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持戒开悟(开悟后需要闭关吗)

学佛百科2023-04-2093

真正的开悟修行——闭黑关

闭关的好处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心神散乱和强行为之。一旦心散就容易被外物牵制,陷入外部事务的漩涡之中,一旦神散就容易失去自我本性,让环境和情绪影响我们的决定。闭关可以令现代人收回放心,恢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时代呼唤天人合一的价值回归。目前人类正品尝自身行为带来的苦果。中国人崇尚自然的传统,能够最大程度纠正人类行为中的偏差。闭关中一切自动发生,这种体验会极大的提升学员们的行动智慧。

修行要回归生活,这是时代要求。太复杂的东西不会成为现代人的首选。禅宗的生活化将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闭黑关简介

        闭黑关在佛家、道家均为最上乘的修炼秘法。密宗大圆满修持法的最后一关“黑关慧照”亦是此法,该法被称为“七日成佛法”。是西藏大圆满最秘密的修行方法,它的方式是人居住在一间彻底没有光线的闭关房内(伸手不见五指),进行七天一回合的心灵修持,它可以引发视觉和内心光明的出现,由于身体内外的界限,内心无意识中的邪恶和良善也会呈现出具体有相的形象。吵罩而修行者在此真和假无法区分的世界里,他需要认识这一切都只是心灵的呈现而已。由此的修行,将增进心灵的禅修和清澈之光明。

闭黑关期间要求辟谷、止语、禁光,并禁带任何通讯设备。

闭关的意义

佛家、道家修持均须经过闭关阶段,简单地说,修持者把自己在关房内关闭起来,除护持者外,不与他人、外事接触,摒绝一切,自己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和入定,就叫做闭关。但实际上佛家闭关的解释是另有深义的。佛家认为,闭者,乃是超出三界染污的行为;关者,指其行为乃是关系整个法界及其修证体系而毫无颠倒,即修升猛闹证要依一定的次第。

显教、禅宗、密宗的闭关条件有区别:

1、显教闭关最重要的须有“四念处”作为思想基础,思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和观法无我。因为观身不净,生起无常心,精进修持,减少染污,以防因无常而横死;观受是苦而了知凡受皆苦,要把觉受空掉,以免烦恼和执着;观心无常,不随之乱走,以减轻散乱和昏深之心;观法无我是为了证入空性。具备了这些条件,闭关才有习定的正当动机,才能坚持下去。

2、禅宗则在未开悟前要参访行脚,不许闭关。开悟后要住房子闭关,称为初关;破了初关,要住山,但可在山中自由往来,称为重关;破了重关,则住闹市,在声色场合中知伏调练,称为牢关,直至破了牢关后才算成佛。

3、密宗闭关的重要条件则是四根本,即以上师、本尊、空行母、护法四者为根本,总而言之,闭关能否成就,最主要的是否发了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并身体力行。

闭关的种类

闭关分为正式闭关和方便闭关。正式闭关是真正的闭关,或广义的闭关;方便闭关是非真正的闭关,或狭义的闭关。

正式闭关:是为真正的出家人而设,它不但要出家人不受生死涅盘一切戏论放逸的染污,而且要按次第修持以完成修证体系。也就是说,正式闭关解决出家人如何达到究竟,证得最高成就,解决生死大事,突破生死关的问题。所以,其闭关时间必须是长期的,从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不等。正式闭关所规定的地点是很严格的。米拉日巴祖师规定只有尸陀林(陈尸场、坟场、岩洞与高山三种地方可以闭关。在尸陀林闭关可以修持身法和证空性,并可修惊骇与空性的配合。在岩洞闭关,要选洞口向南的,此种关无门可闭,岩洞应在人迹罕到之处。在最高雪山闭关,全年是无云晴空,因山经云高,有大风或落晴雪,便于修大手印和大圆满。

方便闭关:是为在家居士或初学者,或忙于上班和日常工作的人而设,闭关的时间可以短到几个月、几天,例如寒暑假期或其他假期都可用于闭关。闭关的地点可以是住家、机关、工厂等处设个关房,就可以闭关。

佛教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中国也是到侍李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确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六年、九年、数十年。但并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师们编撰的忏法、仪轨,都是集合六、七人或数十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是个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古代禅宗中流行一句话:“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可见对禅僧来说,必须等开悟后,才能有资格培团闭关。因为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否则,闭上三、五年,不是一无所成,便是因为魔障,不能如期地完成原来的誓愿。除禅宗之外,其他各宗派的研修者也常有闭关之举。如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法界观,读诵《华严经》,闭华严关。在佛教中,有一种名为“闭生死关”最为感人,有些大修行人发大誓愿,愿于一生中了脱生死,所以令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或十多年在闭关生活中度过,直到自己觉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关;如果没有把握,便誓不出关。

现在的丛林大寺院中,仍有一些修行僧在闭关修行,一般闭关的人有两种目的:一者,为了能集中精力阅读大藏经;二者,能够顺利专修某一法门。所以,期限各不相同,有些数月,也有配谈橘数年的。闭关者住的房子称为“关房”,一般都建在僻静处,关房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如有小阳台能让闭关者晒到太阳,内有厕所等等。在闭关期间,以不出关房为原则。所以在关房外,必须有人护持饮食、医药等事,称为“护关”。

闭关修行能够放下杂务,杜绝外缘,是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必须具备许多因缘条件,一者闭关者的禅定功夫,二者有寺院能成就,所以非常不容易。

对于禅宗的“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的说法你感觉合理吗?

