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学佛如何做功课(学佛每天做功课的好处)

学佛百科2023-04-1085

如何开始学佛,先学什么?

先阅读、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然后在百度视频里搜索看看介绍这本经的讲座,加以理解。

地藏王菩萨是六道轮回里人道第一步:主要是孝。有孝心才是人道的基础,失去了会堕恶道。

发展出来第二步是观世音菩萨,可以阅读“妙品莲华经观世音菩萨行愿品”。

第二部:主要是慈悲,有了慈悲心,才是继续往上发展的基础

第三步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学无止境,先说那么多。

学佛要学会“理、感、悟、念”四个字。

1、理是把世间的事情来龙去脉,因果理清楚。知道因和果的相互的关系。

2、感是去感知它,分析它其中的道理。

3、渐渐的,你就会悟到佛说过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是什么含义。世界的真相是什么。

4、最后就是念,狭义的说就是念诵经典。广义的说,就是去做。你知道了真理,你的行为顺应真理。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就叫做修行。

阿弥陀佛

佛子在家学佛如何安排课诵

佛子在家学佛如何课诵?日常课诵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

【日常课诵】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

1/供养

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

2/定时定课

所谓定时做定课,是指在每天的同样时段,做同样的功课。最好是选择头脑清楚、身心舒畅的时段做课诵。通常是以清晨起床,盥洗之后,早餐之前;或晚餐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就寝之前,为最好的两个时段。两个时段加起来,每天至少需要一至两小时;但也不需要超过四小时,否则课诵时间太多,会影响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选定上午或下午的任何一个时段,来做定时的课诵。

3/何为“课诵”?

课诵叫做恒课,又叫日课,就是每天必须有的修持活动,不能间断。它的作用相同于每晨起床后要漱口、洗脸、饮食、洒扫庭院、大小便利一样,是保持身心平衡,也是修身养性、警策精进的生活方式。修行的目的不在于形式,形式却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身心安定、健康、幸福的目的。除了自我的修练和反省,也有诸佛菩萨和护法龙天的加被与护持。

4/课诵内容

课诵的项目可多可少,只要每天相同即可。内容可依时间的长短及个人的喜好而有所选择;但是供水、献香、礼拜则不能缺少。个人课诵,不一定要用鱼磬等法器,亦不一定要会梵呗。若不致打扰他人,可用小木鱼。

【清晨课诵】

在献供及顶礼三拜之后:

1、早上诵「大悲咒」3遍至7遍;

2、「心经」一遍,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

3、然后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48或108遍;

4、再念普贤菩萨十大愿或四弘誓愿;

5、最后是三皈依,唱回向偈: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灾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6、然后顶礼三拜,课诵完毕。 

【晚课课诵】

晚课应该是在下午或是晚餐之后,同样供养、礼拜,然后诵:

1.《阿弥陀经》或「忏悔文」1遍

也可以只诵「大悲咒」7遍

念「心经」1遍

「往生咒」3遍

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号48或108遍;

2. 接著四弘誓愿,普贤警众偈,三皈依,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回向诸众生,

解脱三界苦,

皆发菩提心。

3. 顶礼三拜,晚课即结束。 

因为课诵的人,进度有快有慢,有的会唱,有的不会唱,除非环境许可使用法器唱诵,否则不用法器,念诵即可。经咒的遍数也以快慢不等而酌量增减,以配合时间为宜。 

如果时间允许,可酌量延长至四十五分钟或一小时。在早课之前,晚课之后,亦可增加静坐时间二十五到三十分钟。最好能够向正统的佛教静坐老师学习安全的静坐方法;否则也得把姿势坐正,身心放松,默念佛菩萨圣号,一心专注,不急不缓。

如果不习惯静坐,也可采用礼拜的方式,以定时或定数礼拜佛菩萨。以无所求之心礼诵和静坐,是最正确和安全的;否则容易引起幻象、幻景、幻觉,而引发身心的障碍。真正的修行是没有条件的,当然,它是有目的的;而修行的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仅愿把课诵时间加长,而无意静坐或增加礼拜的次数,则可以在早课的供养、礼拜之后,加诵「楞严咒」及十小咒;晚课的供养、礼拜之后,加诵《普门品》或者增加「大悲咒」的持诵遍数至21或48遍都可以。 

5/礼拜经典

如果居家无事,也可以在白天任何一个固定的时间,礼拜经典。拜经的方法,也是先做供养,然后一字一拜,每拜一字应念两句拜经词,例如:拜《法华经》时,每拜一拜,当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如拜《华严经》,则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如拜《金刚经》,则念「南无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南无般若波罗蜜多会上佛菩萨」。如拜《弥陀经》,则念「南无佛说阿弥陀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如拜《普门品》,可有两种念法:第一因为它是《法华经》的一品,因此比照拜《法华经》的念法;第二则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如拜《地藏经》及《药师经》,即可以此类推。 

