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怎么才能放下(佛说如何放下)

学佛百科2023-03-1098

佛说如何放下执念?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

故,顺其自然,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

在修行的路上,既然一时放不下,自然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只是应该在内心观到这一切,本来如幻,并不实有,不以有所得之心而产生慢心这类的心所,就是最好了。

但做为凡夫,受无始以来的薰习,执一切为实有,或者不是执着这个就是执着那个,在这强势的惯性之下,要狂心顿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既然一定要被某缘所束,一定会有所执,何不择其善者而从之。比如,我人求出离,虽然一时很难狂心顿歇,歇即菩提,那么就不妨施以方便,用执心再修以佛法,而不去攀缘其它恶法,行走在成佛的路上。

如果能够全部放下,就是佛陀。放下我执,放下法执,直至放无可放,自然成就无上智慧。名为无上智慧,实则强名为无上智慧,本无无上智慧可得啊。

虽然还是凡夫,但总是走在解脱的道路上,直至最后终悟诸法如幻,一切缘虚,自然顿时一切放下。这个问题其实佛陀,早就有说,既然身心本来如幻,如何还以幻修于幻?就像钻木取火,火一起来,自然钻木还有所钻之木都化为灰烬。

学佛不是学的战战兢兢,自然要是心胸更加的开阔,一切诸事,随缘而来去,来去之后却无留恋之心。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就像镜子一样,不过美丑来照,都现形,但都不会留下痕迹。

佛说情债还完的表现、如何放下一段感情

缘分对每个人来说是很奇妙的东西,一旦缘分来了,爱情也来了。当然不是每一段爱情都可以开花结果,有些以为能相伴到老的人,不知怎么的就走散分开了,在佛家的说法中分开是还情债,而且对于分开的人,双方也要学会放下,不要抽离不开。那么佛说情债还完的表现是什么、如何放下一段感情?下面给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佛说情债还完的表现是不会再受感情的折磨,对于对方的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不会再去纠结,而且以后对待感情的态度也会更加认真和谨慎。

要想放下一段感情,可以做到这些:

1、努力工作,并且把生活重心放在提升自我上,比如去学习一些专长,这样也不会被社会淘汰,而且还能带来好的物质生活,以后也能遇到更优秀的人。

2、出去旅行,旅行不仅仅能调节心情,还能在旅行中遇到一些新朋友,等旅行结束后,会发现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

3、不再提起与见面,一段结束的感情不要去追究对错,这样只会让自己难受,不要去见面,也不要去打听对方,才是比较好的方式,这样也能慢慢的真正放下。

如何放下自己?佛说: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4种心

“你有很多事放不下吗?”

“做人要潇洒一点。”

不管是一段感情,还是某件物品,生活中我们总会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

可能是有人骂过你,所以你对此怀恨在心、念念不忘,久而久之情绪逐渐开始越来越负面,影响着你之后几天、几月甚至是几年的生活。

所以“放不下”时,最可怕的并不是谁骂了你,而是我们因此而延长了被伤害的时间。

佛陀在《杂阿含经》里对“两支毒箭”开示,被第一支毒箭射中时,是身哭,代表着我们所遭遇的各种逆境困难,而第二支毒箭则是由此带来的心苦。

被第一支毒箭射伤后,痛苦已经发生了,如果我们对此始终放不下,那么就会继续被第二支毒箭射中。

所以,放下其实不是认同,也不是纵容,因为认同和纵容都是“对他”的,真正的放下,是接纳,是放过你自己。

如何放下自己呢?佛说,所谓放下就是去除我们的4种“心”。

佛学里的分别心,是指攀比、比较的意思。

无论什么事情都想要判定个优劣高低,那么你就很难真正放下自己。

禅语有云: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一种真正的修行,就是对待任何事物都可以做到平常心。而这种平常心地维系,过程是很苦的,故而被称之为“苦行”。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所谓去除分别心,并不是把所有事物都视为“无”,而是尊重事物本身的存在。

抛开佛学思想不说,在我看来分别心最大的弊病便是见解过于短浅。

比如看到别人好了,就说人家好;看到别人不好了,便说人家不好,这便是一种分别心。

本质上,分别心其实就是世俗心。

谁的钱多?谁的地位高?谁的名望大?这都是世俗带来的想法。

在感情里,情侣之间常会为了谁付出得更多而斤斤计较,这便是分别心所带来的烦恼。

等到两人感情彻底决裂后,便会久久难以放下,心里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我为了这段感情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能轻易就放下了?

