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

尽虚空法界都是佛,就多了一个我,我指的谁
“我”指的“我执”。我们凡夫都认为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是真正的我,其实只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化衰老以至死亡。当我们把这个虚幻的身体当成实有时,就会有种种无明产生。看到自己喜欢的物质、金钱、名利、美食、甚至是人心等等,无法如愿满足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甚至是崩溃…无论是贪欲执着,分别好恶喜乐,妄想不现实的种种等,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个“以为的自己”存在。这句话有着甚深的含义,一句两句话是解释不明白的。这个需要生活当中的思维才能真正的理解噢!
佛家常说的“虚空法界”的内涵是什么?
虚空法界 就是整个宇宙 佛的觉悟是深知宇宙真相 如果咱们也深知了 就成佛了
学佛疑惑。为什么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到底应该怎样理解??
这两种情况是你的着眼点不同。一方面娑婆世界的众生共业所感,外在的种种对境都是类似的;而另一方面,整个宇宙确实只在你的感官面前才成立,才具有种种意义。反问:如果“我”这个主体不在了,对于“我”而成立的那个山河大地还在吗?对于“我”而成立的众生做梦还在吗?没有的。因为这个对待关系的基础被破坏了。
释迦牟尼觉悟了,他的境界中不做梦了,他看一切众生都是如他一样的本性;然而我们这些众生仍在迷乱着,在我们的境界中,佛似乎也跟我们一样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呵呵,事情就是这么矛盾,这么不可思议。 佛法的修行永远是从自心下手的,此一念心不再迷惑执取,当下就是法界现前,譬如梦醒了,我们当下就知道梦中的善恶是非全是扯淡。如果认为众生可以合力去掀翻一个轮回骗局,那是《黑客帝国》,不是佛法。
什么是虚空法界
虚空法界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指宇宙万有一切事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互不相紊,并按自身的轨则,能让人们理解是什么事物。
就像本来只是反射的蓝天,人们认为是实有一样。因为任何物体都是由许多的微尘组成,就像原子,一直往下分,到极小微尘,再分就没了,虽然心里想可以无限分下去,但物质最终就不能再分了。也就是说极小微尘不存在,一个微尘不存在,由微尘组成的物质就不可能存在,但还会有作用,就用虚空比喻。
扩展资料:
不同的经论和宗派,对法界的开合分类有所不同,有一法界、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等说法。如,《杂阿含经》、《大般若经》、《华严经》、《大乘起信论》等讲一法界,华严宗讲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天台宗、密宗也讲十法界。
此法界在小乘七十五法中摄四十六心所、十四不相应行、三无为法及无表色,共六十四法。在大乘百法中摄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不相应行、六无为法及法处所摄色(无表),共八十二法。
佛存在的空间维度
哈哈哈哈,不在维度内。不可思议故。一思维即生无量空间。常理理解,不思维是0维度的话,也不是佛存在的维度。这样不好理解的话,就去了解佛教天台宗的止观法。当然,实际修行体验更具意义。
一位居士在一尊大菩萨面前上百次不能拜,请大德高僧这是为是么
慧律法师讲经中有一段特别精彩,找来给你看:经文【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僧法达,洪州人,】洪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县。【七岁出家,】哇!很早!【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很狂妄!来顶礼六祖,头不碰到地,因为他自己觉得不得了。
【师诃曰:】六祖就诃责他了:修行人这么我慢,要求求法,顶礼,这个头还不碰到地上,磕头不磕到地上,那成什么礼啊?【礼不投地,】就是这个顶礼就简单点个,点个还不到地面上。【何如不礼?】你干脆就不要顶礼了,你内心里面这么狂妄、这么自负,你自己觉得很行,你又来顶礼、又来求法,又觉得自己很行,你干脆不要顶礼好了。
六祖就说了:【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执著某一种东西。必有一物就是:你心中就是著一种相。他就问了:【蕴习何事耶?】“蕴习”就是从以前到现在,这个“蕴”就是蓄积的意思。其实“蕴”就是说:酝酿成一个风气,就是累积的意思。你从过去累积以来,是修什么行的?蕴习何事耶?修什么行的?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哇!够多的吧!我们平常人诵《法华经》,《法华经》有六万多字,将近七万字。我们平常人诵《法华经》,一天,你公司都不上班,不必去赚钱,不必去外面辛苦,早上关起门来,刷牙、洗脸、用个早餐,隔一会儿,开始跑在佛前诵经,诵《法华经》喔!最多一天,最多最多诵两部,最多,那个很快、很快,其实很难,一部都不得了,一部将近七万字喔,他诵了三千部啊,这怎么得了!用过多少时间啊,可惜没有悟,可惜!
【师曰:】六祖慧能大师就说了,【汝若念至万部,】你就算念了一万部的《法华经》,【得其经意,】了悟《法华经》一实相的道理,还不能执著喔!【不以为胜,】还不自己觉得说:我很了不起。这个我慢心,动个念头都不行。【则与吾偕行。】那么,你就是跟我走在一起的,我们就是同路人。【汝今负此事业,】“负”就是仗势着,你现在仗势着你自己所修,诵《法华以》三千部,来狂妄他人,傲视他人。【都不知过。】就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狂妄是障道的根本。
【听吾偈曰:】听我这个偈颂: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什么叫做礼本?你礼拜这个《法华经》,我们现在诵经,都得到这个严重的病,我一天要诵多少部,还作一个笔记,当然这个是很好啦!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你礼拜这个《法华经》,原本的用意,就是要折服你的我慢啊!这个“幢”就是以前吊在高空,让人家知道说,我这一次要庄严了、要祈福了,那个是幡。幢就是竖着高幢,就是表示说:你礼这个《法华经》,原本就是要折服你这个贡高我慢,因为这个“幢”就是挂得很高的意思;那么“慢幢”就是高高地挂在一起,就是表示,你自己觉得你很高、高傲、了不起,比别人高一等,这个“幢”就是挂得高高的。“礼本折慢幢”,你头为什么顶礼不着这个地呢?“有我罪即生”,诸位会背吧!那个“我”啊?虚空法界尽是佛,会不会背啊?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师父笑)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括号、括弧,就是“我”,就是这样子,问题就出在这个“我”,著一个“我”,问题就出来了。所有的烦恼、争执、斗诤、统统来。人家虚空法界早就成佛的无量无边了,而我们在这里打转,问题出在哪一个地方?出在一个“我”,这个“我”,一“我”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统统跑出来了。“亡功福无比”,“亡功”就是说,你不要著一个做功课这个功德;你不要著一个修行、诵经的功德,叫做“亡功”。“亡”就是不著功德,你的福就无比。哎呀!这个要没有听到六祖惠能大师这个无相的清净自性的大法,我告诉诸位:包括佛弟子,没有一个不著相,没有一个不著相。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3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