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说污染空气(佛教说污染空气的句子)

学佛百科2023-04-1186

佛说一氧化碳中毒的因果

您好,佛教认为,一氧化碳中毒的因果关系是由前世的业力所决定的。业力是指个人行为所产生的因果力量,它会影响个人的今生和来世的命运。

佛教认为,人们的行为会产生善恶业力。善业力会带来好的果报,恶业力则会带来坏的果报。如果一个人在前世曾经做过伤害他人的恶行,那么他今生就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好的果报,比如一氧化碳中毒。

此外,佛教也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和心态也会影响他的命运。如果一个人心态不好,比如经常焦虑、抑郁、愤怒等,那么他的身体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受到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的侵害。

因此,佛教认为,要想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的侵害,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心态,积累善业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在今生和来世得到更好的命运。

佛教的环保思想之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转自:济群法师

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希望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那么,人与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中世纪,神学占据了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上帝的信仰,使得回归神的怀抱成为人生唯一的归宿。启蒙运动之后,随着人本思想的兴起,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在世界的地位也得到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倾向于二元对立,从上帝之子、自然之子转而成为地球的主人。人类不必臣服于上帝,更不必臣服于自然,正相反,万物不过是为我所用的消费品,自然不过是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人类在欲望的怂恿下,将征服自然当作理所当然的权利,从大自然中无尽地索取,以满足人类最大限度的需求。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儒家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人生的真正享受,将人与自然的感应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更进一步提出了“依正不二”的思想,所谓“依正”,即依报和正报。佛教将人类称为正报,将我们生存的世界称为依报。正报和依报是息息相关的,依报败坏了,正报则无以生存。佛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它的存在和毁灭来自条件的成败,来自因缘的聚散,正所谓“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那么,它的发展规律又是怎样的呢?佛陀告诉我们:“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内在联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互相影响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过去我们总是将自然比作母亲。尤其在人类生活的早期,万物有灵的思想曾经盛行于世界各个民族,这也使自然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的奥秘被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开始变得狂妄,与此同时,自然也开始失去了安宁。但无论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都无法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毕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建造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制造了现代科技的产品,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生活还是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现代化环境虽能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却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只有回归自然,才会使我们感到真正的放松,才会缓解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

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似乎只有财富才是至高无上的。可是和大自然的给予相比,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又算得了什么呢?是自然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资源,使人类得以延续并发展。如果没有汽车、电话,人类一样可以生存,但如果没有粮食和水,又能维持多久呢?更不必说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所以,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才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离不开太阳带来的光明,离不开江河对我们的哺育,更离不开大地对我们的负载。

现代化的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劳动去创造,而大自然的给予却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我们只要懂得珍惜,懂得保护,就能永远享有。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无疑是饮鸩止渴。现在有句话叫做“年轻时以健康换金钱,年老时以金钱买健康”。我们都知道,健康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或许能以自然来换金钱,到将来,我们还能以金钱买来大自然曾经无偿为我们提供的一切吗?或许有人会说,河流污染了,我们不是还有瓶装的矿泉水可以喝吗?那么,到大气污染得无法呼吸的那一天,我们又去哪里采集新鲜的空气出售呢?即使可能,我们为购买空气而付出的费用,又需要多少劳动才能换来呢?

尽管人类对宇宙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地球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当我们居住的房子倒了,我们可以搬家;当我们生活的城市毁了,我们可以迁徙;可当我们生存的地球趋向毁灭时,人类又到哪里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呢?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人类中心论的观点,从自然的使用者、破坏者,成为自然的看护者。不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毁坏自然,都等于是在谋害自己的母亲。那么,人类可能在这样的罪行中幸免于难么?所以,我们应该像对待母亲一样去对待大自然,像尊重母亲一样去尊重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继续得到自然的呵护,才会在它母亲般的怀抱中获得安宁。也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在背弃自然的任性行为中走向毁灭。 (待续)

佛教说雾霾,北京限号后空气质量很好怎么回事

经云“一切法唯心想生”。世间人认为雾霾是汽车尾气污染,限号后车少了,空气质量将改善。人们都是这么想的,就现这个境界。

佛认为雾霾是婴灵的怨气!怨气并没有消,只是隐没了,我们看不见了,过一些时候就又出现了。

信佛为何打爆竹?佛教不是最讲积德行善吗?谁好好给我解释一下。空气污染,噪声扰民,惊吓儿童,扰人清

拜佛不打爆竹!初一十五会放鞭炮的是民间信奉某一道教的,有的还会杀鸡

奶奶信仰佛教,在家里天天烧香,空气很差,怎么办

家里有人烧香拜佛,全家吉祥,趋吉避凶。治理香的污染想想办法就可以:

装个换气扇。

买些好的香。烧好的香,不仅污染少,而且香气怡人。

当代佛教界提倡烧三炷香,每天烧三支香,不要多,就不会有污染。

佛教的环保思想

佛教的环保思想导师从环保开示,虽然环保对我来讲不够关注和重视,工作时只知道工作环境,地面大门玻璃卫生等干净就是所谓的环保,可是课本上环保的罪魁祸首,最主要是要克服欲望和贪婪,要克服贪嗔痴,关键是自身问题,也是心灵问题,贪欲太多就会影响大自然,环保破坏,自然灾害,地震等就会出现,自然得到呵护了,就像投到母亲的怀抱,不会走向毁灭。纠正幸福的观念对生活有影响吗?实际上也很矛盾,当你没有财富时,就没有安全感,夫妻整天吵架,离异,最后苦了小孩和老人,虽然财富是往日种下的业力,今生付出的努力,任何行为都需要因和缘的推动,但是两者是不可缺一的。拥有环保时对生活有欲望吗?有的人随便从窗外扔垃圾,弄的地面一塌糊涂,实际上下楼带一下垃圾,垃圾桶就在楼下很方便,为了图省事,不管人家的感受。菜场里有的摊贩用的都是小作坊生产的伪劣塑料袋,有时我为了图方便省的拿环保布袋,一个一个的装菜,环保意识淡薄,也要改变对环保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环保的幸福观,这一次丝绸之路,一路上看到兰州,敦煌,西宁地面非常干净,可以讲是一尘不染,大街小巷都没有纸犀,环卫工人一直在清扫,他们讲他们的城市是旅游城市,受国际影响,环境必须要保持好。在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时,进一步了解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它完整保留了古先道人的彩色造像,壁画,文殊菩萨,释迦摩尼佛雕塑,字画和造像逼真火龙活现,导游讲解的都是佛教的传统文化,结合自己在书院修学,加深了前两课内容的理解,自己一路上当作是在修行,加深了环保意识。观念取决于价值的去向,直接影响行为生活方式,现在种植的蔬菜,农药比较多,买回来都要浸泡一下才洗,水质也成问题,有污染,吃了会生病,肾结石之多,只能买个轱滤器轱辘一下再烧着吃。改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活环境需要劳动去创造,而大自然的给予却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如果大气污染的严重,我们真的吸新鲜空气都难以吸到,要改变人的观念从加强环保意识开始,从自然的使用者,破坏者成为自然的呵护着,培养良好的心态,有时看到鸟很很可怜,找不到食物,就布施一点米,饭出来让他们吃吃,做每件事情要有培养心,感恩心,爱心来看待世界,就会得到大自然的呵护 ,保护动物,植物, 摆脱贪,嗔,痴 等负面心行,多放生,护生,用慈悲,善良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回归自然。以上是这篇法义的理解和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09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