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起点就是终点(佛法起点就是终点什么意思)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因缘而起 因缘而灭 我想请问” 缘“ 的起点在哪,终点在何处,为何而生,因何而灭?
缘的起点,在十二因缘的第一因缘----无明,一切都是是无明引起,以至于生死不绝,轮回不休,无有了时。
终点在四圣谛的---灭谛,这些你就得自己百度一下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来具体学习了解一下,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因心动而生,因心灭而灭。妄心死道心生!
佛说,要无分别心,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的理解,既无分别心,就无所谓善恶。怎样理解呢?
佛在维摩经里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佛说的是不住善恶,不被善恶所缚。我们修行要不起心动念同时,多做好事锻炼自己的心不被境界所转。比如布施,佛在金刚经中讲: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们布施要三轮体空的布施。佛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这个菩萨不单要离相,要不著相,而且呀,要于法、于这个布施这种的法呀,“应无所住”,不应该有所执著,不应该放不下。你这个布施要三轮体空。你能三轮体空,这就是,不著相布施,不住于相的布施。
怎么叫三轮体空呢?布施不应该存一个有布施的心。说是,喔!我做了布施了,我做了功德了,我是一个能施。那么所受者呢?是个所施。中间哪,就又有一个东西来布施,你的钱,中间有个钱,或者物质,中间有个物质。这都叫没能离开相。要怎么样子呢?要布施而不存著布施之相。做了就像没做一样。不要心里说,哦!我做了甚么功德了,我又,或者造了庙了,我或者呀,造了塔了,或者造了佛像了。有所执著,这不观空,这就叫没能无所住。那么要无所住呢,就是三轮体空:我布施而无布施之相,虽然作布施,离开布施相,这才是,真正布施。
你要布施著相,那根本就没有功德,那功德呀,是一点都没有!你要不著相呢,无相布施,那功德是无量的。所以呀,这个“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单这个不著相,而且也不住这个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对六尘的这个相,你都要空了。你要是著色布施也有所执著,你著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有所执著。有所执著,这个功德就是有限度的。你要无所执著呢,这个功德是无限度的,没有限量的。
“须菩提”:须菩提呀,我怎么教你,说发菩提心的菩萨要不著相布施呢,“菩萨应如是布施”:须菩提,所有的菩萨都应该呀,这样布施,怎么样布施呢?就是不著相。虽然布施而无布施之相。不要以为,哦!我在某一个庙上,我捐了五千块钱!我大约这功德不小了吧!或者我在某一个地方慈善的团体,我捐了十万块钱,我的功德呀,是很大的。你就捐一百万块钱,你心里总记著有这一百万存在,那祗是一百万而已,不能增加。而这一百万没有了的时候,你的那些功德也就没有了。你要不执著相布施呢,你就是舍一分钱,那个功德也无量无边。所以呀,我们虽然作布施,要明白布施的方法。你不会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你修到尘点那么多的劫,就像,微尘微尘那么多大劫,也不能成功的。
为甚么呢?就好像你煮那个沙子,这个沙子,你想要它成饭一样的,那么你煮多久,那沙子也不会成饭的。所以,“不住于相”:菩萨,作布施要不著相上。“何以故”:甚么缘故要不著相呢?“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假设菩萨要是不执著于这个相上来作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他所得这个福和功德呀,是不可思量的,是你想不完那么多,你想不出来那么多,不可思量那么多。
成佛 是中点还是终点? 无知者勿入
成佛是终点。
佛教是世界上最彻底的宗教,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佛。佛是大彻大悟者,同时他又是宇宙的终极,也就是真心。真心在佛教中的异名很多,比如:心、佛、如如、真如、佛性、自性、涅盘本际、本来面目等等。真心就是能生宇宙万物的本体精神,这才是宇宙的终极。
佛法是指导众生成佛的,只是由于众生的根器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修行阶位,比如小乘与大乘。小乘中的声闻乘就有四个果位,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大乘菩萨又被划分为52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菩萨修行到最后,到达妙觉位时才能成佛。所以成佛是佛教修行的终点。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78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