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支随喜支的内涵(道次第十八课忏悔支、随喜支)

轮王七珍和密宗里的七支供,八吉祥分别有什么区别
七支供来自普贤十大愿王:1、顶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并隐尘4、随喜支;5、请转发轮支;6、祈请不入涅盘支;7、回向支。
七支供是集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的。
而七珍绝禅是代表转轮王(国王)所必有的七个表法物::金轮宝、摩尼宝、玉女宝、大臣携庆宝、白象宝、骏马宝、将军宝、大藏宝瓶。
这是代表菩萨行菩萨道时在世间示现为转轮王时会出现这些支持他拥护他的。
八吉祥是佛教八个吉祥的表法圣物: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尊胜幢、金轮。
佛教随喜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佛教说的随喜什么山晌意思 是别人做功德善行时、跟着一起做
问题二:佛学 日常说随喜什么意思? 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
体现一种物我无逗游锋间的情怀。随喜最能对治嫉妒心。
还有就是随喜是一种心理的欣赏,学习的又一个缘起。
问题三:随喜在佛教是什么意思 :随喜,佛教语。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 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 南朝 梁 沉约 《忏悔文》:“弱性蒙心,随喜赞悦。”《西游记》第十二回:“若敬重三...
问题四:各位师兄在回答时说:随喜,是啥意思! 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物我无间的情怀。随喜最能对治嫉妒心。开始随喜可能只是口头上的,内心不以为然,慢慢就会真的产生一种欢喜。
问题五:佛教中所说的《随喜》是什么意思?求解…… 随喜是同意、赞成、认可、感到内心的同感
但有两个方面的随喜 1、好的 2、坏的
问题六:随喜什么意思 随喜,佛教语。佛磨码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
问题七:为什么佛弟子经常说"随喜 你做了有功德的事情,我说一句随喜,就是赞叹你的做法,并且乐意参加,虽然我可能没有真正的去做。
问题八:随喜是什么,为何要随喜 随喜是赞叹别人做的善事或福报,这样可以让自己不产生嫉妒心,贪心,毁谤心。并且让自己也能去做这些功德。而且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得同样到功德和福报。
问题九:佛教法会中出资人和随喜者什么意思 佛教法会的出资人,就是这场法会的开销都是由他出。
随喜者,就是赞叹这场法会功德以及赞叹出资人功德的那些人。
在佛法里有随喜赞叹的说法,就是赞叹别人的功德,自己也会有一些功德。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18课
本课是略示修行加行、正行、结行、修行别处中加行部分,加行中有洒扫住处、陈设供养、身具威仪至诚皈依、观想资粮田拥清滑有皈依境,然后通过七支供积累资粮、忏悔业障。前面讲的礼敬和供养主要是积累资粮,增长修道顺缘,而忏悔支是扫除障碍消除违缘。我们在修行路上遇到的违缘有客观的条件不满足,还有身边的人加以阻碍的都是由于自己业力所招感的。业习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心行形成的思想习惯,二是由也形成的生活习惯。所谓“先行熏种子,种子生先行”这不仅仅适用于种善根,也适用于造罪业。产生罪业的根本原因,是基于贪嗔痴为原点而形成的身口意三业。主要是十不善业,即身三,杀盗淫,口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三,贪嗔邪见。还好我们有四种力量能对治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无量的罪业。一是追悔力,即对过去所造的恶业升起追悔之心,二是对治力,即用心的一种力量对治另外一种力量,主要有念佛,诵经,持咒,修空观等方法。三是遮止力,就是不再造作,业力将停止增长,四是依止力,即依止三宝。
随喜支的内涵是随喜功德,随顺他人的善行和成就,心生欢喜。随喜主要是对治由嗔恨而引发的嫉妒。随喜他人能获得和他人相等乃至可能超越他人善行的功德。因为佛菩萨的功德是灶吵无限的,我们如果能以清净心来随喜佛菩萨,虽然所得功德也是很大的。除了随喜他人外,还可以随喜自己的善行,以此使自己所做的功德增值。
修行归根到底是心念的转化而不是成就外在的东西,一方面通过座上修调整心行帮提高座下的言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座下修的实践来检验座上的观修是否调整到位。两者相辅相成。
心得:
梳理一下自己觉知到的罪业:
口业造作特别多,经常会有恶语相对,比如开车时,比如对家人犯冲,比如其他人不符合我心意的时候就不自觉的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每次说完心里都会觉得这口业造的,但是发泄完心里还挺畅快,但这造的业以后都是要还的哇。
