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的读后感(混乱的时局读后感)

《活法》—混乱的时代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活着到底有何意义?知乎里有个特别有趣的回答:“因为我不知道,目前没找到,所以我要活下去。”hhhhh
看完这则漫画我更觉得有趣了。人活着到底有没有意义?
创造财富发现世界开创文明理应更有价值,反而越富越没意思,那活着都没意思,还有谈什么意义?
稻盛和夫的《活法》看过不止一遍,想法很多写下来成文的很少。今天且聊一点最小的看法也是最大的话题:人生的意义。
开篇第一段话很值得人寻味:
这样的问题作者说了,就像往沙漠撒了水,基本上徒劳无益。然而这点水于沙漠好比甘泉,在贫瘠的世界里,我们越是复杂就越是应该思考单纯的问题。
大衣哥被人踹门最近上了热搜,大家都是打口水战,揭穿人性疮疤已经成为热心网友吃瓜之余的义举。而我想不明白的是大衣哥真的是善良到是非不分助纣为虐的程度了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大衣哥的宽容和善举就变成了社会秩序混乱的源发起点。因为人性不能考量与试探,就像灼热的日头无法直视是一个道理。
扯的远了点吧!
其实我想说,时代的混乱已经是一个人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并身在其中的事实,无法抗拒。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已经没有了临界点。一条小视频可以孵化一个网红,而一个网红可以一夜暴富,坐拥千万豪宅。资本运作堪称大手笔。
整个世界已经无法用黑白两色来区分,灰色地带也不是终端。世道如此迷离根本无法看清。昨天还是拥有千万粉丝的当红流量明星,今天就成为口伐笔诛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身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然而乱象丛生。性侵女学生的校长,过教师节收不到礼物就大发雷霆的老师,奔波于名利场为了渔利而怠慢本职工作的。
因此压抑的社会环境下,扫清阴霾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就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点。
社会问题都来自于人的行为,而左右行为的就是人的想法。
因此,要想在世界上目标明确的走下去,就需要有一种“活法”,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与满足,快乐与尊严。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吧—《活法》。
笔记 |《活法》: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不由之主地想到了《双城记》中的经典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而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处境,如何找到自己在时代中的坐标定位,这绝对是一个问题。
时代不是凡人能改变的,但是,人们却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短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于时代而言,是在顺应趋势、迎接未来,为世人服务、奉献、盗火种,还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只是吃饭、睡觉、打豆豆?
当然,这样的问题不免有些宏大而泛泛。人们更多时候是在关心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可是,即便是这样的琐碎平凡的日子,也需要思考一番“人为什么活着”吧?不然,怎么度过悠悠的漫长岁月。
从根本的价值观上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追求终极意义的方式。这样思考问题必定是极其深刻,这样解决问题必定是卓有成效。
然而,在信息爆炸且过载的当下,在娱乐新闻满天飞的日常,我们又有谁在从根本的价值观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呢?
对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恐怕也很少会从价值观的角度去思考吧。我们很多人宁愿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娱乐新闻、网络段子、综艺网剧中,任时光飞逝,却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去正视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
人生,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在这途中,我们的身体自有其局限性,而我们的心智却拥有巨大潜力,我们灵魂上的修行却是可以持续进行。生、老、病,这个过程是皮囊过程性的生长与衰变,当然,还有另一面:灵魂全程的磨炼、不间断地修行。
不只是作为人,还包括做事情,我们都要扪心自问一句:何谓正确?!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应该做的正确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实施下去,一再持续。现在,我们关注正确的方式多于正确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越是高效率,越是南辕北辙。
努力也要讲究个姿势,精进就是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的姿势之一。
工作即是修行,一再徘徊于低水平、重复着老路子,这种所谓的努力其实也不过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是自欺欺人。想要获得成长,想要做好工作,就需要我们秉持精进态度,付出有效行动,全身心投入于一事一业,心无旁骛、不断钻研、精益求精、反复努力。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精进中,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天长日久,量变引起质变,点滴的进步才会集聚成重大跨越。
这个世界中的人事物纷繁复杂,而至繁归于至简,大道至简,简洁明了到我们不敢相信。我们总是自作聪明地将简单事情复杂化,却忽视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总是对各种老生常谈的道理嗤之以鼻,却没有发现这些其实是大浪淘沙,经受了时间检验的重要原则,而我们欠缺的正是深刻理解及其之后的持续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多少人只是在想想而已?
