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法因果因缘(因果缘分是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4-14125

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问题一:佛说凡事有因果关系的 佛教的因果规律指的是因、缘、果相互生成、影响和转化的规律,也就是起因、变化的条件(缘)、造成的结果,而后因此结果生成新的因、缘,并不是单纯讲因和果。 在佛法中,强调的是因缘果三者构成的关系链,因和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果,指的是因缘果报一个整体过程,在佛法中没有什么“注定”的概念,是个变化和无常的概念,由于缘(各种内外影响的条件)的存在,使因生不同的果,果又影响新的因。有些因果是自然界的自然运行,有些是我们的行为活动产生,而一切果都可由于我们的主动作为而改变。世上只有永恒的规律,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果,内外缘的影响变化改变了因是否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多长的期间结出果。所以一切都不出这个规律。 每一个人自身命运与因果也是必然的联系,因为是规律造作下的产物,但是其中的作为过程则是生命中偶然的关系。 也就是说,所谓命运是必然与偶然间的辨证关系,偶然蕴藏在必然之中,显现必然,但是必然的规律之中又有其偶然的组合和变化。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在佛法中就是“缘”的发生,由于“缘”使事情发生改变。

问题二:什么是陪悄佛说的因果关系? 我们中国文化,尤其信佛的人应该晓得,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面。如果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么你说信佛,根本是迷信。三世是指前世、今世、来世。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誉败我们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中国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葱卖蒜作小生意,开银行,办贸易公司,做大买卖,那都是职业不同,无论你作什么,人都要学做人。我常常跟一些从政的朋友讲,不要说做官难,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台做官要做人,下台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别做绝了,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中国人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庆乱颤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我、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架。其实,依据因果轮回,角色变易的道理来看,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同自己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二条因果线往往是彼此重叠,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中国民间长久以来,充满了三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为兄弟,互为夫妻的传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随人自取。‘祸福无门,唯人供召’,怨不得人

问题三:佛家所说的因果关系指的什么? 请看宣化上人对因果的开示:

众生起惑、造业、受报,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道理。譬如,种佛因,就结佛的果;种菩萨因,就结菩萨的果;种缘觉因;就结缘觉的果;种声闻因,就结声闻的果,这是四圣道。还有六凡道,就是三善道--天、人、修罗;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总之,种三善道的因,就结三善道的果;种三恶道的因,就结三恶道的果。这种因果的道理是丝毫不爽,千真万确的,绝无迷信的色彩。

愚痴的人不知道因果的厉害,随便错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拨无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就怕错因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三思而后行。出世圣人修行为「了因果」,一般凡夫就「造因果」,没有罪过,他要造出罪过。造出罪过,自己还不承认是罪过,反而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惭愧之心,这是罪上加罪,不可饶恕。

众生有种种的异别,包括善恶的种子,都是各有不同,各造各的业,各受各的报,这些都是在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所分别而成就的。若能在种种业果报应之中,观察明白,就能了知一切法性,而又不破坏它。

问题四: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和佛教中的因果关系有什么不同? 我个人体会,仅供参考:哲学中的因果关系认为凡有因必有果,凡有果必有因;佛家因果关系认为因即是果,果即是因。

问题五:佛说的因果关系怎么解释这两个例子 这种例子太多了,杀人犯,杀人是因,坐牢是果,即便他逃了,也会受良心的谴责,这也是果,当然也有坏人会过的很舒服,那是他们前世多行善,种的因,这一世的没有受到惩罚是了上一世的果,但做了坏事就有了因,这个恶果迟早是要得的。

问题六:佛教里的因果什么意思? 因果梵语(hetu-phala),通常因果在佛门中可分为三种因果,何等为三?分别如下:

一.种因得果:何谓种因果呢?佛法深信一切人事物,乃至宇宙万法,其所形成,必有前因与后果的流程。换句话说,若无前因,果就不能成立。譬如一栋房屋的形成,就是果(结果),但这栋房屋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元素、钢筋、水泥、人工、木架、工程师、建筑师,等等条件所共同促成的。若无这些条件,房屋就无法建造完成,既然能成立房屋,就离开不了那些种种材料,水泥.......等等,问题出来了,若以佛法而论:房屋建成即是果,那些材料等等即是因缘,若无因缘和合,果即不得生,普天之下,一切的一切,皆必然如此一般,这称为种因得果。

