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痛苦怎么办(佛说人生痛苦感悟的句子)

学佛百科2023-04-0677

佛教教导人怎样面对苦难? 1、怎样看待苦难 2、怎样在生命中面对苦难

苦难和其他所说种种苦,不单单是指人生活中的各种境遇,而是指人在经受这些境遇时,心的变化,也即是说,苦,实际是自己心的感受,是苦恼,而不是苦难。

万法唯心,一切苦的感受,其根源还是需要从自己的心思、行为(包括言语)中去寻找和认识。但是仅仅认识并不足以使我们忘记或放下苦恼,还需要明白这些感受是如何产生、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所以需要依据不同的宗教理解或哲学理解来说明,而佛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在佛法中,没有说苦是由“罪”而来。佛法认为,苦的根源是无明,也就是不理智的、不正确的思维,而这种无明思维则是各种心的妄想和执著,而各种妄想和执著实际是欲望的不能满足,因此,是欲望的过度追逐造成我们的苦恼。

佛法的目的,是通过欲望的止息来达到心的安定。这个止息不是心思的停止,不是心思的断绝,而是达到平衡后不做妄想,止是妄念的止,息是妄念的息。

正确认识什么是苦的“受”,什么是苦的“集”,才可以正确去应对、解决,方法是知因知缘,而后去判断果,就是说自己要懂得正确的方法、认识、思维,而后自然可以解除种种“苦”。一者是知苦而懂得其本质,心中无苦恼;二者是知苦的因和缘,能够主动控制、主动回避。一切行为是为象佛祖那样以正知正见正觉正行认识世界,成就真正的“觉”,解脱,不是让我们脱离生活或者厌弃现世,而是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智慧来分析、理解、判断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寻找中道的解决方式。

做好我们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维去发现和分析乃至解决,则是我们自己的觉醒、觉察而后最终觉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佛教如何谈痛苦

佛教认为,人生就是苦海,痛苦,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佛教把痛苦分为八大类:

