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衣服(五服穿什么衣服)

五服是指哪五服
五服分别是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1、斩衰。衰读作cuī,同“缞”,指披于胸前的麻布条。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孝服,用粗麻布制成,边际开散,左右和下边不缝制。
服斩衰的有子、未嫁女对父母,媳对公婆,妻对夫,承重孙(按封建时代的宗法制度,若父与己皆为家族中嫡长而父先死,于祖父母丧亡时,称承重孙;若祖父及父均先死,于曾祖父母丧亡时,称承重曾孙)对祖父母。凡穿斩衰者,服丧三年。
2、齐衰。齐,读作zī,指衣服的下摆。齐衰是五服之一,次于斩衰,以本色粗生麻布制成,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
服齐衰的有孙子、孙女对祖父母,重子、重女对曾祖父母和高祖父母。凡穿齐衰者,为继母、保母服三年,为祖父母、妻、庶母服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五月,为高祖父母服三个月。
3、大功。以熟麻布制成。为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服丧,皆穿大功,及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凡穿大功者,服期九个月。
4、小功。以较粗的熟布制成。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皆穿小功。凡穿小功者,服期五个月。
5、缌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疏织细麻布制成。为疏远亲属、亲戚如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婿、外孙等服丧,皆服缌麻。凡穿缌麻者,服期五个月。
五服是哪五服?
三服。
一服:自己和一母同胞。
二服:同父不同母的兄弟姐妹。
三服:同一个祖父。
四服:同一个曾祖父。
五服:同一个高祖父。
扩展资料
通常说没出五服都是很亲近的亲戚。
其实五服在民间主要是指办丧事时穿什么规格的丧服,守什么样的规矩。那个很复杂,不多说,一个原则,“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现代我们说五服主要指的是亲属关系,这个有时还会用得上。一服:同父同母,所谓一奶同胞,这是最亲的,二服:同父不同母,古人有嫡出庶出之分,因为父辈可能有妻有妾,所以二服也多,三服:向上看,都是一个亲爷爷的就是三服,四服:向上看都是同一个曾祖父的都归四服。五服:往上数都是同一一个高祖父的就是五服。
现代社会关系简单,三服以内认得全,四服大概能知道全的就不错,到了五服可能很多人名字都没听过,见面能打一架,却不知原本是亲戚。
古代的“五服”指的是什么?“五服”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古代的“五服”指的是什么?
“五服”所指的丧服制度。古人死后,其亲属都来吊唁。然而,对于服丧时穿的衣服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基于人和死者的不同关系而定,按照这个标准,可以依次把他们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也就是五服。它规定了人们在服丧时应该穿的衣服,别人一看衣服就能明白他和死者的关系。
“五服”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1.五服是一个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其中以宗族为重。他们的亲属包括高祖以下的男性后裔及其配偶,即从高祖到玄孙的九代人,通常称为本氏族的九族。“五服论”是指根据远近亲疏,以天子为核心,画出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滇服,天子周围建立的民族都是侯服。侯服之外,是隋服或客服,之外,是要服和野服。符合五服论的制度是贡品,根据亲疏远近,频率差别很大,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
2.在古代,统治阶级等官员上法庭,会根据职位穿不同的衣服,就像我们会根据职位穿不同的工作服一样。五服在古代也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统治阶级的服装样式。
3.在官方对“五服”的解释中,“五服”指的是古代的丧服制度。如果与死者是至亲,死者去世时可以穿丧服,而“至亲者穿重衣,疏者穿轻衣,依次递减”。在“五服”范围内,这五件丧服代表的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当然,各地遗留下来的传统也不尽相同。也许有的地方是这样算的,有的地方是另一种方式算的。但是,无论计算上的差异有多大,五种服饰的起源总是一样的,都诞生于古代的丧制。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37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