二.双重因果:何谓双重因果呢?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是名双重因果。譬喻一颗种子而言,种子可因可果,如何而说呢?因为种子当下就是结成的果,是站在果位,但是果的当下,亦可当因来种植于田里,如是具备有双重条件的关系,佛法称之双重因果。

若以时间而论,即是三世因果,过去所造为因,现在所受是果,现在所受之果亦可当因而作,以后再感受果,如是周而复始,至于无穷,佛法称为三世因果。

三.无尽重叠因果:何谓无尽重叠因果?就是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善恶,因而不断累积重叠,重叠又开花,开花又累积重叠,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反覆共薰,穷劫不止,形成因果不断周旋,犹如铁炼,一环钩一环,紧密不松,沉沦的众生,起惑、造业、受苦、乃至无尽受生,一切因果亦复如是。

问题七:求教佛法中的“因果”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师兄,是这样的!现象界的一切,全部都在因果之中。包括我们遇到的任何境界,任何事件,任何经历,任何人物,任何过程,包括我们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包括我们有什么样的亲人,是顺缘多,还是逆缘多,有什么样的孩子,是乖巧听话,还是调皮混帐,包括我们什么样的爱人,感情融洽还是不融洽,两个人能好多久,能不好多久等等,包括我们的性情习气是乐观开朗还是悲观失望,是慈悲还是恶毒等等,包括我们当下的任何一个念头,是感觉我其实很不错,别人有几个能比得上我。或者过了三天,某一件事触动我,我又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了,等等,包括我们是有一个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被绑在绳子上,困在陷阱中,处处不得自在,求什么都不得满意,包括我们一生是顺利平安,还是会有飞来横祸,甚至包括我们与任何一个人见面,所起的任何一个念头,是一见钟情,还是一见就讨厌,还是毫无感觉,这一切的一切,包括我们能想到的、能看到的、能听到的,包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无一不在因果之中。

他有过春风得意的因,因缘成熟才会感得一个春风得意的果。若无春风得意的因,就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只落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表象上看,是他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聪明,实质上,如他一般努力和聪明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不是这样的结果呢?一切的一切,无非因果!

问题八:佛教所讲“因果”的种类有哪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物质的因果;作善受福,作恶受殃,是行为的因果。行为的邪正,视乎心术,心术可分二种:一是质直心,一是机械心。质直心合于事物实际理体,称为圣心,易招致人事失败而感召业报的胜利;机械心偏重权谋思辨,称为凡心,常能获得人事胜利而感召业报上的失败。因之,善恶之判别,不在于形式上手段之巧拙而在于加诸于人的损益关系。世俗每视巧妙的损人利己行为可以逃避法律道德的责任而博得人们的同情。如某甲为反抗某乙淆乱群众视听侵夺自由权益而作不平之鸣,在常人直觉的感官接触之下,未能审察乙的手段内容,由于憎厌甲之态度而颠倒善恶是非的认识。因果律上并不以某乙手段之巧妙而不报或以某甲作不平之鸣而视为罪恶。相反地,某甲之鸣,为出于被侵害的必然表示,往往反能赢得人力控制以外自然异熟果的胜利。因此,果报在行为感受的回向上,常有合乎事物客观理体的平衡作用,而不同于一般常人的主观看法。凡同一事态,可以信其发生同一现象,根据同一现象,亦可逆料其为同一原因,此均齐之事理,称为自然齐一律,适用于一般普通事理。佛教对行为因果,并非如此。唯识学分因果为等流,离系、士用、增上、异熟五种。除离系果为诸漏已尽证得善无为法之二乘圣者佛位之果报以外,凡由人力造作达成预期目的之果体,称为士用果。加强业果功能之助力,称为增上果。因结成果,果再为因,递相变化,绵延不绝之业报现象称为等流果。异熟果含三义:(甲)过去造业,现在感果,其成熟不一时,名异时而熟;(乙)业因善恶相间,乃至成熟共变为无记性,互相抵销,是为异类而熟;(丙)善恶业因由未成熟到受果中间,必有许多变异,是为变异而熟。如按其有漏、无漏的性质作大体的划分,可归纳为离系,异熟二种:离系为不生不灭的涅圣果;异熟为六道凡夫的生死业果;其余士用、增上、等流三种只为异熟果加以人力助缘或时间伸延所呈现之各种动静状态而已。士用果虽有变化业用的功能,假令作者对事理之是非善恶认识不清,或昧于因果的回灭与酬偿作用而采取机械性之动作,常可招致相反的报应而不能达成预期的果体。故人类一切行为听任自然异熟果之反应,远较人力造作之士用果为普遍。

佛法为什么讲因缘不讲因果

谁跟你这样说的?事实上,佛法即讲因缘也讲因果!所谓因果因果,意思就是指“因缘”与“果报”,如旦埋团果没有了“因缘”,那么“果报”液燃也就无从谈模橘起,因果里面本身就包含了因缘,一旦涉及到因缘,那就必须得讲到果报,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绝不是你说的那样。

请教一个因果和因缘的问题?

