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手册2(皈依手册1)

自己怎么皈依
凡对世尊之正法、律生起清净信心,欲受持三皈依及做缺五戒之善男子、善女人,应入于寺塔中,以敬信之心礼请一位戒行清净、智慧具足、堪作师表的上座部佛教比库,求受三皈依及五戒。若于无比库处而欲受三皈依及五戒者,亦可于世尊苟答玛(Gotama, 乔答摩)佛像前恭敬受得。
于佛像前自受三皈依及五戒的方法,先礼敬佛像三次,然后以巴利语念诵如下之三皈五戒文: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凡对世尊之正法、律生起清净信心,欲受持三皈依及五戒之善男子、善女人,应入于寺塔中,以敬信之心礼请一位戒行清清胡和净、智慧具足、堪作师表的上座部佛教比库,求受三皈依及五戒。若于无比库处而欲受三皈依及五戒者,亦可于世尊苟答玛(Gotama, 乔答摩)佛像前恭敬受得。
于佛像前自受三皈依及五戒的方法,先礼敬佛像三次,然后以巴利语念诵如下之三皈五戒文:
三皈依及五戒巴利语念诵
三皈依及在家五戒--西澳洲佛学中心 阿姜布拉姆 下载录音 备份下载
三皈依及在家五戒--缅甸 班迪达西亚多 下载录音 备份下载
三皈依及梵行五戒--缅甸 玛欣德尊者 下载录音 备份下载
三皈依五戒(巴利语、汉语)
(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称)
(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陀,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僧团;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陀,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法,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僧团;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陀,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法,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僧团。
(五戒)
1. Panatipat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1、我受持离杀生学处;
2. Adinnad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2、我受持离不与取学处;
3. Kamesu micchacar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3、我受持离欲邪行学处(戒邪淫);
(3. 梵行五戒:Abrahmacariy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3、梵行五戒:我受持离非梵行学处[戒淫];)
4.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4、我受持离妄语学处;
5. 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5、我受持离放逸答盯之因的诸酒类学处。
Idam me punnam, asavakkhayavaham hotu.
Idam me punnam, nibba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nnabhagam sabbasattanam bhajemi,
Te sabbe me samam punnabhagam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盘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adhu! Sadhu! Sadhu!
萨度!萨度!萨度!
如何皈依?
南无阿弥陀佛
朋友您好:
您想要皈依,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皈依。
净空法师:三皈依介绍
三皈依介绍
——净空法师
一、为何要皈依?
首先我们要明了三皈的真实意义。学佛,我们对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或者说是发愿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释迦牟尼佛收我做学生,从今之后,我们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纠正我们在生活当中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这是皈依的正确动机,或者是说皈依正确的发心。如果我们对於佛教是什么没搞清楚、没有很明白,看到别人皈依,我们也跟著去皈依,这是错误的,这叫盲从,这是迷信,决定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功德利益。
二、皈依重实质,不重形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学生传授三皈五戒,没有听说发皈依证的、发五戒证书的,没有。为什么呢?这是仪式,佛家讲重实质,你有没有真心皈依?
现在「皈依」叫方便皈依,形式给你做了,实际上有没有真的皈依?没有,你也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是在佛面前磕个头,法师发一个皈依证书;那个皈依证书也没用的,也不作效的,不生效的,诸佛、菩萨,也不承认的森扮。不但你这个皈依证没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没效。佛、菩萨都不承认的,我们自己在这里办儿戏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们怎么能成就!那么这个皈依受戒,怎样才能让佛菩萨点头?让佛菩萨承认?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没有关系。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没有受这个形式,佛菩萨也承认。
三、错误的皈依观念
[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回头,依什么呢?依靠老师真实此旅灶的教诲。所以皈依,诸位要记住,不是皈依一个法师,如果你们大家今天到此地来,“我皈依净空法师了”,错了,只有这一个错误、这一个罪名就要堕落地狱。你要不来受皈依,你不会造这个罪业,因为你来受皈依,你造的这个罪业将来要堕恶道。那么我们皈依谁呢?我们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仅仅受这个仪式,这是不切实际的。
四、如何做到真正皈依?
