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法求人不如求己是真的吗(佛法求人不如求己是真的吗还是假的)

学佛百科2023-04-0887

众生皆有如来佛生相,求佛求人不如求己的意思

先纠正一下,如来就是佛,佛和如来是一样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个人听佛法,前半句话是说我们都有清净的自性,都有佛性,只不过五欲六尘把我们的智慧遮蔽住了,陷入深深执着中不能自拔。

后半句话是说自己要真实的去改变自己,而不是单单依靠佛力加持,佛菩萨加持只是增上缘,现实的努力要自己去做,去亲证菩提。所以佛说度一切众生,而未度一人,是众生自度。当然求佛保佑和加持也是必需的,因为我们自己根性太差,一会一个念头,不好坚持,求佛加持才能保持住正知正见,关照自己的不足。

求人不如求己!为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为什么?

俗话说:娘有爹有、不如自己有、夫妻有都要隔上手?意思就是:父母给你的东西,就是父母好!

他不会说道你?你也管不了别人的嘴住不说你,别人会说你自己没本事,不是靠父母你啥也不是?如果没有父母养活的话,估计自己也没能力养活得了自己,只要是个有自尊心的人,肯定接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夫妻有隔上手,意思是如果有一方挣到了钱,你用另一方的钱,夫妻好到没什么事情?

如果发生吵吵闹闹的时候,挣钱的一方数落另一方,不挣钱的人,说他自己没本事,要靠他的钱过生活曰子,就像现在好多女生一样,任何自己挣钱,也不愿意看丈夫倚高临下的脸与眼色行事。所以说:人只有自己独立挣的钱,不管自己花多少用多少,都没有人干涉?所以最终靠自己才是最现实。

古人云:不是菩萨、不是鬼、吃了要还礼。意思是你靠别人给的东西,或者用别人的东西,那是属于人情交换,你老是用别人的不还回来?外面人家会说你这个人不厚道,礼尚往来才是长久之计,就是要还礼回来的意思。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还是靠自己最长久。因为自己花自己挣的钱,没有人干涉数落你,再一个不会亏心,毕竟花别人的钱,会欠下别人的良心债?心里总感觉亏心不踏实。没有花自己挣的钱,用得舒心踏实!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我最近觉得佛和仙说说可以,但是事实上他们什么都做不成!真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呀!

你自己要修行啊,佛菩萨是给你指明了一条可以获福报,得智慧,了却生死,摆脱轮回的菩提路啊。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

用功的入门方法

虚云大师开示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一) 办道的先决条件 -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二) 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龙天拥,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危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条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

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三) 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如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固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四)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

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修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是冤哉枉也。

“求人不如求己”在佛经上是怎样说

南无阿弥陀佛

梦参老和尚---求人不如求己呀!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咱们今天可能还没明白,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

举个故事说吧:苏东坡跟佛印禅师,到寺庙里头来逛庙,佛印禅师带着苏东坡,苏东坡看到观音菩萨塑像前观音菩萨拿个念珠,塑像塑一个念珠,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塑个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啊!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这苏东坡就迷惑了,说: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还要计数,哎呀,佛印禅师你给我解释、解释。佛印禅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参去吧!我不给你解释。两人继续在庙里头逛,出了庙了,苏东坡跟佛印禅师说:不要你说,我明白了。佛印禅师问他说:你明白了什么?求人不如求己呀!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咱们今天可能还没明白,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

求人不如求己

三毛曾经说: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这世界上,唯一能够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

求人,不如求自己。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求人的时候,低声下气,还要遭受白眼。

求己,昂首挺胸,走出一片天地。

01 最强的的依靠,是自己

在电视剧《司藤》中,有这么一句台词: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莫问前程,各行各道,同道为亲,道不同不相为谋。

生如长河,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

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要去的方向不一样,唯有自渡,才能踏过关卡。

有一个男子去寺庙求取心愿。

他看见一尊观音佛像,面容淡定,嘴角微微张开,仿佛在说些什么。

于是这个男子问主持:“观音菩萨在念什么呢?”

主持回答:“念的是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真言。”

男子很是不解:“我们凡人念的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可是它是观音,怎么还需要念自己的真言,和我们一样祈祷呢?”

主持回答: “求人不如求己。求助于自己,才是真正的有求必应。”

真正的困难和挫折,是没有人能够帮你的,唯有你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步一步走出泥泞。

最强的依靠,就是当你不再害怕黑暗,拥有风雨无阻的勇气。

02 求己,是最顶级的磨练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记得小时候,爸爸得了胆结石,需要住院动手术。

那时候贫困潦倒,哪里有钱看病,于是妈妈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去敲门,借一点钱。

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看我们家境清寒,更加害怕我们还不起。

实在是没办法,妈妈咬着牙把家里的宅基地做凭证,借了一点点钱,先给爸爸动手术。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妈妈对我说,人一定要自立自强,方可顶天立地。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长大后在职场中,才逐渐明白,现实的残酷无情。

你的能力,才是唯一的通行证。

没有能力,走到哪里都会吃闭门羹。

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求人不如,先求己。

在求己的过程中,你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抗压力,一步一步走向更优秀。

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神明,那就是你自己。

03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在电视剧《小舍得》里面,

佟大为的女儿成绩不好,于是想要进一个金牌辅导班。

他电话问曾经的同门师弟,能不能想办法争取一个进入辅导班的名额。

那个师弟,当时说好的好的,可是到了最后却说实在帮不了。

佟大为没有生气,只是淡淡说到: “我早就料到了,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才是本分。”

遇到无私奉献、无私帮忙的人,是幸运。遇不到,也是正常。

在公司里面,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接到领导的任务,是写一个小项目方案PPT。

一开始,她什么都不懂,问前辈们应该怎么构思、怎么排版,前辈都很耐心回答。

到了真正要写方案的时候,她还是依赖同事们的帮助,每次一问就是问半个小时,占用了同事很多时间。

于是大家都选择拒绝了她的求教,实习生委屈地想哭,觉得这个公司很冷漠。

一个资深前辈对她说 :

“在公司,没有人有义务帮你。每个人都是领薪水干活,大家都有干不完的事情,为什么白白的浪费时间帮你完成任务呢?”

求己,是一个人独自承担责任,走向成熟的标志。

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很多委屈无助,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越是求己,越能独当一面。

愿你成为真正强大的人,无法被任何人所取代,也不依赖任何人的帮助。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59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