老法师----详细讲解因、缘、果。

「缘」,就是讲机会。缘里面包括有三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

丙、生起三由

体相用里面,特别从相上下手,研究差别的现象怎么来的?「生起三由」: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因、缘、果」。这一段就是体相用三分里面「相」的注解,就是对于相的深入观察;它有因、有缘、有结果,结果就是这个相(幻相)形成。

佛法里面平常讲因果,把当中「缘」省略了。因如果没有缘,不会结果,一定要有缘才会结果。佛法的修证,或者再讲浅一点,改造命运,可能吗?可能。有什么理论依据?就是依据缘。因已经造了,没有法子,不能改,可是因要是没有缘不能结果,如果你能把缘控制住,就能控制结果。我过去造恶因,晓得恶因一定会感恶果,但是没有缘,它不会结果。我把缘控制,不让它有缘,虽有恶因,它不会结果。我造善因,想得善果,我把善因再加上善缘,善的果报一定现前。佛法讲改造命运,理论依据就在缘上。所以佛法不讲因生法,讲缘生法,特别强调缘。

「因」,是「动机」、是「造作」,这两种都是亲因缘。在佛学术语里面讲,这个因是种子(唯识论上称动机为种子)、是现行。种子就是习气,我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里面,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饿鬼、地狱、畜生都有。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种子具足就是因具足,十法界无论哪一界的果报都有可能,你要到哪一源乱脊道就看缘。人能不能成佛?当然能成佛。为什么能成佛?因为你有佛的种子,你有成佛的因。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成佛?你没有成佛的缘,你缺少助缘,所以你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

「造作」就是现行,就是我们现前一切造作,这个造作又在阿赖耶识里落下种子,所以现行也是亲因缘。因,有过去跟现在;动机是讲过去的因,造作是现在的因。现行,一现九隐。我们不是十法界的种子都有吗?现在我们得的是人身,在十法界里面我们是人法界这一个种子现行,其他九法界的种子在,并没有消失,但是它不起作用。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九个法界不现,只现这一个法界。这种情形就叫做业报身,业报。如果能把业报转变成智慧,那就得大自在。怎么自在法?就可以同时在十法界都现身,像那些佛与大菩萨无时无处不现身,我们讲分身,得自在了。可惜我们现在没能做到,真正能做到,那就像我们念《华严经》、念《梵网经》:「千百亿化身」,这多自在!就不会感觉到很苦,分身无术。「因」是亲因缘,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缘」,就是讲机会。缘里面包括有三种。第一种是「所缘缘」:就是所缘之缘,所缘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今天念佛,希望成佛,希望成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所缘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现在所缘的不只这一样,好多好多,还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是你所缘的。比较起来,恐怕名闻利养所缘的心还特别强,求无上菩提的心只用个一分、两分而已,不甚强烈,心里是希望,现在不得到还不要紧,还不想急着得到,所以菩提这个所缘缘的缘力量薄弱。但是你对于烦恼的所缘缘很浓厚,缘贪瞋痴慢,这个力量太强了。无上菩提跟贪瞋痴慢,你阿赖耶识的种子都具足,但是你现在想要无上菩提的心念不强,在时间上来讲很短暂。现在在讲堂里面心里想,我要求无上菩提,下了课马上就求贪瞋痴慢去了,这不行。一天二十四小时,想到无上菩提只有几分钟,想到贪瞋痴慢几十个钟点,那怎么行?当然贪瞋痴慢作主,因为它的时间太长,力量太强大了。

所缘缘非常的重要,就是你有了期望。有期望,还得要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无间缘」;无间缘是你这个期望不能间断。我们对于无上菩提常常间断,所以不能成就;不是不想成佛,成佛这个念头常常会被打断。就拿念佛来说,不是不想念佛,佛号常常间断,不雹渗能够二六时中相续不断,没有这个条件,纵然想念佛也是空的。可是你的贪瞋痴慢是从来不间断,所以你想想,后来有什么果报?这是成败关键的所在。