真正皈依的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样子。因此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想想我可不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不是好样子不但不能学、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做所有家庭的好榜样,做全世界我这个行业里面的好榜样。
如果样样都能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你就真正皈依三宝。如果不是好样子,你没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说得不好听,冒充佛弟子,你不是真正佛弟子。经典上常讲的“无上菩提心”,必需落实在生活。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真是不假,诚是不虚。虚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错了。佛菩萨用真诚心,决定不欺诳众生。佛菩萨用清净心,决定没有丝毫污染,污染的根是自私自利,我们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个念头是罪,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污染。真心平等,决定没有高下,如果觉得我高,他不如我,我们就错了,我们没有回头,我们没有皈依,所以皈依之后要用清净心,要用平等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用觉悟心,觉就不迷。要用慈悲心,慈是爱心,这个慈悲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个爱是大爱、真爱。佛家怕众生误会,所以用“慈悲”,不讲“爱”,慈悲代表有感情,所以爱心里面具足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个爱心就叫做“大慈大悲”。我们要学佛存心,学佛用心,那你就是真的回头了,真的皈依了,诸佛如来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佛的好学生。务必要诸佛菩萨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龙天护法才会拥护你,也常常帮助你照顾你。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是三宝弟子,世尊是这样传授下来的,我们应当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五、我们皈依谁?
我们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也不是皈依某一个寺院。
我们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们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这是我们修学的依靠;
我们皈依[僧],是皈依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僧团,你这就真的皈依了。这样发心皈依,世尊告诉我们,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佛在经上讲,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镇春你。
皈依佛
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教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
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 都是「迷而不觉」。从迷回过头来,要觉悟。
佛弟子,从今天受了「三皈」之后,你就要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们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满,乃至於家庭事业,样样顺利,你就照佛这个话去做。从迷回过头来,依觉,这个叫「皈依佛」。
皈依法
法是「正知正见」。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无量的苦恼,苦恼从什麼地方来?对於自己、对於自己生活环境,不能够明了,於是产生了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样才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彻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们的思想、见解就正确,这样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乐,佛法教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实在在可带给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僧
僧是「清净、一尘不染、和合」的意思。
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自性净。其实学了佛,我们也没有真的回头!为什麼这麼说法?因为我们心还是被污染,妄想是污染、分别是污染、执著是污染,贪瞋痴是最严重的污染,叫三毒!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了,你就会统统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复到身心清净,所以,你才晓得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
六、从那里「皈」?怎麼个「依」?
皈是回头;从妄想、分别、起心、动念、执著里回头。
依是依靠;依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这个三宝,佛教给我们这个修行三大纲领、三大原则,一切诸佛如来所依的,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对他;他里面,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要记住:
「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
「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
「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
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的人,从今往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标准、不离开这个原则,那你就是佛的学生,佛就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传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绝对不在那个皈依证,那一张纸上,纸没用处的!纸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这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这真正皈依处。
希望您能得到利益
末学顶礼
南无阿弥陀佛
我想学习佛学,请问有关佛学的哪本或哪些书比较好?
供楼主师兄参考:
学佛可以从这些开始:
想了解佛法,可先从入门读物让派坦,比如台湾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
和学佛群疑
还有海涛法师和慧律法师的一些音频和视频讲座.供楼主参考.
学起.
欲得佛法真实利益,先从皈依三宝学起
皈依修学手册
修习佛法要从“闻、思、修“入手,首先要听闻佛法,楼主可以学习一下宗珂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上面把如果修学佛法的次第说的非常清楚,这里有日常法师的讲解,;id=1142楼主可以下载来学。还可以看《印光法师文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入菩萨行》等,这些都是很好的。
想要修习净土法门,可依《印光法师文抄》学习,针对现代人的根基,这是学习净土法门最好的一部著作了,所有修行和日常生活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还可羡腊以去东林寺大安法师()学习,法师讲座处处指归净土,令人赞叹.