心有蓝图,才会人在旅途。不然,充其量就是随波逐流。漫漫人生路,人总要有一个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如果已经知晓,那么请一往无前、风雨兼程,如果没有头绪,那么请扪心自问、孜孜以求。
正如歌词中写的: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纯洁美好的心灵如同北极星一般指引着我们前进。。。。。。
科技迅猛发展,持续为人赋能。然而,人的存在感是不是日趋渺小。曾经,机器是人类肢体的延伸,现在,人类的大脑也已经开始了向机器延伸。究竟是为人性赋予科技,还是为科技赋予人性?在这样一个被科技支撑着的世界,我们还不知道科技究竟想要什么,却应该早日明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直以来,三观正,是有多么难!正三观,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重要的不是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日夜兼程紧赶慢赶,不是我们各种刷认知开脑洞,而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后,一以贯之、终生践行、持续精进,并以此来指导工作生活。百分之二百地坚信前方是美丽的风景,才能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迸发激情。
书目:《活法》,[日]稻盛和夫 著,曹岫云 译,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
P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活法》读书笔记
种种缘由之下,虽然拿到稻盛和夫老先生的《活法》已有一段时间,但近期才下定决心用心研读。一本字数不算多的书,阅读速度还算可以的自己竟读了2周多才完成,皆因其中字字珠玑,几乎无废语。自己两面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激烈碰撞,一方面十分认同这世界应有的活法,一方面又有时怀疑这是一个庞氏骗局。
极近最后,所幸幡然醒悟,深感自己无力在此大智慧的基础上做过多提升,唯有将书中醍醐字句抄录下来,温故所得。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我们甚至怨恨神佛,为什么只让我经历这么多的苦难?但正是这些困难才能磨练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看做成考验,看做机会。
能够把考验看做机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有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看似的老生常谈,才是绝不可忽视的真理。我们不仅要用头脑去理解,而且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心灵,变成我们的血肉。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要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的坚定的信念。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比什么都重要。
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思考推敲、反反复复、孜孜不倦,在这个过程中,通向成功的道路变得清晰,仿佛你已经走过一遍。开始只是梦想,梦想逐步接近现实,然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
如果你自己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那么你的成功率就极高。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它在你头脑里能够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成功,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
心相就是现实本身。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内心的磁石吸引而来,疾病也不例外,一切都不过自己的“心相”在现实中原封不动的投影而已。
命运可以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改变。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我们的心,人生由自己创造。思想是画笔,人生是画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改变你的心态,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绚烂夺目。
“认为已经无能为力了!已经黔驴技穷了!这不过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时点。坚韧不拔,使出浑身解数,绝对能成功。”
到达你向往的目的地,没有“一跨千里”即刻可到的捷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只能靠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实努力的积累。
答案永远在现场。要想从现场获得答案,必须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的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同时,必须亲临现场,用真诚的目光去观察现场,用心去贴近。这时,我们才可能答案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管年纪多大,我们仍要诉说梦想,描绘未来光明的前景。无梦众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他的人格也无从成长。因为人格只有在描绘梦想、钻研创新、不懈努力之中才能得到磨练。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起飞的跳板。
把事情看的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作为人,何谓正确?”——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要亲切……这些理所当然的规范,便是做人与经营企业的指针和判断事物的基准。
事业的“原理原则”在哪里?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做对社会和世人有利。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也就是所谓的“原理原则”。
绝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当自己彷徨时,摆脱一己的私利,选择那条“本该走的路”,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原理原则是正确和坚强的源泉,但同时它也很容易被忽视。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存在正负,必须朝正向发挥,否则难免加害于社会。
企业经营出类拔萃人物的必备条件——按重要程度排序——像哲学家那样深思熟虑、有武士般清廉之心,有小俗吏的才智,有农夫那样强健的体魄。
无论何事都认真面对,正面迎击——有时这等于把自己逼入背水一战的境地。就是说,遭遇困难时绝不逃避,抱一股憨气傻劲正面迎击。
不在现场挥汗,哪能学到什么经营。成就伟大事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能做成事情的人,他们不仅自我燃烧,而且其能量还可以与周围的人分享。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彻底的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来干劲,又会产生好的结果。
我们应该具备把事情简单化、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的“高层次的眼光”。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利害和执着的圈子,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就能做到这一点。
凡位居人上者,比才干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容易做才能的奴隶,把才能用错方向。因此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控制才能发挥的方向。这就是道德,就是人格。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如下: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换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3、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4、活着就要感谢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5、积善行、思利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不管什么小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的表达出来,不绕圈子,不装深沉。
控制住欲望,也就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
人在工作中成长。为了提升心性、丰富心灵、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做,自己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而且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精神——不是谋取私利,而是追求公益之心——成为初期资本主义的伦理规范。
“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意思是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这其中包含了“自利利他”的精髓。
赚钱不易,用钱更难。以利他精神转来的钱,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这样才能“正确散财”,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旦把关爱和利他之心丢光,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利己的欲望。容忍乃至放任这种利己的欲望,结果必然招致可怕的社会混乱。
狮子饱腹以后不再捕捉猎物,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赐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为它们从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长期维持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
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要达成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练心志。如果我们的心志提升了,那么,离知足利他社会的路程也就不远了。
根本而言,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一只叫命运,一只叫“因果报应法则”。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生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规律,单纯明快。
想好事、做好事,就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向,使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我们人在受命运支配的同时,又可以因思善行善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由上苍决定的命运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加以改变。只要坚持思善行善,因果报应的法则就会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就能超越命运,度过美好的人生。
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原因和结果之间,简直可以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短期来说或许不尽然,从长期看,善因得善果,恶因招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
宇宙间存在着促使万物生生不息、绵绵不断生长发展的意志和力量,或者可以称之为“气” “能量”。而且,它“性本善”,它把人和一切生物、无生物都朝“善的方向”牵引。
宇宙森罗万象的成长发展乃是必然,我们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只要秉承与宇宙意志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作就一定会顺畅,人生就一定会幸福。
周末看了部分新版《射雕英雄传》,时隔十多年再次欣赏金庸先生的著作,记忆浮现的同时竟促使自己更深入体悟到了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哲学。
郭靖的大智若愚,向善利他得来的回报,不就是《活法》中智慧的体现么?
哲别、铁木真、黄蓉、洪七公、周伯通……为什么这么喜欢郭靖与愿意帮助郭靖,最核心的莫过于他傻傻的只会为别人考虑。简单的道理,中国古老的东方智慧,和书中的一一对应,使我非常震撼。
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大道无我,大道利他。
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89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