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士往生瑞相(2020年居士最新往生视频)

有没有35岁之前往生的人
黄忠昌居士,也算年轻,不过超过35岁. 196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州。2001年于深圳信德图书馆成立时,至道场做义工。2003年中秋,发心止语念佛,立志为大众作念佛三年决定往生的典范。精进好学,每天念佛十一小时,专听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六小时,从无间断。全经反复听了五次。黄居士修行最大的长处是能每天认真忏悔、反省改过,听经闻法后即彻底放下,依教奉行。自发心精进念佛起,生病发烧,即断绝饮食,一心念佛,从不吃药,安然度过。
2006年6月8日黄居士晚上发烧,不仅拒绝医药,一反常态的,连滴水也不沾。6月9日上午,图书馆负责人征得黄居士本人同意,送医治疗。检查结果是肺部严重感染,有生命危险。医生说,黄居士从进医院开始,神智始终清楚,口中不停念着阿弥陀佛,从无间断。
6月8日晚上,图书馆负责人曾于梦中见到一男子要走,请为他安排时间,希望不超过9日下午五点。因他第一站要到香港,在老法师讲经时谢恩。果然,黄居士于6月9日下午4时50分往生。足以证明古大德于往生传记所记载,真信切愿,三年念佛决定往生之语,真实不虚。
信德图书馆成立于2001年至今,黄忠昌居士已是第三位往生西方的典范。
居士往生后怎么处置
1、保持24小时(至少8小时)不要触碰逝者的身体;
2、马上请其他居士为逝者助念24小时,护持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请不到,就按上述时间播放阿弥陀佛或大悲咒;
3、24小时后给居士更衣沐浴,再行火化。
瑞相好坏,能决定他的往生吗
往生后可能会有瑞祥,但是决定往生得不是瑞祥,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
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身体力行。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生的标准。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正念才能往生,意味着把自力功夫还是放在了第一要素。真如此,则在往生这一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用呢?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法界当中不遗留一个众生滑入轮回。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往生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帮助,这可能吗?我们平时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便会法尔自然地展现在被救众生身上。令其往生净土。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支娄迦谶译),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其中谈到三辈往生及边地疑城的情况。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生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生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生的。
经中谈到中辈往生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行作沙门者,然应饭食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香散花燃灯等等。然这类行人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心来念。那么“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象,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此人临命终时自因业力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力作用了。就自己变化成佛的形象,让这个亡者亲眼目睹。这个人口里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心里非常踊跃。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心,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生。这样,“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生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比丘僧。这种人生到边地疑城是由于生前修净土法门时,心口各异,没有真诚心,狐疑佛经所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求往生的志向不是很坚定。这种人按自因自果,应当落三恶道中。阿弥陀佛哀愍之,以威神愿力接引他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句“威神引之去耳”,证知往生全凭佛力,无关行人有无正念。
下辈往生条件中,如连中辈往生者那种广做福德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能力去饭食沙门、广修供养、建塔建寺等,然而宜应专心致志地念佛。“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是阿弥陀佛哀愍令他生到西方净土!甚至于十日十夜念佛亦不堪,经中又开出了更方便的方法。“下当绝念去忧,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只要我们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念佛,阿弥陀佛悉能令行人生到安养刹土。因为佛力佛智不可思议啊!
