棋不定”就会“心猿意马”,自己没有主心骨,不知取舍,难以决断,导致优柔寡断,难舍难离,不明白自己的目标,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就知道怎么做了
2,看到的都是纠结的情节,人有时候做事不能考虑太多,想做什么就去做,只有做了才知道结果,别去幻想什么,做真实的自己
3,大家要明白,菩萨的一举一动,你如果成为像菩萨的样子了,实际上你就会得到很多众生对你的爱戴。台长如果不是这么多年一直跟大家弘扬佛法、救 度众生,想想看,能够有这么多的众生跟着台长学佛修心吗?
4,为什么菩萨少,而众生为什么滔滔皆是啊?因为在无量劫以前的众生,他们不知道 学佛啊,他们不知道 学菩萨啊。所以,他们到了今世,还是众生啊。而一个能够学菩萨的人,他可能来世就是佛菩萨。
5,所以,当众生能够真正地从心里开始学佛后,他经过的无量劫之后,他慢慢地就知道,菩萨是何等的不容易。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维持着感情,如果你不懂得珍惜这些感情,很快就没有了。而当你能够忍辱,能够精进,能够懂得化解,你得到的就是你所拥有的。
佛法 如何克服患得患失
我个人理解:
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患得患失的行业。这决定了几乎每个业内人也都是这个状态,不然干嘛每天盯着看。直接像存银行一样放着得了。
有人说是自信的问题,我觉得盲目的自信等于愚痴。问题在于智慧。没开发出来智慧,怎么能做到自信满满呢?倘若你真的按照自己的估算每次都能赢,你又在担心什么呢?
这个行业没有谁永远都是赢家。有吗?没听说过。
所以问题就是这样。
解决,我觉得就是打开心量,学佛法了你应该知道,万事都有因果,你做不到那么多善事,累积不了那么多福报,你的心啊,就那么一点点,你的钱财也就注定是那么一点点。多做善事,多读经书,增长智慧。开启自性,自然圆满。
有可能的话,换个行业也许更好。万事清净。这不是躲闪,是智慧。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投机取巧,佛法不见得提倡这个。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24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