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众生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意思(众生本相)

学佛百科2023-04-2790

佛教的"本相"是指什么?

佛教中,本相又曰大相。生住异灭之四相。

生住异灭之四者,此有二种。一一期四相。法之初有名生,生已而相似相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二刹那生灭。谓一刹那中具四相也。此有大小乘之别,大乘法相宗谓色心之法体,自有生住异灭四相之变化。即言四相者,以其变化分位而名之假法也。本无今有之位名生。生位暂停之位名住。住别前后之位名异。无位名灭。此中前三者为有,故同在现在。一为无,故在过去(唯识述记厅冲二末),小乘有部立色心之法体为恒有,故其生灭之变化随用而说,不据于体。且离法体别有四相之实性,以使彼心身之作用,生住异灭。故色心之法名为所相,四相名为能相。使先无之色心作用为今有,名为生相。使其作用暂时安住,引其自果,名为住相。使引其自果之作用衰变,名为异相。使其作用遂灭坏,名为灭相扮让歼,而此生等四相既是滑亮有为法,则必别有生等四相。若果有之,则以彼亦应有其余之四相,而有无穷之失。因之四相有本相随相之二者,随相以生本相,本相有八能,随相有一能,互为能生所生,故随相之外更无随相,即无无穷之失。如色法之生,有九法俱起。一是本法,色之自体作用也,使此色之自体作用生之法为本生相,使色之自体作用住之法为本住相,使色之自体作用异之法为本异相,使色之自体作用灭之法为本灭相(此为四本相亦曰四大相),合为五法,本生相不能自生,更有随生相生本生相,乃至本灭相不能自灭,更有随灭相灭本灭相(此为四有相亦曰四大有相),合为九法,此九法中本生相除自而生余八法。乃至本灭相除自而灭余八法。又随生相唯生本生相,而不能生自余之八法(自与他之七法),乃至有灭相但灭本灭相,而不能灭自余之八(自与他之七法),此之谓于八一有能。即四本相各对八法有能,四随相各于一法有能,互为能生所生,故更无无穷之失。俱舍论五曰:“此有生等,于八一有能。

众生相的意思

众生相的意思是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

出处:《圆觉经》: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

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扮裤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众生相造句:

1、网友崔西王将地铁一族的众生相创作成地铁十八怪漫画图谱,在网上一经晒出,围观网友不约而同会心一笑有意思,画得真形象。

2、茫茫人海相逢是缘分,芸芸众生相知是福气,年年月月相交是情谊,高山流水知音难求,你我手足兄弟情深。巴山夜雨,飘洒我的思念,剪烛西窗,送出美好祝愿。更尽杯酒,一生情义在心间稿物,西出阳关,故人与君常相伴。生日之际,遥凭杯酒酬知己,祝友生日快乐。

3、巍松耳濡目染,久炼成钢,志在丘壑,意在烟霞,超出尘世。摆脱俗气,已臻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厅敬简无寿者相之境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众生相

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指的是什么

本来面目,即自己的自性,离开了一切的烦恼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

这个「本来面目」是禅宗用来参话头(参禅的其中一个方法)。主要是要迫修行者集中注意在自己的本相是空的道理,所以本来面目其实就是「空」-- 一切东西都是因缘所生。但这个空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修行者亲身体验和绝乎猛感受到才有用,所以要参禅,努力去找出个找不到并桥的「本来面目」。 有关「空」的意义,可以参考一下心经。

看到你的问题,我想到的是佛家的如实观-----想一想自己皮肤包着的是肉,而肉包着的是骨,骨包着的是内藏------无论外表怎样,到最后都要跟泥土同化;不管漂亮还是丑八怪都不可避免,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与野兽无异!所以亦无需执着自己现在及将来的面目!

许多哲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犹如「盲人摸象」一样,各凭自己的「见识顷正」就能说出一套道理来,似是而非,皆不能说到「象」的实体、真相,因为他们是「盲者」,只能猜测推敲而已。二千五百年前,大哲者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面对弟子说法时,刹那间,佛陀不发一言,只是手持优波罗花(金色莲花),高高举起。诸弟子未能领会其意,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心心相印」。佛陀向与会诸大弟子说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于摩诃迦叶。」这是追溯到禅宗的起源,于是被传承流传下来,摩诃迦叶成了西土传承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后来达摩以「衣法」付与慧可,以为传法之信,所谓「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据说达摩传法之时,曾说道:「吾灭后二百年,衣钵止而不传,法亦大盛」。 大自然是很好的,心有任何偏差,只要住在大自然里一段时间,就能回复正常。不少禅师是听水声开悟的。有人问崇山禅师:「什么是人的本来面目?」禅师答:「青山流水。」大自然很重要,给我们认识自己本来面目,根本自性。大自然很容易便教懂大家:我们的自性是本来清净,如水一般,只懂得随石的形态而流,follow situation随缘做好自己的职责,不会分别这是一块美丽的石或丑陋的石,一切众生都有这种质素。大自然清净的本体,就是人的本体Human nature,就等于我们的本来面目Original Face,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实相?空是不是实相?什么才是众生真心本来面目?

空是实相,这叫无相之实相。你要问初学禅宗的人,一般会告诉你,实相无相,说的就是空。比如《金刚经》就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培段闷相即见如来”,就是告诉你,空才是如来真身,是你真心本来面目。

那么往深了学,你会知道,不空也是实相,万法万相就是实相,是有相之实相。那你可能奇怪了,刚才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怎么虚妄也是实相了?因为佛说法是根据众生根性来说,众生着相,佛配弯就说空,当时佛弟子们很多着相修行,佛就说般若,这个是通教经典,把空说为真,把万法说为虚妄;随着说法的深入,把空说为真空,把万法说为妙有,就不说是虚妄了,这是别教的说法;到了圆教,就圆满了义了,空就是有,有就是空,比如《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与燃者有当下是一个,好比冰与水,忽冰忽水,可是冰水都是它,是一个。那么空是实相,不空自然也是实相,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所以《楞严经》说,“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金刚经》先把万法说为妄,显出空是真,实则真心本来面目不是空,因为它也可以是不空的万法,同理,真心本来面目不是不空,所以“真妄同二妄”。但是换个角度,真妄都是真心随缘变现,真和妄都是真心,也可以说“真妄同二真”,所以啊,实相无相无不相,《楞严经》说如来藏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是不是不好理解?所以佛在《楞严经》里说,“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佛不轻易说这些。那么这就是究竟了义圆满了,圆教经典《楞严经》《法华经》《心经》等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佛在《法华经》里也说这个法是难解难信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8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