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无量寿经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4-27119

《无量寿经》卷下开头的这段话......

随喜精进念佛求生西方!

请深入《佛说观无量寿经》第十四观 十五观 十六观。对于三辈九品往生有详细的说明。

念佛就是灭罪,念佛就是忏悔,经上常说,「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句一句接著念,一心称念,这个功德还得了!什么罪业都能够忏得干净,只要肯念。念就是灭罪,念就是忏悔,

临命终时,信愿行具足,亦可往生。

--------------------------------------------------------

附喊运文一段: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郑判梁,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冲芹,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无量寿经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与观经下下品往生矛盾吗

不矛盾的 无量寿经说的往生极乐世界的 九品往生的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 还有很大差别的

《佛说观无量寿经》 里说过 可以先去九品往生 下品下生12大劫后 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不用必须成佛 也可以的 这个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之处··

经文原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敏盯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乎老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生辈想岁拿升,名第十六观。

善导大师:谤法五逆还能往生吗,佛教网

《无量寿经》中有往生西方净土,唯除五逆、诽滂正法之说,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或运佛身血、破和合僧,是五种极重之罪业,任犯一种,即堕阿鼻地狱。往生西方净土是趋向备侍究意圆满之善道,诽谤正衫滚梁法,即是与此善道绝缘,无人能救。

下品下生讲造作五逆,称念佛名,临命终时,得以往生极乐。此是特例得遇殊胜因缘,称名的同时,当然有悔罪之回心转意,可惜此殊胜因缘难遭难遇。还是要老实念佛,严持佛戒,杜绝作恶,是为要务,不能心存侥幸。

《无量寿经》 第十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至诚深心信愿喜乐,欲生我国土,乃至十念

复善觉大师书

原文

印公老法师慈鉴.久仰泰斗.恨未亲承。弟子自出家以来.于净土法门.深生信愿.依而行之.盖已久矣。近阅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吕碧城女士.与王季同居士书.以四十八愿中.有唯除五逆之句.而观无量寿佛经.又许五逆往生.互相冲突.而退信心。王季同之答.不甚详尽。弟子障重多疑.于此亦深生疑惑.且恐他人亦生此疑。故特上书.亏芹困伏恳我公慈愍.详为开示。俾弟子及现未一切众生.除疑生信.无任感谢之至。再者.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下.尚有诽谤正法四字.而观经无之。不知因无此四字.不成冲突否。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销念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民国二十九(1940)年二月,附来信)——印光大师《文钞》之《复善觉大师书》

白话文

(来信)印公老法师慈悲过目,弟子早已久仰您如泰斗般的风范,遗憾的是不能亲身侍奉您老人家。弟子自从出家以来,就对于净土法门生起甚深的信愿,弟子依教修行已经很久了。近来阅读《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一书,其中有吕碧城女士写给王季同居士的信中说,因为四十八愿中,有“唯除五逆”的经句,而《观无量寿经》中,又允许五逆可以往生,似乎两部经互相冲突,所以弟子就退失了信心。而王季同居士的回答,不是非常详尽。弟子因为业障深重而生性多疑,所以在这两处经意上,也生起了很深的疑惑,而且担心同修也会生起同样的疑问。因此特地奉上书信,至诚顶礼,恳请我公发慈悯心,详细开示。使弟子以及现在、未来的所有众生,都能够断除疑惑,深生正信,弟子将不胜感谢之至。另外,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后的经文,还有“诽谤正法”四字,但是《观经》里面却没有。不知道是否因为没有这四字,使得两部经的意思互相也有所冲突呢?

