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髻是什么意思(佛的顶髻)

传说中佛祖头上的肉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肉髻,也称作肉髻相、凳老髻、顶髻、佛顶、顶上肉髻相、顶髻相、顶肉髻相,皮粗启因骨肉隆起,其形如髻,故称肉髻,乃尊贵之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肉髻相之成就,与业因有关,据宝女所问经卷四载,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呈现大人相,乃往古世敬奉贤圣与尊长所修得者。另据无上依经卷下如来功德品载,若菩萨于自行十善外,并化导众生修行,见修行者即欢喜赞叹;又以无量怜愍胸怀,发弘誓心,摄受众生归趣正法,由此业缘得二种好相,其一即郁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
世尊顶上之乌瑟腻沙,高显而广阔,犹如天盖。观无量寿经(大一二燃如·三四四上):‘次观大势至菩萨,(中略)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盖此肉髻相,乃佛及菩萨所共有者,惟诸佛之相极殊胜,菩萨之相则稍逊之。
佛顶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语 buddhośnīsa,或 usnīsa(音译作嗢瑟尼沙伍坦亮、乌瑟尼沙、郁瑟尼沙)。意译髻、顶髻、肉髻相、无见顶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故有肉髻之称。佛之顶相乃常人所无法见到之殊胜相,表示此种功德之佛像,即称佛顶尊。在密教,佛顶尊依其表示内容,可分三佛顶(表如来胎藏界三部之德)、五佛顶(表如来之五智)腔宽、八佛顶(三佛顶与五佛顶之合称)、九佛顶、十佛顶等。〔大日经卷一具缘品、信袜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上曼荼罗仪轨品、大日经疏卷十、慧琳音义卷四〕(参阅「诸佛顶」6301) p2723
为什么佛祖都喜欢烫个卷发?
那是肉髻相佛三十二相之一。指佛头顶上骨肉隆起,其形如髻。为尊贵之相。音译嗢瑟尼沙、乌瑟腻沙、郁瑟尼沙、郁尼沙,培散略称乌瑟。意译为髻、顶髻、佛顶、顶上肉髻,又称顶髻相、顶肉髻相、顶上肉髻相、顶肉髻成相、顶肉骨成相、顶发肉骨成相、肉髻圆好高胜相、顶上肉髻高广平好相、顶上现乌瑟腻沙相、无见顶相。如《佛本行集经》卷九云(大正3·693a)∶‘顶上肉髻高广平好。’《中阿含》卷十一〈三十二相经〉云(大正1·494a)∶‘复次大人顶有肉髻,团圆相称,发螺右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大般若经》卷三八一云(大正6·968a)∶‘世粗指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云(大正27·889a)∶‘三十者乌瑟腻沙相,谓佛顶髻骨肉合成,量如覆拳,青圆殊妙。’
另外,菩萨亦具有此相,然不及诸佛殊胜。如《大智度论》卷四云(大正25 ·91a)∶‘菩萨有骨髻,岩中配如拳等,在头上。’又《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4a)∶‘次观大势至菩萨,(中略)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且谓观世音菩萨之色身相中,唯有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故不及世尊之尊贵相。
关于成就此相之业因,据《优婆塞戒经》卷一、《无上依经》卷下〈如来功德品〉所载,若菩萨自行十善,兼化众生,见修行者即欢喜赞叹,心怀无量慈悲,发弘誓愿,助众生摄取正法,则可得肉髻、广长舌二相。《宝女所问经》卷四云(大正13·469b)∶‘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敬奉贤圣,礼尊长故。’又《十住毗婆沙论》卷八谓布施园林、甘果、桥梁、茂树、池井、房舍等,即能得此相。《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下则提出持戒、持斋亦为获此相之因缘。
《观佛三昧海经》卷一(大正15·648c)∶‘如来顶骨团圆,犹如合盖,其色正白。若见薄皮则为红色,或见厚皮则金刚色。’后世佛徒在造像时,多依此经所说,而在所造图像中,将红色宝石嵌入宝髻(即肉髻)基部之前,或于头顶前面无发处涂上红色颜料,而称为肉髻相。
佛祖头上是什么
佛的头上,有无见顶相。属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
顶肉髻相 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圆高带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佛的头橘芦发,有四种好:发长好;发不乱; 发旋好;发色如青珠。属佛的相八念租十种好的四种。
如来佛头顶带的是什么
是发髻,顶髻。这个顶髻是佛特有的,能放百万亿光明。佛头部背后的是光明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93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