在听闻佛法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修了,给自己安排定课,例如每天念佛1000声,拜佛108拜等,刚开始不必时间很长,半小时也可,一小时也可,贵在坚持。
发心上面,先要思维轮回是苦,要认识到“苦”,只有认识到了“苦”,才会想坦桐要脱离轮回,想要修行,这样就有了“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再把此心推广,我是如此之苦,要出离轮回,还有如虚空般广大的如母众生他们也一样是苦,为了他们出离轮回,我才要修行要成佛,才能有能力解救他们,这样思维也便会有些许的菩提心吧。
皈依修学手册在哪里可以买到
淘宝。通过查询淘宝商城类目宽迹得知,该商城可以买到皈依修学手册。淘宝是亚洲大的网上交易平台,提供各类服饰、美容、家粗渗居、数码、话费/点卡充值等数亿优质商品,同时提供担保岩巧脊交易(先收货后付款)等安全交易保障服务。
皈依仪式怎么做?
皈依佛门仪式的流程如下: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这三戒合称“三坛传戒”。
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
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并且曾受过沙弥戒。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
汉传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等事)。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三师七证”如果数量不够或者其中有一个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生效。
最后,授比丘戒的仪式还要在特定的地点举行,这就是“戒坛”。
比丘戒受戒仪式的程序大体如下:
首先,寺院鸣钟,将僧众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然后十师由戒坛南面下层东阶登坛,在坛顶自东向北绕佛像一周,依次就座。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坛的中下两层依次坐下,而受戒者则站在坛下南边东阶上,面向西方。
这时候,威仪教授师引导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礼,再一一礼拜十师及僧众,接着合掌跪在草垫上,念乞戒文:“大德一心念我某某,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做和尚。
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悲故。”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肢氏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此后,教授师单独、隐秘地向受戒人查问“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难事”是指不能受戒的恶事,“轻遮”是指身体具有某种缺陷,并不是做过恶事。对教授师的询问,受戒者要诚实地回答。
这些“难事”和“轻遮”中,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条,就不允许受戒。如果考核全部通过,教授师将向僧众说明,这个受戒者是“遍净之身”。众僧同意后,受戒人进来,再次礼拜佛像、十师和众僧,然后登上坛顶,在羯磨师面前请戒。
羯磨师在坛上当众再次查问受戒者是否犯有“难事”和“轻遮”。问完后,羯磨师开始做“四白羯磨”。这里的“白”是表白的意思,也就是羯磨师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众说明刚才询问的情况,请众僧表示是否同意。请示一共有四次,故称“四白羯磨”。
最后一遍羯磨说完,众僧辩饥辩都携缺不说话,就表示全体通过了。这时,羯磨师就宣布,此人可受具足戒。受戒完毕,十师和众僧依次下坛,比丘戒仪式结束。
修佛戒律
僧是僧伽的简称,字义是“大众”。佛教徒中有居家男女和出家男女之分。出家男女至少是四个人以上的团体,才能组成僧伽。出家男女的个体,称为僧人。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受具足戒后的比丘,要遵照戒律过清静俭约的生活,
这些戒律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不涂香装饰、不自歌舞、不坐卧高广床位、不接受金银财宝、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示神奇、不掠夺和威吓他人等等。
僧人不能代人祈福禳灾,也不能代神降福免罪,他不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只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僧人的精力主要用于学修,学修的内容主要是佛经的教义和教理,其方法则随着宗派的不同而不同。
居住在五台山的僧侣,认真地履行着戒条,不仅潜心学修,虔诚奉佛,而且有保护和维修寺庙的责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佛门、百度百科——僧人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77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