1.生苦

2.老苦

3.病苦

4.死苦

5.求不得苦

6怨嗔会苦

7爱别离苦

8五阴炽盛苦

这些痛苦生生世世都不能避免,唯有按照佛经修行,最终超越轮回才能避免。

佛家如何理解人生与痛苦

佛家说:人生是苦的,应怎样理解? (转载) 一:如何理解“人生是苦” 佛说:‘人生是苦’。 佛指示我们,人生有很多苦恼,也必须经历不同苦难的磨炼和考验。不明白其中的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一种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其实‘人生是苦’这句话,绝不是那样的意思。 凡是一种境界,我们接触的时候,生起一种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忧虑,如以这个意思来说苦,说人都是苦的,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也有很多快乐事情,听到不悦耳的声音固然讨厌,可是听了美妙的音调,不就是欢喜吗!身体有病,家境困苦,亲人别离,当言是痛苦,然而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合家团圆,不是很快乐吗!无论什么事,苦乐都是相对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说人生是苦,岂非偏见了。 那么,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学佛的人,如不了解真义,以为人生既不圆满彻底,就引起消极悲观的态度,这是不对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须先知道有病,才肯请医生诊治,病才会除去,身体就恢复健康一样。为什么人生不彻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会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彻底圆满的安乐。所以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于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佛法名为‘转依’)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指示我们苦的原因在那里,怎样向这目标努力去修持。常乐我净的境地,即是绝对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们人人都可达到的。这样怎能说佛教是消极悲观呢。 虽然,学佛的不一定能够人人都得到这顶点的境界,但知道了这个道理,真是好处无边。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时候,还知努力为善,等到富有起来,一切都忘记,只顾自己享福,糊糊涂涂走向错路。学佛的,不只在困苦时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乐时也随时留心,因为快乐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会堕落失败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觉我们不至于专门研究享受而走向错误的路,这也是佛说人生是苦的一项重要意义。 二:为什么说人生真苦?苦在哪里? 我们在六道里轮回,都上过天、下过地、做过动物,无量劫以来不知有多少的父母亲和家亲眷属,再次相遇时大家迷惑了甚至相互食啖。 梁武帝时,就有一位宝志公和尚,是位得道的高僧,前因后果一一明了。某次,一个有钱人家有婚事,便请志公和尚去念经。他一踏进门口,便叹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 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孙子娶的新娘是他的祖母投胎来的,炕上坐的亲戚是他家以前吃的猪羊转世的,而曾经互为六亲的眷属哪却成了现在锅里所煮的肉类。有位女孩的母亲造了重罪业,而托生成动物,现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女孩吃她母亲的肉。有位男孩的父亲也因造罪,托生为驴,死后被人剥皮做鼓,而男孩不知是他父亲的皮所做成的鼓,只会欢喜的玩耍打鼓。 所以志公说:“你们大家到这里都说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其实我看这真是苦啊!人人在轮回里互相还报,互相残杀,互相食啖,真是苦不可言。” 三:佛法怎样分析人生 我今天和大家谈的佛法与人生不是分两个题目来讲,不是先讲佛法怎么样,后讲人生怎么样,而是讲佛法与人生的关系 这个题目我们分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讲。第一,佛法怎样分析人生。第二,佛法怎样看破人生。分析人生不是佛法的目的,还要看破人生。第三,佛法怎样解脱人生。看破人生也不是目的,最后是要解脱人生。所谓解脱人生,就是要在人生中求得一个超越、求得一个自在。 从前,有人请教倓虚大师:“老法师,您学佛几十年,修持这么好,不知道您对佛教最深的体会是什么?”他说:“我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 放下,自在。”我们人活着为什么有时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我们看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我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所以要放下,能够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自在。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两手举着鲜花来见佛,释迦牟尼佛见了他以后,没有说别的,第一句话就叫他放下,外道听了马上把左手的鲜花献给佛。佛继续说:“放下。”这个外道又把右手的鲜花献给佛。佛还是说:“放下。”外道莫名其妙了:“我已两手空空,还放下什么呢?”佛仍然说:“放下。”到底放下什么呢?放下我们的精神枷锁,放下我们脑子里的人我是非,放下我们的贪、嗔、痴等烦恼。 * 佛法怎样分析人生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法是怎样来分析人生的呢?佛法首先肯定人生是苦,这是佛法对人生的最基本的分析,最基本的看法和态度。这样讲是否消极?人生是苦的这个真理不是消极的、厌世的,或迷信的,而是佛陀所亲证的最现实的人生实相。 (一)人生有“四苦”、有“八苦”、有“无量诸苦” 一般来讲,人生有生、老、病、死四苦,这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人都无法逃避的痛苦。扩充来讲,还是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阴炽盛苦。人生共有八种苦。 1、生苦。“生”,苦不苦?可能我们对出生的那一刻已经无法回忆了。但是有很多人,比如当医生的、做母亲的都能体会到生的痛苦。人之初,在胎如处监牢,出胎如钻六隙,而刚一出生,娇嫩的皮肉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好似钢风吹进来一样,如针刺骨一般地疼痛,所以说生是苦。 2、老苦。“老”,苦不苦呢?年轻的朋友可能还没有这方面的体会。但是我们的老年朋友就清楚了,包括我在内虽不算很老,也可以说是步入中年人行列,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很多。虽然他们能感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给他们带来的优越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们对苦一定也深有体会。想吃的不能吃,不是太硬了,就是太凉了;不是太甜了,就是太咸了。想跟年轻人一样蹦蹦跳跳,却身由已;想像年轻时那样说说笑笑,挥洒自如,却已是眼昏耳聋、气虚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是我们从很浅显也很现实的方面来看老苦。 3、病苦。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在此就不必仔细分析。 4、死苦。死是生命的结果。这种痛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现阶段的生命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没有经历过,但我们每个人对这种生命的必然结果又是非常的恐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来自社会、自然的一切不幸作斗争。我们挣扎,我们搏斗,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我们畏惧死亡的到来,总是怕死,而死亡又是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一旦死亡来临,我们孜孜追求的、亨有的名利都将失去意义。佛教还告诉我们,人的死亡如同生龟脱壳,痛苦难堪。 5、爱别离苦。长辈或小辈远行,依依不舍,这也是苦。 6、怨憎会苦。第五种是爱别离苦,亲眷、挚友骨肉分离,朝思暮想、魂牵梦萦,当然苦极了;而怨家仇人偏偏见面,此为第六种怨憎会苦。这两种苦是我们生活中极常见的,电影、小说也是借此大作文章。 7、求不得苦。今天骄阳似火,大家坐在这里非常热,要是有一点凉风多好啊,但是没有。大家都看过电影《上甘岭》,水在阵地上多么宝贵,大家口干舌燥,却求不到一滴水。这些事情都说明了求不得苦。这也是很现实的,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读《佛陀传》之 佛陀说痛苦的存在、原因、消灭和消灭之道

