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放生的路上遇上困难怎么办(佛说放生的意义)

各位佛友请告诉我解决的办法,阿弥陀佛,放生被父母骂,该怎么办
首先赞叹师兄的发心!本人也很欢喜放生,惭愧的是最近放的比较少。
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是故障缘颇多!望师兄莫失信心!试问有人拿刀要杀你,这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人来就救我们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使能够让我再多活几天谁不愿意呢?谁不会感恩戴德呢?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又说佛不在世时,父母就是我们的活佛!所以,有不孝父母,烧香无益这种说法。因此我们要把念佛放生的功德回向给父母,替父母做功德,消业障,增福慧,这也是尽孝的另一种表现,一举两得!相信父母不理解只是暂时的,慢慢会转变的。
但需要注意一点,以你目前的状况,在面对父母的不支持时,要不顶撞、不冲突、怡吾声、柔吾色,默默做,量力做。放生与孝顺是不矛盾的,不能搞僵了,搞僵了就有罪过。在孝顺父母的前提之下,去放生才是真放生,放生是为了更好的孝顺父母。
另外,在身体力行的同时,劝师兄多看一些有关孝顺与放生方面的书,心里就有底了,就不会被外缘左右!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修行遇到逆境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末法时期,恶势力很强大!好人有时会比较艰难!
“佛陀教法隐没之时,喜黑法方实力强大,喜白法方势单力薄。是故趋入非法之徒,长寿无病利惠众多,趋入正法适得其反,此本规律修士莫惧。敦巴格西如此教我,故当思维此对治法。”
在末法时代,喜欢黑法造恶业之人的势力非常强大,喜欢善法之人的力量非常薄弱。趋入黑法的人可能会长寿无病,我们这里有些人特别精进地背书,身体都不好,汉地也是这样的,经常给寺院布施、给出家人结缘的人,他的生意也搞不好,经常出现违缘。经常杀生造恶业的人,工作顺利,身体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方面是黑法方面的护法神帮助他,一方面他前世造的业力如今现前。所以,世间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业越来越多,为什么身体越来越差,为什么不顺利,可能会怨天尤人,但实际上他们都不懂因果的规律。
趋入黑法的人也许是长寿无病的,趋入正法的人与其相反,身体不好、寿命短暂、没有财产等等,但是希望修行人不要害怕,为什么不要害怕呢?我们要明白这是前世的业力,并不是我们现在造善业,当下就马上现前。
博朵瓦格西说:这是我的上师仲敦巴教我的教言,所以你们应该好好地思维。我们修行人也应该如此,遇到一点点修行的违缘时,“是不是佛法没有加持,上师没有加持?干脆我还俗了吧,佛法好像是假的,我修行越来越精进,身体越来越不好,修行越来越精进,什么都越来越不顺利。”世间没有佛法基础的人经常怨天尤人,实际这就是在显露愚痴的本性。
显而易见,于此五浊兴盛之时,想没有痛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应当坦然地面对各种厄难,而毫无怯懦之心。
修行人没有痛苦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中很顺利地度过的,哪里有?从他们的传记中可以看得出来。所以修行中没有痛苦简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与天方夜谭的故事没有差别。
在中学的课本中老师讲过,是阿拉伯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国王特别霸道,每天杀人,晚上娶一个王妃,天亮的时候就要杀掉她,他杀了很多很多的王妃,还有一个国王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王妃,她去了以后,她附近的人都忐忑不安,但她晚上一直给国王讲精彩的故事,天亮准备要杀她的时候,那个故事没有讲完,就延缓行刑。最后她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很多都是劝人行善、不能杀人的一些动听的故事,后来国王已经感动了,没有杀她。但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全部是王妃的虚拟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就像说不完的故事一样。
所以这里说修行人没有痛苦等就像天方夜谭的故事一样。一定要有无怯懦的心,这对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点违缘和痛苦的时候就认为很痛苦、认为不应该,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一点都不懂。
萨迦班智达云:“诤时福报圆满者,百里难得挑其一,朽塘若将水注满,必有一方会毁塌。”
