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欲望重的人(佛陀说欲望)

什么叫重欲之人
重欲之人指欲望很强烈的人。
1、重欲一般指人们对于诸多欲求之中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比较重要的而始之以欲的现象,又可理解为重要之欲。
2、欲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也指婉顺的样子,还指将要。该字在《说文》“欲,贪欲也。”中有提及。
例如有食欲的叫重食欲,有财欲的叫重财欲??
为什么欲望太重的人,智商会降低呢?
大家想想人的哪种欲望是最厉害的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深有感触,食色性也,可见色欲跟饮食一样普遍,一样重要,我们就拉说说一下色欲。
佛经讲的很清楚: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普天之下如有一欲与之雷同,那世间人大都沉溺在
财跟色这两大欲望当中,不能自拔。
佛陀在经里讲,当人在欲望面前,人的这个智商会点的怎么样,会降低的,但是很奇怪的是,明明看到那个香烟上面写: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偏偏还要吸,很多人明明肝不大好,还是要坚持喝很多酒,明明知道不应该沾染毒品,可以还是他要吸毒。为什么?两个字:欲望。
一般人在欲望面前往往他没有法子让自己把持住,控制不住自己,自然随顺自放纵自己的欲望,但是人的欲望是无底洞,是不可能会轻易的满足。内心里有这这股强烈的欲望、执着的想法,跟外面遇到的种种诱惑,让他抛弃一切的,甚至是道德底线,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就随着这个欲望而...
所以很多骗子团伙,骗子公司为什么屡屡行骗得手,就是利用了人性中对于强烈的欲望的执着与贪婪。
佛说,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方面就是不?巍L乇鹗鞘兰涞娜硕杂诓啤⑸??鞍??翟诓荒苡靡话愕乃嘉?ニ嘉?K?苑鹪诙?十二章里,说“财色招苦”
经常说财、色、名、食、睡。
记得有个公案,释迦佛和阿难一起在走路。行脚托钵,突然阿难看到地下有一堆珠宝在这里,阿难就想把它取下来带走。释迦佛说不要取,这是毒蛇。这个阿难想,明明是珠宝怎么会是毒蛇呢?当然他还是听了佛的话,两个人就一起走了身后的人看到这个珠宝了非常高兴,把它拿起来了拿起来以后,拿回家去就开始了把它起大宅去花销。但是这个消息很快被别人知道了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因为以前的时候,地上物都为王所有。家里去抄家,说你不是偷来的说我不是偷来的捡来的捡来的也不行,一定是偷来的怎么那么容易捡到呢?经过严刑拷打,一命呜呼。
看佛陀说,看是不是不是毒蛇。如果不是捡到这个财富,自己的命还在这个命都没有了说是不是毒蛇。所以我每个人,要谨之、慎之,要恰到好处,够用就好。人家说了世间的财转化成什么呢?资粮的财,这资粮的财可以久存。这个世间的财都是五家所有,大家知道了财是官府所有、不肖子孙所有。盗贼所有、水灾、火灾所有。
这个色,少戒之于色”孔子已经说得很清楚。戒之于色,佛教讲禁欲,儒家也讲“克己复礼”克己就是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佛教是完全禁止,一个出家的沙门,这第一戒他不是杀生。这第一戒是禁欲,不应该有淫欲之心。有了淫欲之心以后,那你人的烦恼就跟着来了说如果极乐世界那里也有夫妻,那就分出我家、家。多你少,所以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就是对财色,所有人都是不舍得。苦苦的追逐,很多都是贪新忘旧的贪财失意的
社会上很多的纷争都是财色于人,人之不舍,世俗的世人都不舍。但是佛说了譬如刀刃有蜜,缺乏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有没有好处,有但苦多乐少。看刀刃上的蜜,没有一餐那么多。缺乏一餐之美,但是小孩子不懂。这个刀刃它利害的对人是让你见血的说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所以我芸芸的众生,跟财、色要舍离,要坚持个距离。
