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修行人有病需要治疗吗(修行人是否存在)

学佛百科2023-04-2480

出家人病了 怎么办

病了 不打针 不吃药 不针灸 不拔罐,不管是出家人还是俗人都是不可以的!面对问题要有科学的态度才行,小病假如能依靠自身免疫力自然抵抗过去最好,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大病就需要科学就医才行,有些修行出家人因为自身修行已经到了一定层次,体内精气神本身很充足,这样自身免疫力是很高的,再加上良好的心态,一般没什么大病,小病不吃药也能自然扛过去,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一定基础的人,得了病要科学对待,尽量依靠自身免疫机制,假如自身实力不行没适当合理用药作为辅助,这样以后慢慢提高精气神,免疫力自然提高,以后就可以做到不用药扛过去了。。

修行中遇到病痛该怎么办

1:首先是积极的治疗,去医院看病吃药。

2:忏悔反省。

3:接着是去观病痛,会发现痛的感觉是一阵一阵的,它(痛的感觉)本来就没有出处,也没有固定的去处,原来它(痛的感觉)也是空性的。它不过是自性海洋里的一朵朵起伏的浪花罢了。

4:下面是转变疼痛为欢喜,转变恐惧为喜悦,把悲观恐惧低落的情绪,转化成积极乐观欢喜的情绪。当疼痛起来的时候,马上觉知它,你会发现有个可以疼痛的你存在,还有个没有任何疼痛的你存在,用那个没有疼痛的你,去观看疼痛一阵一阵的生灭。当它生起的时候,你马上在心里说:愿所有的众生都不再有病痛,愿我现在承受的病痛是替所有众生承受的,希望我的病痛,可以换来所有的众生都健康、都没有病痛;当它灭的时候,你就安详的觉知着那种轻安无痛的感觉,并在心里说:祝愿所有的众生都能体验这种轻安无痛的感觉,祝愿所有的众生都健康无病痛。

5:积极的去治疗病痛,并观想着是在为所有的众生的治疗病痛。

6:总之,病痛、看病、吃药、治疗等等所有痛苦的承受,你都观看成是代替所有众生承受的,你都希望自己的痛苦可以换来众生的健康和无痛苦。于是,你欢喜快乐的接纳这一切经历和痛苦,并把所有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祝他们闻佛法、断烦恼、证菩提、成佛、倒驾慈航度化群生。

自古修行人可否动手术

修行人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也是四大所组成,当然会有病,而有病当然要看医生,如果需要动手术,当然也要动手术啊。据佛经载,佛陀在世时,尚看病吃药,何况一般修行者呢!

为什么佛门僧人得病,还需要去医院呢?

心病心治,身病身治,既然僧人有色身,身体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身体病了虽是业障,故也需要科学的医治,我们凡人心病祸及身,身病祸及心,往往都是身心同病,仅仅是治疗身体而不治疗心理,是不全面的,我们往往只懂得依靠科学治疗身体,而忘记了同时带来的心理疾病。僧人的心理疾病比我们凡人少得多,他们身体上的疾病我们往往看着很严重,实际他们心理比任何人都健康,奇迹往往就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既然有肉体,有这个世界,身体属于这个世界,当然就离不开这个世界的科学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同时,能否愿意暂且抛下一切物质,而返观一下自己的内心。

你看我们认为没有地狱,认为那是天方夜谭,可是你可曾想过,为什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宇宙中有存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可能,就也会有存在地狱的可能。宇宙本来空无一物,后来有了“我”、“我的身体”、“我和我的身体和整个世界”、“别人和大众和整个世界”、“地狱”。

南无释迦牟尼佛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疾病,甚至于劝人不要去看病,说:佛是大医王,念佛就不会生病,身体自然健康。」劝人念佛有莫大的功德,可是学佛念佛就真的不生病,有病就可以不去看吗?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首先,现在一些学佛人连最起码的佛教常识都不知道,要么固执己见,要么道听途说,误导别人。好像一学佛就不生病一样,即使生病,只要信佛念佛马上就好。