萨迦班智达:在浊世末法时代的时候,圆满所有福报的人,一百个当中难以挑出一个人,比如说他的名声也具足、修行也具足、人才也具足、身材也具足、智慧也具足,样样福报圆满的人在一百个人中可能一个也没有,有些修行好一点,人格不好,有些人格好一点,但是没有名声,一者好另一者不一定好。我们观察别人时也是这样,有些人称许为美好端正的人,真正仔细观察,也许是他的鼻子太大了,也许耳朵太长了,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真正圆满齐全之人的面孔也是找不到的,所以说福报圆满的人在末法时代百分之一也难以寻觅。
将腐朽的池塘里灌满水,必定在一个地方会倒塌。人也是这样,在末法时代,修行稍微好一点的时候肯定身体不好,譬如心脏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全部圆满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生长的世间太浊了,这样的浊世中样样齐全圆满具足是很难得的,所有修行人都在思忖自己为何遇到如此多的磨难,其实每一个修行人都会有不同的违缘。
大善者受大痛苦,是成就的前兆
大善者受大痛苦,是成就的前兆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大恶者忽得大福报往往是堕落的前兆。正所谓:“大福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对于这个深奥的因果道理,应好好思维,莫生邪见!
有些人虽然广行善法,今生却遭受各种痛苦和厄运,其实这是好事,这是以善法的力量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而现在所做的善法以后必定会成熟并为自己带来幸福和安乐,这就是所谓的“大福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
因此,有些人在行持善法时出现各种违缘,如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受到他人讥毁,此时不要产生怯懦之心,这些违缘是即将获得成就的征象。古来的很多大德在圆寂时,显现上也感受了很大的痛苦。有些人也不应该对此产生邪见:既然他们一辈子修法,为什么死时那么痛苦?如果有这样的邪见,就会障碍自己趋入解脱道。
邪见的种类非常多,除了不承认因果之外,经论中还提到了很多类型的邪见。
在《十地经论》中讲到了九种邪见:
一、蔽意邪见,是指被无明愚痴蒙蔽自己的意识而产生的邪见。现在有些人本来特别愚痴,加之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误导,所以不承认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就属于蔽意邪见。
二、骄慢邪见,就是经常处于骄慢的状态。有些人对佛法一窍不通,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骄慢邪见。
三、爱念邪见,是指心堕在欲念渴爱之网中。有些人贪心特别重,深陷欲河情网无力自拔,缘着贪爱的对境邪念纷飞,这就是爱念邪见。
四、谄曲心邪见,是指人的心谄诳歪曲。
五、嫉妒行邪见,有些人嫉妒心特别强,经常以嫉妒心造作各种恶业,这就是嫉妒行邪见。
六、集业邪见,相续中集聚很多贪嗔痴的烦恼而造作诸恶业。
七、吹心炽燃邪见,是指因烦恼猛风所吹而燃起邪见的大火,有些人因为猛厉的烦恼现前,经常产生各种强烈的邪见。
八、起业邪见,有些人因为前世的业力现前,实在无法克制自己,经常不由自主地产生邪见,由此导致凡有所作业皆与颠倒法相应。
九、心意识种子邪见,这是指行持善法时随顺有漏心,有漏的善根存留在阿赖耶上,以后逐渐成熟有漏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讲了三种邪见:一、破罪福果报但不破罪福,破因缘果报但不破因缘,破后世但不破今世。二、破罪福果报亦破罪福,破因缘果报亦破因缘,破后世亦破今世。不破除此之外的一切法。三、破一切法皆令无所有,即对一切万法都不承认。
另外,《佛说邪见经》中对邪见也有特殊的分析。
大家应该多看分析邪见的经论,要搞清楚什么是邪见,这样自己生邪见时能立即觉察,别人生邪见时也会知道。否则,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你自己生了邪见不会觉察,而且有些人的见解本来是邪见,可是你还认为他的见解是正确的,跟在他后面乱跑,最终自相续也被邪见染污。
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以上讲到,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此相反,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懂因果的邪见,最终他们必将亲身感受造罪的果报,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们。
很多人因为不懂因果或者对因果有颠倒的认识,在邪见的推动下造了很多恶业。《杂譬喻经》中记载,以前一个屠夫向阿阇世王祈求:“如果节会之际有要宰杀的旁生,请大王让我来宰杀。”国王感到很稀奇,问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做的,为什么你愿意做?”