当然我一般佛教说了世俗的人需要财,需要正当的这种男女关系。但是佛教说,一定要尽量的克制自己,只有克制自己离他远。所以道当知足、道当少欲、道当闲静。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那你不知足的人,虽在天上他也不称意,因为我人的烦恼就是需要和想要拿不到平衡。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想要那你自己就会。
像我很多人,一个人终身劳役,不知道抽离。人家说了人出生我出世,人读书我读书,人工作我工作,人结婚我结婚,人死亡我死亡。很多人都在这里头不舍离欲,欲念里头挣扎。所以佛教告诉你这些东西是有好,也有坏,缺乏一餐之美,便有割舌之患,让我谨之、戒之。
佛家说没有欲望你就没有烦恼,因为达不到欲望让人痛苦,可是没有欲望让人行尸走肉,一滩烂泥。
任何人都有欲望,即使佛家之人也一样有欲望,他们的欲望是修行成佛。即使是佛他一样也有欲望,只不过他的欲望是更高层次的,他可能想让他的法理道义传播的更广更远,或是他想造福于万物,或是想到达更高的层次。这都是欲望,不管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没有欲望确实让人如行尸走肉,一滩烂泥。没有欲望,就没有动力,就如同植物人一样。但有欲望不见得有烦恼,有欲望也会带来快乐,假如你想成为一个高手,在你向“高手”前进的道路上,你的一点点进步都会给你带来乐趣。就像我给你回答问题,是因为我有想升级想获得金币的欲望,但我有这样的欲望可我没有因为这个欲望而有烦恼,而且我因为能为别人解答问题而高兴。“因为达不到欲望让人痛苦”因为有些人的欲望很强烈。他达不到,自然会痛苦。就如同高考的学子十几年的苦读,所想的就是上一所好的大学,但如果不能实现。那将是很大的痛苦。
佛说为什么欲望多心不清静
佛说为什么欲望多心不清静
没有仔细观察,世间一切万物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
要练习白骨观,不净观。
上瘾,是因为使你快乐的方式太少。
放下了不良的欲望,拿起善法欲。 禅定的快乐,大大超越了不良欲望的快乐。
心是火宅 ,心是欲望,何处求清静
向左转|向右转
佛说 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欲望 这是为什么?
说实话,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还要问呢?很容易想明白的。
有了欲望,就想要得到,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也要付出,同样痛苦,欲望越大,伤害别人和自己越深,每个人都痛苦,得到了也不快乐。经历了无数的欲望和痛苦,自然就需要无。
佛说为什么会涨水
涨水、发大水的因是因为当地人贪心太重;如果众生嗔心太重就会干旱、多火灾;人心不平就会发生地震。
佛说为什么今生工作不顺
万事不顺皆因福报不够
当人现有的福分超过所能承受的福分时,一点小事也会镇不住,也就是会产生抑郁、忧愁、斗诤、烦躁、悲伤、绝望、怨恨、指责等情绪。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乐。福报不足的人,好比一锅汤,遇到些许小困难,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锅汤,整锅汤都坏了。
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海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纳百川而成百谷王。
彻底消除一切问题的方法,就是增长福报。
想买房而买不到的人,不用抱怨房价高,或种种不公平,是自己的福报不够!不用抱怨菜价贵,不用抱怨即使素菜也有种种农药或转基因之类的,福报够了,天天吃有机绿色素菜都没问题!
生活在城市,每天“享受”污染的空气,拥堵的车流,不用抱怨,也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生活在惬意的环境中!想升职而无法如愿,不用抱怨别人有后台或种种不公,是自己的福报不够!
买股票会亏或迟迟不涨,不要抱怨机构或种种不公平,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业障,没有福报。否则应该买什么涨什么!