脾气很执拗,自我设定很严重。认定的事怎么说都没用,这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选择的错误。这其实就是我执吧,为了成就内心的优越感、价值感、认同感。总觉得周围一些人特别不靠谱,其实反观自己,总是拦下来一大堆事,总想什么都做好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家里照顾不好,事业也不够用心,朋友关心不够,也没有师兄们的用心体贴。总是记不住事,其实心里是有的,就是忙着忘了买这个、忘了送那个、忘了回礼、忘了祝福等等,归根到底这就是我不靠谱的生命状态啊。这也是我过去无尽生命的积累,因为自己的执著,我难以从这样的心行状态里跳出来,如果不改变生命状态,我将在轮回生死中流转,堕入三恶道,所以我要改善生命品质,我要忏悔往昔所造的罪业,生起忏悔断恶之心。
我不想在无尽的自我折磨中挣扎了,我想过的清楚、简单、通透。人都说三十而立,这个坎我终于迈过去了。最近在梳理馆里的一些事,在做交接啊。自己是感慨万千,曾经付出如此之多的像养孩子一般,而如今作为母亲要抛弃它了,仅仅是为了母亲需要更多时间学习、不想这么累。那母亲有嫌弃孩子拖累自己的事么?一般的母亲是不是都是无论再苦再累都不会抛弃孩子?我总是用这样的想法去阻止自己的进程。我又反问自己:我这辈子啊 最终目标是什么?我希望过怎样的一生?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的状态是怎么样的?目前的工作生活可以给我这样的一生不?如果可以,咱就继续做下去,如果不可以,那就果断点。父亲最近一直说我变了,没了以前的果敢和魄力,我也反思了下为什么会这样,贪心太多了吧,太执着了吧。父亲说:我是气量小了,为什么会气量小了呢?深陷琐事无法自拔忘记了看看更广阔的世间万千。再结合我们这期法义,贪嗔之心造作的业太多,自我设定太多,把自己绑起来了,作茧自缚而忘记了自己是可以飞翔的。这些业都是缘起的,因缘也是有延续性的,这是我以前种下的因现在结的果,一切业的根源在于贪嗔痴,我的心,所以我要利用好今世的人身,把握好当下,直面自己的罪业,忏悔自己的身语意,打开心量,从以自我为中心转为以三宝为中心。
对于已犯下的罪业,要真诚地面对,面对法,跳出自我的设定,莫要追求这些虚无的名利,多点自我感知的能力。我要深深地忏悔烦恼,忏悔业力,忏悔现有的生命结果,忏悔自己的身语意,我要坚定的依止三宝,将自己的生命状态从泥潭中拔出,时刻保持正念,让业力的车轮在高速路上慢下来在稳步的调隐正侍整方向。只有当内心生起正向的力量,负面力量自然慢慢消除。
在人际处理中,我很少夸别人,因为缺少观修,所以找不到可以值得陈赞的理由,我也很懒不想理会这些交际应酬,自己一人独处更落得身心自在,但是身而为人又是社会上的人,又怎么容得下我如此,更何况又是自己做点事的人。我还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说:我这样的性格,可能更适合搞学术。我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我能将天文历史 物理通信 易经八卦融汇贯通的去讲一个知识点,口若悬河。但一到特别是一对一的交流过程时候,我只有客气的点头微笑,感觉一直在找话题甚至有时候真心不想说话。这就是自我的封闭,看不到其他人的闪光点,我享受的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舞台,这样的状态在和家人的相处中就会凸显出我的强势执着,而没有换位思考,及时对方在用心,我的心没有和其相对应。工作中也是,昨天其实还蛮感动的,馆里的老师说她毕业这么多年在工作中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跟他交流这么多,教她如何确定定位,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劣势,她说贵人就是这样的吧?我笑笑说贵人是可以给你指点迷津在迷途中给你方向的吧?她突然抱抱我说:那你就是。这样的感觉也很好。这就是不断找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所呈现的结果吧?以前随喜大家,也只是形式上随喜他人,口头禅而已,并没有观想随喜的内涵,对别人的善心善行没有由衷的欢喜,很冷漠,感觉别人跟我没关系。修学随喜支后,认识到要用无限的心去随喜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成就的功德也是无限的,这也是在帮助训练自己的心,弱化我执,打开心量,学习别人的善心善行,临摹佛菩萨的心。
所以在定课在座上时要时常观想忆念佛菩萨的功德,随喜佛菩萨乃至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对身边的人和事更要刻意训练,观察身边的善心善行,以清净心认同,用语言赞叹,用行动表达,训练随喜的心,积累福德资粮、清除业障。
感恩三宝
感恩导师
感恩同修们
祝秋安
观澜
2019.9.5
菩提道次第广论菩贤七支供为什么是积集资粮净除业障的要点?
七支供分七支:1、顶礼支散渣念;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法.轮支;6、祈请不入涅盘支冲困;7、回向支。通过七支供修法,可消除业障,圆满资粮。此供是积累福慧最殊胜的方法,也是即身成就最快捷的梁脊方法,更是进入圣者境界的要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85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