屠夫答道:“往昔我是一个以屠羊为生的穷人,以屠羊的果报死后转生于四天王天,天寿尽后转生到人间又屠羊,人间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忉利天……这样往来天上人间已经六次了。因为屠羊的福德,我依次在六欲天享受了无量的快乐,所以我现在还愿意当屠夫。”
国王说:“你怎么知道这些因缘?”屠夫答道:“我有宿命通。”国王不信,觉得像屠夫这样下贱的人,怎么可能自识宿命呢?
后来国王向佛询问此事,佛说:“他确实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过一位辟支佛,当时他对辟支佛产生了欢喜心,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因为这个功德,他辗转生于六欲天,从天界下生人间后还了知宿命。但是这一生结束后,他就会堕入地狱感受屠羊之罪,从地狱出来还要转生到羊中偿报。由于他的宿命通有限,只见到往昔转生六欲天之事,不知道更早以前遇到辟支佛之事,便误以为屠羊是生天的因。”
现在很多人也是如此,因为目光短浅,看到别人造了恶业却过得很快乐,便认为因果不存在甚至对因果持有颠倒的见解。其实,有些造恶者之所以过得快乐,只是由于前世善业的果报尚未穷尽,而今生所造的恶业尚未成熟,但是,当以后恶业成熟时,他们必定会感受苦果。大家一定要通达这些道理,否则很可能产生颠倒的想法,做出颠倒的事情。
下面再看一则“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的公案。
以前,札珠城市的国王名叫俄扎雅那,他的儿子具髻继承王位后,把两个恶臣纳入朝中,将两个法臣摈出朝外,之后以非法治理国家,致使整个国家转入邪道。
俄扎雅那在世尊面前出家,通过精进修行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后来他返回札珠城市,准备制止儿子和恶臣以非法治国的恶行。由于奸臣们从中挑拨离间,致使具髻杀害了父亲。由于父亲是阿罗汉,所以他造了两种无间罪。
当时嘎达雅那尊者也在当地,他预言说:“从现在开始算起到第七天,札珠城市将被土埋没,具髻国王及其眷属被土埋死后将堕入无间地狱。”随后,第一天狂风四起,将地上的尘石一扫而空,第二天降下花雨,第三天降下衣雨,第四天降下银雨,第五天降下金雨,第六天降下珍宝雨,到了第七天,漫天降下土雨。尽管国王等人企图逃跑,但因非人挡住了去路而未能跑掉,结果所有的人被土压死,死后都堕入无间地狱。
如果只看前六天的情况,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天上居然降下金银财宝,看来杀父亲、杀阿罗汉没有过失,反而有很大的福德。但看了第七天的情况,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因果。
通过这个公案大家应该明白,有些人天天造恶业,可是不但没有感受痛苦,反而过得幸福快乐,而有些人精进行持善法,却出现各种违缘,这些暂时的现象不能说明因果不存在。实际上,行善之人今生感受痛苦,造恶之人今生享受安乐,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应对因果产生邪见。
有时候乍一看,好像因果确实颠倒了:有些行善之人遇到各种痛苦,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还经常不明不白地受到冤枉,甚至有些精进修行者连吃的穿的都没有,与之相反,有些造恶之人却过得很快乐,财富、名声、地位等世间的圆满都自然现前。见到这些现象,有些人就说:“好人没好报,千万不能当好人,从明天开始我要当坏人。”说这种话是不懂佛法的表现,这种人非常可怜,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其实,不要说一般人在行善过程中会感受暂时的痛苦,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临终时也要感受痛苦。
翻开《百业经》:有些阿罗汉是饿死的,有些是病死的,有些是被野兽杀死的,各种情况都有。另外,龙树菩萨因为前世割草时杀虫的余业,被乐行王的太子用吉祥草砍断头颅而示现圆寂。静命论师是被马踢伤而示现圆寂的。另外,贝若扎纳大师因为前世当比丘时掐死过虱子,后来被擦瓦绒地方的国王关在遍满虱子的监狱里。这些情况在佛教的历史上非常多。
可能有些人又会对此生邪见:连高僧大德的遭遇都这么惨,看来因果真的不存在。现在很多人都是如此,因为不懂佛法,经常对高僧大德的示现生邪见。
藏地有位著名的贡智仁波切,他在欧美、东南亚有很多弟子,当他以车祸示现圆寂后,一些见解稳固的弟子认为:不管上师怎么示现,我对上师的信心都不变!而有些红头发的人则生邪见:上师肯定不是成就者,因为他连方向盘都控制不住,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救度,还怎么救度众生啊?