不用抱怨事业不顺、家庭不合,等等等等……
如果业障够小,福报够大,你就应该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自己的想法、爱好、追求也会跟着改变。
福报在哪个层次,心量就在哪个层次,追求就在哪个层次。
福报不够,就会镇不住人、事、物,比如镇不住上司,镇不住下属,镇不住配偶,镇不住考试,镇不住姻缘,镇不住工作,汇聚不了人气……于是产生种种问题。
打个比喻:把福报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颗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转不动你,而且你可以转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
不顺就是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把这个不顺镇得住,压得下去,有福压众恶。
开个小店,生意很好,福报镇得住。
小店做大了,小伙计都不听话了,客人也少了,不顺的麻烦多了,这是福报不够这么大,镇不住了。
做上司,下属都不听话,福报镇不住。
做下属,上司随意指责你看你不顺眼,你的福报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欢一个物件,他老给你冷脸,你压抑,觉得不平等。
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是他转你,你围绕他转。
我们都知道大星球引力大,转得小星球都跑来旋绕,福报就是这个引力。
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这段时间福报不够。心里抑郁、悲伤、痛苦、想自杀,这段时间没有福报了。
一个工作,别人做都很顺,不出问题,自己去做,毛毛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福报太少,镇不住这工作。
家里眷属斗诤,爸妈、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问题,很多烦恼。这是他们和自己的福报都不够了。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
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这就是镇得住。
-----------
放生三施俱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诸葛长青:放生必有神奇福报
放生,福报巨大,功德巨大,可以有求必应、富贵长寿。
----- 诸葛长青
我们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
因为放生,与物类众生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
是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
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
放生就是积累福报、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因为当你放生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慈善因子,穿越时空,随时护佑你。你放生越多,发出的慈善因子场就越大,那么你的运气就越好,这就是放生化解病灾和延寿的原理
在诸葛长青改命运“五合一”中,放生是其中重要因素。
放生是积德造福解灾的极好办法,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旦夕的众生的生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所以功德最大!
放生是积德造福解灾、改变命运的极好办法。
诸葛长青:放生功德不可思议、福报巨大、功德巨大。定期拿出一部分钱去放生,你会收获不可思议的感应,求一个好姻缘、好身体、好事业、子女好成绩......一切都会有求必应。你不仅挽救了面临屠宰的生命,也积累了深厚的阴德福报……有因必有果,有舍才有得。
佛家说,放生具有第一功德、享受无限福报。
诸葛长青:放生者即是种下富贵因缘。古往今来,许多圣贤、名人都是放生的实践者。
放生好处很多,有缘者可以持续放生,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第二部分 放生行善改变命运
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可以迅速改变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诸葛长青告诉有缘者,放生者会改变命运、富贵吉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放生行为惊天动地。,当你放生的时候,,,,,,,,他们自然护佑赐福那些行善之人,帮助他迅速消除业障、化解冤亲债主。
诸葛长青提醒:持续放生的人会经常闻到檀香味、经常梦见吉祥的事情、梦见佛菩萨、梦见佛菩萨赐佛珠、梦见贵人相助等等。
二是放生符合天道。诸葛长青:上天有好生之德。。。。。。。。。。放生的行为,受上天赐福,如何不吉祥如意、天官赐福呢?
三是放生会发射“宇宙慈善因子”。诸葛长青告诉大家,当你放生的时候,你身上会发出一道“慈善因子光”,伴随你的放生瞬间发射到宇宙时空之中。此份慈善因子光,穿越时空,会紧密围绕着你,随时护佑你,让你消除业障、化解冤亲债主,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轨道,使你走上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有求必应的富贵环境。
你放生越多,发出的慈善因子场就越大,那么你的运气就越好,这就是放生化解病灾和延寿的原理。
此外,诸葛长青研究发现,每种动物生命都有保护神,你的放生会感动那些保护神,他们知道你放生之后会很感激你,冥冥中会悄悄的给你提供无限机缘。
,
,
,
,
8、放生就是最简单的积德方法
我们当天放生,当天无数身陷牢笼的众生马上获得了自由,当天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了生机,无限的功德当天马上可以获得。并且不管一人多人,钱少钱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发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放生。放生不像其他功德,不须要等待机缘,自己可以主动进行;不须要依赖别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千千万万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我们可以经由放生在短短的时间内独自一人完全成就,若更能以此广为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议,所以放生功德最为第一,非其他小善所能比!