佛陀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即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

他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们所说所作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嗔恨、挂碍、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

“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其中,不能自拔。向神祗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需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

“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还以怒火,但这只会增加痛苦。但如果你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来应对发怒。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

“假如你所发现的原因,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

“戒律是导至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

“察觉和专注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外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切事物。”

“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通过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

“所以说,戒、定、慧就是引导我们通往解脱之道。”

佛陀稍停一会,然后微笑。他再继续说:“但痛苦只不过是生命的一方面,而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我们一旦看到这一面,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垂手可得。当我们的心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触。”

“真正掌握到无常、无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怀是何等的奇妙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紫竹的枝叶、金黄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洁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

“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好一面的察觉。当我们破除无明,那无限平和、喜悦、解放以至涅槃的境界便会显现。涅槃就是去除贪、嗔、痴,是平和、喜悦和自由的出现。”

佛说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

女性在怀孕期间,又特别是进入了待产阶段,情绪容易变得焦虑。这时候很多人也是会通过看一些书籍或者视频、电视剧等等,来缓解自己的心情。有些时候也是会看到一些让人深思的句子,目前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些佛系话语,容易让人们思考很久。比如佛说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呢?

生、老、病、死被称为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每一件事都是让人痛苦的,但还有四件事要比生老病死更痛苦,也是佛说痛苦的根源,那就是不知生、不知老、不知病、不知死。生老病死虽然痛苦,但每个人在面对这四件事时,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是大不相同,其中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苦,所以一旦遇到这四件事,就会更加痛苦。如果我们可以事先知道,对于这些苦就有心理准备,在痛苦到来时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就会减轻,所以人生最痛苦的事便是不知道痛苦从何而来。

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想要减轻在每件事情中所遭受的痛苦的话,那么学会预判每件事情痛苦的程度,提前有个心理准备的话,在经历痛苦的事情的时,就不会觉得那么痛苦。

佛教认为被人欺负很痛苦怎么办

呵呵,离圣日久,现在很多人搞不清楚佛教到底是个什么宗教了。

其实被人欺负,关键是你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躲避,承受哪是与佛教根本思想抵触的,佛教所为何?不外世间出世间智慧而已!

众生之差别在哪里?鱼鸟鸡鸭人虎豹?差别在哪里?不外智慧耳!

三无漏学第一个强调的就是智慧,所谓戒定慧,慧为第一!

不管你承受也好,反抗也罢,要讲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闻,思,修而来,从正见而来!从长远的考虑而来,这样你就能够做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要不然无原则的接受,岂是堪受佛法之材料!

对于诽谤正法之一阐提如喇嘛教外道,无理取闹,鱼肉良善之恶徒,你有何承受可说?你承受是对正法的践踏,是对邪恶的歌颂!你无知愚痴,不要惜疼这一世色身,我们前世今世后世皆有!

付一则:

赵州从念禅师,禅宗大德也,有无理取闹之辈看禅师年老,而戏之,想取禅师之禅杖以为己用,求之。

禅师说“君子不夺人所好也!”此人说“不才不是君子!”

赵州愤而持杖打之,说“某不是君子,我也不是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37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