本师释迦牟尼佛应化到这个世界上来,佛的色身也示现过疾病,当时著名的医生耆婆就多次给佛和弟子们看过病。在《维摩诘所说经》上就有关于佛示现有疾,阿难尊者为此去大婆罗门家求取牛乳的事情。佛陀本人和那些证得阿罗汉的大弟子都需要看病,何况我们凡夫呢?即使佛在涅槃的时候也是示现疾病,告诉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一样,佛也不例外。因此,佛教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中就有病苦,佛教的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医药和卧具)中就明确了可以供养出家人医药,佛教要是认为学佛就没有病或者有病不看的话,还要医药干什么?

好多佛教经典对此也有详细的论述。

《佛说佛医经》(卷一)上说:「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婬;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摩诃止观》上说人生病有六种原因:四大不顺、饮食不节、坐禅不调、鬼神得便、魔所为、业起。《清净道论》则指出疾病由:风、痰、饮食不调、业、外伤、非人、鬼、魔等八种原因所致。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二)就明确地说:「痔病有二种疗法,一者以咒,二者以药。」

在《法句譬喻经》(卷一)中,针对不同情况的「病」,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当以明道随时安济。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德威神祇福祐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阴盖。」

《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四卷(八) 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瞋,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差。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差。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时差。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奉行。」

从上述经文中可以明显看出佛承认了人生病是客观事实,而且生病了就要医药来医治。

其次,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现世的人身不珍惜,堕落到其他道就可能连佛法都难闻了。有个健康的身体在这一世勤加修行,争取往生极乐,求得佛果。因此我们有病一定要看,否则身体被病魔侵扰,哪里还有心思去念佛修行呢?一些大修行人也往往因为疾病而影响修行,三藏法师玄奘的师父,那烂陀寺最为人尊敬的住持戒贤法师在当时因为患上严重的风湿病而痛苦不堪,几乎自杀。我们的修行功夫还很浅,有时连头疼脑热都应付不了,哪里还有心思念佛呢?

另外,我们生活在这个五浊恶世,如《佛说无量寿经》所说的那样,真是饮苦食毒。由于人心浊恶不善,为谋私利,污染环境,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吃的、喝的无一不毒害着我们的身体,所以各种疾病频发。加之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增大,也会产生心理疾病,导致生理疾病也越来越多。有了病不好好看,连正常生活都成问题,哪里还谈得上念佛、离苦得乐、上求佛果呢?

再次,末法时期,法弱魔强,身为佛子,当弘扬佛法,绍隆佛种。虽然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最起码应该读过一些常见的佛经,向善知识学习,树立正知正见,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必然误导众生,断人法身慧命,害人害己。如果宣扬有病不看,那就无疑让人以为是什么邪教,会让社会上很多不信佛的人产生怀疑,甚至于遭人攻击,诽谤佛教,毁乱佛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从世间法来说,《孝经》上也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佛教讲大孝,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个世间,人有病是自然现象,有了病要看,也是合情合理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学佛人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形象呢?学佛之人如果病怏怏的,时常哎吆声唤,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甚至于重病在身,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怎么会让人对佛教产生信心呢?

当然,佛教是善巧方便的圆融之法,是最讲辩证法的。像一些疑难杂症,确实是看不好的,应当深信佛的大悲愿力,唯有念佛求得痊愈。

另外,如果父母离去,子女成人,在此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牵挂和责任,又希求早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有些不治之症其实也没有必要一看再看,我们早晚也是要离开这个肉身的。这时应当真诚发愿,一心念佛,求得往生。倓虚大师在其《影尘回忆录》中记载,董子明居士一心求生极乐净土。曾经发愿:第一,身无病苦;第二,病即往生。发愿以后精进念佛,果然全身无病,临终预知时至,念佛坐化往生。

如果是这些情况,那我们自当别论。

总之,学佛的人有病也要看,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否则于修学无益。当然也不能太在意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要把主要心思放在念佛修行求生净土上,只要信愿行具足,仰仗弥陀的愿力,将来必定会莲华化生,往生极乐。到那时,真正是《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寿乐无限,何苦之有?