9、放生就是改变命运
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是因为多生以来所造无数的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一个结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恶因就得恶果。但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透过积福行善,诚心忏悔,我们的命运可以完全改变过来。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最为显著。
,
,
11、放生就是消灾解难
灾难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结的冤业,所造的杀业而来。放生解救众生的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源本应该偿受不幸的业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诸葛长青:持续放生的人,总是很奇怪的避开那些灾难事故。很多有缘者向我汇报,有的避开了车祸、有的实现了转运气、有的忽然来了订单等喜讯。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在实践诸葛长青倡导的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你多放生,自然就不会遭受灾难,放生的感应不可思议。
诸葛长青提醒有缘者,一定要坚定信心、有恒心。
有的人很着急,恨不得放生一次就得到感应。
诸葛长青根据实践告诉大家,放生感应快慢,根据每个人累世因果不一、放生时间不一,感应时间有快有慢。譬如业障少、杀生吃肉少的,可能放生一次就有感应;业障多、杀生吃肉多的,可能放生多次才有福报感应。
放生什么时候有感应?
放生功德大于业障罪业之日,就是好命运、好福报到来之时,大家要有信心、耐心。
诸葛长青认为,只要坚持放生,“快则三天、中则三月、慢则三年”,必有感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佛说为什么不能劝人自杀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
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脍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还到语言。汝等恶人。或以善知识因缘故。亲近善人得听善法。能正思惟得离恶罪。汝勿自杀。若是人受其语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赞叹杀有3种情况:恶戒人,善戒人,老病人。
1 恶戒人。是指有人本身不守戒,杀牛杀羊,养鸡养猪,放鹰捕鱼,打猎,偷盗,当刽子手,咒龙,守狱.你呢,跑去跟对方说:你这种人啊,造孽啊,为什么要活那么久啊,你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还少造一些恶业呢。
劝人自杀。劝这个恶戒人自杀。行不行呢?
当然不行。
如果这个恶戒人因此而死,你的罪是不可悔的。
如果这个恶戒人没死,这个是中罪可悔。
如果这个恶戒人死了,但是他说,我不听你的话,不是因为你这个原因而死,那么你也是中罪,可悔。
如果你劝说对方自杀之后,心里后悔了,心想,我是佛弟子啊,怎么能劝人自杀呢?于是又对他说,你这个恶人,如果能够有缘遇到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听从善法,能够学习正思惟,这样就能远离恶业罪业,你不要自杀啊。如果这个人听了之后,不自杀了,那你之前劝人自杀的罪是中罪,可悔。
有些人专门写一些书拍一些电影,引诱别人自杀,这个罪业也是很深重的。
善戒人者。如来四众是也。若到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夺命。是人因是自杀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自杀者中罪可悔。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语自杀。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我不是。何以教此善人死。还往语言。汝善戒人。随寿命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对于善戒人,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你跑去对这些善人说,你持善戒,那是有福德的人啊,如果死了之后,就可以去享天福啊,你为什么不自杀呢?
如果这个善戒人因此就自杀了,那么你的罪不可悔;
如果这个善戒人没有自杀,你的罪是中罪可悔;
如果这个善戒人心想,我为什么要听你这个邪见自杀呢?结果他没去自杀,你的罪也是可悔。
如果你教他自杀之后,心里后悔了,心想我为什么要劝这个善人自杀呢?于是又回去对他说,你是善戒人,如果顺其自然,根据自己原有的寿命,自然寿终,那么你的福德就更加多啊,所受福报更大啊,你千万不要自杀啊。如果对方因此不自杀,你的罪是中罪可悔。
老病者。四大增减受诸苦恼。往语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夺命。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缘受是人语自夺命。若语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语此病人自杀。还往语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药善看病人随药饮食。病可得差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3 老病人,是说老人或者病人,很痛苦,你跑去对他说,你干嘛要忍受这么久的痛苦啊,为什么不自杀了,为什么不选择安乐死呢?
