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相换的意义是什么(自他相换的原理)

什么是修行中的自他交换、断法、般若空性
自他相换是发姿氏心悉乱愿以自己代迹陆散他人受苦,而他人能因自己之功德受乐。断法是以身体布施非人众生而证得无我。般若空性是真空。
62课心得 自他相换 换位思考
修学课62-63【自他相换】 心得分享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六十二课 自他相换修法(之一 、自他相换的意义;之二、自他相换的成立及原理) 感悟
本课的修学内容是自他相换的意义、成立及原理。自他相换的主要思想是把追求自己快乐的心理,转换到一切众生身上;把对众生漠视的心理,转换到自己身上,这听起来似乎很难,因为我们习惯于追求自己的快乐,而对众生漠视,但是本课告诉我们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想着为自己谋取利益,结果就是在不断制造痛苦和轮回。而如果我们能像佛陀一样能做到自他相换,无我利他,那么就会成就大解脱、大自在。仔细想想这确实很有道理。以前的我就是因为只考虑自己,不去考虑他人的利益,所以做事时得不到他人的协助和支持,因此很难获得成功。而我们济群导师就竖颤腔做到了自他相换,时刻想着无我利他地救度众生,所以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和追随,感得大解脱和大自在。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心,做事前不跟其他成员商量,不把别人的意见和利益当回事,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但凡只要做点事情就认为自己贡献很大,贬低、看不起其他成员;这样的人做事就不大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事情肯定就做不好,家庭也不可能经营好。而如果家庭人员之间彼此互相关心,经常为对方着想,心就会团结在一起,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困难就容易克服,家庭也能经营好。经营家庭是这样,经营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也都是这样,所以我相信落实好自他相换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信自他相换能感得殊胜利益之后,我们就要去落实,但是我们凡夫习惯性地认为我就是我,众生是众生,我们彼此独立、互不相干,所以习惯于只考虑自己,很少去考虑他人,所以真正落实自他相换也并不容易,但是本课告诉我们,自他相换从原理上讲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执以为是“我”的身体其实只是父母精血加上五谷才形成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我”,只是我们因为往昔坚固的串习把这个身体执以为我,产生我执,其实“我”只是我们在身体上所余衫产生的一种错误设定,在缘起世界里,其实是没有我和我所,自他只是一种设定,不是固定不变的,把这个错误设定撤掉后,自他就能相换。
例如上周末我的朋友说好要来看望我,结果他有别的事情了,没有来,我那一整天都特别难过,我的嗔恨心升起了 一我觉得他怎么能做话不算话,二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洞李重视。但是学了本课内容我对照自己的心行,本期法义说的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因为别的事情绊住了,一定也是很无奈,自己没有说到做到也觉得不好意思。因此第二天早上我体谅了对方的难处,带着理解与接纳去关心他。那时候我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感同身受的连接感,一体感。
法义说:如果我们将自利的心换成利他,将爱著自己的心换成爱他,必然早已成就佛果。无论自身还是众生的利益,都能圆满成就。因为诸佛菩萨就是这么成就的,就是这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
此课我还学到了“如是数数思惟爱他之胜利,生起勇决."勇决,坚固的决定。我们还要不断思维爱他的功德利益,对此深信不疑并发愿成就。此处所说的爱他,不是爱某个人,也不是某一部分人,而是关爱一切众生。爱他的胜利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瓦解我执,二是成就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这正是菩萨道修行的两大内容,所以说,利他意义重大。
由此我感觉到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是修行。
感恩一切,合十
自他相换修法
自他相换是发起菩提心的另一种修法。来自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属于文殊菩萨、龙树菩萨深观体系的传承。《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行分三个方面。一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如何修自他相换。好举
把追求个人快乐的心转到一切众生身上,不再在乎自己的快乐,而是在乎众生的快乐;把漠视众生的心转到自己身上,不再漠视众生,而是漠视自己。这就是自他相换的主要思想。
修行就是对心的一种健康训练。正因为心是可以训练的,所以只要通过正确修习,自他相换的心是可以训练起来的。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虽然我学佛多年,我觉得还是很难把握其要领。想当初我学佛的发心就是离苦得乐。可学来学去却发现痛苦的成分一点也不少,而快乐的感觉却不多。反观同期进班的师兄们,他们的改变之大尤其是洋溢在脸上的那份发自内心的法喜,确实让人很羡慕。学完这节课,再来对照我的病症,对于病因我也能略知一二。
算命先生说我是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原话记不清了,记得有这么几句“双鱼座的人主观性太强,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听不进不同意见……”当时我表面上点头称是,可内心腹诽不已“你懂个锤子,我可是佛教徒,佛教徒的命运一般人是算不准的”。现在看来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容易活在自己的感觉或情绪里。很多时候还执着于喜欢或讨厌的东西。由于过多的在乎自己的感受,反而对他人的痛苦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冷酷无情。假如没学这节课的话,我还会在固有的串习里轮回。
这个假期虽然疫情肆虐我却过了一把扑克瘾,这一打就是一个多月。自从大学毕业后我还从来没这么放肆。说起牌局有三个要素,时间地点还有人物,我们这个牌局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固定的,假如频繁换人换地点弊端太大。一很难融合在一起。二玩的不尽兴。二月下旬,有个小伙伴缺席,少了一个人就玩不起来了。坦袜世我记得当时给他打了通电话,等问明了情况,原来他牙疼的厉害确实没心情玩,我非但没安慰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他,最终他也没去,对于他这种撂挑子的行为我很不高兴在电话里责备了他一通。最后弄的很不愉快。
反观我这种行为不正是漠视他人痛苦,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吗?我这种做法既增加了他的痛苦也增添了我的烦恼。假如我把他的痛苦当作我的痛苦,积极地帮他想办法,并好言劝慰,虽然不能代他受痛,最起码他内心是温暖的,我们的关系是融洽的。我发现要想让自己真正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人快乐。就像父母的快乐来源于孩子的快乐一样。
我之所以不能做到自他相换,就是把我以及附着在我身上的一切看的太真实。要知道这一切了不可得,这是一种错误设定。宗大师在法义中说“五蕴体就是无常与众多的关系,而我就是父母的精血与五谷精气和合而成。”弄通的这一让肢点。我就想既然所谓的“我”是一种错误设定,那么非我也是一种错误设定。既然之前的设定是错误的,当下就要改正。
我是父母精血与五谷滋养而成,同样他也是父母精血与五谷滋养而成,都是父母精血与五谷滋养而成,所以说我和他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我可以是他,他也可以是我。只因为我执着于我和我所,才有了亲疏,高下和不平等。才有了分别对立。当撤掉这些设定时,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我觉得自他相换是可以修起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71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