亲因缘(因)、陪圆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本身具备的,外面的条件就是「增上缘」。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属于增上缘。亲因缘是每个人具足的。所缘缘跟无间缘如果自己不具足,佛菩萨帮不上忙;你自己真正具足这两个条件,佛菩萨就帮上忙。我们现在,佛法里头这两种缘有,但是不足;烦恼习气,这两种缘很具足。外面境界,你六根一接触就起贪心,就起瞋恚心,因为因缘具足。外面境界帮助你贪、帮助你愚痴、帮助你瞋恚、帮助你造业,这是增上缘,都帮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因为你所缘缘跟无间缘力量不足,太薄弱。

因加上缘,后面就有「果报」,果报是「结成、起相」。经论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可以归纳为色、心两大类。心法(包括一切心理现象),一定要具足四种缘才会起相,那就是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如果是色法,就是讲物质,植物与矿物,不需要所缘缘跟无间缘,它只要两种: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它就结果。

下面是以植物来作比喻。植物只有两种缘,不具足四缘。「如种下地」:种是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瓜来说,瓜子是它的亲因缘,这是长成瓜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瓜子能不能结成瓜?它必须得到缘,如果得不到缘,不会结成瓜。我们把瓜子装在玻璃瓶里,装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那就是缘不具足,虽有种子而没有缘。它的增上缘「如日水肥」,要土壤、肥料、水分、阳光,这些条件具足,它一定能长得很好,才能成熟,才能结果。「常暂不同」:种子成长时间长短不一样。瓜,三、四个月就长成,就结果,桃李树要三年才能结果,这就是时间有长短不一样。增上缘有「强弱之判」,土壤有种种不相同,质地不一样,阳光充不充足,水分够不够,对于它的生长有密切关系,所以结果「迟早有时」。同一棵树,每一个枝条它所得的增上缘都不一样,有的偏在阳光那边,它的花开得好,果实先熟;背着阳光这边,它结的果就比较小,它熟得比较晚。这全是缘的充足与否,所以果报不相同。

如果是在有情众生(动物),除增上缘之外,所缘缘跟无间缘是决定的因素。这就是在别相上给我们透出一点修学的消息,让我们在这下功夫。人生如是,不出因果定律,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报;因是自己造的,果报当然要自己受。我们一切的际遇,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自己又造重罪了,后来的苦报,那是不堪想像。转业的方法,就是控制缘;缘要是控制住,境界就转变,果报就转了。

末后两句:「有因同果异,有果同因异。」这也是普遍所见到的现象,特别是在有情分上,无情不会,无情是种瓜一定得瓜,瓜不会长成豆,稻的种子也不会结成瓜,可是在有情分上就不一样。譬如你们同学在一个班上念书,同一个学系,现在你们因相同;毕业之后到社会上,各人有各人的事业,发展到最后不一定能相同,这是因同果异。为什么会果异?缘不相同。每一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将来在社会上,种种因缘不相同。也有果同的,譬如政府里面的部长,都是部长阶级,可说是果相同,但他因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部长并不是都念政治,并不是都念同一个学校,这里头也是缘,可见得缘占决定的因素。所以佛法说缘生论,要我们特别重视缘,缘能够改变因果。

对于一切现象一定要懂得这样来观察,就不会迷惑。

佛教因果定律:什么是十二因缘

什么是十二因缘

佛教的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蚂则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

一、无明,指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二、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

三、识,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今世,成为新的生命。

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

五、六入,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

六、触,人在出生后,对外界事物有所接触。

七、受,由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乐、忧、喜的感觉。

八、爱,对苦有强烈的憎恨,对乐有热烈的渴望,强烈的欲求或渴望,就是爱。

九、为爱努力地追求。

十、有,今生为爱产生诸多行为,成为下一世的果报。

十一、生,有了今生的业因,而受来生的生命。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死。

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

十二因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就是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其中无明和行属于过去世,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属于现在世,生和老死是属于未来世。

十二因缘的三个阶段中有两重的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过去因是无明和行,无明是过去世的迷惑,段物丛行是过去世的造业。现在果是识、名色、六处、触、受,正是由于过去因才有了现在的果,这就是第一重因果,过去因被称为“能引”,现在果被称为“所引”。

现在因是爱、取、有,爱和取是现在世的迷惑,有是现在世的造业。未来果握樱是生和老死,正是由于现在因才能了未来的果,这就是第二重因果,现在因被称为“能成”,未来果被称为“所成”。

网页链接(百度网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52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