净土法门是佛法中的特别法门,净土法门的功德利益,和依靠自力修持的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按普通法门的教理来理解、评价净土法门,因此自误误人却又自以为是在“宏法利生”,这种人太多了。他们最根本的错误之处,是在于没有搞清楚佛力与自力之间,大小、难易的差别。把原本是依仗佛力的法门,却想硬要和依仗自力法门的教理来相提并论,才导致有这样的错谬。假如他们懂得佛力不可思议,不能用具缚凡夫的修持力来相提并论,那么凡是一切疑惑、不信的心理,就都会化为乌有了。

至于《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的“乃至十念”,是把一切念佛人全都摄受在内。“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针对平时来说的,不是针对临终时说的。因为这种人既然造有五逆这样极重的罪,又加上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说什么“佛所说的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及念佛往生的法门,都是诓骗愚夫愚妇来信奉佛教的借口,实际上是并没有这回事”。由于有了这种极大的罪障,即使偶尔有一念、十念的善根,但是因为没有极其惭愧、真正信仰的心念,所以才不能往生。

而《观经》下下品往生,是针对临终阿鼻地狱相现前的时候说的。虽然没有说“诽谤正法”,但是这样的人既然造了五逆十恶,具足了诸多不善,必然不能不诽谤正法。如果绝对没有谤法的事,怎首弯么会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呢?往往有人把《观经》下下品往生理解为没有诽谤正法、而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乃至十念”理解为不摄受诽谤正法,还自以为非常有道理。但是,既然没有诽谤正法,为什么又做三种大逆呢?由此可知,四十八愿,是针对平时说的;《观经》下下品,是针对已经见到地狱里极端的苦相来说的。这时,临终人的恐怖已经不能用语言表达了,一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就会哀求救护,完全没有了其余的念头,只有求佛救度的迫切心念。虽然只是刚听到刚开始念,但是已经具足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所以,虽然只是十念,甚至只是一念,也可以承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接引往生。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是针对平时说的,《观经》下下品,是针对临终时说的。由于时机、事相不同,所以是否摄受才有差异。如果认为二部经是有“冲突”,这就成了“凿死卯子汉”(译者注解:比喻死死执著文字)了

建议您多读《印光大师文钞》无疑不不破。

唯除五逆,诽谤佛法,这样的人就真的不能往生了吗

是的!五逆罪,诽谤佛法的人罪业太重了,逐渐趣向“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是佛亲自来度他,他也不可能回头了!如果还能回头的,就不是“一阐提”了。

佛说这句经文,就是禁戒我们不要犯无逆罪,不要诽谤正法。佛经上常用比喻,宁抱炽燃火聚,终不敢于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及秘密藏,谤言云是波旬所说。

但是,如果因颤塌拿为自己愚痴,不晓得犯了,也不用怕!为什么?不知者不为罪!以前愚痴犯了,现在觉醒了,发愿从今以后再不犯这样的过失了!这种人就有救!就是佛教导的法器。佛在经上讲有二种人没有过失。一,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犯已,惭愧、发露、忏悔。这二种人衫笑,于我法中,得名勇健得清净者。(十轮经)

所以,《无量寿经》上讲的,五逆罪,诽谤正法者,不能往生。是指哪一类人呢?答:现在还犯五逆罪,还诽谤正法的人,而且计划一直延茄搭续的命终。如果现在觉悟了,从这一刻起,惭愧、发露、忏悔,这样的人,一定可以往生!《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

如何理解 无量寿经的十八愿中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是不是做过五逆之罪和诽谤正法的事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

在阿弥陀佛的48大愿中,第18愿是本愿,其中的确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就是说,阿弥陀佛在他的本愿中并没有说我也有义务将五逆诽谤正法的人接引到漏顷运极乐净土。但是在观无量寿经中的下品下生中又说到,五逆诽谤正法的人临终十称也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做过五逆之罪和诽谤正法的事也不是不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前提是临终十称,也要念佛。

这并不矛盾。第18愿只是讲了自己并没有义乎扮务将五逆诽谤正法的人带到极乐世界,但佛终究是佛,他是大慈大悲的人,所以他又不能坐视五逆诽谤正法的人不顾,所以还是给这些恶人开了方便之们。这就好像一个父亲吓自己的小孩:“你再不听话就不给你饭吃”,目的是要小孩听话,但如果小孩不听话,难道真的不给小孩饭吃吗?

所以应当体会阿弥陀佛的苦心,阿弥陀佛的心真的是太慈悲了。千万不要钻空子,以为平时可以五逆诽谤正法,到临终十称也可往生极乐世界。要知道临终十称并非容易之事,大多数人在临返梁终时是昏迷不醒的,所以应当平时不作恶,平时多念佛,往生才有保证。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89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