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菩萨六度有先后次序吗(菩萨的六度)

学佛百科2023-04-2794

六波罗蜜的顺序为什么是布施,持戒,忍辱

六野昌纳波罗蜜,菩萨欲成佛道应当修行的六种行持。

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

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

禅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波罗蜜为梵语颂没音译,意为渡彼岸。

渡彼岸者,由以妄为我,随心四相流转造作恶业,身处苦海而不自知的状态脱离,恢复本有的觉知、慈悲、以及功德,大悲普施疗苦众生无有疲厌。

如《妙法莲华经》:"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六波罗蜜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又称六度万行。菩萨修行六度不能离开慈悲心,所以佛当年先讲四无量心,而后宣讲六波罗蜜。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又不能离开前五度,否则即是断学般若。佛在多部经中反复告诫切不可断学迅颂般若,果报在三恶道。

菩萨修行度人的次第有哪些

菩萨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说法的次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

真正的佛法,其实是甚深极甚深,乃至只是解脱道的知见,还不是涉及进一步的亲证,都已经是很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说法的次第: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

我们在阿含诸经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世尊在遇到有外道来求解脱法的时候,总会为他们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世间福德——人天善法。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烦恼深重,也没有正知见,所以刚听闻布施会有大福德的时候,心里就经常会狐疑不信!如果是能够乐于听受施论而不生起烦恼的人,佛陀就会再为他讲解戒论,说受持五戒的轨范以及利益,说受五戒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如果这个人戒论也能够乐于听受的话,佛陀就会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到生欲界天的福德,以及如何修好做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的生天之论。假使这些都还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会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也就是告诉他,虽然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极妙的五欲之乐,但是欲望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是会让人沦堕于恶道的;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可以享受禅悦或是清虚之乐,也仍然都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障碍;纵然天寿是十分的长久,也终究是有享受完的一天,而将会再次下堕到欲界受苦的,这样并没有远离三界轮回的束缚;因此,唯有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盯袜衡净,当他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信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清净,犹如一匹白布一样,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凯做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让他自誓受持三归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正法的佛弟子。

(恭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更多请见)

六度的正确次序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佛唤芹教的六度: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指的是六种人生修行的方法。

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六度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拦链亮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简宽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

菩萨六度,为哪六度?

1、施度(布施能度悭贪):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毕枣核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持戒能度毁犯):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忍辱能度瞋恚):谓菩萨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4、精进度(精进能度懈怠):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定能度散乱):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智慧能度愚痴):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昧无知。

扩展资料: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简单地解释,凡是抱著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度”的梵语是“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岩哗”

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究竟之彼岸。为手掘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度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89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