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什么)

学佛百科2023-04-2578

读《佛陀传》之 佛陀说痛苦的存在、原因、消灭和消灭之道

佛陀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即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

他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们所说所作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嗔恨、挂碍、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

“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其中,不能自拔。向神祗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需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

“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还以怒火,但这只会增加痛苦。但如果你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来应对发怒。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

“假如你所发现的原因,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

“戒律是导至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

“察觉和专注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外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切事物。”

“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通过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

“所以说,戒、定、慧就是引导我们通往解脱之道。”

佛陀稍停一会,然后微笑。他再继续说:“但痛苦只不过是生命的一方面,而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我们一旦看到这一面,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垂手可得。当我们的心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触。”

“真正掌握到无常、无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怀是何等的奇妙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紫竹的枝叶、金黄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洁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

“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好一面的察觉。当我们破除无明,那无限平和、喜悦、解放以至涅槃的境界便会显现。涅槃就是去除贪、嗔、痴,是平和、喜悦和自由的出现。”

一切痛苦的根源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我执”,我执就是执着有个“我”存在,具体来说是把念头、感受、身体当成了实有,当成了所谓的“我”。当外界的人事物与“我”的念头不符时,就会产生分别,进而产生情绪,一切的痛苦莫不源于此。而真相是念头、感受以及身体都是虚幻的,如果说念头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的念头随时都在变化,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感受和身体同样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些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当我们把假的当成真正的自己,痛苦就产生了。反过来,痛苦是来提醒我们的,是来给我们一个觉醒的机会,是让我们放下假的,不要把假的当真的。

真正的自己是觉,是自性,是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我们所执着的这个“我”,简单说就是念头、感受、身体,只是真正的自己所变现出来的一个生灭,一个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自己就如同大海,而我们所执着的这个“我”就如同大海上的水泡。当我们知道了自己就是大海的时候,还会在乎这个水泡的生灭嘛,还会在乎另外一个水泡碰自己一下,骂自己一句嘛!当然不会了,所以明理太重了,明白了道理再去做,当下就受益。

如何去做呢?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是大海,处在大海的视角看着这些气泡,经由这些气泡去体验自己。具体就是我们让自己处在觉知的状态,如如不动的看着这个小我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看着各种情绪的来往。只是看着就行,慢慢的我们就处在了我们真正自己的位置上,就成了真正的自己。

而一旦我们成了真正的自己,就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因为我们真正的自己本就如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本不生灭,本自具足,能生万法!

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根源就是众生迷惑颠倒的妄心。世间的一切法相都是无常败坏的,生生灭灭,无常变幻。众生被此幻相迷惑,认假为真,执着于生灭法中,随着事物的生灭因缘,生起贪嗔痴等妄念,念从心起,造下无边业行,随业力果报,感受痛苦烦恼。

人为什么会痛苦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人生是无我和无常的,如果能体悟到这一点,人的痛苦就会少很多。

痛苦有肉体和心灵两种,肉体的痛苦看似更真实,有疼痛感、有身体的种种不适,可是相对于心灵的痛苦来说,肉体的痛苦更容易被接受,生病了,就要受苦,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没办法只能忍着熬过去。就拿我这次妊娠剧吐来说,我吐了两个月,体重减轻、极度的肠胃不适、孕期甲亢,我都忍了,平静的忍了,没有怨怼,我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我只是反应猛了点,只能慢慢熬过去。

心灵的痛苦通常不那么容易被接受,虽然心灵苦的时候,难受程度不亚于肉体,各种怨恨、沮丧、悲伤、失望到绝望等等情绪如潮水般漫延到全身的每个毛孔。引起心灵的痛苦,都有各自的不应该、不甘心,拒绝接受现实,拒绝接受曾经的过往,因为拒绝接受,所以受困,心灵总被束缚着,得不到解脱和自由。昨天我在想,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怨恨父母呢?曾经我是那么乖巧听话、讨好父母,体贴父母生活的不易和养儿育女的艰辛。现在,我和父母已不再贴心,甚至内心对母亲的怨念不断,感觉自己被父母伤害很深。曾经,我的生活只有家和学校,学校的书本总是告诉我,父母养育孩子不容易,我们要去报答;在家父母给我灌输的观念,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是家里的指望,大家都要疼他,好吃的先让他吃,他不用干活,我们姐妹活干的再多,饭吃的再不好,被母亲打骂再多,也不会有怨言,甚至母亲逼迫我辍学我都不敢反抗,因为已经接受了自己不是男孩,所以受的待遇不同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女孩,我花家里的钱上学是一件令人愧疚的事情。而随着我走出家,来到城市求学和工作,我见的多了,发现世间的家庭、世间的父母那么的不同,我开始反思、质疑、验证,然后我对父母的那种微弱的依附坍塌了,之后不断生出怨念。从小到大,我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也许一直都那样,只是随着我的认知改变,一切在我心中变得不一样了,我甚至试图去改变父母,不要那么重男轻女,不应该只偏心弟弟,可一切都是徒劳,我得到的是更大的心灵痛苦。

有时候,不要自作多情,没有怨恨,没有失望,就是心灵的解脱。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充满无常和无我,无我即无苦,无我即自由。

次第花开-第49-72页

晨读打卡《次第花开》

阅读篇章:前言-第49-72页

书籍内容:

在不乏痛苦的人生面前,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希望、垂头丧气,那未免太愚蠢。对痛苦进行观察和思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有可能、有希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佛陀宣讲苦谛,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轮回中生命存在的痛苦本质。对痛苦的了解越深入、越全面,我们就越被激励着去实践离苦得乐的方法。

痛苦和快乐不是凭空而来,它们都有各自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万事万物皆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用佛教的术语说,即无我和无常。

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我们不喜欢无常,因为它总在试图向我们传达另一个让人深感威胁的信息:任何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无我”的,都没有永恒、固有、实存的性质。事物皆观待因缘而生灭。

因缘是指促成事物形成的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条件。

因缘具足就会产生现象,因缘缺乏现象就不会产生,因缘变化则现象变化,因缘消失则现象消失。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缘起。

阅读感悟: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其原因,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有时会抱怨自己当下的生活不如意会,怨天尤人,总把理由推在别人的身上。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反思一下自己过去的行为,就会想到我们当下的现状,就是由之前我们的无为所造成。

这是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的去发现问题,从而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58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