如果对方死了,那么你的罪是不可悔的;
如果对方没有死,那么你的罪是中罪可悔;
如果这个病人心想,我为什么要自杀?那么这个罪是可悔的;
如果你劝了之后又后悔了,心想,是我不对啊,我为什么要劝这个病人自杀呢?于是又去对病人说,你虽然生病了,不要担心,现在医学发达,只要好好治疗,正常吃药,正常饮食,病就会好的,你千万不要自杀啊。如果对方没死,你这个就是中罪可悔。
余上七种杀。说犯与不犯。同如上火坑。若人作人想杀。是罪不可悔。人作非人想杀。人中生疑杀。皆犯不可悔。非人人想杀。非人中生疑杀是中罪可悔。
上面说的这七种杀,跟无烟火坑的情况类似。后面这段比较拗口,我们跳过。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律·第1109部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家有什么清净内心欲望,静心的经文
南无阿弥陀佛。
你好仁者,虽然每部佛经,诚心去读诵都可以,但初学者建议你读诵学习十善业道经,或地藏经,或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都可以,字面意思不难看懂,不仅可以清净内心欲望,还可以学到东西。
佛说为什么没有第一因
您把因果律“理解”死了,因和果之间还有个缘,缘就是今人说的条件。有因,还必须有缘,才能产生果。 杀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杀者不欠杀(人)者之杀债,但是却有横死之业;一种是双方之间有杀债,因缘际会。 第一种情况,创造了新的因果报应的起因;第二种情况,是不断进行的一个恶性回圈。 佛法教育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是主动方,要断掉杀缘,就是放弃杀掉对方;如果是被动方,要不起嗔恨报复心,了结此果,断掉将来报复对方的因。这样才能在业力中解脱出来。否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当一个人彻底戒杀、吃素后,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长寿,二是少病。之所以得到这样的果报,是因为他不杀,改变了自身的缘,使原来当发生的导致短寿多病的缘变弱,甚至完全消失。 所以,佛门有一句评价真实修行者的话,叫作“潜把江山来转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佛说为什么说过年讨压岁钱不好
佛经上没有这样的话。
过年压岁钱,是中国的民间风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一元两元给小孩子,喜气洋洋。但现在金额越来越大,成了普通人的过节的负担,甚至现在有些人利用这个行贿受贿,就成了罪过了。
有人说我六根不清静? 六根不清静是什么意思?
佛家的说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欲望重的人有什么特点
一、因为人是欲界众生,所以有五欲六尘是很正常的。
二、六道轮回里哪儿都是欲。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当您只有真实地不想再做个普通众生,真实地想出离轮回的时候,这个问题才有了意义,否则就是空想,就是瞎琢磨,就是白日梦。
学佛为了解脱,可以说从无明解脱,从烦恼解脱,从轮回解脱,从世间八苦里解脱,其实说到底,是从自己压根不能做主解脱。一天三顿饭不能少,洗澡睡觉不能少,拉屎撒尿不能少,亲情爱情友情,房子车子票子,都不能少。少一个就难受。这就是不做主。自己连情绪,念头,意识都控制不了。自然就像鼻子栓环儿的牛一样,只能被牵着走。
欲望很重没啥,控制欲很重也没啥,真正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是怎么可以不再这样。
佛说二法得解脱涅槃,一曰止,一曰观。其实就是禅定和智慧。
禅定就是学会降伏自己的意识,众生其实都有很深的禅定,只不过定在了贪嗔痴上,佛也有很深的禅定,不过定在了觉正净上。故而所能做的,粗略说,就是闻思修,就是开示悟入佛知见。
降伏自己的妄念,让自己的起心动念时刻符合佛知见的标准,这就是禅定,久而久之,可以形成一种习惯,时刻用佛菩萨的方式来思考和行事,这就是智慧。更直白讲,就是用佛知佛见来给自己洗脑。
佛说一切都是因缘果报,那么无论顺境逆境来临的时候我都不欢喜和忿怒,因为这都是往昔我自己的造作所感召的业果。这就是随缘,因为我们不再随情绪,而随缘起法。
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
我们用眼睛来看佛像,嘴巴来念佛号,耳朵来听自己念的声音,鼻子配合呼吸,手持念珠和木鱼,意念去观想,这就是都摄六根。
什么时候念到脑子里只有一句佛号而其他一切念头都没有,再进深一步连佛号也没有放下的时候,凛然一觉,朗然现前。这就是三摩地,这就是正定,这就是心体离念,这就是无生法忍,这就是八地菩萨,这就是般若智慧……
对治欲,要用慧;
想修慧,要有定;
欲求定,要有功夫。
如果佛理是能被想明白的,那我们都是高僧大德。
我们都知道E等于MC平方,但是谁又自己鼓捣出来过一个原子弹?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60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