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普提禅(念普门品真的好神奇)

念诵普门品要从哪念到哪呢?还有前面的开经揭和炉香赞观音士大赞都念吗
上香的时候,需要念诵炉香赞,然后在念诵“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的时候,需要念诵三遍。礼拜可以是鞠躬,也可是叩拜,并且默念“能礼所礼……一切如来……”,念诵之后,再继续三称本师,念完之后就可以念诵开经偈了。
当我们念完之后,还需要做回向,这样诵经的功德才不会很快消散。回向文的内容是根据自己想要祈求的事情来决定的,如果有想要求得的事情,可以真诚祈愿。
扩展资料
念普门品正确念法携闷
回向给他的冤亲债主;回向给所有众生
请按照以下方式诵读: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开经兆笑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辩猜弯。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普门品全文念诵及回向
《普门品》全文及回向如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袭闭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拍雀裂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岁丛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祈祷:世界和平,社会和美,人心和善,众生和乐。恶业消除,善根增长,见闻随喜,同证菩提。
扩展资料: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普门品
念完普门品怎么回向?
念完普门品怎么回向
念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南无阿弥陀佛(三称三拜)
请问念观音菩萨普门品之前发什么愿念完之后怎么回向才能有求必应
呵呵,请问你为什么要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呢?
先想好自己为什么而念,有了目标再来回向,岂不是更好
诚心,相信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真实不虚没有怀疑
恭敬心,念经前最好漱口戒五辛一心一意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之后洗手再来念经不敢懈怠其实不管你怎么做,关键都是你的心,所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念经可以消业障开智慧,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念佛——昼夜有二十五位大菩萨保护你,阿弥陀佛佛光照耀你,只要你发愿念佛
念完普门品后可以回向给孩子求学业进步吗 30分
修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法要
一.观世音菩萨能加持的事相、作用:(一)救苦救难的加持、护佑:1.事苦:水、火难; 罗刹、夜叉难; 枷锁、王难; 怨贼、遇险等难......包含摄受一切果报苦。 2.因苦:淫欲(过分贪心、侵占) 瞋恚(怨恨心)愚痴(没有智慧)..... 包含摄受一切烦恼苦。
(二)与乐加持力:求财宝、求地位、求名闻; 求眷属、求子女、求寿命等......一切都能如愿之加持(帮助)。
( 三)度脱的加持力(事相作用 ):以身口意三轮,三十二应身(实无量应身)度三乘; 度天类、(六种)、人类(十五种); 度八部(八种);度执金刚(一种); 度人非人等(包含摄受一切种类)。
二.怎么得到加持? :修因。猜租
(一)学修、分别之教理: 1.教---获得加持之法: 有真诚、决定、信乐 如法取得“三体”(身口意清净)而且行持无犯,犯已还净; 忍定,业因报果; 黑白(善恶)二业取善舍恶; 忏悔洗涤过去、今日之恶业,防止未来之黑恶业;以上四条若能切实修行,即能获得人天等好身,而又不离三宝之加持,并能转起获得果位的加持。知苦断集,幕灭修道(四圣谛);勤修戒定慧,出世为怀而重戒律 ;(此得果之道,成佛之先因);菩提愿心,菩萨戒行(此获大乘地道乃至成佛加持正因)。 2.理-----感应道交,之理 : 能感应 1.真诚三归依,信心之水如泉涌不断 ;智慧如日月彻照。2.知业果取舍,修一切善法(故善)。3.修一切法无为,无为有不生(故空)。4.忏悔身心洁,王宫任你行(故净)。5.以菩提心 持戒与行事,源泉来至大悲心和悲智双运。感应时的情形---自己如滴水汇入到观世音菩萨大悲智海,激起种种波澜浪涌。 不能感应:1障盖(业障)日不照,盲者(少善根)不见日。2缺戒乱因果,能加力不应。3加持若磁石,非铁不能引。 信乐自心清净意 平等无砠菩提心 无畏(能摧破)无流(除烦恼流)度(众生)摄(自己)行(为) 能与观音心相应 。