以前法王如意宝和阿秋喇嘛在医院治病时,一个人说:“怎么藏地的法王都住院了?既然他们是法王,为什么还要住院?”很多人都是由于不懂教理,以一些相似的理由产生邪见,这些人应该好好闻思教理。
除了因不懂教理而生邪见之外,还有以前世的恶业而于今生产生邪见的。下面我们看一则公案。
以前边地的给热国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战哦,一个叫炯哇,他们一个是常见者,一个是断见者。后来给热国王委托胜光王抚养他们,最终他俩舍弃了邪见,在佛陀面前出家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为什么他们能获得阿罗汉果位呢?因为他们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两位出家人,以此因缘,他们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为什么他们会转生为边地的邪见者呢?
这是因为在迦叶佛时,他们前往某边地,本来没有教言却胆大包天、擅自修行(有些人也是这样,随便买本书看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然后就开始盲修瞎练),本来没有证悟,却自认为已经证悟了,从而生起增上慢。在临终时,因为没有获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见,口口声声说:“迦叶佛的教法不真实,因果不存在,我们俩没能解脱,同样,其他人也不会解脱。”说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见恶业,他们于多生累世堕入恶趣,并且于很多世转生于边地,在此之前连三宝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在这个公案里,两个王子由于造了杂业而感受相应的果报——因为往昔出家而获得阿罗汉果位,因为生邪见而转生为邪见者,可见因果非常微妙,一点都不会错乱。
——以上内容选自《藏传净土法》第六十五课,题目编者加,愿吉祥!
转自:
为什么放生布施后没有福报,反而困难重重,障碍重重。放生反而生病住院开刀。财布施很多了,还是很穷
我学佛。用我刚写在另外一问题下的内容开篇…以前"听"说有乡下学子高考考上清华,因为家里穷没得上。因为穷,让孩子没上大学,现在有了开明的亲友经济支助,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不再是因穷,很多乡下学子没有受更多的教育,其实是过去乡下人思想观念存有大问题,相比,现在情况好多了。读书,谐音"读输",他们认为读书就读输了,放牛,种田,养殖,帮搞农场,是得现钱,学徒也很不错,应招到工厂。过去的他们还十分"看准"了:读技校,读大学,几年时间也不能算工龄,在退休计算养老钱时。现在乡下人较重视教育了,不过实用心很强,纯搞学问类专业,不让孩子高考填专业志愿,如哲学,宗教等有助建构人们精神灵魂世界的知识学问。瞄着的则是数学教育,临床医学等,学什么能多赚钱才正经,还例,学几年行政不当官就没用处。太实用主义了,大德难出现于乡土,我今天有感。转入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学佛也不能太过于实用主义了,至少不能以眼前利益获得的多少来评判学佛的功效。学佛目的,还真主要不是为今生的利益,是为明白世界,世事的真相…放生是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切记),并累积我们的福报,这个福报可能是增加人的智慧,生活的各种顺利等等,放生获得的福报可能不是现世报,所做福报的事终有福报,后半生,或来生。如果一定要今生显现,就要做特定的事…不过,真正学佛人,是为了自己的心修成[佛],不要太在意今生幸福多少,随学佛深入是无烦恼之心的,因一颗渐趋无分别,获得了真正智慧的心。
如何按佛说的如理如法的放生?