冯德福: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学佛也是要看病的。学佛更看病并不冲突。有出家师父身体有病如何消除有专门开示——

我们要知道,什么叫身体?身体本身就是病,它就是病源。为什么我们有了身体,因为我们有了无明。有了无明,也就是有了幻想,有了执著,就会产生了身体。有的执著大了,就会产生女众;小一点就产生男众;再重一点就堕入畜生道。这个身体实际上是一种业障的表现,所以也就是病。有身体就有病,这是必然的,这个规律是逃不掉的。

怎样消除?

首先我们要不执著这个身体,这是很重要的。佛经讲了很多修行方法,但不讲病怎么治。因为只要你修行,病必然在被去除,被治疗的过程中。这只是一个小事。

我们要知道身体是无常,必然要有病。怎样消除?主要是无我。怎样无我?就是严持戒律。我们知道身体的病苦是非常痛苦的,但真正的痛苦并不是身体的病苦,而是如果没有佛法,没有佛的戒律,这才是真正的痛苦。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有病,但心情很好,病苦马上就减轻了。一个人病很轻,但他的心情不好,病也会变重。一切唯心造。我们身体有病应该学会放开、忍辱和放下,这是我们消除病苦的一个办法。

另外,要有慈悲心。因为我们放不下,所以我要修慈悲,要放生。放生的目的是让我们放下,具有慈悲心,把我们的心量打开,消除这种因果,这都是很好的办法。

另外,我们应该把身体有病当成道场,很难得的一次机会。比如说,有人感冒了:太好了!我今天感冒了,感冒了我可以精进。知道世上无常,利用病苦去精进,平时我说的再好听,说自己再有修行,但是到生死的关头就做不了主了。今天有病,病中我能挺得住,能做得主,受点苦,必然在了脱生死路上有一分把握。用这个方式,把病苦建立在修行上,病苦反而转为有利。

我记得九五年,从五台山走回来的时候。也经过你们的锦州市,在锦州外围的国道上。那时候,脚拖着走回来的。两只脚都受伤了,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疼痛,疼痛到天亮才能睡着觉,就是天朦朦亮了才能睡着觉。但是虽然很疼痛,走在人多的时候还要有威仪,不能脚拖着走,还要慢慢地走。因为落脚就疼,不落脚都疼,何况落脚?虽然身体这么痛苦,心里不痛苦。别人说你怎么这么痛苦、这么难受,你怎么走回来的?我觉得很容易就走回来了,没觉得怎么的。这就是说,人身体的痛苦并不是重要的,而心里不苦这是主要的。心里如果不苦,身体的病苦就会变得轻。实际上说穿了,身体的苦不苦,它只是一种顽肉,它没有知觉,苦不苦都是我们心里造出来的。所以说,大家应该利用这种病苦来修行,这是最好的。

因为我们都想有临终时候能做主的体验。你不如在病中能做主,临终时候必然能做主。病苦时做不了主,说我临终时能做主恐怕是一句空话。我想大家不要把有病的问题看作坏事,而看成是一个很好的得道因缘。包括那些罗汉,他也有一定的病苦,但他们身苦心不苦。包括释迦牟尼佛,八十岁还在不断地弘法度众生,拖着很深重的病苦。但是他心里没有病,没有苦。

所以说,我们不要执著这个身体,说:我没有病就是修行。不见得,有时候并不是那样。病不病,不在于你身体有没有病,关键在于你心里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知见。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你就是活几千年也是一种病苦,没有意义;如果我们得到正确的知见,就今天有病,明天死了,我们也是没病,我们也值得。

有病的人进行放生是最直接的一个治疗办法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50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