怎样修行? 正修: 1.多穗茄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喃摩):归依 崇尚 敬礼 信顺 爱慕 钦仰 不离 求救 赐于,,,,有无量义。总说清净身口意三门,归投供献得菩萨三轮加持,无余获得。 观:观真,摄一切法生无自性,二我不可得之正观。 世音:观俗,观世间一切万物十界如等;同时具足相应而成 ;这一大缘起的显现。此所显现,无常刹那,如幻如化。 菩萨:由前归敬、加持二力,自身等若观音自在。 观幻梦有情等同父母子女,拔苦予乐,自他全具智、断、悲三德,等观世音。诸观世音,交光互遍,(佛心、众生心、我心);成大加持 正确知明以上义理,正念不失;以七字圣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心为其所缘系,摄心在定而不放逸。一念即获一念全分加持,若念念相继者,就是肉身成佛。 若不能理念,只要具足信心,恳切称名,福不唐捐;要喜欢净土,决定往生。
(二)助修 (事修) 1礼拜 (诸佛) 2赞叹 (宣传) 3供养(修福) 4忏悔(消业) 5随喜功德 (扩展法力) 6请宣佛理(讲解佛法 ) 7请常住世 (祈请) 8随观音学 (时常学佛 ) 9恒顺众生犹如观音(随缘而为) 10普皆回向 (回向法界、增强佛法)
助修十种,怎样总持:随缘参加一种,便能纳尺全部含摄其余众义。若僧若俗,归诚信仰,生......
念普门品怎么回向给孩子
你念了普门品,回向给你的孩子了。
你念普门品,里面怎么说的呀???。
普门品绝对的能,非常的能,为什么能,你要自己想,要读很多遍,到你读的其义自现了。机缘就成熟了。
也就是说,你要拟定课程,比如每天早晚,你各读诵XX遍。把每次功德回向给你的XX。就可以的。
诵普门品怎样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普门品全文念诵及回向
您如果是想要视频或音频的话,网上挺多的。尤其推荐楮訾师兄念诵的版本。
您如果是想要一部实体的经书,可以去寺院或晚上请。推荐“弘化社”官网或其淘 宝。
您若是想了解正信的佛法是怎样的,可以去“地藏占察网”看看。
欢迎追问,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地藏菩萨!
普门品诵一遍回向还是几遍诵完后回向
都可以。
可以在诵经之前回向,也可以诵完以后回向;
可以每诵一遍回向一次,也可以诵完数遍之后一起回向。
按照世尊的嘱托,佛子修法的一切功德,首先第一步都是回向给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其次才是自己希望通过佛法修行所达成的个人愿望。回向的力量是像点燃火炬一样的,一盏火炬点燃无数的火炬,是会越烧越旺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地藏菩萨本愿经》
回向可以随时随地随处做,不拘泥时间地点,不拘泥诵经念佛前后。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最后一条就是“普皆回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
【回向】
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这个帖子二楼对于回向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bskk/thread-2668327-1-1
欢迎追问,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地藏菩萨!
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然后怎么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普门品到底在讲什么
哈哈陪御,一样就对了。
看完普门品,你可以这么想,什么时候有人念我的名号时也能有这么多感应。成佛呢,大慈、大悲、大行、大愿都要具足,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很厉害,所以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有榜样当然还要有学的,谁都可以学(你我大家),学的这些人当中也有学的好的或时间长的,比如你闹乱并说的上帝或别的神,你认为观世音菩萨和他们没多大区别,那就对了,在说一遍“那就对了”因为都是行慈悲吗,上帝或神们也在修行,要积攒成佛的资粮。难道人家做了上帝就不让人家做好事了?
