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下士道是什么意思(下士道的发心)

学佛百科2023-04-2391

小士道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唯下士道,还有一种叫共下士道.什么叫唯下士唯小

所谓下士道,即解脱堕三恶趣怖畏,得到人天善趣果报之修法。世间稍有轮回因果观念的人,或初入佛门者,一般都会畏惧自己堕入恶趣中受苦,而很羡慕人天善趣的种种圆满盛事,为此而修习善法,断杀、盗等不善业等,以这些断恶修善为因,而能获得生人天善趣,且财富受用圆满之福报。有生人天善趣之基础,才有圆满机缘听闻佛法,趋入正法之道。

什么是佛教下士道?

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这是出自于:

格鲁派的宗师,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这是藏传佛教的术语,如果不知道含义,那么,我通过汉传佛教来说明:

汉传佛教,分为3个大的层面:

第一层面,人天乘。是为了不堕三恶道,常在人间和天堂。(也就是下士道)。

第二层面,声缘乘。是为了超越轮回,达到涅槃。俗称“小乘”。(也就是中士道)。

第三层面,菩萨乘。是为了普度众生,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俗称“大乘”。(也就是上士道)。

第一个层面的人天乘,其他宗教等外道,也可以达到。

第二,第三层面,只有佛教,才可以达到。外道望尘莫及。

三殊胜的解释是什么?

三殊胜是指: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

一、加行发心殊胜:

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发心,发心可分为不善、无记、善三种。

1、不善的发心:有些人行持善法,是为了获得名声财富地位等世间八法,表面上看来,这种发心并非不清净,但实际上它不是解脱的根本因,故称之为不善。比如有些人为了发财而听经,有些人为获得名声而听经,有些人为了治病而听经。

这些发心都被自私自利的毒染污了,根本不牵涉解脱方面。就像许多人,到寺院里去拜佛烧香,完全是围着自己转,发愿也是害怨恨的敌人,这些绝对不是善心。做善事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清净,则可继续行持;如果心不清净,那就不要做了,最好把这件事情放下。

2、无记的发心:去听经或放生,既没有想到众生,也没有想到佛法,只是随波逐流,听别人说放生很热闹,自己就跟着去,把放生当作一种活动而已,自始至终没有善妙的发心,只是走路吃饭的那种无记心。这样行持善法,完全是一种无记法,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故也应舍弃。

3、善的发心:又分上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下士道的发心。1)下士道的发心:行善是为了来世获得天人的果位、人间的转轮王,生到特别快乐的地方去,有吃有穿,过得幸福,这是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的发心:修持善法只为断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痛苦,得到声闻缘觉的寂灭乐果,属于小乘行人的发心。有些人听经闻法,就是希望自己获得圆满的佛果,也接近于这种发心。因为在求法的过程中,他根本没有想过众生,只想自己平息烦恼而得妙果,这种动机不太合理。

3)上士道的发心:这是最好的一种发心,也即所谓的菩提心。

二、正行无缘殊胜:

正行无缘,梵语叫“勒布嘎”,即无分别之意。真正的正行无缘,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种智慧,凡夫人根本做不到。但要行持无漏的善法,获得无漏的功德,这种定解也不能缺少。《阿难入胎经》中云:“若无入定者,则无清净慧,不能断有漏,应当精进行。”

意思是说,假如没有入定,就不会获得清净智慧,无法断除有漏,故一定要精进行持。这里所讲的就是真如智慧,如果没有真如智慧,凡夫人心不在焉、向外散乱,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功德也不是特别大。

但真正要做到三轮体空和正行无缘,对我们来讲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很多上师认为:心能专注的话,也是一种正行无缘。

三、后行回向殊胜: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说,善根如果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嗔恨烦恼。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没有回向,后来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刹那,也能将百劫或千劫所积累的善根毁坏无余。

2、在别人面前宣扬。到处说自己做过什么功德、积累过什么善根、念了多少佛号、捐款做了什么佛事,这样炫耀功德,善根就会逐渐毁坏。有些人行善特别喜欢给别人讲:“我做了什么,做了什么,十年前做了什么功德……”当然,你回向完了以后,怎么样宣传都没事,但如果没有回向,这个善根很容易摧毁。

3、对行善生起后悔心。比如你供养寺院一些钱,当时的发心很清净,但事后觉得这样不合理,产生一种后悔心,也会毁坏以前的善根。如果回向了以后,就不会摧毁。

4、颠倒回向。自己所积累的善根,本来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但有些人却回向让某某怨敌多得病,以三宝的加持使他马上离开人间。这种回向不符合善法,是颠倒的回向。

因此,正确的回向不可缺少。如果没有作回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续中经常出现颠倒分别念、嗔恨心、后悔心等,很容易被这些恶念摧毁。

什么是正确的修持佛法

第一、加行发心殊胜:做任何事情都从一种发心开始,发心可分为三种,不善、无、善。

1、不善的发心,只为获得财富、名声、地位等世间八法,表面上看来,这种发心并非是解脱的根本因,故称之为不善。

2、无记的发心:去修学佛法或听经或放生等等……既没有想到众生,也没有想到佛法, 听别人说开法会很热闹,自己就跟着去,当作一种活动,自始至终没有善妙的发心,只是老人看孩子玩耍的那种无记心。这样行持善法,完全是一种无记法,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故也应舍弃。