一般寺院举行法会的时候都会组织僧众到放生池放生,许多居士、信众懂得放生是在做功德,会跟着出家师父一起去放生。放生前会进行相应的佛门放生仪轨,让这些动物皈依佛法僧三宝,不堕入三恶道,一心皈命阿弥陀佛。那么,如何放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生呢?
佛教提倡随缘放生,而不是刻意放生。什么叫随缘放生?遇到了这些小生命,它在遭受苦难,遭受不幸,我们力所能及地予以救助,这叫放生。而不能没事找事,刻意地呼朋引伴,你捐一千块钱,我捐一万块钱,咱们组织组织到市场上买一批鱼鳖虾将,我们到那儿放生。
如果把放生当成一种产业来运作的话,反而是制造了大量的冤孽。那就不是放生,反而成了杀生,哪儿还有什么功德可言?我们的种种放生,因为去购买、产业化,导致了很多不良商家刻意针对我们的这种需求去捕猎、捕杀。有句话那么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因为我们的买卖行为、商业化行为导致了大量的生命遭受了无辜的伤害。
对一个三宝正信佛弟子而言,尤为不可,切记这一点。我觉得现在佛教界放生的种种乱象,居士们之间出现的就是这种放生的商业化行为,切记不可,这是我们所坚决制止的。除此之外,所谓的放生还要注意什么呢?中国佛教协会多年之前就提出过要做到慈悲护生,合理放生。
什么叫合理放生?即使你要组织放生,也要首先研究一下当地适不适合放生,这些小生命有没有可能造成生态伤害。比如说这里不应该放巴西龟,你去放巴西龟,把其它的小生命都咬死了,只有你一家独活,破坏了当地的生态链,那不行。明明是圈养的小鸟,你放到树林里去,它连飞都不会,只会爬。你说你是放生啊,还是杀生啊。明明是淡水的,你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地就放到海里去了,这行吗?
种种的不理性行为,那都不是放生,都是在一厢情愿,实际是在杀生。因此,合理放生,就是要有调查研究,要科学放生。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很过分,有一个人拉了几蛇皮袋的眼镜蛇,跑到人家居民区附近的树林里去放生,把人家居民区的人搞的是四邻不安,鸡犬不宁。不光是要控告他们,不光是要找人再去捕捉,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赔偿。你说这是放生行为吗?太不理性了。
以上这种行为,都是一个正信的佛弟子所不应该有的。我们的慈悲护生就是要考虑我们的生活区域,一定要和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说,你在居民区附近放生,有没有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心情、心态。
你连人都不爱,你去爱猫爱狗,爱那些毒蛇,这样说起来太缺乏说服力。虽然说,我们的心量要放大,不是以人道主义为中心,而是以众生为中心。理论上是对的,但是这个慈悲,还是要注意从当下做起。慈悲不在远方,修行就在当下。
我很想多做善事,也就是行善放生,可是经济上有困难成为放生的障碍,请大家想想办法,感谢!
在《骂意经》中世尊曾经告诉大家: 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 人得好意 。其福难量
救活十方天下的人,都不如人守意一日。人如果能发善意,其福难量。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仅仅有了善念比救一切人的性命还要有福报呢?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就清楚了。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每说一句话、每动一个念头。都是一个因。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而果实还会提供更多的种子。《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我们是“ 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就是指我们婆娑世界的众生,起心动念很难有好的念头。不好的念头做为种子,将来一旦成熟就会引发我们的恶果、同众生结下恶缘、辗转牵连会导致众多的恶业。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现在杜绝一个恶念,生一善念,或许就是杜绝了将来的恶事,救了将来众生的性命。如果能够一天没有恶念,或许就是救了将来千万人的性命。这其实是最彻底的放生。
……
【摘自地藏论坛 ※ 净行品---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
修持戒律就是行善!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 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堕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 以戒为师 ”,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自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淫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 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与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 。《遗教经》 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转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够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 三无漏学 ,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
【转自地藏论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