临命终时,当我们的神识最后离开身体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会在亡者最深层的阿赖耶识中产生作用,引导神识回归净土。《普贤行愿品》中谈到临命终时引领神识往生一事。“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他只是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能够超过微尘数佛刹相续不断地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有的功德,那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说明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这么大。
然后“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它就能够消除宿世的业障,能够得到人天的恭敬,能够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证知,闻到十大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偈,其愿王能够渗入众生阿赖耶识中,临命终时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
同样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的的大悲愿力,我们常常去读诵它,常常去思惟它,依教奉行,亦能够在我们一切诸根悉将散坏,一切亲人悉将舍离,一切都不复相随的时候,这个四十八大愿王,引导我们一刹那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这里并没有说你必须正念才能去,是愿王引导我们去的呀!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的,阿弥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化身和四十八大愿的全体愿力都在我们众生的心内。
我们的业报身以何种形式死亡,何时死亡?这都是虚幻的泡影。我们认为的非正常死亡,在阿弥陀佛眼里它都的很正常的。吾人生生世世曾造作诸多的恶业,还会有多少善终的呢?但是阿弥陀佛就要救度我们这些不得好死的人。他的愿王力量已经达到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层。临终的昏迷是第六意识的昏迷,而渗入藏识中的弥陀愿力会为离体的神识导航的。
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工夫。阿弥陀佛保任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我们还耽什么心呢?甚至睡梦中亡故,也能往生。睡梦时,亡者第六意识都在睡眠状态,他是怎么往生的呢?对此,我们得站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角度去思维。我们与阿弥陀佛是同体的,佛怜念我等,如母忆子。我们平素信愿持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至少念过一昼夜的佛号了,阿弥陀佛都能够保证我们往生。我只要在因地当中符合一昼夜念佛条件,阿弥陀佛决定保证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吾人亦当如是信顺,深信佛智。
第十八大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请注意这个乃至十念。这个十念通平时,也通临终啊!通平时,有很多的包括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只要修十念法门,都能往生。对阿弥陀佛为我们设立的底线往生保证要有决定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得到安乐。如果坚执临终一定要正念才能往生,或云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云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如果被这些观点所牢笼,我们就难免忧虑、恐惧、不安,如是便偏离了净土法门安乐的特质,亦有违于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悲愿。吾人当服膺永明大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慈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时整,在东林寺净土苑助念堂正念生西,享年八十一岁。
张老居士禀性耿直,心地善良,中年时即与丈夫离异,多舛的命运使她深感人世无常,借此因缘较早地皈依了佛门。张居士与东林寺的缘分甚深,果公老和尚住世时就曾至此朝山礼佛,二〇〇四年起,常来祖庭参加佛七等法会,后来发心于此长住,做些力所能及的护持事务。
张老居士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信愿笃定,修行刻苦。据熟悉她的莲友介绍,老人家不识字,一门深入,十余年来专持一句佛号。在东林寺这么多年,只要没有病痛和其他杂务干扰,早晚功课从不间断,平素修行精进勇猛,每天念佛七万声,有时甚至达到十万声左右。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日,张居士及其他首批符合条件的老居士一道入住净土苑莲栖园老年居士念佛道场。园内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冬有地热,夏有冷气。护持道场的义工师兄们又细心体贴,所以老居士们住得非常舒心。
此期间,张老居士在修行方面一切如常,遵守各项常住规约。她原本体质欠佳,从二〇一七年十月开始,身体更为虚弱,吃不下东西,饮食不顺畅,只能吃少量的流食。有位行医多年的师兄建议她去检查食道,诊断结果竟然是食道癌。