3、善的发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因为依此可获得一切功德。佛陀在《王狮经》中说:“为度诸众生,发起菩提心,以此摄诸法,以此得喜乐。”意思是说,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以此可摄持各种善法,无勤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喜乐。因此,在所有的发心中,菩提心是最妙、最好的。菩提心依靠什么因而生起呢?《经庄严论》等中虽有不同说法,但最根本的就是大悲心。若对众生没有大悲心,菩提心根本无法生起,这是历代传承祖师公认的,佛陀在经中也说:“菩萨不用学多法,只学一法即可。何为一法?此乃大悲心。”噶当派上师们看见可怜众生时,是怎么样修大悲心的,在布朵瓦、金厄瓦的公案中均有记载。所以你什么时候生起了无伪的大悲心,什么时候菩提心就会依它而增长。以前无著菩萨显现上也是长期闭关并没有见到本尊,后来对可怜众生产生悲心的一刹那,彻底净除了罪业,见到了弥勒

3、善的发心:分三种,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发心。

1、下士道的发心:行善是这为今生过得幸福,来世人天福报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的发心:修持善法只为断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痛苦, 就是希望自己获得圆满的佛果,根本没有想过众生,只想自己平息烦恼而得妙果,这种动机不太合理。

3、上士道的发心:是最好的一种发心,也即所谓的菩提心。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始时以来无一未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做父母时十分慈爱地抚育我们成长。所有这些恩重如山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或未修安乐之因___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或只为短暂的快乐而未舍弃痛苦之因___十不善法,他们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如今我们所修持甚深佛法,目的就是为了曾做过自己父母的一切众生,现在为六道轮回当中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远离各自业感的一切痛苦和习气。用这样的一个发心去修持佛法,那就是加行发心殊胜。

第二、正行无缘: 真正的正行无缘殊胜,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种智慧,我们凡夫人现在根本做不到。但行持无漏的善法,才能获得无漏的功德,所以这种定解也不能缺少。《阿难入胎经》中云:“若无入定者,则无清净慧,不能断有漏,应当精进行。”意思是说,假如我们没有入定,我们就不会获得清净智慧,无法能断除有漏,所以,一定要精进行持。这里所讲的就是真如智慧,如果没有真如智慧,凡夫人心不在焉、向外散乱,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功德也不是特别大。

但真正要做到三轮体空和正行无缘,对我们来讲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很多上师认为:心能专注的话,也是一种正行无缘殊胜。但一直起心动念,产生种种恶念杂念,这不叫正行无缘。正行无缘的意思,就是有缘福德资粮与无缘智慧资粮融为一体而行持的方便法,这是伏藏大师大乐洲所说的。

若没有修持正行无缘,会有什么过失呢?如果没有,就会有很大的过失。《受持善根经》中讲:“在数劫中持戒,长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摄持,则成为外道。”所以正行无缘殊胜是不可缺少的。

正行无缘的含义,《大神变经》中定义为:“身无动摇,语无动摇,意无动摇,此乃三轮体空之戒。”我们做任何一个善法时,比如我们在修持佛法,不能一刹那也坐不住,身体要就像大山一样不动,不能东看西看、东倒西歪;语不要胡言乱语,尽量专心行持善法,把世间的语言全部抛开,有条件应保持禁语;意无有动摇,当然并不是让你必须入定,而是根据所行持的善法,心专注于这上面。很多上师的解释,正行无缘殊胜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行持任何善法时,尽量不起各种分别念,这就是所谓的正行无缘。比如你在诵经时,身体如如不动,口中不说话,当然,并不是不诵经,就是除了诵经以外,不能胡言乱语,心全神贯注于我们所念的内容去修持,心就有了专注的力量。正行无缘,意思是无分别,这里的无分别,就是心不要往外散乱。

第三、后行回向殊胜: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说,善根如果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嗔恨烦恼。比如我们做了百劫或千劫积累的善根也如果没回向,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刹那毁坏无余。

2、在别人面前宣扬。比如我们所做的善法,到处说自己做过什么功德、积累过什么善根、念了多少佛号等心咒、捐款做了什么佛事,这样炫耀功德,善根就会逐渐毁坏。这个善根很容易摧毁。

3、对行善生起后悔心。比如你为放生而花了一些钱,当时的发心是很清净,但事后觉得这样不合理,产生一种后悔心,也会毁坏以前的善根。如果回向了以后,就不会摧毁。

4、颠倒回向。自己所积累的善根,本来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如果你回向让某某怨敌多得病,以三宝的加持使他马上离开人间。这种回向不符合善法,是颠倒的回向。

因此,正确的回向不可缺少。如果没有作回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续中经常出现颠倒分别念、嗔恨心、后悔心等,很容易被这些恶念摧毁。据《华严经》的观点,所回向的善根应具备四种善妙,这种善根是最好的,若回向给众生,就能成为成佛之因。

回向的目的,是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回向经》中云:“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意思是说,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于无边众生,愿他们获得如来果位。这种回向是成佛之因,故回向的善根也叫随解脱分善。

我们不管做任何善法,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清净,则可继续行持;如果心不清净,那就不要做了,最好把这件事情放下。就努力把我们心清净为止。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35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