拜的时候,通常是用黄纸条或檀香,用大字的经本,逐字逐字地移动,拜到一定的经文与段落,或者是用笔记下所拜完的经文,或者用纸条夹在那一段、那一个字之处,预备下一次继续礼拜。但是每次拜完之后,经本必须盖上,不得散置或敞开。拜完一部经,还可继续拜同一部经,乃至发愿拜上几十部、几百部、几千部,或是终身礼拜同一部经,拜得越多越好。 

6/发愿所求

课诵之前、或者是发愿课诵、拜经之前,可以有目的而为,或是为了祈求现实或来世的利益,乃至为了成就什么功德;做完课诵之后,也可以发愿祈求你所希望达成的愿望。但在课诵时,应当专心一意于课诵,不得有任何祈求的念头。最好的态度是,但为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有所祈求,那就是菩萨道的修行态度。其实不为己求而修行,才是最大的功德。

皈依佛门每天都需要做什么功课?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如何让三宝在我们心中具足足够的分量,强化我们的信心道念,就是修习皈依。修习皈依,应遵循完整的仪轨进行,包括前行、正行、回向三部分,前行包括唱三宝歌,发心、忏悔、供养;正行包括观察修、安住修、发愿及修习四无量心;最后是回向。念诵三皈依前,应发起至诚恳切的求救之心,不断念死无常,念恶道苦,并要确定以三宝为究竟皈依处,要观想三宝的功德,将自己念念融入其中,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

学习皈依的好处:第一,可以不断的强化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第二,修习皈依可以培养心灵依赖感和归属感,使我们的这颗漂泊、混乱的心得到安住。第三,修习皈依是实践佛法的基础和保证。第四,修习皈依可以得到三宝加持,时常生活在三宝的加持中。第五,修习皈依会时常忆念佛菩萨的功德,用我们的心去模拟佛菩萨的心,引发、成就我们内在的三宝品质,念念地化解我们的凡夫心,同时念念滴跟三宝功德相应。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修习皈依需遵循完整的仪轨进行,清楚要怎样修习皈依,认识到皈依中发心、忏悔、七支供、发愿的殊胜功德,认识到修习皈依对佛子在学佛的整个修行中的重要性,我要重视皈依,并打算将皈依作为每天的功课来修习。

纵观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学佛人,大多都有去皈依,而皈依也只是参加一个皈依仪式而已,未能深入修习,导致三宝在心中没有分量,在生命中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生活中做人做事依然是按照凡夫心的串习,渐渐地对学佛的信心道念也就淡化了,也不明白学佛的意义。想想自己第一次皈依的经历和意图,就只是听说皈依可以不堕地狱,就跟着别人去参加皈依仪式,拿到皈依证的当下挺开心的,对于为什么要皈依,皈依后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真正意义,一点都不清楚,更不清楚皈依还要修习,还有仪轨要遵循。

通过这一个多月修习皈依的定课,还有本次课导师对如何修习皈依详细的讲解,我明确了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要于自身成就三宝功德,在做定课的时候跟随导师的引领,发心忏悔,思维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实现暇满人生的重大意义;念死无常,对三宝升起猛烈的皈依之心;念三恶道苦,生起恐惧感,生起求拯救之心;忆念三宝功德,对三宝升起极大的信心,并将心与之响应,确定以三宝为人生的依赖及归宿。

反观自己在每天的皈依定课中,由于串习的引力,一直思绪乱飞,短短定课三十几分钟,都很难安

请问大家学佛的每天都作什么功课?

我修习天台,我的课诵就是《法华经》,另外由于倾心观世音法门,日常诵持六字真言。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办法早晚两课,每天就集中读诵一卷法华,其他时间集中学习天台宗的论著和三论宗的论著学习空性。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分出两课我会这样安排:早课恭诵《法华经》一卷(加礼法华经里的忏悔),大悲咒五遍(先发愿),观音赞颂,六字真言108遍,发愿回向。晚课恭诵《普门品》一部,大悲忏一遍,六字真言108遍,发愿回向。

个人来说我的修行是教归天台,行归观音。但是我会以三论宗、涅盘经、圆觉法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即维摩经)作为扶疏。

记住无论课诵或者说功课做什么重要的是恭敬,要恭敬三宝。另外,根据个人信解程度选择相应的课程。佛教讲究契机,比如我比较能接受空论解脱道,也许你能接受的有论,学习净土,个人情况,根据根基选择就好。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

南无十方佛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琉璃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王菩萨

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大悲心陀罗尼

南无四臂观音

南无无上大乘利益人天一切众生六字大明陀罗尼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妙法莲华经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96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