禅宗有个方法叫做“参话头”,实在是祖师们不得已,想出个以毒攻毒的法子,叫你时时扰团乎刻刻,二六时中,不离话头。因为这个话头也是妄想。

待到这一个话头参得纯熟,这一念明明了了,了了明明,直至五蕴皆空,恬淡虚无。遇到因缘,或是春风、雨声,或是棒,或是喝,就能开悟。

开悟之后,也就是破了本参,就可以住山、闭关了。

如果不开悟,住山闭关,与世隔绝,没有什么大用,无名烦恼还在,贪嗔痴慢疑,念念妄想不断。

开悟了,才能发现自己的习气毛病,才能正确地有效地修行。不开悟还好,开悟了之后,就像有个大房子,很多年没有人住,一片狼藉、灰尘满室,开悟了就像是缓悉有了钥匙,进门开始打扫,要花好一番功夫呢。此时或早闭关修行,大有好处。

请问如何像道家、禅宗一般在家闭关几日?谢谢

1:佛家、道家修持均须经过闭关阶段,简单地说,修持者把自己在关房内关闭起来,除笑耐派护持者外,不与他人、外事接触,摒绝一切,自己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和入定,就叫做闭关。但这只是世俗对闭关的精浅的表象看法,实际上佛家闭关的解释是另有深义的。佛家认亩碧为,闭者,乃是超出三界染污的行为;关者,指其行为乃是关系整个法界及其修证体系而毫无颠倒,即修证要依一定的次第。

2:显教、禅宗、密宗的闭关条件有区别。显教闭关最重要的须有“四念处”作为思想基础,思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和观法无我。因为观身不净,生起无常心,精进修持,减少染污,以防因无常而横死;观受是苦而了知凡受皆苦,要把觉受空掉,以免烦恼和执着;观心无常,不随之乱走,以减轻散乱和昏深之心;观法无我是为了证入空性。具备了这些条件,闭关才有习定的正当动机,才能坚持下去。禅宗则在未开悟前要参访行脚,不许闭关。开悟后要住房子闭关,称为初关;破了初关,要住山,但可在山中自由往来,称为重关;破了重关,则住闹市,在声色场合中调练,称为牢关,直至破了牢关后才算成佛。密宗闭关的重要条件则是四根本,即以上师、本尊、空行母、护法四者为根本,下文再详述。总而言之,闭关能否成就,最主要的是否发了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并身体力行。

3:闭关分为正式闭关和方便闭关。正式闭关是真正的闭关,或广义的闭关;方便闭关是非真正的闭关,或狭义的闭关。 从闭关时间来看,正式闭关是为真正的出家人而设,它不但要出家人不受生死涅盘一切戏论放逸的染污,而且要按次第修持以完成修证体系。也就是说,正式闭关解决出家人如何达到究竟,证得最高成就,解决生死大事,突破生死关的问题。所以,其闭关时间必须是长期的,从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不等。但是,方便闭关就不同,它是为在家碰贺居士或初学者,或忙于上班和日常工作的人而设,闭关的时间可以短到几个月、几天,例如寒暑假期或其他假期都可用于闭关。

4:从闭关的地点看来,正式闭关所规定的地点是很严格的。米拉日巴祖师规定只有尸陀林(陈尸场、坟场、岩洞与高山三种地方可以闭关。在尸陀林闭关可以修施身法和证空性,并可修惊骇与空性的配合。在岩洞闭关,要选洞口向南的,此种关无门可闭,岩洞应在人迹罕到之处。在最高雪山闭关,全年是无云晴空,因山经云高,有大风或落晴雪,便于修大手印和大圆满。方便闭关则不必如此讲究,在住家、机关、工厂等处设个关房,就可以闭关。) 从闭关的目标来看,正式闭关的目标已如上述,是解决生死大事,是要达到究竟,一直闭到死或成就,不达目标则不出关。方便闭关只是短期离开染污,是出离的一种锻炼,并解决修持次第上的一些问题。 至于闭关中的生活情况,按传统规定,正式闭关中的饭食,是荤是素,要按所修法而定;不能看一般的书籍,只能看与所定目标有关的经书;不能与外界通讯、通话;而且关中不许有侍者。方便闭关则自由得多,随各人自主,也可读书,也可有侍从,也可请医师诊病等。但至少要做到禁语、禁足和立功课表。对并未出家的现代人来说,当然以实行方便闭关为宜,但开始闭关时,仍须考察自己的动机是否正大纯洁,不能含有私人欲望,要以救护一切众生为目的,这样才能避免魔障。

5:“出关”从一种现实生存生活状态转变到另一种质与量均不同的生存生活状态。

善待你周围的一切,万事皆大欢喜!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8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