回寺后,莲栖园护法王萍师兄对她嘘寒问暖,张老居士笑着说:「王师兄,我要回家了!」说这话时,老人满脸的坦然,没有丝毫贪恋人世的样子。老人的亲属建议她做手术,但被她断然拒绝了,说自己来东林寺的目的就是为求往生的。
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开始,老居士的病情越发恶化,只能勉强喝一点汤水或酸奶之类的流质。但老人心神安定,对待生死也非常超然,依然念佛不辍,求往生之心非常坚定。
老人病重期间,相关人员为她的往生大事作了妥善安排,提前交付了遗体荼毗及骨灰安放海会堂的相关费用,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略举一例说明。张老居士与她女儿的关系一直不好,女儿早年离异,独自带着子女生活,日子过得甚为艰难。张老居士把退休金都拿去做功德了,这让她女儿很难接受,并因此对张老居士心怀怨恨。按照寺院规定,亡者遗体火化前,需要家属签字。当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张老居士的女儿前来签字时,最初她不同意。工作人员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就算母女之间从前有隔阂误会,她总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带大的。老居士现在已身患绝症,到日后再来后悔那可就来不及了……」经过耐心劝解,她来到了净土苑,母女俩终于冰释前嫌,困扰了多年的心结化解了。
二〇一八年二月底,张老居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三月一日,被送往净土苑助念堂进行临终助念。老人身体虽弱,但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一点儿都不糊涂。助念人员示意她,提起正念念佛。她不停地点头。其间有人来探望,她还能微笑致意。往生前两天,也都是由人搀扶著去卫生间如厕的。
三月四日早晨,张老居士稍显异动,时不时翻身。稍后,即在助念的佛号声中安静入睡。其间她女儿曾来看过一次。十一点半左右,老人呼吸急促,十二点整即安详舍报。老人罹病期间和舍报时均没有痛苦,走得很平静,正念分明,身体柔软,跟熟睡般一样安详。
张老居士舍报后,助念一直持续了数天。六日下午两点,助念人员为张老居士遗体装龛,驱车送往祖庭。七日上午八点,送进化身窑荼毗。其间佛号未曾间断。
据参加助念的诸位师父及居士介绍,张水金老居士生前信愿坚固,平时念佛又颇为得力,在生时正念分明,舍报后瑞相显著。综而判之,张居士往生净土无疑。这是莲栖园老年居士念佛道场启用后的首起往生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张老居士往生一事,可得如下四点启示:
一、信愿行是检验往生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净业行人,无论能不能熏习净土经论和莲宗祖师的著作,都应该树立起对极乐世界的好乐之心。在此前提下,再在功夫上着力,则可增上往生品位。
二、环境对修行的重要性。《论语》言「里仁为美」,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心力较差的凡夫而言,「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若不能如是,当往他方净业道场,及亲近净业知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融明大师书》)。张老居士长期生活在佛号盈满的寺院,往来皆净士,谈笑无俗言,如此长期熏习,信愿弥笃坚定。
三、妥善化解障缘。虽说往生一法全凭自己的信愿与弥陀的宏愿感通,但妥善处理好障缘的干扰也是很有必要的。张老居士生前即已安排好了后事,更重要的是与女儿「一笑泯恩仇」,使她能心无罣碍,一心投入弥陀怀抱。
四、正确理解「病苦」。「苦」是娑婆众生的生命本质,我们日常在《净土文》中祈愿临终时能「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但为什么很多修行人却还是身患恶疾呢?这并不是佛菩萨不灵,而是大家对「身无病苦」的理解错了!省庵大师云:「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所谓的「身无病苦」,并不是指念佛人不会罹患重病,而是指虽然身患重病,但不会有痛不欲生的疼痛感。张老居士身受疾病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但她没有苦的感觉,由此足证弥陀愿力的不可思议,念佛人心力的不可思议。
刘素青老居士往生视频有争议吗?
虽然无法用现在的科学去证明它是错的,但是也不能证明她说的是真正存在的。就像风水一样,都是有很多争议的,令人感到好奇不解的是这些无法讲明的东西往往比科学还要管用!刘素青居士所讲的道理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去践行的,至于会不会往生,就要看个人信仰了!
李炳南大德有往生瑞相吗 敬请介绍李炳南大德往生情况。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李炳南安详往生,世寿九十七岁。元配张夫人早卒,继配赵夫人、子俊龙、孙女珊、彤均在济南故里。老人生平著述,由受业弟子辑为《李炳南述学汇稿》。 李炳南老人早年著述,以屡经播迁,业已散佚。一九四九年,渡海抵台后,讲经说法,大学授课,垂四十年,积讲稿数百万言。老人往生后,门下弟子徐醒民、郑胜阳、王炯如等组织委员会,整理老人遗作,汇编为《李炳南全书》。一九六八年,老人八十岁时,门下弟子周邦道、许祖成、朱时英等,曾集老人之著述,包括佛学、医学、文学等,辑为《李炳南述学汇稿》刊刻行世。全书计为八种,分订十余巨册。《李炳南述学汇稿》出版时,《中华大藏经》总编纂、国大代表、满分优婆塞念生蔡运辰老居士,写了一篇《李炳南述学汇稿序》,刊印在卷首。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64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