差别就在于观世音菩萨是除了佛法界以外其他八法界的导师,上帝神了你我都是学生。大慈大悲是不分宗教的。这段“佛告无尽意菩萨:"液迹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略)”这只有老师才能做。
你最好不要执着于宗教,修行好了将来你也要做上帝的,到时候难道就不行慈悲了吗。
普门品对众生和修行人都很重要,境界到了自己会知道的。
问题其实很简单,都是行慈悲吗。嘿嘿,不知解释清楚了吗
观音菩萨普门品是什么意思
“普门”,普是普遍,门有能通之意,由门通行出入,所以是能通。三恶道以十恶为门,别别而言,地狱以嗔恚为门,饿鬼以悭贪为门,旁生以愚痴为门。
人天道以十善为门,别别而言,各门又互不相同。声缘以空为门,菩萨以空有二边为门。以上九界有情的门只能趣入有限境界,不能普入一切境界,因此不能叫普门,观世音菩萨圆证双遮双照的中道,现前一心圆融三观,普入一切十法界,所以称为普门。
普门时开为十种普门,慈悲普门、弘誓普门、修行普门、断惑普门、入法普门、神通普门、方便普门、说法普门、供养诸佛普门、成就众生普门。
“品”是类的意思,这一品说的内容是同一类,都在宣说观世音菩萨,因此归摄为一品,称《普门品》。
法华经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碧裂虚,观世音普门品,是第二十五品,既非全经,何以此品单行呢,因有非常灵感故。
当初晋末北凉沮渠蒙逊病笃,医药罔效,昙无谶尊者谓此是业障病,必念法华经的普门品,即可痊愈。蒙逊依之持诵,未数日,其病果瘥。因此单行流通,而各处讲解甚多。
因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与我娑婆世界的众生,缘深缘熟故,无人不知晓,无人不恭敬的。
并且有许多人,感到广大之灵验,所以今天听众异常踊跃,连袂而来,又本林因二月十九观音诞期将届,请讲普门品,诚为应时应机之教,有体有用有事有理之法。
既欲讲经,必先释题。兹先讲"妙法莲华经"五字,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佛经有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
扩展资料:
观世源册音信仰很早就流行于西域,而且历久不衰,因此,近人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发现了回鹘文和古代突厥文的《普门品》译本。
其回鹘文本由拉德洛夫校刊并翻成德文,作为俄国的《佛教文库》第十四期,1911年在圣彼得堡刊行,此外,有意大利文重译本(依汉译本重译),还有日本渡边照宏、长泽实导的两种日文译本(1935、1940年依梵本翻译)。
本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 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初次问答观世音菩萨得名因缘。
二次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方便。末段特别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弘大誓愿与神奇力量,并劝众生忆念归敬观世音(《添品法华经》。
在偈文前,更有庄严幢菩萨问无尽意菩萨悔燃,佛子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便遍观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告庄严幢而说偈言等文,与偈文"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语气不合,通行本已删去)。颂文之后,以持地菩萨称赞闻持本品功德作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门品
有谁知道随佛法师修行的禅法。
随佛尊者传承[中道禅法]之修证根据,修证次第及方法:
随佛尊者教导的禅法,是完全的依循 释迦佛陀的正统菩提禅法.先由[安那般那念]入门,修习于初禅定,及四种息障禅法,后依[观四念处集与灭]修十二因缘观,而后再深观因缘观中极重要之[七观智],而得觉见缘生法无常、苦、非我我所,明见五蕴是缘生法、败坏法、苦法、患法、离欲法、灭法,故得正知[若于五受阴生贪爱,则有生死苦的系缚],[若于五受阴当生厌启御枯、离欲、灭尽,则有生死苦的灭尽],如是如实智见五受阴生法与灭法,也就是如实明见十二因缘之集法与灭法.此即 佛陀所说:[先知法住,后知涅盘],如是七菩提支[3] 之[念菩提支]的修习满足,已得正觉,成就法眼净.若已觉见[生死缘起与生死灭尽]者,当如实正见[当于缘生、无常、苦之五受阴,依远离、依无欲、依离贪、向于舍],是为生死灭尽之道迹──八正道,如是[择法菩提支]修习满足,已具足四圣谛的明见,是谓:[圣道如实知见],断无明及三结,成须陀洹.若已于[圣道如实知见]者,当依八正道精进而行(精进菩提支),住不放逸拆皮,于胜妙出离饶益随喜,随喜已生欢喜(喜菩提支),欢喜已生轻安(猗菩提支),轻安已觉受乐,乐已其心则定(定菩提支),正定生已,圣弟子得解脱贪、瞋、痴(舍菩提支).此则当[于四念处善系心,住七觉分],次第圆满择法、精进、喜、猗、定(依正觉、离贪而成就四禅)、舍觉分,修习[七菩提支]满足.如是修习[七菩提支悄洞]、八正道满足者,具足五根、五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满足,得诸漏永尽,生死永尽、解脱、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见随佛法师「百度百科」,及其词条最下方的「参考资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9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