其实,你放不下的并不是对感情的付出,而是你的分别心。

唐诗《东门路》中有一句: “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

这句经典名句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凡有名利可图的地方,都会有人为了名利而惹是生非。

按照孟子的思想理解,是非之心是指分辨是非的能力,是智者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的确需要明辨是非,以此来获得更顺利的结果。

但事实上, 真正高境界的智者追求的一定不是“是非对错”,而是“圆满”。

比如一个餐厅服务员跟客人吵起来了,从讲道理的层面来说是客人的错,但放在服务行业里即便客人错了,也还是服务员的错。

为什么?因为你错的是你跟客人吵架这件事,而不是客人做的那件事。

这时候餐厅老板肯定会责罚服务员,于是服务员便认为“我没错”,故而一直耿耿于怀放不下。

最终,服务员带着情绪上班,工作越做越差被老板炒掉了。

客人做错了事情,服务员应该如何圆满解决跟客人之间的矛盾,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会放不下呢?是因为你一直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对方但受罚的却是自己。

一般来说,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都会比较焦虑。

焦虑的根源来自两个: 焦虑失去和焦虑得不到。

已经得到的东西或来之不易,又或极其珍贵,所以整天都在担心失去。而本质上担心的不是失去这件事,而是失去之后的痛苦。

想要得到更多东西,要么是能力不够,要么是条件不足,所以会出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情况。

得失心太重,实际上就是欲望太大,而能力不足。

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不会在乎失去什么东西,因为他明白只要自己有实力,失去了一样会回到自己手中。

他们也不会在乎自己没得到的东西,因为他清楚自己暂时还不够格。

网上有句话叫 “得失心太重,是一个人最大的破绽” ,深以为然。

当得失心不再纠缠自己时,你便不再纠结,也不会再焦虑。

自然,你就放下了自己。

有时候我们常说一个人放不下某件事、某个人时,会说他“执念太深”,说的其实就是这个人的执着心。

真正困扰我们的,其实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们放不下某段感情,并不是这段感情有多么可歌可泣、惊天动地,而是我们执着于对已成过往事件的看法。

执念一旦加深,便成怨念。

而怨念,不过是在为难和折腾自己罢了。

你爱财,并为了获得财富而产生了执念,这是一种执着心;而你刻意不求财,怕毁了你的名声,实际上也是对名声的执着心。

简而言之,过于在乎他人对你的评价和态度就是执着。

人生不应该过度执着,不要对某件事、某样物、某个人过于贪恋。

当你执着时,随之而来的便是烦、痛、厌、累、伤。

到最后,执着心太重的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缘来则来,无法抗拒,缘去即去,难以挽留。

佛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

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都是“妄心”。

当你妄想强留必然会失去的感情时,你就会放不下自己。

人的一生难免会遭遇各种痛苦、烦恼,如果我们不放下自己,那么终究会为此而自我折磨。

放下,不代表堕落,也不是让我们放弃对美好的追求,而是一种不折磨自己的“放生”。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执着于攀比、对错、得失,面对已成事实的现实,你才能真正放下自己、解脱自己。

—END—

文/知阳 图/网络

佛说教你如何放下逝去的亲人 佛说教你怎么放下逝去的亲人

佛说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至亲的逝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很多人都会因此深陷悲伤,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亲人离世已经很苦了,放不下只会苦上加苦。那么应该如何真正放下失去的亲人呢?

1、佛说教你如何放下逝世的亲人

放下逝世的亲人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生老病死乃人间寻常事,是世间万物都要经历的生命历程,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将过去的美好记忆以及思念之情存在心底,然后继续自己的人生。亲人离世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但我们不能沉浸在悲伤当中不能自拔,而应及时平复心绪、整理心情,从负面情绪中跳脱出来,这样才是真正放下。

2、佛说梦不到去世的亲人

梦得到或梦不到去世的亲人都是正常的,无需多想。经常梦到去世的亲人说明很思念这位亲人,也可能是因为生活不如意,想找人诉说自己的郁闷。梦不到去世的亲人说明已经放下朝前看了,最近也没遇到什么烦心事,一切平顺。

3、不能老挂念去世亲人

有些民间说法认为总是挂念去世的亲人会折损自己的阳寿,还容易招来亡魂,引发不良后果。当然这些说法带有迷信色彩,挂念去世亲人并不是什么坏事,不会对自己的寿命产生影响,也不会有什么灾祸发生。

4、家人去世五个心理过程

第一阶段是痛不欲生,每天以泪洗面。第二阶段是情绪波动大,敏感易怒。第三阶段是变得脆弱孤僻,需要他人的安慰与帮助。第四阶段是经常叹气,和身边人正常交流。第五阶段是变得平静,将痛苦埋在心底,开启新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8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