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人怕死吗(信佛的人什么都不怕)

信佛之前什么都怕 现在连死也不怕 地狱也不怕 还觉得极乐世界没意思 千年万年就一个样子 轮回做人
只是凭空去想,当然可以什么都不怕。
拿刀扎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怕痛?
地狱的痛苦怎么样呢?佛陀在《巴利三藏》《中部 第一二九 愚人智者经》里面形容到:
诸比丘!虽以任何譬喻亦不能说于地狱如何之苦耶?
如是说已,一比丘白世尊曰:“然者,世尊!得为我说喻耶?”
[世尊曰:]“得也,比丘!”世尊告[比丘曰:]“比丘!譬喻捕捉盗贼、犯罪 者以示王:‘王![此]盗贼、犯罪者也。请加于彼所欲之惩罚。’而彼王如是言曰:汝等当往之,[而且]于清晨对彼者刺百刀。’而清晨对彼者刺百刀。时,王于午时如是曰:‘汝等!彼者如何?’[彼等言]‘王!如是彼尚活。’而彼[王]如是告彼等曰:‘汝等当往之,而且于午时对彼者刺百刀。’午时刺彼者百刀。时,王于晡时如是言曰:‘汝等!彼如何?’[彼等言:]‘王!如斯彼者尚活。’王告彼等曰:‘汝等当往之,而于晚时刺彼者百刀。’于晚时刺彼者百刀。诸比丘!对此如何思惟耶?彼被刺三百刀,为其缘,应受忧、苦耶?”
[比丘言:]“世尊!虽唯刺一刀,为其缘,彼者当受忧、苦,何况刺三百刀耶!”
其时,世尊手取拳大之小石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如何思惟耶?我于此手所握拳大之小石与雪山之山王,何者为大耶?”
[比丘言:]“于此,世尊!世尊之所握手拳大之小石与雪山之山王者比较不入其数亦无有至千万分之一,不得取为比较也。”
[世尊曰:]“恰如是,诸比丘!彼者被刺三百刀,为其缘而受忧、苦者其与地狱比较者,不入其数亦无有至千万分之一,不得取为比较。诸比丘!诸狱卒对彼行五种名之刑罚。即名以五技之赤热铁杙,刺其两手、两足及中胸。彼拆亏其时受激甚之苦受。而只要彼恶业之未尽,于其间无有命终。诸狱卒诱行彼,以斧截之。彼于其时受激甚之苦受。而只要其恶业之未尽,于其间无有命终。诸比丘!诸狱卒置彼足于上,以头于下,以利斧切之。彼其时……乃至……只要彼恶业之未尽,于其间无有命终。诸比丘!以埋神彼轭于车、令往还于热、烧燃之地上。彼其时……乃至……只要彼恶业之未尽,于其间无有命终。诸比丘!诸狱卒令彼上、下于炭山、热、烧燃之大山。彼其时受激甚之苦受。而只要彼恶业之未尽,于其间无有命终。诸比丘!
诸狱卒捉彼足于上、头于下,投进于热、烧燃之大铜釜中。令彼于其处煮沸。使彼于其处煮沸,或上、或下、或横。彼于其时受激甚之苦受。而只要彼恶业之未尽,于其间无有命终。诸比丘!诸狱卒捉彼投于大地狱中。诸比丘!而且彼大地狱,有四隅、四门、相分平等之部份,围著铁壁,以铁蔽之,其铁制之地令敷燃烧之火,有扩偏[上下四方]百由旬存续一切时。
诸比丘!由种种之异门,我虽说地狱之论。诸比丘!究竟如何是旅液神地狱之苦?依言述不能尽。
只有你自己做到每天扎自己三百刀都不怕了,那时候你可以说,你不怕地狱了。
印度人是不是不怕死,因为他们信佛,死了就到了极乐世界了
呵呵!印度人比让腊其他人都怕死的,所核滑毁以他们的教义就是佛教的看破死亡,让教徒认为死亡是往极乐,要是他们不怕死的话,那么他们的佛教就会宣传死亡的可怕了。要改备知道宗教其实是为掌权者所掌控的,印度之所以贫穷落后就是因为佛教的主要危害了。还有一点就是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是天差地远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佛学和印度佛学的思想理念都决然不同。所谓的极乐世界其实说的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和精神,而不是一个地点或世界,当然了,想要超脱自我的话,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教的教徒就会越来越离经叛道,所以印度佛教现在死亡了,他们现在出现了其他宗教信仰了。要知道除了中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多不可能长盛不衰的,包括他们的信仰和宗教以及他们的国家。因为他们没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万年传承和底蕴,就像现在的中国佛教,现在的佛教已经向道教转变了,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呢?
一个太信佛的人是不是很怕鬼?
人有一种本能,即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一旦宴做对这个事物认清了,了解了也就不会再恐惧了。我们怕鬼就是培祥纳不知道鬼是什么,而佛教徒都知道,鬼不过是六道众生之一,而且根本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那样狰狞、恐怖、嗜血……相反却很可怜,为什么会怕呢?可以说,佛弟子是最不怕鬼的人配没。
学佛人不怕死,还会担心妈妈离世吗?
当然会担心,那是给与我们生命的亲人。学佛首先要学会孝道。
学佛真的能静心,不怕死么?
据佛经瞎亩描述是可以的,因为释迦牟尼出家就是为了解决生老病死,他得道以后讲的《楞严经》里有一段: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议曰:由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恐当机难悟,故推原迷倒磨物森之由,以示迷悟同源唯心之旨,以破颠倒之妄心、妄见也!意恐转计一切诸法及此身心既唯心所现,然则何以迷之耶?故推迷妄之由以发之!
原夫一真法界如来藏清净真心本无身心、世界之相也!但由真净界中一念妄动而成不觉之无明,以此无明盖覆真心,遂将灵明廓彻之真空变为顽然无知之虚空,故云:晦昧为空。依此顽空,无明凝结,变成四大之幻色,故云:结暗为色。真心既迷,即转本有之智光变为妄见,以此妄见对彼幻色,相待既久,即抟取四大之少分,妄见和合而为五蕴之身心,故云: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执此妄身,遂失本有之真性,但认聚缘内摇昏扰扰相以为自己之心性,是所谓性心失真也!既一迷广大之真心,而据蕞尔幻妄之身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矣!曾不知此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耳!譬如弃大海而认一沤,此已迷矣!且以一沤目为全潮,又更迷也!是故汝等为迷中倍人,此正颠倒之状,如我垂手无异,故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耳!
既然你找《心经》了,我就介绍你一本很好的翻译,即明代憨山大师的《心经直说》,光看看心经是不能的解脱的,要做到真修实炼,下面是憨山大师的费闲歌,你看看便知道答案了: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嗑破也蚂悄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75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